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14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报告1
学生实验报告2
学生实验报告3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6
学生实睑报告7
学生实验报告8
I实验名称: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10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12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14
学生实验报告15
学生实验报告16
实验名称:观察;夜体在水中的沉和浮
实验器材、药品:烧林、植物油、水、蜂蜜、
实1、在一烧杯中倒入半杯水。
验2、把植物油倒入这杯水中观察。
方3、把蜂蜜倒入这杯水中观察。
法和4、在一个烧杯中按蜂蜜、水、油的顺序倒入三种液体观察。
步骤
实验结论:。
不同的液体的比重不同,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就不一样。
学生实验报告17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19
实验名称: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实验器材、药品:
水、水槽、水杯、食盐、橹皮泥、鸡蛋、土豆、
1、把一个鸡蛋、一个土豆、圆柱形的橡皮泥放入装有清水的水槽 去 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验 2、把橡皮泥捏成小船再放入水中观察。
3、把一个鸡蛋放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再往水里加食盐一边加一 边观察。
4、把一个土豆放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再往水里加食盐一边加一 边观察。
实验结论:可以用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增加水的含盐量的方法让物体浮起 来。
实验评价:
年 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21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方 法和 步骤
学生实验报告25。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凝固现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探索水的凝固规律。
实验材料:1.温度计2.温水3.冰块4.透明杯子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透明杯子中,准备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2.将温水倒入透明杯中,记录温水的温度。
3.将冰块倒入温水中,搅拌几分钟。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水的温度为25摄氏度,水呈液态。
2.加入冰块后,温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3.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变成冰块。
4.继续降温,冰块变得更加坚硬。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水的温度在接触冰块后会下降。
2.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变成冰块。
3.冰块的温度会比室温更低。
4.冰块比水更硬,无法倒出。
实验原理:水的凝固是指水在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减小,分子开始互相靠近,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块。
冰块的温度会继续下降,直到达到冰的熔点。
实验应用:1.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水的凝固现象制作冰块、冰淇淋等冷食品。
2.在工业生产中,水的凝固现象在冷链运输、制冷设备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现象。
我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有趣性。
通过实践,让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三年级科学下册《如何提高溶解速度》实
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探究如何提高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实验过程:
我们先取了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向其中分别加入一小勺葡萄糖。
其中,一杯水我们加入的葡萄糖粉末,另一杯我们加入的是葡萄糖
溶液。
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的溶解速度。
实验结果:
我们发现,加入葡萄糖粉末的水,其溶解速度比较慢,需要一
段时间才能完全溶解;而加入葡萄糖溶液的水,其溶解速度较快,
只需稍等片刻即可完全溶解。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在相同条件下,悬浮在水中的固
体物质(如葡萄糖粉末)的溶解速度比较慢;而溶解在水中的固体
物质(如葡萄糖溶液)的溶解速度较快。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加入溶液的方法,提高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实验感想:
本次实验让我们了解并且实践了科学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收获颇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也了解到了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和影响因素,并且通过实验体验到了怎样通过控制变量、采集数据等科学方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实验一、温度和温度计28摄氏度写作:20摄氏度写作:零下5摄氏度写作:-21℃读作:31℃读作:实验要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一、实验名称:水结冰了二、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温度计的读数三、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观测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四、实验器材:试管、保温杯、温度计、碎冰块、食盐、纯净水。
结论:1、水在低温环境中,温度会不断下降,当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
2、结冰后温度会继续下降,一直降到与环境的温度相同为止。
3、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实验四、冰融化了一、实验目的:观察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二、实验步骤:1、从冰箱中取出一些冰块,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录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三、实验器材:烧杯一只、温度计、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一只、冰块若干2、温度会不断上升,当上升到0℃时,冰块开始融化,在融化过程中一直保持0℃。
3、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继续上升,一直到室温。
4、冰块融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实验五、磁铁有磁性(一)实验名称:磁铁有磁性二、实验步骤: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在磁铁和铁制物品之间先放上纸、布、塑料片、木头片等看看磁铁能不能被吸引3.用磁铁识别哪些硬币是铁材料制作的。
三记录实验要求:若物体能被磁铁吸引,请在能被磁铁吸引项中打“√”,不能被吸引的打“×”。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九: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六: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拉⼒与⼩推车运动的关系实验器材:计时器⼩车尺⼦垫圈棉线实验过程:1: ⽤⼀个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是:()2、⽤3个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
3、⽤5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是()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拉⼒越(),⼩车运动的越()。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器材磁铁实验盒、钉⼦、剪⼑、曲别针、橡⽪、塑料尺、铜钥匙、条形磁铁、环形磁铁等三、实验过程1、⽤磁铁去吸引桌上的物品,发现是磁铁的朋友。
2、⽤磁铁的两极和磁铁的中间分别去吸引钉⼦或曲别针,发现吸的多,吸的少。
说明磁铁两极的磁性,中间的磁性。
3、⽤磁铁的同极相接触,发现它们互相,⽤磁铁的异极相接触,发现它们互相4、⽤⼀根线栓在磁铁的中间部分,把磁铁悬挂起来,发现磁铁标有N的⼀端⼀直指向⽅,标有S的⼀端⼀直指向⽅。
四、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磁铁有,越往两极磁性越,磁铁同极相,异极相,磁铁有指⽰的性质。
五、整理器材。
三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单(三)⼀、实验名称:太阳与影⼦的关系⼆、实验器材:⼀⽀⼿电筒、⼀根铅笔三、实验步骤1、将铅笔竖直⽴在桌⾯上。
2、将⼿电筒平放在桌⼦上,距离铅笔⼤约⼀尺左右。
打开⼿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
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并⽤铅笔将影⼦描绘下来。
3、拿起⼿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形轨迹在铅笔的南测⾃东向西移动,始终保持⼿电筒与铅笔⼤约⼀尺左右的距离。
⼿电筒每移动⼀点距离,注意停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的样⼦,并随时将影⼦描绘下来。
4、保持这样的观察⽅法,直⾄⼿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5、将上⾯的实验重复做⼏次。
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度与位置,其他实验⽅法保持不变。
⽤描绘的⽅法记录影⼦时可以更换不同顔⾊的彩笔,以免混淆。
6、根据实验,分析影⼦随⼿电筒的光的变化的规律,民时分析⼿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实验一、温度和温度计28摄氏度写作:20摄氏度写作:零下5摄氏度写作:-21℃读作:31℃读作:实验要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一、实验名称:水结冰了二、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温度计的读数三、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观测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四、实验器材:试管、保温杯、温度计、碎冰块、食盐、纯净水。
结论:1、水在低温环境中,温度会不断下降,当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
2、结冰后温度会继续下降,一直降到与环境的温度相同为止。
3、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实验四、冰融化了一、实验目的:观察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二、实验步骤:1、从冰箱中取出一些冰块,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录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三、实验器材:烧杯一只、温度计、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一只、冰块若干2、温度会不断上升,当上升到0℃时,冰块开始融化,在融化过程中一直保持0℃。
3、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继续上升,一直到室温。
4、冰块融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实验五、磁铁有磁性(一)实验名称:磁铁有磁性二、实验步骤: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在磁铁和铁制物品之间先放上纸、布、塑料片、木头片等看看磁铁能不能被吸引3.用磁铁识别哪些硬币是铁材料制作的。
三记录实验要求:若物体能被磁铁吸引,请在能被磁铁吸引项中打“√”,不能被吸引的打“×”。
新教科版(2020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原创、全册)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
结论: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多种,可以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来描述。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年(班)级实验名称年级班实验者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学校时间年(班)级实验名称年级班实验者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器材:斜面、小球、卡尺、秒表我的猜想: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会受到斜面角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1)将斜面倾斜到不同角度,用卡尺测量斜面高度和长度。
2)放置小球在斜面上,计时小球从斜面上滚落的时间。
3)记录不同角度下小球滚落的时间和滚落距离。
观察到的现象:随着斜面角度的增加,小球滚落的速度越来越快,滚落距离也越来越远。
结论: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受到斜面角度的影响,角度越大速度越快,滚落距离也越远。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年(班)级实验名称年级班实验者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学校时间年(班)级实验名称年级班实验者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实验器材:计时器、跑步机我的猜想:在相同的距离或时间内,不同的运动方式速度可能会有差别。
实验步骤:1)设置相同距离或时间,让同学们进行不同的运动方式,如跑步、走路、骑车等。
2)用计时器计时,记录每个同学完成距离或时间的用时。
3)比较不同运动方式的速度差异。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运动方式的速度确实有差异,跑步速度最快,走路速度最慢。
结论:在相同的距离或时间内,不同的运动方式速度确实会有差别。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年(班)级观察中,我们围绕研究单展开观察,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我们观察到指尖陀螺会上下振动,悠悠球会转动和上下运动,木马玩具会前后摇摆,汽车玩具会前后运动和转动。
结论是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在另一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蓝色球和红色球,一条带槽的直线轨道和一条带槽的曲线轨道,猜想是根据轨道形状的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不同。
实验教学计划一览表(三年级下册)2021.3(参考答案见教参)
备用一套。
新三下)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填空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填空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填空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填空版)
学生实验报告单(三下)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填空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填空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填空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填空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填空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填空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全册)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2、了解土壤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结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二实验内容: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2、了解土壤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实验结论: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三实验内容: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和质量的变化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1、认识固体实验器材:黄豆、大米、淀粉、一次性杯子,量杯、筛网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结论:固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四验内容:结晶分离的实验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2、把固体放倒水里实验器材:烧杯、开水、盐、绘画颜料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结论:树枝上会有各种颜色的盐的结晶体依附在上面。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五实验内容:认识液体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3、认识液体实验器材:菜油、配套天平、一次性杯子、蜂蜜、水、牛奶、流速比较演示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结论:液体有很多共同点: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蜂蜜>牛奶>水>食用油流速测试:水>牛奶>食用油>蜂蜜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六实验内容:把液体倒进水里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4、把液体倒进水里实验器材: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热水、小药瓶、细线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结论:将液体倒入水中,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会沉在水下。
油会浮在水面、蜂蜜沉在水下。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一、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二、实验器材。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立方体木块、小球、圆柱体铅笔等。
2. 一块木板,可以搭建斜面。
3. 书本若干,用于调整斜面的高度。
三、实验步骤。
1. 用书本将木板的一端垫高,搭建一个斜面。
2. 将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在斜面的顶端,观察它的运动方式,记录木块是滑动还是滚动,以及运动的速度快慢(可以简单描述为快、中、慢)。
3. 重复步骤2,分别对小球和圆柱体铅笔进行实验,同样观察并记录它们的运动方式和速度情况。
4. 改变斜面的高度(增加或减少书本的数量),再次分别对三种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它们在不同斜面高度下的运动变化情况。
四、实验记录。
物体形状斜面较低时的运动方式斜面较低时的速度斜面较高时的运动方式斜面较高时的速度。
立方体木块滑动慢滑动快。
小球滚动快滚动更快。
圆柱体铅笔滚动中滚动快。
五、实验结论。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可能不同,小球和圆柱体铅笔主要是滚动,立方体木块是滑动。
2. 斜面高度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一般来说,斜面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快。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材料的吸水性。
一、实验目的。
比较纸、塑料、布这三种常见材料的吸水性强弱。
二、实验器材。
1. 同样大小的纸片、塑料片、布片各一片。
2. 三个相同大小的透明杯子。
3. 水、滴管。
三、实验步骤。
1. 在三个透明杯子中倒入等量的水。
2. 用滴管分别在纸片、塑料片和布片的中心滴上相同数量的水滴(例如10滴)。
3. 观察水滴在三种材料上的变化情况,记录水滴被吸收的时间(从滴上水滴到完全被吸收或者不再有明显变化的时间)。
四、实验记录。
材料水滴被吸收的时间。
纸约30秒。
塑料长时间不被吸收(10分钟后仍无明显变化)布约20秒。
五、实验结论。
在纸、塑料和布这三种材料中,布的吸水性最强,纸次之,塑料几乎不吸水。
实验名称: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报告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报告模板〔通用 5 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严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留意规律的合理性。
我敢确定,大局部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报告,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报告篇 1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一)、地球构造模型的制作【试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构造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把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试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试验过程】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
这样一个地球构造模型就制好了。
【留意事项】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2、便于观看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呈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试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试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试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外形,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看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试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番茄酱在土豆泥的裂缝局部或有空隙的地方溢出。
【试验结论】岩浆受热后,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局部向上运动并溢出。
〔三〕地震模拟试验【试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试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试验过程】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有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依据楼房倒塌的状况,推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试验现象】纸箱底振动,楼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拟试验【试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缘由。
【试验材料】竹筷——地表的岩层【试验过程】1、每人拿一根筷子,渐渐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看发生的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球在不同轨道上的运动路线,认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实验器材: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直尺。
实验步骤:(1)将蓝色球和红色球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让二者之间有50 cm的距离。
(2)将两个球放在带槽的直线轨道上,观察它们的运动路线。
(3)将两个球放在带槽的曲线轨道上,观察它们的运动路线。
(4)比较小球在平整桌面、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中运动路线的不同。
实验结论:根据轨道形状的不同,小球做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实验名称: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实验目的: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实验器材:长木板、小正方体、六棱柱、小球、铅笔等其他常见物品。
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
(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3)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4)将小球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实验结论:物体可以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上滑下。
除了滑动,物体在斜面上还会滚动。
实验名称: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实验器材:直线跑道(长于两米为宜)、小球(运动速度不同)、秒表。
实验步骤:(1)准备两条长度相同的轨道,一端垫起,形成斜坡。
红球的轨道坡度要高于黄球的轨道坡度。
(2)将两个小球在轨道较高的一端同时释放。
(3)观察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
(4)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分析哪些因素可作为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依据,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运动相同距离所花时间较短的小球,运动的较快。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实验目的:1.掌握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定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3.经历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