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2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独立的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33年高尔顿(Francis Galdon)发表《对人类官能及其发展的探讨》,开辟了研究个体心理和心理测验的途径。
1833年霍尔(Granville S. Hall)创办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887年创办了美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杂志》。
1885年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发表《记忆论》,开创了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的先河。
1890年詹姆士(Willian James),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心理学原理》,提出了意识流理论,对美国机能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1950年比内(Alfred Binet)和西蒙共同编制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Watson)--《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布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1912年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柯勒(Wolfgang K?hler)和考夫卡(Kart Koffka)在法兰克福研究似动现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格式塔心理学。
1900年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发表了《梦的解释》,1917年发表了《精神分析引论》,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
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
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
科学心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进行了数十年的争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达成基本的共识,使心理学不断走向繁荣。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心理学的主要流结构主义心理学。
这个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为铁欣纳这个学派主张。
人们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
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在研究方法上,结构主义强调内省方法,在她们看来,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他,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七,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
技能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他们不班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传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如果说结构主义强调意识构成成分那么急,能主义则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一,思维为例,结构主义关心什么是思维二,技能主义者关心思维在人类适应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既能主义的这一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从20世纪初以来,美国心理学一直比较重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应用,这是和机能主义这一思潮分不开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当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在一系列问题发生剧烈争论的时候,美国心理学界出现了另一种思潮行为主义的思潮。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到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是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二是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在华生看来一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无法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
行为主意产生以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行为主义锐意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这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的作用。
第五章科学心理学的开端第一节科学心理学产生的前提一、文艺复兴以来的政治、宗教、科学、经济革命1、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2、宗教:1517宗教改革3、科学: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白尼、培根、牛顿、达尔文、伽利略、哈维尔等人的理论4、经济:工业革命二、十九世纪初的心理生理学1、缪勒2、赫尔姆霍茨3、布罗卡4、海林1、缪勒生平(1801-1858)生理心理学创始人,实验心理学之父1)脊髓反射理论贝尔-马戎第定律: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缪勒脊髓反射理论:以实验研究证实贝尔理论,进而发现反射过程有三段神经活动。
2)神经特殊能量论基本要义:由刺激引起的感觉经验,乃是决定于刺激所引起的神经活动,而非决定于刺激本身的特征。
换言之,感觉经验主要是脑的作用,而非单纯刺激作用。
神经特殊能量具有三种特征:·每一感官均有其相对应的刺激(某种刺激引起某种感官的感觉经验);·同一刺激作用于不同感官时,将引起不同的感觉经验;·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官时,可引起同一感觉经验。
其理论为德国理性主义者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心是主动的,而心的主动性并非得自学习经验,而是得自先天本性。
其生理学研究,之所以被认为具有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是因为在解释生理作用时经常涉及心的作用。
而且,他的研究对以后的生理心理学影响甚大,后大赫尔姆霍茨和海林的色觉理论,都是受了缪勒的影响。
2、赫尔姆霍茨生平(1821-1894)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被后人誉为达尔文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
1)反映时与神经传导速度以青蛙和人做实验,用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度进行了研究。
2)听觉共鸣论听觉器官为内耳基底膜上的毛细胞,毛细胞的排列呈一端窄一端宽的形式。
窄端纤维短,与高音共鸣;宽端纤维长,与低音共鸣。
由不同共鸣激起不同的神经冲动,传入人脑而生听觉。
3)三色说以颜色配对实验证明杨的三色理论:视觉神经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不同波长的光。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研究的是,心理学在近代西欧和美国是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
大致上来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自笛卡儿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的生理学。
第二个时期: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第三个时期: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这也是西方近代心理学的重点)二、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1.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第一章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第二,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第三,哲学心理学主要以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理论形式。
二、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勒奈·笛卡儿(1596-1650)是近代二元论和中华民族主义唯理论的著名代表,是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是资产阶级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笛卡尔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1)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来源:一是天赋的,即与生俱来的,如上帝的观念和数学公理等;二是从外面来的,如感觉;三是人造出来的,如想象。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
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
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
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摘要:从亚力士多德起,在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时期内,心理现象大多是由哲学家作为哲学问题加以研究,心理学一直处于哲学的怀抱之中。
1825年,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的巨著问世,第一次庄严宣布心理学是科学。
1876年,英国心理学家培因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心理》。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历史,但是有一个短暂的现在。
”那么,在心理学从哲学的怀抱中脱离出来逐渐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即科学心理学)的过程中,一定有着适当的时代背景和一些心理学家的贡献,促使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关键词:科学心理学;冯特;哲学正文:所谓科学心理学其实是相对于从古至今那些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而言的(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方面)。
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则是人在科技活动领域心理活动规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边缘化的交叉学科。
主要由科学创造心理学,科学管理心理学,科技人才心理学与科学社会心理学所组成,其中以科学创造心理学为主体,旨在运用创造心理规律,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推动科技进步。
科学创造心理学研究的是科学创造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及其心理结构;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操作能力)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绪、意志、性格)以及灵感机遇等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心理特点、心理类型和心理方法等。
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起源(一) 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源头哲学是对世界的基本看法,用于解释整个宇宙事态时成为哲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指"灵魂的学说"。
像其它学科一样,早期的心理学泛化于哲学之中。
在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笛卡儿(Ren’s Descants)以及十七世纪英国的洛克(John Loke)等三位思想家对心理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1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心理学三大势力:行为主义人物:华生;斯金纳精神分析人物:弗洛伊德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物:马斯洛;罗杰斯3 大脑两半球功能区分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
右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
4 大脑语言中枢布洛卡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温而尼克区:听觉性语言中枢5 人动力的源泉是需要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6 动机的分类和举例动机起源角度:生理性动机,饥饿、渴、睡眠社会性动机,兴趣、权利动机、交往动机7 习得性无助及应对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指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
要战胜习得性无助感,请注意:首先,不要放弃希望,有希望才能不感到无助。
其次,可以通过训练,战胜无助感和抑郁,如野外生存训练、拓展训练等。
第三,学会正确而积极的归因。
8 动机冲突类型及举例按性质内容分:原则性动机冲突:公与私非原则性动机冲突:周末想看电影又想去复习功课按表现形式: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冲突:既怕学习辛苦又怕老师批评但必须接受其一趋避冲突:既想当好学生干部又怕耽误学习9 感觉阈限与差别阈限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刚刚能够辨别出两个刺激强度的最小差异量,也称最小可觉差。
10 感觉后像、适应、对比感觉后像: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感觉对比: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比是统一感受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性质和强度发生变化现象11 知觉的定义与基本特性定义:可以看成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作用于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应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12 运动错觉及其举例似动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单项选择题1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A 冯特B 马斯洛C 弗洛伊德D 詹姆斯2 科学心理学成立于( B )A 1882年B 1879年C 1789年D 1798年3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标志着心理学从( C )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A 自然科学B 生理学C 哲学D 教育学4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心理过程和( B )A 心理活动B 个性心理C 情绪情感D 心理发展5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哲学D 中间科学6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的心理学流派是( C )A 构造主义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格式塔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7 提出“集体无意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A 荣格B 埃里克森C 马斯洛D 弗洛伊德8 提出自卑是人发展的推动力的心理学家是( C )A 荣格B 弗卢姆C 阿德勒D 弗洛伊德9 心理学家( C )写了《梦的解析》一书。
A 罗杰斯B 艾里斯C 弗洛伊德D 埃里克森10 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研究的研究类型是( C )A 相关研究B 定向研究C 纵向研究D 个案研究11 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的研究类型是( A )A 横向研究B 纵向研究C 相关研究D 因果研究12 选取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的研究叫做( B )A 成组研究B 个案研究C 独立研究D 追踪研究13 探求两个事件、特质或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的研究叫做( D )A 个案研究B 因果研究C 追踪研究D 相关研究14 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是( A )A 观察法B 相关法C 调查法D 实验法15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叫( B )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访谈法D 问卷法16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操纵的变量是( C )A 控制变量B 因变量C 自变量D 无关变量17 研究意识的结构和组成部分的心理学流派是( B )A 机能主义心理学B 构造主义心理学C 精神分析学派D 认知心理学18 把人的意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D )A 构造主义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格式塔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19 研究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D )A 构造主义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格式塔心理学D 机能心理学20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B )写了《一个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学》文章,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心理学全套口诀Part.1认知过程口诀:感知记想思注释: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Part.2心理学发展简史之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口诀:冯特建立实验室,邀爸吃酒莱比锡注释:①邀爸吃酒,谐音指1879年②莱比锡,指莱比锡大学Part.3心理学发展简史之学派纷争口诀:冯特构造内省法,传给学生铁钦纳华生反构创行为,魏勒科等格式塔杜威机能因詹姆,精神分析弗洛德学派纷争甚难记,熟背口诀会作答。
注释:①冯特与他的学生铁钦纳创建构造主意,采用实验内省法。
②华生反对构造学派的观点,创建行为主义③韦特海默、科勒、科夫卡建立的叫格式塔④杜威建立了机能主义心理学,受詹姆斯士思想的影响⑤弗洛伊德建立了精神分析学说Part.4神经系统的构造口诀:细胞两突神经元,感觉运动在中间外周脑神经12对,脊椎神经31对注释:①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神经元②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与中间神经元③外周围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Part.5中枢神经系统构造口诀:中枢包括脊髓脑,脑由干间小端造脑干就在延桥中,花点功夫就记牢注释:①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②脑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
③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Part.6神经反射学说口诀:神经反射巴普洛,兴奋抑制反射弧有无条件需细辨,学与不学是关键注释:①巴普洛是指巴甫洛夫②兴奋、抑制、反射弧是神经反射中比较重要的概念。
③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的主要依据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习而来的。
Part.7感觉现象歌口诀:兰芝之室不闻香,感觉适应知端详电灯灭后留印象,负正后像辨暗亮红花绿叶因对比,联觉病房娱乐场注释:①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适应②电灯灭后,眼睛中留下灯泡的形象,这叫感觉后像,如果留下的是明亮的灯泡形象,这叫正后象,留下的是黑色的灯泡形象,这叫负后像③红花绿叶相衬,花更娇艳,感觉对比④娱乐场为了烘托气氛用暖色,病房为了安静用白色,这叫联觉Part.8知觉口诀:知觉特性有四个,整理恒常和选择知觉之类也分四,空间时间运动错空间知觉更是四,大小形状方位距距觉又叫深度觉,细分条件却有五注释:①知觉的特征有四个: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与选择性②知觉的种类有四种: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与错觉③空间知觉也分四种: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④距离知觉又叫深度知觉,对距离知觉的判断可根据以下五个条件。
基础心理学绪论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1研究对象,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1.2研究内容,1.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于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2.需要的动机: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3.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是伴随知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4.人格和能力: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他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上,也表现在他的能力和人格上,人格又是气质和性格组成的。
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活动,我们把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的本质4.1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现象只具有某种感觉,心理发展处于感觉阶段。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们有了各种感觉器官,能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对物体产生了整体的认识,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灵长类动物不仅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而且还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人类有了语言能进行抽象思维,能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我们把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4.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但这种表现只能叫做感应性,而不能叫做心理现象,因为这种能力有一些植物也拥有。
无脊椎动物发展到了缓解动物阶段,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
他们能够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自己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形成条件反射,我们可以把这种能力的产生看作是心理现象的标志。
心理学发展史7.1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孟子主张所有人的都是性善的,荀子主张所有人都是性恶的。
世硕主张人性是有善有恶的。
西方心理学史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范围1、西方:欧美国家2、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思想史和心理学史3、科学心理学诞生前的心理学思想4、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心理学发展历史二、西方心理学史发展的阶段1879年冯特实验室的诞生为标志,把心理学历史分成两个阶段: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时期(一)前科学心理学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官能心理学阶段(公元前6世纪-公元14世纪)——探讨灵魂的功能;“官能”意识经验心理学阶段(14世纪末-19世纪中叶)——主要探讨认识的起源、过程、方法等问题。
1、经验论:主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均来源于经验。
(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来源于笛卡尔和洛克的哲学思想,以经验主义为主要理论特征,并以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两种表现形式,心理学思想以机械决定论为理论模式。
)1)感觉主义:依赖外部刺激的经验,知识来源于客观世界,唯物经验论。
(感觉主义只认同依赖外部刺激的经验,试图让心理学绝对客观从而认识心理本质,反对笛卡尔天赋观念说。
)2)联想主义:依赖于主体的认识体验,知识来源于内省体验,唯心经验论(联想主义认同主体自我体验到的经验,并且认为应该用联想解释心理现象形成的机制,把联想作为经验到心理现象之间的链接,实质上是把心理现象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经验的联想,这与后来的行为主义有相似之处。
)(用一条或多条联想律来解释观念的起源,解释记忆现象,或解释简单观念如何形成复杂观念,这样的观点称为联想主义。
亚里士多德)2、唯理论:推崇理性判断,贬低感性经验,强调人的高级心理能力;强调心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因性和统一性(理性主义主要在荷兰和德国,与经验主义一样都集成了部分笛卡尔的思想,形成于莱布尼茨,主要代表人物是沃尔夫、黑格尔、康德等人。
1)理想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因性和统一性。
坚持人的心理是一种活动的、赋予理性的固有观念,把一切心理作用都归结为不同程度的理性。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研究的是,心理学在近代西欧和美国是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
大致上来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自笛卡儿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的生理学。
第二个时期: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第三个时期: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这也是西方近代心理学的重点)二、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1.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第一章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第二,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第三,哲学心理学主要以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理论形式。
二、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勒奈·笛卡儿(1596-1650)是近代二元论和中华民族主义唯理论的著名代表,是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是资产阶级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ﻫ笛卡尔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1)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来源:一是天赋的,即与生俱来的,如上帝的观念和数学公理等;二是从外面来的,如感觉;三是人造出来的,如想象。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机制,以及思维与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古代哲学对心理学的贡献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对心理学的起源产生了巨大影响。
柏拉图认为人的思维和行为受到灵魂的控制,他提出了理性、感性和欲望三种灵魂的划分。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他通过观察和实验,试图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二、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1. 实验心理学的兴起19世纪末,德国的威廉·威登特、美国的威廉·詹姆斯等人开始将心理学视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们通过实验研究来检验和验证心理学理论,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行为主义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派别。
行为主义者认为只有可观察到的行为才能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他们忽视了内在的心理过程,主张以实验和行为来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
3. 心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逐渐从行为主义的狭隘观点中解放出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派别和流派。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们如何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性的积极面;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
三、现代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探索儿童和青少年期间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2.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关注人类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和治疗心理障碍,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3.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过程,探索思维、记忆、学习和决策等认知功能。
4.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和集体行为,探讨群体动力学、态度形成和社会认知等。
5.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关注心理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健康行为和心理干预。
心理学历史大事记1.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 1860年布洛卡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3. 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
4. 1908年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5.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其公式B=f(P,E)(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环境)是社会心理学的奠基公式。
6. F.H.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用实验方法系统地验证了“群体因素对个体运动的影响”,提出了社会促进的概念,其《社会心理学》是自罗斯和麦独孤以来第三本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7. 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8. 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两位先驱是特里普力特和莫德。
9. 谢夫勒首先在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1875年)。
10.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11.“集体无意识”理论是由荣格提出来的。
12. 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詹姆斯、米德。
13. 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罗伦茨。
14. 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
15. 折扣理论是归因理论的主要研究者凯利提出的。
16.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1882年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一书。
17. 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
18.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
19.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20. 相互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言语发展的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21.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乔姆斯基。
22. 霍尔是第一个提出青春期理论的心理学家。
23. 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十个标准是由郭念锋提出来的。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这一章所谓的基础心理学相当于一般所说的普通心理学。
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所以这一章所讲的内容是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可以从它的发生,发展的纬度上进行研究这形成了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两个分支。
从人类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纬度上进行研究,形成了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
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形成了社会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一)认知(二)需要和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四)能力、气质和性格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自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①无机物和植物没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②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像环节动物(蚯蚓)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链,它们只是有某种感觉器官,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它们身上只有感觉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一)感觉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1、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科学心理学是由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著现代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开端。
其抛弃精神分析所强调的意识问题,以可量化的实验来研究心理学,不同于精神分析学者所强调的质的研究。
科学心理学的研究: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则是人在科技活动领域心理活动规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边缘化的交叉学科。
主要由科学创造心理学,科学管理心理学,科技人才心理学与科学社会心理学所组成,其中以科学创造心理学为主体,旨在运用创造心理规律,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推动科技进步。
科学创造心理学研究的是科学创造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及其心理结构;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操作能力)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绪、意志、性格)以及灵感机遇等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心理特点、心理类型和心理方法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素质的提高,自觉地运用创造性心理活动的规律,对于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创造能力,增强创造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有着重要意义。
让精神像物理一样的可测量德国的费希纳Fechner,Gustav Theodor (1801.4.19—1887.11.18)是一位哲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美学家。
1850年10月22日早晨,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费希纳忽然领晤到心与身之间的联系法则可以用物质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说明(心理学史家D.舒尔茨)。
1860年,费希纳的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轰动了整个心理学界,因为这不仅标志着心理物理学psychophysics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更使心理学工作者看到了心理学科学化道路的曙光。
自此,通过各种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量化程度标志着心理学进入了真正的科学心理学时代。
虽然后人为了标注的方便,把费希纳的心理学称为传统心理物理学,把20世纪中叶的史蒂文和信号检测论的新阶段称为现代心理物理学,但心理物理学的内涵和外延却是在费希纳的巨著的研究之上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