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性能系数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5.06 MB
- 文档页数:22
船舶的操纵性能(旋回性、冲程、保向性、改向性以及船舶变速运动性能)船舶驾驶人员必须较好地掌握船舶操纵知识,了解本船的操纵性能以及各种外界条件对本船操纵性能的影响,才能正确操纵船舶;准确控制船舶的运动。
往往一艘操纵性能良好的船舶,具有稳定地保持运动状态和迅速准确地改变运动状态的性能。
一、旋回性能是船舶操纵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的因素有偏移或反移量、进距、横距、旋回初径、漂角、转心、旋回时间、旋回中的降速和横倾等。
这些数值是在船舶满载,半载以及空载等不同的状态下实测所得,掌握这些要素,对避让船舶、狭窄区域旋回或掉头等情况下安全操纵船舶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判定船舶是否处于安全操纵范围内的重要参数。
偏移或反移量(KICK)是船舶重心向转舵相反一舷横移的距离,满载时其最大值约为船长的1%左右,但船尾的反移量较大,其最大值约为船长的1/10—1/5,可趁利避害的加以运用,如来船已过船首,且可能与船尾有碰撞危险,紧急情况下可向来船一侧满舵利用反移量避免碰撞(有人落水时向人落水一舷操满舵也是利用该反移量);进距(ADVCNCE)是开始转舵到航向转过任一角度时中心所移动的纵向距离,旋回资料中提供的纵距通常特指转过90度的进距,即最大进距,其值约为旋回初径的0.85—1.0倍,熟练掌握可常帮助我们正确判断船首来船或危险的最晚避让距离;横距(TRANSPER)是开始转舵到航向90度时船舶中心所一定的横向距离,其值约为旋回初径的0.55倍;旋回初径(TACTICAL DIAMETER)是船舶开始转舵到航向180度时重心所移动的横向距离,其值约为3-6倍船长;旋回直径(PINAL IAMETER)是船舶做定常旋回运动时的直径,约为旋回初径的0.9-1.2倍。
漂角(DRIPT AUGTE)是船舶旋回中船首与重心G点处旋回圈切线的方向夹角,其值约在3度—15度之间,漂角约大,其旋回性能越好;转心P是旋回圈的曲率中心O到船舶首尾线所做垂线的垂点,该点处的漂角和横移速度为零,转心P约在船首柱后1/3-1/5船长处,因此,旋回中尾部偏外较船首里为大,操船是应特别注意;旋回时间是旋回360度所需要的时间,它与排水量有密切关系,排水量大,旋回时间增加,比如万吨船快速满舵旋回一周约为6MIN,而超大型船舶旋回时间几乎增加一倍;旋回中的降速系由船体斜航阻力增加,舵阻力以及推进效率降低而造成的,所降部分为航速的1/4-2/4不等;旋回产生的横倾,它是一个应注意的不安全因素,旋回初出现向用舵方向一侧的内倾,倾角较小,时间也较短,不久随着转头角度速度增加,将出现向用舵反侧的外倾,对于GM值较小的集装箱船等,在操纵中应特别注意。
1、船舶的航海性能包括哪些性能?各自的含义分别是什么?1、浮性:船舶装载一定的载荷,仍能浮于一定水面位置而不沉没的能力。
2、稳性:船舶受外力作用离开平衡位置发生倾斜而不致于倾覆,当外力消除后仍能回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能力。
3、抗沉性:船舶遭受海损事故舱室破损进水,仍能保持一定的浮性和稳性而不致于沉没或倾覆的能力。
4、快速性(或称速航性):船舶在其动力装置产生一定功率的情况下能达到规定航速的能力。
快速性包括两方面:1)船舶阻力:研究船舶航行时所遭受的阻力。
目的在于掌握阻力的变化规律,从而改善船型,降低阻力。
即阻力的成因、分类、计算、影响因素和降阻措施。
2)船舶推进:研究船舶推进器,推进器克服阻力发生推力。
目的在于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高效推进器。
即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设计高效推进器。
5、操纵性:船舶在航行是按照驾驶员的意图保持既定航向的能力或改变航行方向的能力。
包括:1)航向稳定性:保持原有航向的能力。
2)转首性:应舵转首的能力。
3)回转性:应舵作圆弧运动的能力。
6、耐波性(或称适航性):船舶在风浪海况下航行时的运动性能,即船舶在风浪中遭外力干扰而产生各种摇摆运动,以及砰击、上浪、失速和飞车等时,仍能维持一定航速在水面上安全航行的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为船舶摇摆。
目的在于:掌握船舶摇摆规律,采取措施以减缓船舶摇摆。
船舶摇摆的含义:1)船舶转动:横摇、纵摇和首摇―――摇;2)船舶直线运动:横荡、纵荡和垂荡―――摆。
2、船型系数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会进行船体系数的相关计算。
1)水线面系数的大小表示水线面的肥瘦程度。
2)中横剖面系数的大小表示水线以下的中横剖面的肥瘦程度。
3)方形系数的大小表示船体水下体积的肥瘦程度。
4)棱形系数的大小表示船体水下排水体积沿船长方向的分布情况。
5)纵向棱形系数的大小表示船体水下排水体积沿吃水方向的分布情况。
3、了解梯形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用梯形法列表进行船体计算的方法,掌握“成对和”和“自上而下和”的含义。
船舶航行安全性评估中的安全系数应用船舶航行安全性评估中的安全系数应用船舶航行安全性评估是为了确定船舶在特定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并为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供依据。
在这个评估过程中,安全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来衡量船舶结构和系统的强度和可靠性。
下面将逐步介绍在船舶航行安全性评估中如何应用安全系数。
第一步:确定评估对象船舶航行安全性评估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估对象,即需要评估安全性能的船舶。
这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船舶,如货船、客船、渔船等。
第二步:确定评估指标在确定评估对象后,需要确定一些评估指标来衡量船舶的安全性能。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船舶的结构强度、船舶的稳定性、船舶的机电设备可靠性等。
第三步:计算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评估船舶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
在计算安全系数时,需要考虑评估指标的设计要求和实际运行条件。
一般来说,安全系数应大于1,表示船舶在评估指标要求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第四步:分析评估结果在计算安全系数后,需要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如果安全系数小于1,表示船舶在评估指标要求下的安全性能不足,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如果安全系数大于1,表示船舶的安全性能较好,但仍需关注其他可能的风险因素。
第五步:制定改善措施根据评估结果的分析,确定船舶安全性能不足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这些改善措施可以包括增强船舶的结构强度、改进船舶的稳定性设计、提高船舶的机电设备可靠性等。
第六步:实施改善措施在制定改善措施后,需要实施这些措施来提升船舶的安全性能。
这可能涉及到对船舶的结构进行加固、对船舶的稳定性进行优化、对船舶的机电设备进行更新等。
第七步:监测和评估改善效果完成改善措施后,需要对船舶的安全性能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定改善效果。
这可以通过对船舶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改善措施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船舶航行安全性评估中的安全系数应用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对象、确定评估指标、计算安全系数、分析评估结果、制定改善措施、实施改善措施以及监测和评估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