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青霉素过度使用的危害摘要:青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其反应死亡率高达10%,居各种药物的首位。
又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环境污染,隐性接触青霉素等现象日渐严重,其过敏反应的几率逐年上升,过敏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因此,在临床用药前,要询问青霉素过敏史及作皮试,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及早发现过敏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文章分析了青霉素的功能、青霉素使用过量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特殊表现,概括青霉素对我们生活的危害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
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青霉素适用于A组及B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产褥热等。
也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心内膜炎(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李斯特菌病、鼠咬热、梅毒、淋病、雅司、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奋森咽峡炎、放线菌病等。
在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进行口腔手术或牙科操作,胃肠道和生殖泌尿道手术或某些操作时,青霉素也可用于心内膜炎的预防。
但是“是药三分毒”,这是一个公认的说法。
因而青霉素也有其副作用,特别是过度使用青霉素,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⒈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
严重的过敏反应为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0.004%~0.015%,Ⅱ型变态反应为溶血性贫血、药疹、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Ⅲ型变态反应即血清病型反应亦较常见,发生率为1%~7%。
青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摘要: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多发于静脉滴注给药情况,且大部分为粉针剂,皮肤和体内脏器为青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响应器官。
青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种类比较多,临床治疗时要格外注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青霉素;抗生素;不良反应青霉素抗菌机制为结合对数生长期细菌胞膜表面的青霉素受体蛋白,阻断细胞壁成分粘肽的合成过程,使细菌细胞壁受损和破裂,从而细菌死亡[1]。
青霉素为短谱繁殖期抗生素,有效杀伤放线菌、螺旋菌、大部分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球菌,并具有多种别名,例如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青霉素钾、苄基青霉素钾、青霉素G 钠、苄基青霉素钠盐、青霉素G 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G、苄青霉素、盘尼西林、苄青霉素G、海巴青霉素G、苄西林等。
1、适用病症:适用于治疗梅毒、鼠咬热、莱姆病、回归热和急性细菌感染,例如气性坏疽、菌血症、产褥热、败血症、乳腺炎、猩红热、扁桃体炎、丹毒、大叶性肺炎、蜂窝织炎、心内膜炎、疖病、痈病、软组织表皮感染、流行性脑膜炎、咽炎、肺脓肿、脑脓肿、脓胸、鼻窦炎、中耳炎或、炭疽、放线菌病和其他各种外伤感染。
白喉和破伤风患者需要联合其他抗生素使用。
2、使用方法肌肉注射钠盐和钾盐溶剂,静脉点滴只适用于钠盐溶剂。
静脉点滴:成人注射量每日一般为360万—2000万U,儿童为20万—40万U/kg,一小时内于少量输液混合分别4-6次注射(青霉素浓度在1 万—4 万U/mL)。
肌肉注射:每日2—4次,成人每日注射量为80万—160万U,儿童为每日3万—5万U/kg。
气雾治疗:混合0.9%的生理盐水注射液,每日两次将此20 万~ 40 万U /2—4mL 的青霉素溶液进行气雾喷入。
3、不良反应3.1. 过敏反应青霉素的过敏发生频率约占用药人群的0.7%—10%,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常多发严重的过敏现象。
青霉素的致敏机制很复杂,主要受药物和患者自身的影响。
青霉素虽然不会作为过敏原,不过会被分解成青霉烯酸和青霉噻唑酸,青霉噻唑酸合成为青霉噻唑酸聚合物,结合蛋白质或多肽形成青霉噻唑酸蛋白,该蛋白是一种速发过敏原[2]。
青霉素类兽药容易造成不良反应及应注意的事项
青霉素类兽药在临床应用时,常有以下不良反应及应注意的事项:
(1)过敏反应:青霉素类兽药用于动物机体一般无不良反应,但对个别家畜偶见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水肿等,严重者可产生过敏性休克。
在马、猪中出现流汗、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呼吸困难、站立不稳、心跳加速、抽搐等症状。
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类兽药,同时可用肾上腺素注射液或氢化可的松进行抢救。
(2)在使用青霉素钾盐时,应注意畜禽等动物的血钾变化,一般禁止大剂量使用,特别对高血钾患畜禁用。
(3)不宜空腹注射,以免患畜血糖较低而引起昏厥。
(4)不宜与四环素类、氨基甙类、多粘菌素E、两性霉素B、磺胺药钠盐以及碳酸氢钠、维生素C、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氯丙嗪等混合应用。
(5)不应随意加大剂量。
大剂量或超大剂量使用青霉素类兽药,可干扰凝血机制而造成出血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引起动物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等症状。
也可使耐药菌迅速产生分解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
所以在兽医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对付耐药菌,而应换用其他有效的抗菌药物。
确因病情需要加大使用剂量时,应严格控制在有效范围每日2000万单位以下。
(6)青霉素类兽药应即溶即用。
由于青霉素类兽药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在室温下溶解的时间越长,其效价就越低,分解产物也就越多,致敏物质也就不断增多。
所以青霉素类兽药应即溶即用,确保药效准确,毒副作用小。
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研究摘要:目的:对青霉素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探讨。
方法:对我院在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发生不良反应的104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结果: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以18岁的青少年患者最为多见,抵抗能力较弱,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青霉素类药物由于其高敏感性及毒性较大等特点,增加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类型以阿莫西林为主,与其他药物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适、头晕、皮疹、头痛、恶心、呕吐等,水肿,皮炎占最大比重。
结论:在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且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在临床上使用青霉素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合理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关键词:青霉素;不良反应;药学英国科学家福茉明发现,青霉素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是一种广谱杀菌物质。
他认为青霉素不仅可以预防流感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而且还能有效地杀灭多种病原体,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其被称为“史上最强大的杀手病毒之一”。
福茉明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青霉素中含有的有效成分—青霉素碱类,并于1972年发表《关于青霉素碱类药物抗流感疗效与安全性的报告》,首次将青霉素作为防治甲流药加以报道。
但是,在青霉素使用中也存在着副作用。
本研究针对于此进行药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104例因青霉素使用不良发生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60例,所有患者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在(42.61±5.79)岁,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将1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并且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同时对每个病例都做回顾性分析,以确定本次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人数。
青霉素过敏的症状及处理方法引言: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这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过敏的症状及处理方法,以帮助医学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青霉素过敏的症状青霉素过敏是指个体对青霉素类药物产生的免疫反应,其症状可以从轻微到严重不等。
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过敏反应、呼吸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以及全身过敏反应。
1. 皮肤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青霉素过敏症状之一,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用药后几小时内出现,但也可能在几天后才出现。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水肿、红斑、疱疹等。
2. 呼吸系统反应:青霉素过敏还可能引起呼吸系统反应,包括哮喘、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导致支气管收缩、黏液分泌增加以及气道水肿所致。
3. 消化系统反应:部分患者在接受青霉素治疗后会出现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胃肠道炎症所致。
4. 全身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全身过敏反应,也称为过敏性休克。
这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意识丧失等症状。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二、处理青霉素过敏的方法对于出现青霉素过敏症状的患者,医学人员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法:1. 停用青霉素类药物:一旦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青霉素类药物,以避免进一步加重过敏症状。
医学人员应尽快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给予抗过敏药物:对于轻度过敏反应,如皮肤过敏反应或轻度呼吸系统反应,可以给予抗过敏药物进行处理。
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
然而,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抗过敏药物可能不足以控制症状,需要进行其他紧急处理。
3. 紧急处理:对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如过敏性休克,医学人员应迅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以避免患者生命危险。
青霉素是一类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其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使用青霉素也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了解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1. 青霉素的不良反应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包括皮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症状。
有些患者即使曾经对青霉素使用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但在再次使用时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2)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使用青霉素过程中,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昏迷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这些症状可能与用药剂量、使用频率有关。
(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青霉素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这些症状一般在用药后数天内逐渐缓解。
(4)肾功能损害:长期大剂量使用青霉素可能损害肾功能,导致肾功能减退,甚至肾功能衰竭。
2. 青霉素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1)鉴别过敏史:在使用青霉素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如果患者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青霉素过敏历史,应避免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2)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医生在开具青霉素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掌握用药剂量,避免过度使用。
(3)注意用药频率:合理控制用药频率,避免过于频繁使用青霉素。
(4)监测肾功能:对于需要长期使用青霉素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减少肾脏损害的发生。
3. 结语青霉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医生在使用青霉素时需要谨慎掌握用药剂量和频率,对患者的过敏史进行仔细鉴别,并且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以减少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
而患者在接受青霉素治疗时,也应如实告知医生过敏史等相关情况,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青霉素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的了解,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青霉素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青霉素使用注意事项与禁忌症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正因为其广泛应用,青霉素的使用也需要一定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青霉素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一、青霉素的注意事项1. 青霉素过敏史:青霉素过敏是使用青霉素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因此,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医生应仔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尤其是对青霉素类药物是否有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曾经出现过青霉素过敏反应,应避免再次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以免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2. 肾功能:青霉素的排泄主要依赖于肾脏,因此,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对于青霉素的使用至关重要。
如果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等情况,应调整青霉素的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以避免药物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3.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通常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在给予老年患者青霉素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
医生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案,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4.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青霉素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的使用也需要特别注意。
虽然青霉素在动物实验中没有显示出对胎儿的不良影响,但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使用仍需慎重。
医生应在权衡利弊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青霉素。
二、青霉素的禁忌症1. 青霉素过敏:青霉素过敏是使用青霉素的绝对禁忌症。
如果患者有过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病史,应禁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 肝功能损害:患有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禁止使用青霉素。
因为青霉素在肝脏中代谢,肝功能损害会导致药物代谢减慢,从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积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3. 肾功能损害:患有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也应禁止使用青霉素。
如前所述,青霉素的排泄主要依赖于肾脏,肾功能损害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积聚过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张兵;冯变玲;赵晓红;吉天天【摘要】目的比较注射与口服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别。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2012年江苏省不良反应中心收集到的青霉素类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
结果江苏省注射用青霉素的不良反应数为6082例,占92.98%;口服青霉素的不良反应数为454例,占6.94%。
注射用青霉素有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2例。
注射用青霉素不良反应病例经治疗后有9例死亡病例,3例病人留下后遗症;口服青霉素的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
结论口服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数量少,且严重程度低,经治疗后无死亡或留下后遗症的病例。
%Objective Compare with injection penicillin drugs and oral penicillin drugs for ADR .Method The adverse reaction re-ports of penicillin drugs collected by Jiangsu adverse reaction center from 2007 to 2012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 The case number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injection penicillin was 6 082 ,accounting for 92 .98% ;Oral penicillin adverse reactions num-ber was 454 cases ,accounting for 6 .94% ;The injection penicillin drugs had new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2case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injection penicillin adverse reaction ,9 cases were die and 3 cases left sequela ;On the other hand ,the cases of oral penicillin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veried or better aftertreatment .Conclusion For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oral penicillin , the quantity was less and the serious degree was low and no death or sequela was reported after treatment .【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3页(P524-526)【关键词】青霉素;不良反应报告;变态反应;分析【作者】张兵;冯变玲;赵晓红;吉天天【作者单位】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中心,西安 710065;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西安 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青霉素类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的优点,口服青霉素类药品上市后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青霉素的不良反应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和广谱抗菌能力。
然而,正如任何药物一样,青霉素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就青霉素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
1. 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不良反应之一。
过敏反应可表现为轻微的荨麻疹、发热、荨麻疹、皮疹、喉头水肿等,也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一般认为与患者体内特异性IgE抗体的产生有关。
因此,在应用青霉素前,医生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进行必要的过敏试验,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2. 肝功能损害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青霉素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
青霉素通过肝脏代谢,因此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青霉素需要谨慎。
肝功能损害可表现为肝酶升高、黄疸、肝功能不全等症状。
在应用青霉素期间,医生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3. 肾功能损害青霉素在体内通过肾脏排泄,因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青霉素时需要谨慎。
青霉素可能引起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等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可表现为尿量减少、血尿、蛋白尿等症状。
在应用青霉素期间,医生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肾功能损害的发生。
4. 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可能引起一些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头晕、震颤等。
这些反应通常是暂时的,停药后会逐渐消失。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高龄患者或有神经系统疾病史的患者,这些反应可能更为严重。
在应用青霉素期间,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5. 消化系统反应青霉素可能引起一些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反应通常是暂时的,停药后会逐渐消失。
在应用青霉素期间,医生应关注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给予抗恶心药物或调整用药时间。
总结: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但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青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青霉素又称苄青霉素、苄基青霉素钾、苄基青霉素钠盐、苄青霉素钾、苄青霉素、苄青霉素G、苄西林、海巴青霉素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G钾、青霉素G 钠、青霉素钾、青霉素钠等。
作用机制:青霉素与繁殖期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从而妨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致细胞壁缺损,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为窄谱繁殖期杀菌药。
对大多数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球菌有强大杀菌作用,对螺旋体和放线菌亦有效。
1 适应证敏感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疖、痈、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咽炎、扁桃体炎、心内膜炎、大叶性肺炎、肺脓肿或脓胸、乳腺炎、产褥热、流行性脑膜炎或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中耳炎或鼻窦炎、炭疽、气性坏疽(多由产气荚膜杆菌所致)、放线菌病以及各种创伤感染[1]。
梅毒、回归热、莱姆病和鼠咬热。
针对破伤风和白喉,应与相应的抗毒素合用。
2 用法用量钠盐多用作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钾盐多用作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成人每日80万~160万U;儿童每日3万~5万U/kg,分2~4次给予。
静脉滴注:成人常用量每日360万~2000万U,儿童每日20万~40万 U/kg,分4~6次加入少量输液中于1h内输入(输液中的青霉素浓度一般为1万~4页U/ml)。
气雾吸入: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使之成为20万~40万U/2~4ml的溶液每日2次,可供气雾吸入。
3 注意事项用药前必须先做皮肤试验(皮试)。
如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尽快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5~1mg,心搏停止者可心内注射,同时给氧,利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30min后如有必要可再次给药。
如需静脉滴注大量青霉素,应将每日2次给药改为4~6次给药。
青霉素也可引起二重感染,主要由耐药金黄色葡萄菌、假单胞菌或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不宜鞘内给药。
100万U青霉素钠盐(相当于600mg)中含有2mmol的钠,长时间大剂量静脉给药时应定期测定血钠浓度。
简述青霉素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但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常见的青霉素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青霉素不良反应之一。
过敏反应的症状可以从轻微的皮肤红疹、荨麻疹,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和呼吸困难等。
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的风险更高,特别是那些有过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
预防过敏反应的方法包括进行过敏测试,确定是否过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的青霉素,选择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青霉素还可能引起毒性反应,如肝毒性和肾毒性等。
肝毒性的症状包括肝功能异常和黄疸。
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异常和尿液改变。
预防毒性反应的措施包括遵循医生开具的剂量和用药时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尤其是有潜在肝肾毒性的药物。
另外,青霉素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肠道反应(如腹泻和恶心)和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和昏迷)。
对于这些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和积极治疗是必要的。
总而言之,防治青霉素不良反应的措施包括准确评估患者的过敏史,避免接触已知过敏的青霉素,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并及时处理和治疗不良反应的症状。
重要的是,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药物过敏史,并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简述青霉素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青霉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以下是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注意过敏反应:某些人对青霉素类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就医。
2. 注意肾功能:由于青霉素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要慎重。
剂量需要适当调整,以防止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导致中毒。
3.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青霉素类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毒副作用。
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期间,要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特别是非处方药。
4. 注意儿童和孕妇的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在儿童和孕妇中的使用需要谨慎。
儿童和孕妇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需要依据医生的建议确定剂量和使用方案。
5. 注意用药时间和间隔:青霉素类药物的用药时间和间隔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严格执行,不可随意中断或延长用药时间。
6. 注意对常见病菌的有效性:由于青霉素类药物存在药物耐药性问题,对某些病菌可能不再有效。
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感染时,应注意医生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药物
的选择。
总之,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用药,并在用药过程中留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简述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青霉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它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对许多细菌感染都有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下面简要介绍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青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包括皮疹、荨麻疹、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预防措施包括:-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曾经对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出现过过敏反应。
-进行皮肤试验: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进行皮肤试验,以判断其对青霉素的过敏情况。
-谨慎应用:对于已知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同时还要与其他医生进行沟通,并在病历中标注过敏史。
2.消化系统反应:青霉素类药物可能引起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细心选择药物:对于已知对青霉素敏感的患者,医生可以选择其他抗生素,以避免消化系统反应。
-合理用药:遵循医嘱进行用药,按照剂量和用药频率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剂量和用药时间。
3.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类药物有时会引起头痛、头晕、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监测病情: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患者时,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需及时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
-使用其他药物:对于已知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的患者,医生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抗生素,避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
4.肝肾功能异常: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肝肾功能不全。
-评估肝肾功能: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若有必要,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的评估。
-谨慎用药:对于已知有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医生应慎重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剂量。
5.血液系统反应:青霉素类药物有时会引起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监测血常规: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期间,医生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
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血清病型反应等,过敏性休克偶见。
用药前应进行青霉素皮试
(2)胃肠道反应:口服青霉素可引起舌炎、胃炎、恶心、呕吐、腹泻等,全身给药有时也可引起恶心、食欲缺乏等反应
(3)肝功能异常:轻者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重者可发生胆汁郁积性肝炎。
耐酶青霉素发生率较高,氟氯西林报道最多
(4)青霉素脑病:大剂量静滴或鞘内给药可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多见于婴儿、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
(5)血液系统异常:青霉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白细胞减少症等
【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时可发生赫氏反应
【氨苄西林】国内有引起剥脱性皮炎的报道
【阿莫西林】有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肠炎、腹绞痛等的报道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国内报道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反应、消化性溃疡、出血性肠炎、粒细胞减少、多形性红斑、药物热等
【氨苄西林/舒巴坦钠】药疹发生率为1.2%,静滴过快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替卡西林】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和静脉炎、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或高钠血症),剂量依赖性凝血功能障碍,紫癜和出血,出血性膀胱炎,尤其是肺囊性纤维化者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国外报道克拉维酸可引起罕见的可逆性胆汁淤积性肝炎
【哌拉西林/舒巴坦】有引起罕见的下颌震颤的报道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有引起烦躁、抽搐、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严重粒细胞减少的报道
【美洛西林】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中毒性大疱型表皮松解症、剥脱性皮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低钾血症、频发室早、出血性膀胱炎、生殖器水肿、排尿困难等
【阿洛西林】个别病例可见凝血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高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