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特征
- 格式:docx
- 大小:13.96 KB
- 文档页数:3
中世纪美术特点(大致是5-17世纪)中世纪美术在长达一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由于基督教对于异教文化——即希腊罗马文化的排斥和摧毁,导致中世纪的美术从野蛮走来、从零开始。
2、中世纪美术带有极端强烈的宗教色彩。
作为基督教,它排斥一切异教的文化艺术。
在一开始,他们反对拜物教,所以不同意把宗教人物通过绘画或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直到他们认识到艺术是帮助他们宣传宗教的最有力的武器时,才开始借助于艺术的形式来宣传宗教,同时也是艺术在中世纪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创造了十分辉煌的中世纪艺术。
3、在中世纪漫长的一千年中,由于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不同,所以其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区的艺术风格都不尽相同。
特别是在哥特时期以前,各地的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美术一、何谓新古典主义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
新古典主义者提倡古典主义的绘画传统。
重类型、轻个性、重形式、轻感情。
他们以古希腊、罗马的革命英雄主义题材内容为描写对象,其实质是以远古题材表现现代人的道德观念,为法国革命服务。
代表人物:大维特、安格尔。
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上半期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美术在表现内容上多取材于文学故事或现实生活。
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采取对角线式的构图形式,用“C”形“S”形组合,富于个性的线条,瑰丽的色彩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画面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特征。
代表画家有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
现实主义美术欧洲19世纪三十——六十年代的文艺思潮,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自然和社会,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
他们反对绘画脱离现实生活,反对学院派的因袭风气,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力图如实地表现画家所生活的时代风貌。
代表人物:库尔贝、杜米埃、米勒等。
印象主义美术19 世纪后半期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思潮,印象主义画家受自然主义影响,力图如实地描绘所看到的一切。
中世纪建筑艺术探索中世纪欧洲建筑的艺术特点中世纪欧洲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壮观的艺术形式,深深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些建筑作品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宗教和文化背景,展现了中世纪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索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特点,包括建筑风格、结构设计和装饰元素等方面。
一、建筑风格1. 罗曼式风格罗曼式风格是中世纪欧洲建筑的重要代表,其特点是坚固、庄重和宏伟。
这种风格常用于修道院、教堂和城堡等建筑中。
罗曼式建筑的特点包括厚实的墙壁、圆形拱门、圆顶和尖顶。
建筑表面通常以石材作为主要材料,给人以坚固和庄严的感觉。
2. 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是中世纪晚期的主流建筑风格,其独特之处在于尖顶、尖拱门和尖窗的设计。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垂直向上、线条多变和细致精美的装饰。
它代表着中世纪欧洲文明的高峰,常见于教堂和大教堂中。
二、结构设计1. 拱形结构中世纪欧洲建筑中普遍采用拱形结构,包括半圆拱和尖拱。
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建筑物的重量,提供更大的空间和高度。
通过使用拱形结构,中世纪建筑师们成功地创造了壮观而稳固的建筑。
2. 石雕装饰中世纪建筑注重细节的处理,常常使用石雕作为建筑的装饰元素。
这些石雕包括雕像、浮雕、花纹和凯尔特式的图案。
通过这些精细的装饰,建筑物展示出了饱满的艺术气息和精湛的工艺技巧。
三、装饰元素1. 窗户玫瑰花窗窗户是中世纪建筑中重要的设计元素,尤其是教堂。
中世纪欧洲教堂的窗户常常采用玫瑰花窗的形式,通过彩色玻璃和精细的雕刻图案,突出了艺术和宗教的意义。
2. 壁画和拱顶绘画中世纪欧洲建筑中的壁画和拱顶绘画是装饰的主要手段之一。
壁画通常用于教堂内部,描绘宗教故事和圣人传说。
拱顶绘画则通过在拱顶上绘制精美的图案和图像,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氛围。
四、小结中世纪欧洲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成为历史上的瑰宝。
无论是罗曼式风格的坚固和庄重,还是哥特式风格的垂直和高耸,这些建筑都展现了中世纪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拱形结构、石雕装饰、窗户玫瑰花窗和壁画等装饰元素,中世纪建筑呈现出宏伟、庄重和精湛的艺术魅力。
中世纪美术特点中世纪美术特点(大致是5-17世纪)中世纪美术在长达一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由于基督教对于异教文化——即希腊罗马文化的排斥和摧毁,导致中世纪的美术从野蛮走来、从零开始。
⏹ 2、中世纪美术带有极端强烈的宗教色彩。
作为基督教,它排斥一切异教的文化艺术。
在一开始,他们反对拜物教,所以不同意把宗教人物通过绘画或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直到他们认识到艺术是帮助他们宣传宗教的最有力的武器时,才开始借助于艺术的形式来宣传宗教,同时也是艺术在中世纪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创造了十分辉煌的中世纪艺术。
⏹ 3、在中世纪漫长的一千年中,由于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不同,所以其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区的艺术风格都不尽相同。
特别是在哥特时期以前,各地的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美术一、何谓新古典主义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
新古典主义者提倡古典主义的绘画传统。
重类型、轻个性、重形式、轻感情。
他们以古希腊、罗马的革命英雄主义题材内容为描写对象,其实质是以远古题材表现现代人的道德观念,为法国革命服务。
代表人物:大维特、安格尔。
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上半期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美术在表现内容上多取材于文学故事或现实生活。
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采取对角线式的构图形式,用“C”形“S”形组合,富于个性的线条,瑰丽的色彩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画面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特征。
代表画家有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
现实主义美术欧洲19世纪三十——六十年代的文艺思潮,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自然和社会,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
他们反对绘画脱离现实生活,反对学院派的因袭风气,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力图如实地表现画家所生活的时代风貌。
代表人物:库尔贝、杜米埃、米勒等。
印象主义美术19 世纪后半期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思潮,印象主义画家受自然主义影响,力图如实地描绘所看到的一切。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时期,通常被认为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
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
中世纪的艺术仍然丰富多彩,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
同时,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
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因此,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
中世纪是一个基督教盛行和罗马天主教会主宰社会的时期,基督教的婚姻观念和性观念统治了当时欧洲的与性有关的一切活动。
宗教禁欲主义这一特点被统治阶级利用了,因为否定性欲、否定对今世幸福和快乐的追求,民众就不会奋起反对压迫和剥削,统治阶级的地位就巩固了。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会利用所掌握的权利,强制推行教士独身制和苦修制,教徒们禁绝性行为,基督教反对性甚至发展到反对婚姻。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
这时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了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
欧洲中世纪艺术设计类别及特点
欧洲中世纪艺术是介于古代艺术(如古典艺术)和新古典艺术之间的
艺术,它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初在古罗马和希腊社会发展壮大的基督教
文化,直到15世纪末期新古典艺术的兴起。
尽管从公元5世纪到16世纪
在不同地区发生了很大的跨时期的变化,但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一些共同
特点得到了传承。
欧洲中世纪艺术有几种类别。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宗教艺术。
宗教艺术
是由古罗马和希腊社会发展壮大的基督教文化所激发的艺术,其特点是神
圣和强烈的宗教情绪。
从龛设计、建筑设计、壁画到金属雕刻和雕塑艺术,宗教艺术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宗教风格。
另一个类
别是古典艺术,它可以指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例如古典雕塑、古典建筑、古典壁画等。
此类艺术以古代文明的典章为核心,追求几何美、规则美和
统一美。
另一个类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古典艺术,它把宗教艺术和古典
艺术融合在一起,重新发现了古典艺术的美学价值,形成了新的宗教文艺
复兴风格的宗教艺术。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概要黑暗的1000年: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的这段时间(公元5-15世纪),史称“中世纪”在这1000年的欧洲封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政教合一的教权统治(神权统治),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人们的精神寄托。
封建统治阶级通过教会对整个文化进行垄断,从而使哲学、科学和艺术都从属于神学,所以有人将这段时期称为“黑暗的一千年”,“是灭绝人性的时代”。
此时,神学在知识活动整个领域中的这种无上权威,是教会在当时封建制度里万流归宗的地位的必然结果。
在漫长的中世纪里,上帝成为最高存在,视为终极点,是最完美、最神圣的。
人们在“上帝就是美,美就是上帝”的美学思想指引下,似乎永恒地体验着无限美(上帝),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世纪又是人类精神最自觉的时代。
因此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否定现世美成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精神最显著的特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世纪的工艺美术也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它清楚地反映在当时工艺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要素之中,尤其是那些直接为宗教服务的祭坛装饰、圣书函和遗物箱、十字架等更能反映出中世纪工艺美术等特点。
拜占庭: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首都。
白底多彩陶器制作并流行于欧洲中世纪拜占庭帝国领土境内,此时的陶器在细腻洁白的坯体上直接描绘多彩纹样,或施挂透明釉,或不挂釉而保持原状。
造型分为细长足的陶制器皿和室内装修使用的陶板、陶制圣象或壁画边框等。
装饰技法上陶制器皿的彩绘装饰首先以单色勾勒出纹样轮廓,在添入其他颜色,烧成后出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形成丰富的色调。
丰富的色彩与洁白的质地互相映衬,产生富丽而洁净的装饰效果。
剔刻陶器制作于欧洲中世纪的拜占庭地区,制作方法是:先用赤褐色黏土制成坯体,然后施挂白色化妆土,再进行剔刻装饰,使纹样产生红白对比,最后浸罩透明铅釉烧制。
拜占庭剔刻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以组合纹样的刻线装饰为主,最早出现的是几何纹,此后则是自由刻线的人物纹动物纹,由于产地多,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
中世纪美术的特征中世纪是从5世纪到15世纪的一个时期,美术也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中世纪美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宗教题材、艺术风格和艺术材料等方面。
首先,中世纪美术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
在中世纪,教会是社会的中心,宗教信仰极为盛行。
因此,绝大多数的中世纪艺术作品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
这些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
教会用这些艺术作品来讲述圣经故事,表现宗教信仰和寓意。
其次,中世纪美术的艺术风格鲜明。
中世纪的艺术家们主要受到宗教教义和传统的影响,因此他们在艺术表现上追求庄严、神秘和虔诚的感觉。
常见的艺术风格有拜占庭风格、罗曼式风格和哥特式风格等。
拜占庭风格注重对神的崇拜,强调宗教仪式的庄严和宏伟。
罗曼式风格则使用了厚重的线条、浑厚的色彩和简洁的形态,展现了对于有神性的人物和事物的追求。
哥特式风格则更注重结构的高度、细节的精确和形象的变形,追求神秘和超自然的感觉。
再次,中世纪美术中使用的艺术材料多样。
由于没有现代的材料和技术,中世纪的艺术家使用了大量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石膏、石灰石和彩色玻璃等。
其中,彩色玻璃是中世纪教堂建筑中使用非常广泛的材料。
彩色玻璃可以通过控制光线和色彩的透射来营造神圣而神秘的氛围,为教堂营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光影效果。
最后,中世纪美术的特征还包括表现形式和功能。
在中世纪,艺术并不是以个人创作和表达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服务于宗教和教会。
艺术作品一般被用于宗教仪式、礼拜和教育等方面。
例如,壁画和彩绘玻璃窗可以用于讲述圣经故事,帮助教徒理解宗教教义。
雕塑和飞扬的尖顶可以用于象征宗教信仰和诉诸于神圣。
这些作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教徒的虔诚和宗教热情。
总而言之,中世纪美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宗教题材、艺术风格和艺术材料等方面。
中世纪的艺术家们以宗教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材料来表现出庄严、神秘和虔诚的艺术感觉,作品的形式和功能也主要是为了宗教和教会服务。
中世纪的美术作品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也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并对《弗拉基米尔圣母像》作详细的图解说明一、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一世纪中叶正值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在西亚巴勒斯坦一带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它是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演化出来的。
早期的基督教宣扬平等,道德完善,鄙夷富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博得了下层人民的拥护,传播十分迅速。
基督教不崇拜罗马众神,也不敬仰罗马皇帝,因此基督教在最初的二、三百年间受到罗马统治者的的残酷压制,基督教徒不能公开建教堂,他们的宗教仪式也只能在私宅或埋葬基督教徒的地下墓室进行。
在这些地下墓室的顶部和墙壁上他们画满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这些墓室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窟,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堡大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后,教徒们才开始在地面上兴建基督教堂,早期基督教艺术主要包括墓室壁画和建筑。
地下室壁画的题材多取自圣经,采用隐喻性和象征性的手法,例如鱼和善良的牧羊人表示基督,鸽子表示圣灵,孔雀代表永恒,心象征博爱等等。
这些墓室壁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试图用新的手法来表现抽象的灵魂和对宗教的虔诚,而不在乎所画的形象是否真实生动,故有的作品显得抽象怪异,不够自然和谐。
看来他们还没有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而且也未能完全摆脱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影响,所以往往作品中借用古典艺术的形象,甚至借用古代神话中的情节。
早期的基督教堂中都有壁画和镶嵌画作为装饰,5世纪后镶嵌画逐步成为教堂主要的装饰形式。
圣康斯坦察教堂拱顶就采用了华丽的玻璃马赛克作装饰画,获得极佳的效果。
圣马利亚教堂也有以圣经为题材的镶嵌画。
二、拜占庭美术“拜占庭美术”不仅是对东罗马帝国美术的称谓,它同时亦指一种样式,即君士坦丁堡的宫廷美术样式。
在美术史上,这一样式直到6世纪初的查士丁尼时代初现风采。
而拜占庭美术与早期基督教美术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可明确标定的分水岭,强烈的传统感贯穿了拜占庭美术的发展史。
查士丁尼在为时期是拜占庭踢过的黄金时代,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艺术上,都领到着整个基督教世界。
中世纪美术的特征
中世纪美术是欧洲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一段最重要的阶段,它的风格在
整个欧洲文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世纪美术不仅受到教会和宗教
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许多非宗教的文化影响,在当时社会以及欧洲文化史
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它的艺术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着不同的影响,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世纪美术的特征是主题思想贯穿始终,艺术形式常常给人以
宗教色彩。
内容普遍以基督教传统的历史思维为主题,艺术表现形式以主
题为导向,充满了宗教知识以及神圣的历史色彩。
此外,每一个时期的艺
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早期的古典洛可可式风格到后来的高攀派
风格,各种风格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对当时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中世纪美术的特征是表现手法及审美观的变化。
教会建筑的内
部设计将神圣的呈现及宗教内涵映射到建筑空间中,它的造型集抽象性和
精致性于一体,用细节和弯曲的线条表现出神圣的美感。
此外,古典雕塑
方面,艺术家们笔触轻灵,细节处理十分精确,尤其是人物的描绘,极具
真实感及审美的魅力。
最后,中世纪美术的特征还体现在绘画艺术上,许多画家都融入了罗
马文化的元素。
中世纪工艺美术分类及特点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独特而辉煌,其分类及特点如下:
- 金属工艺:中世纪的金属工艺尤其是贵金属工艺发达,主要以传统的錾花和收挑工艺为主,但技艺更加熟练。
同时,珐琅和宝石镶嵌工艺的结合运用也是中世纪金属制品的一大特点。
- 象牙雕刻:中世纪的象牙工艺十分兴盛,品种丰富多彩,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
在装饰题材上,受东方艺术影响,最初以花鸟或几何纹样为主,后来渐以宗教故事和宗教人物为主。
在工艺手法上,以浅浮雕为主,线刻作品也时而可见。
- 木工艺:主要反映在各式家具的设计制作上。
除了拜占庭和中世纪早期日耳曼人对古传统家具的模仿以外,意大利和欧洲中、西部地区的中世纪家具可分为罗马式和哥特式两个时期。
- 玻璃工艺:欧洲中世纪的玻璃工艺也有相当成就。
总的来说,中世纪工艺美术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简述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
工艺美术运动是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股艺术运动,其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手工艺和艺术的结合,工艺美术运动倡导将手工艺与艺术相结合,强调工匠的技艺和创造力,主张工艺品应该是艺术家与工匠共同合作的产物,追求在日常生活用品中体现艺术价值。
2. 自然主义和简约风格,工艺美术运动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借鉴,追求简约、纯粹的设计风格,注重利用自然界的元素和图案进行创作,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3. 反对工业化的标准化,工艺美术运动反对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标准化和机械化,主张返璞归真,鼓励人们重新发现手工艺的价值,提倡个性化、独特的艺术表达。
4. 对传统工艺的挖掘和创新,工艺美术运动倡导对传统手工艺的挖掘和传承,同时也提倡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之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
5. 社会改革的理念,工艺美术运动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
是一种社会改革的理念,它试图通过艺术的手段改善人们的生活,
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的来说,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是将手工艺与艺术相结合,追求自然主义和简约风格,反对工业化的标准化,重视传统工艺的
传承和创新,并具有社会改革的理念。
这些特征使得工艺美术运动
成为20世纪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运动之一,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特征
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的这段时间,史称“中世纪”。
一般认为,在欧洲美术史中,中世纪似乎是一个低落阶段,但工艺美术则是例外。
因为工艺品不仅仅是精神的产物,它还依赖于物质条件。
可以说,在中世纪艺术的各个方面中,工艺美术是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成就。
中世纪的工艺美术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装饰手法都获得了某些新的发展。
陶工艺、金属工艺、玻璃工艺,以及象牙雕刻和木工艺等无不令人注目。
中世纪的金属工艺,尤其是贵金属工艺相当发达。
这不仅是因为具有古罗马优秀的金工传统,而且揭开中世纪序幕的日耳曼人尽管文化不甚先进,但金工技艺在欧洲古代民族中却是出类拔萃的。
较之欧洲古代金属工艺,中世纪金属制品的明显特点是金属、珐琅和宝石镶嵌工艺的结合运用。
金属制作工艺特点虽然仍以传统的“錾花”和“收挑”为主,但技艺却更为熟练,特别是收挑工艺愈加精彩,浅浮雕、深浮雕式的人物、鸟兽生动工细。
中世纪金属工艺在欧洲各地区形成不尽相同的风格,另外,在漫长的1000年中,各阶段也表现出时代的艺术特征。
日耳曼人的珐琅和宝石工艺是在金属工艺上展开的。
大多用作装饰祭坛你、圣遗物箱、十字架和圣书函,带有较强的宗教性质。
此期錾花技法有两种:一是在金属片上錾出各种纹样,类似阴刻效果;二是在器物本胎包金上施錾花技法。
应该强调的是日耳曼人对于在金属器上作珐琅和宝石镶嵌是极为成功的,可以说自公元5世纪以后日耳曼人制作的宗教器物或其他装饰品,都广泛采用了这种镶嵌技法。
在拜占庭的金属工艺在铸造、雕金、錾花和镶嵌等都有相当的成就。
按金属器的艺术效果来看,可分作浅浮雕式和彩色式的两种。
总之,拜占庭的珐琅
工艺在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间十分兴盛,运用更加广泛,圣十字架,圣遗物箱,圣书装帧,圣象障壁,以及王冠和首饰等无所不有。
哥特时期的金属工艺较之日耳曼人又有所发展,尤其是后期在金银薄板上收挑的人物、鸟兽,凹凸分明,形体准确,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技巧。
有的还在这些浮雕式的形象上施以半透明状的珐琅。
就珐琅工艺而言与拜占庭也不完全相同,它往往是在铜胎上雕金涂粉,然后烧制,称为“珐琅-镶嵌”。
欧洲中世纪的象牙工艺十分兴盛,不仅品种丰富多彩,而且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
中世纪的象牙工艺以拜占庭时期和哥特时期为代表。
在拜占庭时期象牙工艺与珐琅工艺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坊直接接受宫廷或教会的控制,因此单纯的牙雕摆件很少,多是作为圣遗物箱、圣瓶盒、圣书函或二连圣象板、三连圣象板的雕刻装饰。
在装饰题材上最初受东方艺术的影响,出现过一些花鸟或几何纹样,后来渐以宗教故事和宗教人物为主。
在工艺手法上以浅浮雕为主,是古罗马传统牙雕技法的继续,线刻作品也时而可见。
欧洲中世纪的木工艺主要反映在各式家具的设计制作上。
欧洲的家具设计与制作工艺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中世纪的这项工艺正是自此基础上加以借鉴和发展起来的。
拜占庭的家具装饰基本上是承袭了希腊化时期的风格特征,但其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带上了宗教色彩。
除了拜占庭和中世纪早期日耳曼人对古传统家具的模仿以外,意大利和欧洲中、西部地区的中世纪家具可分为罗马式和哥特式两个时期。
欧洲中世纪的玻璃工艺也有相当可观的成就。
总体来说,此期的玻璃工艺有这样几个特点:玻璃工艺与宗教的联系紧密;具有实用功能的器具性的玻璃制品较为有限,而用于教堂装饰的玻璃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论是立体的
玻璃器具装饰,还是平面的教堂玻璃窗,皆以彩绘纹样加以装饰。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可以说是宗教的产物。
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是中世纪工艺美术共有的特征。
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发展,并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成就。
在神学思想的影响下,在教权的统治下,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反映了当时特有的审美观念,强调神圣和威严,其基调是低沉而凝重的,表现出冷峻而肃穆、庄严而压抑的气息。
中世纪工艺美术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它不是通过存在于人们具体生活中的实用而达到一种享受和美感,而是通过宗教活动,将基督教精神渗透到人们心灵之中,以调节和平衡人们的心理活动,感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