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PPT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2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发展的各种表现。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科技、经济发展、多极化、文化多样性、社会问题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认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现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社会的各种现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历程和特点,了解科技、经济发展、多极化、文化多样性、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社会问题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历程和特点,科技、经济发展、多极化、文化多样性、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对现代社会发展中各种现象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面对社会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现代社会的各种图片和现象,引发学生对现代社会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历程和特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科技、经济发展、多极化、文化多样性、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妇女地位提高及其表现;生态和人口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认识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辩证看待生态和人口问题,树立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技和竞争意识,刻苦学习,发愤图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妇女地位的提高教学难点:生态和人口问题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互联网时代》是中国第一部、甚至乃至于也是全球电视机构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大型纪录片。
全片以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改变为基点,从历史出发,以国际化视野和面对未来的前瞻思考,深入探寻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思考这场变革对经济、政治、社会、人性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该作品旨在引导全社会更准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互联网,更深刻地思考互联网,有准备地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是怎样被发明和运用的?互联网给我们现代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互联网时代“未知”的是什么?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认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用途。
设问:图片反映了哪一先进技术的运用?这一技术是如何建立和普及的?这一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有何关系?提示:(1)计算机网络技术。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3)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表,说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
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主要讲述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通过介绍不同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社会在不同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掌握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与人类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现代社会在不同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2.难点: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现代社会的进步。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作业:提前准备相关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现代社会的图片,如高楼大厦、互联网、汽车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现代社会在不同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如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出示相关作业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如何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22《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现代社会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进步的思想品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科技发明和经济发展的联系等方面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现代社会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现实社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进步的思想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现代社会的特征。
2.教学难点: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相互联系和影响;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其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在战争后的发展历程。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相互联系和影响。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特征,如信息时代、全球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