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五禽戏图片和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6
八段锦健身操兩手托天理三焦,調理脾胃單臂舉,左右開弓似射鵰。
五勞七傷往後瞧。
背後七顛百病消。
双手托天理三焦(见图①)直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
双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
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作用:拉长脊椎、颈肩部肌肉,还可调理气血,稳定情绪。
左右开弓似射雕(见图②)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
双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
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
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
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可减轻胸闷与肩颈酸痛等症状。
图二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见图③)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如配合呼吸,则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图一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酸过多、手脚冰冷或四肢酸痛的症状。
五劳七伤向后瞧(见图④)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掌心紧贴腿旁,然后头慢慢左顾右盼向后观望。
同时配合呼吸,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缓解肩颈僵硬、落枕等症状,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图三调理脾胃须单举图四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见图⑤)两足分开,相距约三个足底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
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
头部及上体前俯,然后作圆环形转腰,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腰。
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
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去心火,避免长暗疮、暴发青春痘、流鼻血、情绪暴躁等情况的发生。
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动作较复杂,可量力而为。
八段锦动作详解预备式【动作要领】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头向上顶,下颚微收,舌抵上鄂,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松正。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要领】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目视前方;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颚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该式一上一下为一次,共作六次。
【动作要点】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直,上体松正。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要领】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划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该式一左一右为一次,共作三次。
作到第三次最后一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侧拉之手拇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需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含空。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要领】两腿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经面前上穿,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的左上方,右掌同时随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指间向前,动作略停;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八段锦”在宋代就已有流传,是一种站式武术导引功法。
此后衍生成多种流派。
大约在明代初年,出现了“坐式八段锦”,于是将“站式八段锦”称谓“武八段锦”,或“外八段锦”,而将“坐式八段锦”称泪“文八段锦”或“内八段锦”。
“坐式八段锦”传入篙山少林寺后,被辑人《卫生易筋经》、《内功图说》中,称其谓“易筋经十二段锦”。
现将《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收录的“武八段锦”的练法,摘录整理介绍于下预备势:直立垂臂,全身放松,舌抵上腭,两目平视。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两手心朝上,两臂从体侧缓缓上举至头顶上方,手指相交叉,内旋翻掌朝上撑起。
同时两脚跟尽量上提,仰头,眼看手背(图1)。
然后,两掌外旋翻转手心向下,屈肘松肩,分手垂臂。
同时脚跟下落着地。
还原成直立预备势。
要求:上撑动作要有“托天”之意,两手向上相交叉时吸气,翻拿上托时呼气;叉手下降至头顶时吸气,分手下垂还原时呼气。
如此反复练习数遍。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功作:左脚向左松开一步、屈膝呈马步,同时两臂屈肘抬起,右外左内在胸前交叉,眼看左手。
左手拇食二指撑开呈八字,其余三指屈曲扣回,内旋塌腕成掌心向外,向左侧平推。
同时右手松握拳,向右平拉,势如开弓。
眼仍注视左手(图2),此渭“左开弓”。
然后,两手回复于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内,眼看右手,再做“右开弓”,动作同于“左开弓”,唯左右方向相反。
要求:要模仿拉弓射箭的姿势,开弓时两手用力缓缓撑拉,回收时亦似撑着弓弦缓缓放松。
以吸气配合开弓,以呼气配合收回,如此左有反复数遍,回复至预备势。
第三段调理脾胃单举手动作:并步直立,两手屈肘抬至胸前,手心向下,左手内旋上举至头顶上方,手心向下,眼看上举之手;同时右手下按至右胯侧,手心向下(图3),此谓“左举手”。
然后,左手落下,右手抬起,双手平至胸前,再右手上举至头顶上方,左手下按至左胯侧,做“右举手”。
要求:以呼气配合上举下按,以吸气配合两手平至胸前,如此反复数遍,回复至预备势。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六字诀、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功法1 、 简介: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表示了人体呼吸的口型动作。
如“嘘”字诀的口呼动作,即为嘴角紧缩后引,槽牙 ( 即磨牙 )上下平对,中留缝隙,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
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缓缓呼出体外。
再如“呼”字诀的口呼动作,即舌体中部下沉,舌的两侧上卷,口唇撮圆,正对着咽喉,气从喉出后,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缓缓呼出体外,等等。
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也表示了不同口形动作所发出的不同的音,这可以在古书中找到解释。
如《声类》曰:“出气急曰吹,缓曰嘘”。
“吹”,即快速有力地吐出气流;“嘘”则为慢慢地呼气。
在《庄子》里早有“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的说法。
在此,“呼”其义为吐气,与“吸”相对。
可见,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既表示人体对六个字的呼吸动作和六种具体的呼气口型,也表示六种不同的口型动作所发出的六种不同的音。
2 、如何理解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补”与“泻”?六字诀现存最早的文献《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
”同时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该文献中的六字与脏器虽然与健身气功六字诀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六字诀的吸气方法只有一种,用口吐气却有吹、呼、唏、呵、嘘、呬六种,而这六种吐气不但可以去热、风、烦、寒等邪气,还可以散出脏器的胀满、痛闷等气结。
这说明六字诀的吸气与六种吐气,按照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它是一个祛邪泻实又扶正的吐纳调气法。
那么健身气功六字诀所具有的扶正之补与祛邪之泻,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扶正、补气主要是:发音吐气后的吸气;动作导引中两手外开、外拨后的内收、内拢及捧掌内翻;练功后的收功;练功过程中的身心合一。
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等传统功法练习方法八段锦八段锦是古代导引术,经历几个朝代不断精改而成。
练的是筋、骨、肉、呼吸、神,是意识修养和形体锻炼的融合,促进正气在人体内的运行,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八段锦以心安理得的状态、行云流水的动作、缓慢柔和的呼吸为纲领,体会身体微微汗出、微微酸痛、微微牵拉、微微胀麻的感觉。
适合中青年人平常锻炼,也是病后康复人群和老年人群的良好保健方式。
太极拳太极拳常将呼吸与身形动作相结合,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练习时遵循〃意、气、形、神〃的四字口诀,通过调身、调心、调息并配合呼吸运动,以调节神经、心肺、脏腑等系统相互作用的能力,改善人体的各项功能和免疫力。
练习太极拳切忌用招式压制呼吸,否则于心身健康无益。
太极拳心法〃得意忘形J〃得意〃是无中生有,所想象的造型本来没有,但要想象得像真的,如身临其境;〃忘形〃是有中生无,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要忘记它,好像变为虚空乌有。
以意导势:用意念所造之形象及其意境诱导出身体运动的趋势和动向,〃先在心,后在身〃。
把握分寸:有形有相皆为假,无形无相方为真,有意似无意,无意有真意。
意发即空。
升阳功1、在家中选一静室或其他环境良好之处,站立或端坐皆可,若能盘坐更佳。
先安静一下,让身心静下来,将呼吸调整平稳,使心脏跳动平缓。
深深吸一口气,用鼻吸气,胸腔收缩,一直吸气,吸到不能吸,此时闭气,在闭气中肋骨用力,想办法使胸腔增大,肺部放松,坚持一会儿,然后慢慢呼气,把肺中浊气吐尽;再深深吸气,胸腔收紧,闭气,闭气后胸腔用力、增大,慢慢再呼气,将肺中余气吐尽。
以上重复做3次。
2、随后马上吸气,提肛、收前阴、收小腹,吸到不能吸,停息,小腹用力,使小腹逐渐增大,然后慢慢地呼气;再吸气,提肛、收前阴、收小腹,收到不能收,闭气,小腹用力、增大,再慢慢呼气。
以上重复做3次。
上述1、2为一组,重复做3组。
做完之后,身体会发热。
助肺操助肺操(呼吸操)能提高人体正气,提升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对肺部疾病恢复有很大益处,腹式呼吸法、缩唇呼吸法和哂字诀。
【知识】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中医健身功法练起来!(附视频)中医导引是凝聚着古人智慧的运动方式。
导引可以改善气血、提升阳气,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以达到健体防病的目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四种中医导引功法,快和家人朋友一起练起来吧!【知识】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中医健身功法练起来!(附视频)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重心右移,左脚向左迈开一步,两脚掌心约与肩同宽,平行站立。
两手从体侧捧气向前,掌心向上,双手十指交叉于小腹前。
手掌体前捧气上托,当两臂抬至肩、肘、腕相平时,在胸前翻手掌向外再向上,双臂伸直,上托于头顶,两脚踩地,停顿数秒。
松开交叉的双手,自体侧向下划弧拢气,慢慢落于体侧,左脚收回。
接着重心左移,右脚向右迈开一步,重复以上动作,左右交替6~9次。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重心右移,左脚向左迈开一步,大致两肩宽,双腿屈膝下蹲成马步,两手自体侧拢气上升,抬至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呈剑指,右手在内握固。
接着向左做拉弓状,剑指指尖向上,转头凝视远方,拉至极致,停顿片刻。
两腿直起,两手臂伸展向下划弧拢气,还原体侧。
再换右侧,重复如上动作,左右交替6~9次。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重心右移,向左迈开一步,两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
两手捧气上升,指尖相对,置于中脘穴。
右手转掌心向下,左手上托,至胸前指尖向右,至面部指尖向前,至头侧指尖向左,至头上方指尖向后,至臂伸直指尖向右,与此同时右手下按,逐渐转指尖向前,置于右大腿侧,停顿片刻。
左手自左上方缓缓划弧拢气下落,右手顺势划弧转掌心向内,随后收回左足,两手向下划弧拢气,自然下垂,置于体侧,还原到预备式。
再出右脚,重复如上动作,如此左右交替6~9次。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两脚并拢,两手从体侧拢气回收,两手重叠,敷于肚脐(掌心向里,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
逐渐从上向下转动脊椎,向左侧背后望去,保持肩和胸不动,感受颈椎和胸椎形成二争力,随后胸椎从上向下缓缓向左转,保持腰椎和胯不动,感受胸椎和腰椎形成二争力,再将腰椎和胯缓缓向左转,保持脚踝不动,感受周身与脚踝形成二争力,停顿片刻。
八段锦健身操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
調理脾胃單臂舉,五勞七傷往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
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
双手托天理三焦(见图①)直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
双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
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作用:拉长脊椎、颈肩部肌肉,还可调理气血,稳定情绪。
左右开弓似射雕(见图②)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
双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
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
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
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可减轻胸闷与肩颈酸痛等症状。
图一双手托天理三焦图二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见图③)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如配合呼吸,则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酸过多、手脚冰冷或四肢酸痛的症状。
五劳七伤向后瞧(见图④)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掌心紧贴腿旁,然后头慢慢左顾右盼向后观望。
同时配合呼吸,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缓解肩颈僵硬、落枕等症状,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图三调理脾胃须单举图四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见图⑤)两足分开,相距约三个足底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
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
头部及上体前俯,然后作圆环形转腰,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腰。
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
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去心火,避免长暗疮、暴发青春痘、流鼻血、情绪暴躁等情况的发生。
八段锦的功效与作用八段锦,又称为八段锦气功,是一种古老而流行的中国传统健身功法。
它起源于宋朝,由著名的医学家、文化名人、气功专家陈玄祐创立。
八段锦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呼吸法来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八段锦已经在中国深受欢迎,并逐渐传入世界各地。
八段锦功效与作用众多。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主要功效和作用。
1. 强身健体:八段锦通过各种身体运动,可以锻炼肌肉、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同时,它还可以刺激经络的畅通,加强血液循环,增加气血的供应,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2. 调节呼吸:八段锦注重呼吸的调节。
通过控制呼吸的深浅、缓急和顺畅度,能够调整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肺的容积,促进新陈代谢的进行,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
3. 促进心理健康:八段锦注重内外兼修,通过精神与身体的结合来达到平衡与和谐。
在运动中,人们可以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培养耐心和集中力,提高自我认知和控制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
4. 缓解疾病:八段锦可以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一些疾病。
例如,它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可以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问题;可以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5. 延缓衰老:八段锦对于抗衰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它通过锻炼身体的柔韧性、调节呼吸、提高气血流动的畅通,可以保持身体的活力,延缓衰老的进程。
此外,它还可以增加体内的抗氧化物质的生成,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对抗衰老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6. 改善睡眠质量:八段锦的运动和呼吸法有助于舒缓压力,平抚情绪,消除疲劳,提供身心放松与舒适感。
它可以使人们更容易入睡,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的效果。
7. 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八段锦通过动作的流畅配合和呼吸的调控,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在长时间的练习中,人们需要集中精力去控制身体的动作和呼吸,这样可以锻炼和提高人们的集中力和注意力。
“八段锦”在宋代就已有流传,是一种站式武术导引功法。
此后衍生成多种流派。
大约在明代初年,出现了“坐式八段锦”,于是将“站式八段锦”称谓“武八段锦”,或“外八段锦”,而将“坐式八段锦”称泪“文八段锦”或“内八段锦”。
“坐式八段锦”传入篙山少林寺后,被辑人《卫生易筋经》、《内功图说》中,称其谓“易筋经十二段锦”。
现将《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收录的“武八段锦”的练法,摘录整理介绍于下预备势:直立垂臂,全身放松,舌抵上腭,两目平视。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两手心朝上,两臂从体侧缓缓上举至头顶上方,手指相交叉,内旋翻掌朝上撑起。
同时两脚跟尽量上提,仰头,眼看手背(图1)。
然后,两掌外旋翻转手心向下,屈肘松肩,分手垂臂。
同时脚跟下落着地。
还原成直立预备势。
要求:上撑动作要有“托天”之意,两手向上相交叉时吸气,翻拿上托时呼气;叉手下降至头顶时吸气,分手下垂还原时呼气。
如此反复练习数遍。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功作:左脚向左松开一步、屈膝呈马步,同时两臂屈肘抬起,右外左内在胸前交叉,眼看左手。
左手拇食二指撑开呈八字,其余三指屈曲扣回,内旋塌腕成掌心向外,向左侧平推。
同时右手松握拳,向右平拉,势如开弓。
眼仍注视左手(图2),此渭“左开弓”。
然后,两手回复于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内,眼看右手,再做“右开弓”,动作同于“左开弓”,唯左右方向相反。
要求:要模仿拉弓射箭的姿势,开弓时两手用力缓缓撑拉,回收时亦似撑着弓弦缓缓放松。
以吸气配合开弓,以呼气配合收回,如此左有反复数遍,回复至预备势。
第三段调理脾胃单举手动作:并步直立,两手屈肘抬至胸前,手心向下,左手内旋上举至头顶上方,手心向下,眼看上举之手;同时右手下按至右胯侧,手心向下(图3),此谓“左举手”。
然后,左手落下,右手抬起,双手平至胸前,再右手上举至头顶上方,左手下按至左胯侧,做“右举手”。
要求:以呼气配合上举下按,以吸气配合两手平至胸前,如此反复数遍,回复至预备势。
六字诀.五禽戏.八段锦.十段锦.十二段锦六字诀.五禽戏 .八段锦.十段锦.十二段锦发布: 2008-7-10 06:45 | 作者: 蓝色星空 | 来源: 佛心儿网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
它是通过、呵、呼、四、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预备式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呼吸法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
调息每个字读六遍后,调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复自然。
一、嘘字功平肝气嘘,读(Xū)。
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
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
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
再做第二次吐字。
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二、呵字功补心气呵,读(Kē)。
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
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
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
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
三、呼字功培脾气呼,读(hū)。
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
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
再以同样要领,。
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
八段锦的功效与作用八段锦是中国传统的养生功法之一,也是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功法。
它起源于宋朝的明代,由陈王庭创立,因其练习方法有八个动作和运动,因此被称为“八段锦”。
这一功法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神气和五脏六腑的功能,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八段锦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增强体质。
八段锦的练习动作主要是以舒展、扩胸、伸展、转腰、提肛等动作为主,通过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防止因肌肉僵硬而导致的疼痛和疾病发生。
第二,调理内脏功能。
八段锦通过调节呼吸、增强血液循环等方式,可以改善内脏的功能,提高柔韧性,缓解疲劳和压力,同时也可以改善休息和睡眠的质量。
第三,改善心脑功能。
八段锦的练习主要是通过呼吸和动作的配合,来调整心脑功能的活动,增加脑部血液供应,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延缓脑衰老,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四,增强免疫力。
八段锦的练习可以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通过调整身体的气血循环,增加气血的供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五,促进新陈代谢。
八段锦的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增强机体的排毒能力,使体内废物更好地排出,保持身体的健康。
第六,改善姿势和体态。
八段锦的练习主要通过舞蹈的动作,来调整身体的姿势和体态,使身体的各部分得到良好的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第七,减少体重。
八段锦的练习可以加速脂肪的燃烧,促进身体的代谢,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减少体重,塑造身体的曲线美。
第八,提高精神状态。
八段锦的练习集中注意力和调整呼吸的方法,可以缓解紧张和压力,提高精神状态,增加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人更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
综上所述,八段锦具有丰富的功效和作用。
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调理内脏功能,改善心脑功能,还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姿势和体态,减少体重,提高精神状态。
因此,八段锦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养生功法,值得广大人们学习和练习。
健身五禽操,虎鹿熊猿鸟,形神兼具备,长练永不老.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办法,由五种模拟动物的动作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创造的,但也有人以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顿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很多相似的健身法.也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拟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表里兼练的仿生功法.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离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动作都是阁下对称地各做一次,并合营气味疗养.【2 】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五禽戏锤炼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平均,形神合一.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英勇的神志,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迅速灵巧之性;练鹿戏时要表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常练五禽之戏,可运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标.佗尝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畅,病不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猿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材简便,腹中思食.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愚蠢,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阁下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阁下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材,高低一七,以脚拘物自悬,阁下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五禽戏口诀准备功:调息敛神九口吻,起落开合三口吻,卡腰颠足七口吻.每个功法之间有一个深呼吸的过渡,手臂合营侧平举由上至下.正式功:【上山虎】上山猛虎朝前扑,震膀摇脊动锁骨,神发于目爪生威,强筋壮骨健脏腑.【仰脖鹿】仰身穿掌看河汉,阁下斜视布轻挪,腰酸腿疼能治愈,生精补血眼神活.【双臂猿】扭腰转脸阁下看,眼光闪着手护面,屈膝缩脖比机警,补肾治肝还疗眼.【单臂熊】斜运马步膀扛靠,夹臂按手送偏肩,灵巧沉稳运真气,强化脏腑疗风寒.【斜飞鹤】飘然下降一身轻,曲颈回想多安闲,心静意远通经络,舒筋活血治风瘫.【寻食虎】上捋下扫风回雪,斜身屈肋爪生威,俯视远眺雄姿展,神发双睛越涧飞.【缩脖鹿】缩脖颤颈屈直步,阁下斜视背微驼,平喘祛咳有奇效,清肺理肝气色和.【摘果猿】藏头转脑身拘缩,屈膝捷行手摘桃,通讯常在无放心,机警壮健目力好.【双臂熊】甩髋带腿双手按,倾肩屈肋头脸转,斜运马步憨拙态,内气周流肠胃健.【平飞鹤】舞鹤展翅意悠然,起落翩翩自安详,仙态高雅欣脱俗,利肝益肺强背肩.【下山虎】猛虎下山交叉腿,含胸拔背徐收腹,屈膝插掌吐浊气,按爪回头强筋骨.【长跑鹿】纵身飞奔箭离弦,鹿体伸展意安闲,奋足翻蹄草上飞,阴阳折衷脑力添.【望月猿】斜身撇脚高低看,斜头侧脑频瞬间,攻防机灵四肢举动快,头项肩背病不染.【摇臂熊】熊行无骨如豆腐,三随谐动腿肘脸,名医难致涌泉热,翘脚摇臂足不寒.【旋飞鹤】舒腿展翅上彼苍,开胸理气眼球旋,驱郁散闷解懊末路,意致飘然赛天仙.【回头虎】坐步抓扑平舞爪,瞪目转脸拟虎啸,龇牙咧嘴精力震,舌尖三吐心火消.【伸脚鹿】跨步穿掌气长出,梗脖后坐须开档,三拍足背一横掌,强精补肾健膀胱.【献果猿】弧步侧滑身拘蜷,端盘单递与眉平,腋来腋去双旋手,缩脖闪目健神经.【晃背熊】立肘夹臂颈微缩,两步一晃马步行,哈腰屈肋背脊健,治疗风寒强神经.【翔飞鹤】展翅均衡万里翔,舒足伸颈最坚强,环转两眼视野阔,牢固脏腑心情良.整顿运动为两次,名称为仙鹤抖羽.尚有五禽急行术,成为自力系统.【急行虎】虎行有风,眼光炯炯,翻掌亮爪,神志威猛.【急行鹿】鹿喜长跑,又善弹跳,翻蹄亮掌,伸展活泼.【急行猿】猿行好动,群居山中,攀枝弄树,肢体轻灵.【急行熊】形体重滞,性格倔强,行为笨拙,外柔内刚.【急行鹤】行于高空,水陆为家,暴风巨浪,毫无害怕.。
五禽戏哪个版本最正宗和五禽戏与八段锦哪个好
无论是五禽戏还是八段锦,他们都是导引术的一种。
而宋代出现的八段锦、十二段锦、十六段锦及太极拳等都是从《保生要录》《灵剑子》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
在众多导引术中,有不少曾对当时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有的还广泛流衍于近现代。
其中最早的要数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所记载的华佗“五禽戏”,它模仿虎、熊、鹿、猿、鸟等五种鸟兽活动的形态,编制出一套导引程式,用以健身,确有很好的效果。
《正统道藏)所收(太上老君养生诀)亦录此“五禽戏”,署华佗授广陵吴普。
这套导引术一直流传下来,明人周展蜻在所著《赤凤做)和(万寿仙书)中,将它加以改进,减少动作难度,并与行气结合,除了文字说明外,还绘制出程式图谱。
清人更于五种术势之外,加入向后顾望的“鹗顾势”和摇头摆尾的“狮舞势”,称作“七禽戏”。
可见“五禽戏”对后世形响之大。
宋道士蒲虔贯著《保生要录》,分“养神气”、“调肢体”等六门,调肢体门提出“小劳术”导引法,简便易行,为后世所推崇。
宋人托名许真君之《灵剑子》,有(导引势第八)载导引十六势,写明每势补益某脏腑,于何季节施行。
以上诸书所记导引法,可谓千姿百态,式样繁多为,我国导引术之一大宝库。
如果说五禽戏和八段锦哪个好,按历史渊源来说是五禽戏好,并且五禽戏影响了八段锦的创编。
那么现代流传的五禽戏哪个版本最正宗?
最正宗的五禽戏莫过于国家体育总局编写的《健身气功五禽戏》,是许多权威的专家整理而来。
八段锦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功法作用:
1.通过两手交叉上托,缓慢用力,保持抻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
2.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防治肩部疾患、预防颈椎病等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作用
1.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同时刺激手三阴三阳经等,可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
2.有利于矫正不良姿势,如驼背等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作用
1.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可以牵拉腹腔,对脾胃中焦肝胆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腹、胸胁部的相关经络及背部俞穴,达到调理脾胃和脏腑经络作用
2.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肩、颈疾病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作用
1.通过上肢外旋,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内的脏腑
2.通过往后瞧,可刺激颈部大椎穴,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目的可预防眼疾以及肩、颈与背部疾患,还可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疲劳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作用
1.通过下蹲,摆动尾闾,可刺激脊柱、督脉等,通过摇头,可刺激大椎穴,从而达到疏经泄热的作用,有助于去除心火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作用
1.通过前屈、后伸,可刺激脊柱、督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有助于防治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慢性病,同时对腰部的肾、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按摩作
用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作用
1.瞪眼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泻,有强健筋骨的作用
2.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俞穴和督脉等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作用
1.可刺激足部有关经脉,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同时,可刺激脊柱与督脉,使全身腑脏经络气血通畅,阴阳平衡
2.可提高平衡能力,解除肌肉紧张
五禽戏
第一式虎举
功理与作用
1.两掌举起,吸入清气;两掌下按,呼出浊气。
一升一降,疏通三焦气机,调理三焦功能。
2.手成“虎爪”变拳,可增强握力,改善上肢远端关节的血液循环
第二式虎扑功理与作用
1.虎扑动作形成了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运动,尤其是引腰前伸,增加了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可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
2.脊柱运动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对常见的腰部疾病,如腰肌劳损、习惯性腰扭伤等症有防治作用。
3.督脉行于背部正中,任脉行于腹部正中。
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牵动任、督两脉,起到调理阴阳、流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
第二戏鹿戏
第1式鹿抵
功理与作用
1.腰部的侧屈拧转,使整个脊椎充分旋转,可增强腰部的肌肉力量,也可防治腰部的脂肪沉积。
2.目视后脚脚跟,加大腰部在拧转时的侧屈程度,可防治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症。
3.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
尾闾运转,可起到强腰补肾、强筋健骨的功效。
第2式鹿奔
功理与作用:
1.两臂内旋前伸,肩、背部肌肉得到牵拉,对颈肩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症等防治作用;躯干弓背收腹,能矫正脊柱畸形,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
2.向前落步时,气充丹田。
身体重心后坐时,气运命门,加强了人的先天与后天之气的交流。
尤其是身体后坐,整条脊柱后弯,內夹尾闾,后凸命门,打开大椎,意在疏通督脉经气具有振奋全身阳气的作用
第三戏熊戏
第1式熊运
功理与作用
1.活动腰部关节和肌肉,可防治腰肌劳损及软组织损伤。
2.腰腹转动,两掌划圆,引导内气运行,可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3.运用腰、腹摇晃,对消化器官进行体内按摩,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胀纳呆、便秘腹泻等症。
第2式熊晃
功理与作用
1.身体左右晃动,意在两胁,调理肝脾。
2.提髋行走,加上落步的微震,可增强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有助于防治老年人下肢无力、髋关节损伤、膝痛等症
第四戏猿戏
第1式猿提
功理与作用
1.“猿钩”的快速变化,意在增强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性。
2.两掌上提时,缩项,耸肩,团胸吸气,挤压胸腔和颈部血管;两掌下按时,伸颈,沉肩,松腹,扩大胸腔体积,可增强呼吸,按摩心脏,改善脑部供血。
3.提踵直立,可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第2式猿摘
功理与作用
1.眼神的左顾右盼,有利于颈部运动,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
2.动作的多样性体现了神经系统和肢体运动的协调性,模拟猿猴在采摘桃果时愉悦的心情,可减轻大脑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对神经紧张、精神忧郁等症有防治作用
第五戏鸟戏
第1式鸟伸
功理与作用
1.两掌上举吸气,扩大胸腔;两手下按,气沉丹田,呼出浊气,可加强肺的吐故纳新功能,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的症状。
2.两掌上举,作用于大椎和尾闾,督脉得到牵动;两掌后摆,身体成反弓状,任脉得到拉伸。
这种松紧交替的练习方法,可增强疏通任、督两脉经气的作用。
第2式鸟飞功理与作用
1.两臂的上下运动可改变胸腔容积,若配合呼吸运动可起到按摩心肺作用,增强血氧交换能力。
2.拇指、食指的上翘紧绷,意在刺激手太阴肺经,加强肺经经气的流通,提高心肺功能。
3.提膝独立,可提高人体平衡能力。
收势
引气归元
功理与作用
1.引气归元就是使气息逐渐平和,意将练功时所得体内、外之气,导引归入丹田,起到和气血、通经脉、理脏腑的功效。
2.通过搓手、浴面,恢复常态,收功
易筋经
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一势
功理与作用
1、可气定神敛、均衡身体左右气机的作用
2、可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有助于血
液循环,消除疲劳
口诀: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功理与作用
1、通过伸展上肢和立掌外撑的动作导引,
起到疏理上肢等经络的作用,并具有调
练心、肺之气,改善呼吸功能及气血运
行的作用
2、可提高肩、臂的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
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口诀:足趾拄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口诀: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髋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功理于作用
1、可壮腰健肾、延缓衰老的功效
2、可增强颈、肩、腰等部位的活动功能
口诀: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眸。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功理与作用
1、可刺激背部夹脊、肺俞、心俞等穴,达到疏通夹脊和调练心肺作用
2、可改善软组织血液循环,提高四肢肌肉力量及活动功能
口诀: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功理及作用
1、可改善呼吸功能及全身气血运行的作用
2、可提高胸背部及上肢肌肉力量
口诀: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势
功理及作用:
1、可使脾胃得到摩动,肾得以强健,疏通玉枕关、夹脊关等要穴的作用
2、可提高颈肩部、腰背部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功能
口诀: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功理及作用
1、可增强腰腹及下肢力量,起到壮丹田之气
口诀: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功理与作用
1、可疏肝理气、高墙畅情志的功效
2、可改善腰部及下肢肌肉的活动功能
口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功理及作用
1、可使任脉得以疏伸及调养,同时可以调和手足在三阴之气
2、改善腰腿肌肉活动功能,起到强健腰腿的作用
口诀: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髋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式:打躬势功理及作用
1、可使督脉得到充分锻炼,身体强健
2、可改善腰背及下肢的活动功能,强健腰腿
3、可醒脑、聪耳、消除大脑疲劳功效
口诀: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
第十二:掉尾势
功理及作用
1、可使任督二脉及全身气脉得以调和
2、可强化腰背肌肉力量的锻炼,有助于改善脊柱各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功能
口诀: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收势
功理及作用
1、通过上肢的上抱下引动作,可引气回归于丹田
2、起到调节全身肌肉、关节有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