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彩虹真美丽》PPT课件下载
- 格式:ppt
- 大小:4.98 MB
- 文档页数:10
中班科学活动《彩虹真美丽》教案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彩虹
2.帮助幼儿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知识水平
教学资源
1.彩虹图卡片
2.水杯、梳子、纸巾、手电筒等道具
3.彩虹绘本故事《七彩天》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介绍彩虹是什么,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曾经见过哪些颜色的彩虹。
步骤二:实验探究
1.准备干净的水杯,加入清水一半;
2.把梳子浸入水中,慢慢拿出来并在梳齿上涂一层黏土;
3.把梳子倾斜放在杯口上方,不要让梳子的梳齿浸在水中。
4.使用手电筒对准梳齿,让光线在梳齿上反射,幼儿们能看到什么?
步骤三:讲解
根据幼儿们的回答,引领他们发现梳子发出了七彩的光,解释这种现象是通过折射和反射发生的,这就是彩虹形成的原理。
步骤四:绘本教学
通过阅读绘本《七彩天》,介绍一些基础知识:彩虹由什么形成,为什么特别明亮,以及如何让彩虹出现在我们的窗户上。
步骤五:拓展活动
利用彩虹图卡片,在幼儿制作彩虹手工,培养幼儿们彩虹的表现能力和手工制作技巧。
教学评价
1.教师的评价
2.幼儿的自我评价
小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了解什么是彩虹,彩虹是如何形成的,表现了对彩虹的喜爱,培养了幼儿观察、发现、想象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彩虹真美丽》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多彩的世界》中的第二节《彩虹真美丽》。
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彩虹的颜色和顺序,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观察彩虹现象,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彩虹,说出彩虹的七种颜色及其顺序。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彩虹的七种颜色及其顺序,彩虹的形成原理。
难点: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彩虹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虹挂图、水彩颜料、画纸、喷壶、白板、白板笔。
学具:水彩笔、画纸、调色盘、小水桶、小喷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彩虹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孩子们,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几种颜色?”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彩虹是由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反射而形成的。
同时,引导幼儿说出彩虹的七种颜色及其顺序。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水彩颜料、画纸、喷壶等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合作完成一幅彩虹画。
4. 观察与分析(10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彩虹的颜色和顺序。
同时,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彩虹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2. 彩虹的形成原理: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反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指导下,观察天空中的彩虹,并描述其颜色和顺序。
答案:彩虹的颜色和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2.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向家长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
答案:彩虹是由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反射而形成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充分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2. 是否让幼儿掌握彩虹的颜色、顺序和形成原理。
3. 是否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彩虹现象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彩虹真美丽》含反思一、活动背景及目的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教育是一个紧要的构成部分。
科学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古怪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培育他们的察看力、思考本领、判定本领、问题解决本领等。
因此,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幼儿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并培育幼儿的察看力、思考本领等。
二、活动内容和步骤1. 讲故事老师和孩子一起玩折纸,折出一个太阳和云朵,然后用一个喷壶喷出水雾,让孩子们看到云朵被水雾包围。
接着,讲一个与彩虹有关的故事:有一天,太阳出来晒场,走到一片草原上,在那里休息。
蓦地天空飘起了一朵大白云,太阳古怪的看着那朵大白云。
大白云向太阳说:“我多么爱好你,你的光芒,你的暖和,让我感到生命的气力。
”太阳点了点头,微笑着说:“但是我们之间有一道窗户,是你和我之间的天空,你为什么不进来和我在一起呢?”“那我们之间的天空怎么办呢?”大白云迟疑着说。
“这不是问题。
当潮湿的空气接触到你时,你会变得湿漉漉的,这时你就会变成一朵黑云,但是当阳光照射你的时候,你就会变成一朵彩虹!”“啊,真是太棒了!”大白云欣喜地说。
2. 察看试验老师告知孩子们,当雨后太阳出来的时候,天空会显现彩虹,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进行试验:(1)准备一盆水,将一束光线照射到水面上,察看反射出来的光线。
(2)取一面反光的镜子,将其放置在水的一侧,再次对反射出来的光线进行察看。
通过察看,幼儿们会发觉,光线在经过水面反射后会发生折射并呈现出七种颜色的光谱,这就是彩虹的形成原理。
3. 制作彩虹手链将颜颜色虹图案贴在手链上,让孩子们跟着图案依次将七种颜色的珠子穿上手链,制作出属于本身的彩虹手链,也可以加上珠子打造丰富多彩的彩虹手链。
三、教学反思本次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学会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并培育其察看力、思考本领等。
采纳讲故事和试验的方式,引起孩子们的古怪和爱好。
通过亲自制作彩虹手链,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彩虹形成原理,还能激发他们的制造力,本身动手制作出属于本身的彩虹手链。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彩虹真美丽》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中的第3节《彩虹真美丽》。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彩虹的颜色和顺序,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及其排列顺序,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
2. 教学重点:掌握彩虹的颜色和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虹挂图、水彩颜料、画纸、喷雾瓶、白板、记号笔。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彩虹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的颜色和形状。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彩虹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彩虹的七种颜色及其排列顺序。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水彩颜料,指导幼儿动手画彩虹。
(2)幼儿按照彩虹的颜色顺序,为画纸上的彩虹涂色。
4. 知识巩固(5分钟)(1)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彩虹有哪七种颜色?它们是怎么排列的?”(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彩虹的形成过程。
(2)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彩虹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2. 彩虹的形成原因: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反射、散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天气变化,寻找彩虹的出现,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彩虹出现的时间、地点、颜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了彩虹的颜色和顺序,了解了彩虹的形成原因。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的彩虹现象,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幼儿园中班教案《彩虹真美丽》含反思
中班教案《彩虹真美丽》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彩虹真美丽》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材料准备:
两个塑料水瓶,一支圆规;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缝衣针。
实验操作:
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二十几个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人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使水喷出来,就能看见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扎孔,重复上面的试验,这次从瓶盖上喷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
幼儿在用缝衣针扎孔时要指导幼儿注意使用缝衣针的方法,使用缝衣针时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活动反思:
幼儿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活动中,幼儿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以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探究活动中。
使幼儿主动学习,激发起幼儿探究的兴趣。
小百科:彩虹,又称天弓、天虹、绛等,简称虹,是
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