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26
实验器材:一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实验猜测:树的外形差不多,树皮都是粗糙的,树冠大小都一样实验过程:观察大树的构造和外形特点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大树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拓印树皮观察到树皮粗糙2、实验名称:观察一棵小草实验器材:狗尾草实验猜测:小草比较小、茎和叶细软实验过程:观察狗尾草的构造和外形特点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小草矮小,茎细软,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
3、实验名称:比较大树和小草实验器材:一段树枝、狗尾草实验猜测:大叔和小草的茎和叶不一样实验过程:观察比较大树和小草的茎和叶以及外形构造和特点。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大树为木质茎是木本植物,小草为草质茎是草本植物4、实验名称:比较叶的一样和不同实验器材:各种树的落叶实验猜测:叶的大小和构造不同实验过程:观察比较叶的构造和大小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叶的大小、形状各不一样,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5、实验名称:观察叶的变化实验器材:同一种树的新鲜叶和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枝实验猜测:树叶的大小不同,新鲜叶和落叶的颜色不同实验过程: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和落叶:2、观察叶的生长变化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新鲜的叶和落叶颜色不同,构造一样。
叶有生命,能看出生长变化过程6、实验名称:寻访小动物实验器材:放大镜记录本实验猜测:不同的地方生长不同的生物实验过程:在不同的地点寻访不同的小动物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在不同的地点找到了不同生物7、实验名称:观察蜗牛的运动实验器材: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实验猜测:蜗牛靠足运动实验过程:观察蜗牛身体构造、运动、以及蜗牛吃食物、呼吸和排泄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蜗牛有壳、两队触角、长的触角上有眼睛,蜗牛靠腹足运动,吃菜叶,粪便是黑色条状。
8、实验名称:观察蚯蚓的反响实验器材:蚯蚓、记录纸、培养皿实验猜测:蚯蚓伸缩运动实验过程:观察蚯蚓的身体然后将其放入盛有水的培养皿中,观察蚯蚓水中的反响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蚯蚓有环带,身体上有很多节称之为环节,离环带近的一端是口,远的一端是肛门。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篇一: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篇二: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篇三: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1. 清点器材(15分)(1)有清点实验器材的动作。
(5分)(2)能准确说出器材名称。
(10分) 2. 进行实验(50分)(1)正确使用仪器,合乎规范,注意安全。
(10分)(2)按正确的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操作。
(30分)(3)实验过程中,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
(10分) 3. 填写实验报告(20分)(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10分)(2)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10分) 4. 整理仪器、收拾桌面(15分)(1)仪器归位、摆放整齐。
(10分)(2)桌面整洁。
(5分)(一)实验名称: 观察物体发生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鼓和鼓槌、绿豆、钢锯条。
实验步骤:1.把绿豆放在鼓皮上,用鼓槌敲击鼓,观察绿豆。
2.把锯条放在课桌上,一半落空,一只手按住桌上一端,另一只手拨动锯条。
实验现象:1. 绿豆跳动2. 锯条颤抖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振动。
(二)实验名称: 水能传声实验器材:水槽、砂纸。
实验步骤:1. 水槽中加满水。
2. 一个同学在水中磨砂纸,另一个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听。
实验现象:听到了磨砂纸声音。
实验结论:水能传声音。
(三)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
实验步骤:1. 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 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没有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观察红苹果的漂浮
实验日期:2019年11月10日
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一个红苹果,一个水杯,一把勺子
实验原理:因为苹果的重量要小于水的重量,所以它会浮在水面上。
实验过程:
1. 用勺子把红苹果放进水杯里。
2. 观察苹果是否能够漂浮。
实验结果:
true:红苹果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实验讨论:
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红苹果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因为苹果的重量比
水的重量轻,所以它会漂浮在水上。
这也表明,当物体的重量比水轻时,它就会漂浮到水面上。
1、实验名称: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目的:1.让学生知道植物的根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知道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准备的材料: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试管1支、植物油、水、记号笔1支实验过程:1、让学生观察水浇在什么地方;2、从盆中取出带根的植株,让学生看到不容易;3、把取出的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4、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5、观察试管中的水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果: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实验名称:研究植物茎的作用实验目的:1.了解茎是植物体内输送水和营养的交通枢纽,知道茎可以输送水和营养。
2.茎还起到支撑植物的作用。
准备的材料:新鲜植物1棵、清水一杯、红墨水1瓶、烧杯1只、滴管1只、解剖刀1个、搅拌棒1只、白纸1张、剪刀1把。
镊子1个。
实验过程:1、先观察新鲜植株,说明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的作用。
2、在烧杯中用滴管加入红墨水,用搅拌棒搅拌;3、把植物枝条放入装有红水的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4、从烧杯中取出植物枝条,用剪刀修剪去多余的叶;5、把枝条放在白纸上,用镊子捏住,利用解剖刀分别横切、纵切枝条;6、观察叶脉有什么现象发生.7、观察切面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通过对茎的横切面观察,发现横切面有许多小红点,纵切面靠近树皮部分的茎被染成了红色。
实验结果:植物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注意事项:利用解剖刀进行横切和纵切时注意安全,不要划伤手指。
实验原理:植物的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木质部的导管,是输送水和无机盐的通道,所以可以看到木质部部分被染上了颜色。
3.实验名称:温度计的观察和使用实验目的:让学生使用真正的温度计,观察它是如何对周围物体的冷热程度作出反应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并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第一篇: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篇一: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1、实验名称:减少空气阻力(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目的: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
实验结论: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
注意事项: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一定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5、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第7课水温的变化)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实验现象: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
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结论: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注意事项: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3、实验名称:辨认物体(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实验目的: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
实验材料: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
实验步骤: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
注意事项: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水温计、烧杯、水操作步骤: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拉⼒与⼩推车运动的关系实验器材:计时器⼩车尺⼦垫圈棉线实验过程:1: ⽤⼀个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是:()2、⽤3个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
3、⽤5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是()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拉⼒越(),⼩车运动的越()。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器材磁铁实验盒、钉⼦、剪⼑、曲别针、橡⽪、塑料尺、铜钥匙、条形磁铁、环形磁铁等三、实验过程1、⽤磁铁去吸引桌上的物品,发现是磁铁的朋友。
2、⽤磁铁的两极和磁铁的中间分别去吸引钉⼦或曲别针,发现吸的多,吸的少。
说明磁铁两极的磁性,中间的磁性。
3、⽤磁铁的同极相接触,发现它们互相,⽤磁铁的异极相接触,发现它们互相4、⽤⼀根线栓在磁铁的中间部分,把磁铁悬挂起来,发现磁铁标有N的⼀端⼀直指向⽅,标有S的⼀端⼀直指向⽅。
四、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磁铁有,越往两极磁性越,磁铁同极相,异极相,磁铁有指⽰的性质。
五、整理器材。
三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单(三)⼀、实验名称:太阳与影⼦的关系⼆、实验器材:⼀⽀⼿电筒、⼀根铅笔三、实验步骤1、将铅笔竖直⽴在桌⾯上。
2、将⼿电筒平放在桌⼦上,距离铅笔⼤约⼀尺左右。
打开⼿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
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并⽤铅笔将影⼦描绘下来。
3、拿起⼿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形轨迹在铅笔的南测⾃东向西移动,始终保持⼿电筒与铅笔⼤约⼀尺左右的距离。
⼿电筒每移动⼀点距离,注意停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的样⼦,并随时将影⼦描绘下来。
4、保持这样的观察⽅法,直⾄⼿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5、将上⾯的实验重复做⼏次。
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度与位置,其他实验⽅法保持不变。
⽤描绘的⽅法记录影⼦时可以更换不同顔⾊的彩笔,以免混淆。
6、根据实验,分析影⼦随⼿电筒的光的变化的规律,民时分析⼿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
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引言:实验是科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动手,观察现象,探索规律。
本次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三年级下册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包括植物生长实验、物体浮沉实验以及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一:植物生长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对光线、水分和温度的需求。
材料:1. 三个相同大小的花盆2. 相同种类的植物幼苗3. 日光灯4. 水壶5. 温度计步骤:1. 将三个花盆放置在同样的位置,确保它们接受到相同的光照。
2. 给第一个花盆适量的水,并保持土壤湿润。
3. 将第二个花盆放置在没有光线的地方,只给予适量的水。
4. 将第三个花盆放置在有光线的地方,但不给予水。
结果:经过一周观察,第一个花盆的植物长势良好,叶片翠绿;第二个花盆的植物长势较差,叶片颜色苍白;第三个花盆的植物已经枯萎。
结论:植物需要光线和水分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取能量和养分。
缺乏光线或水分将导致植物生长受限或死亡。
实验二:物体浮沉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了解物体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材料:1. 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如石头、木块、纸片等)2. 水盆3. 水步骤:1. 将水盆装满水。
2. 将不同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中观察。
结果:较大的物体如石头和木块沉入水中,而较小的物体如纸片则漂浮在水面上。
结论:物体的浮沉取决于其密度与水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沉入水中,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实验三:水的沸腾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沸腾情况,了解水的沸点与温度的关系。
材料:1. 水壶2. 温度计3. 火源(如炉子或燃气灶)步骤:1. 将水倒入水壶中。
2.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
3. 将水壶放在火源上,逐渐加热。
结果: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产生水蒸气。
结论: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温度达到或超过沸点时,水分子会迅速蒸发,形成水蒸气。
结语:通过这一系列实验,我对植物生长、物体浮沉以及水的沸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范文大全]第一篇: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两篇篇一: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
实验步骤1、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2、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没有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名称光的组成实验目的研究光的组成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三棱镜一面,纸屏一面实验步骤将手电筒光照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直到纸屏上出现七色光带。
观察到的现象纸屏上出现七色光带实验结论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实验名称导体和绝缘体光的反射实验目的研究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器材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玻璃片橡皮铝片陶瓷片实验步骤将下列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观察到的现象能使灯泡发亮的物体容易使电通过,,不能使灯泡发亮的物体不容易使电。
实验结论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光是否可以被反射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中间带缝的硬纸片 1 张,平面镜一个,纸和尺子。
实验步骤将中间带缝的硬纸片、平面镜放在纸上,排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硬纸片缝隙一端向平面镜上照射,改变平面镜摆放的角度观察现象,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观察到的现象光的传播路线不一样,被改变了。
实验结论光可以被反射实验名称光是否沿直线传播实验目的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器材笔直的塑料软管蜡烛火柴实验步骤用笔直的塑料软管看点燃的蜡烛发出的光;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发出的光观察到的现象软管是直的时候能看到烛光;软管折弯后就看不见烛光了。
实验结论光是否沿直线传播实验名称磁极的相互作用实验目的验证磁极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生长需求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实验材料:小花盆、土壤、种子、水、阳光、温度计、尺子、相机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土壤填充到小花盆中,每个小花盆填充相同的土壤量。
2. 播种:在每个小花盆中均匀撒上相同数量的种子。
3. 给予水分:每天给每个小花盆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4. 提供阳光:将小花盆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确保植物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
5. 记录观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信息。
实验结果:在给予水分和阳光的条件下,植物开始发芽,并逐渐生长。
在第一周内,植物的高度增长较为缓慢,但叶片数量逐渐增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高度迅速增长,叶片也变得更加茂密。
然而,当植物没有得到足够的水分时,植物的生长情况明显受到影响。
植物的叶片会变黄并逐渐枯萎,高度增长缓慢甚至停止。
这说明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品,缺水会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生长。
另外,阳光也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缺乏阳光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叶片颜色变得暗淡。
这是因为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来源,缺乏阳光会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的供应。
缺乏水分和阳光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给予适当的水分和阳光的情况下,植物会逐渐发芽、生长并茂盛。
3. 观察和记录是了解植物生长需求的重要方法。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实验启示: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生长需求,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明白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的供应,这对我们种植和照料植物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给植物提供足够的水分和阳光,以保证它们健康的生长。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范例
引言
实验目的是通过进行实验,观察和了解物体的浮沉现象,并探究造成物体浮沉的因素。
实验材料
- 一个宽口的透明玻璃杯
- 一些小石子
- 一些细沙
- 一些细木屑
- 水
实验步骤
1. 将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加入适量的水。
2. 将一些小石子放入玻璃杯中。
3. 观察小石子的浮沉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将小石子倒出,加入一些细沙。
5. 观察细沙的浮沉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6. 将细沙倒出,加入一些细木屑。
7. 观察细木屑的浮沉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在加入水中观察小石子、细沙和细木屑的浮沉情况后,我们得出以下观察结果:
- 小石子:小石子沉到了杯底。
- 细沙:细沙部分沉到了杯底,部分浮在水面上。
- 细木屑:细木屑全部浮在水面上。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 小石子比水的密度大,所以会沉到杯底。
- 细沙和水的密度相近,所以部分细沙会沉到杯底,部分浮在水面上。
- 细木屑比水的密度小,所以都会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 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会沉到液体底部;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和了解了物体的浮沉现象,并探究了造成物体浮沉的因素。
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全册)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2、了解土壤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结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二实验内容: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2、了解土壤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实验结论: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三实验内容: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和质量的变化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1、认识固体实验器材:黄豆、大米、淀粉、一次性杯子,量杯、筛网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结论:固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四验内容:结晶分离的实验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2、把固体放倒水里实验器材:烧杯、开水、盐、绘画颜料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结论:树枝上会有各种颜色的盐的结晶体依附在上面。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五实验内容:认识液体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3、认识液体实验器材:菜油、配套天平、一次性杯子、蜂蜜、水、牛奶、流速比较演示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结论:液体有很多共同点: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蜂蜜>牛奶>水>食用油流速测试:水>牛奶>食用油>蜂蜜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六实验内容:把液体倒进水里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4、把液体倒进水里实验器材: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热水、小药瓶、细线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结论:将液体倒入水中,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会沉在水下。
油会浮在水面、蜂蜜沉在水下。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一、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二、实验器材。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立方体木块、小球、圆柱体铅笔等。
2. 一块木板,可以搭建斜面。
3. 书本若干,用于调整斜面的高度。
三、实验步骤。
1. 用书本将木板的一端垫高,搭建一个斜面。
2. 将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在斜面的顶端,观察它的运动方式,记录木块是滑动还是滚动,以及运动的速度快慢(可以简单描述为快、中、慢)。
3. 重复步骤2,分别对小球和圆柱体铅笔进行实验,同样观察并记录它们的运动方式和速度情况。
4. 改变斜面的高度(增加或减少书本的数量),再次分别对三种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它们在不同斜面高度下的运动变化情况。
四、实验记录。
物体形状斜面较低时的运动方式斜面较低时的速度斜面较高时的运动方式斜面较高时的速度。
立方体木块滑动慢滑动快。
小球滚动快滚动更快。
圆柱体铅笔滚动中滚动快。
五、实验结论。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可能不同,小球和圆柱体铅笔主要是滚动,立方体木块是滑动。
2. 斜面高度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一般来说,斜面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快。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材料的吸水性。
一、实验目的。
比较纸、塑料、布这三种常见材料的吸水性强弱。
二、实验器材。
1. 同样大小的纸片、塑料片、布片各一片。
2. 三个相同大小的透明杯子。
3. 水、滴管。
三、实验步骤。
1. 在三个透明杯子中倒入等量的水。
2. 用滴管分别在纸片、塑料片和布片的中心滴上相同数量的水滴(例如10滴)。
3. 观察水滴在三种材料上的变化情况,记录水滴被吸收的时间(从滴上水滴到完全被吸收或者不再有明显变化的时间)。
四、实验记录。
材料水滴被吸收的时间。
纸约30秒。
塑料长时间不被吸收(10分钟后仍无明显变化)布约20秒。
五、实验结论。
在纸、塑料和布这三种材料中,布的吸水性最强,纸次之,塑料几乎不吸水。
实验名称: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报告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报告模板〔通用 5 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严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留意规律的合理性。
我敢确定,大局部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报告,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报告篇 1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一)、地球构造模型的制作【试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构造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把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试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试验过程】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
这样一个地球构造模型就制好了。
【留意事项】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2、便于观看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呈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试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试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试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外形,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看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试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番茄酱在土豆泥的裂缝局部或有空隙的地方溢出。
【试验结论】岩浆受热后,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局部向上运动并溢出。
〔三〕地震模拟试验【试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试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试验过程】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有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依据楼房倒塌的状况,推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试验现象】纸箱底振动,楼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拟试验【试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缘由。
【试验材料】竹筷——地表的岩层【试验过程】1、每人拿一根筷子,渐渐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看发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