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信用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22.08 MB
- 文档页数:12
智慧渔业水产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方案1目录第1章概述 (10)第2章智慧渔业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12)2.1、智慧渔业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的系统整体架构 (13)2.1.1、多媒体应急指挥调度 (13)2.1.2、网上水产医院 (13)2.1.3、养殖技术培训 (13)2.1.4、病虫害图谱 (14)2.1.5、行情资讯 (14)2.1.6、养殖过程监控板块 (14)2.1.7、电子交易服务管理板块 (14)2.1.8、大数据分析板块 (15)2.2、系统整体架构 (16)2.3、建设效果 (17)第3章多媒体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19)3.1、智慧渔业应急指挥调度需求分析 (19)3.1.1、海洋渔业通信主要存在问题 (19)3.1.2、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优势分析 (21)3.2、整体解决方案 (26)3.2.1、方案设计原则 (26)3.2.2、系统建设目标 (27)3.2.3、系统建议方案 (29)23.3、系统组网说明 (32)3.3.1、省级应急调度中心 (32)3.3.2、市级应急调度中心 (32)3.3.3、县级调度现场 (33)3.4、应急指挥调度业务 (33)3.4.1、日常各部门内部通信 (33)3.4.2、紧急状态音视频统一调度 (35)3.5、主要硬件选型 (37)3.5.1、调度台 (37)3.5.2、MDS多媒体调度机 (41)3.5.3、MDS-PCT专用触摸屏调度台 (43)3.5.4、MDS-CR录音服务器 (45)3.5.5、GTS104集群接入网关 (48)3.5.6、GPC101广播网关 (50)3.5.7、GS8无线中继接入网关 (52)3.5.8、GA90模块化网关 (54)3.5.9、MDS-8228调度电话 (56)第4章鱼类养殖智能管理系统 (60)4.1、鱼类养殖中需要监测的几个方面 (60)4.1.1、养殖水域环境监测 (60)4.1.2、养殖水域水质监测 (61)4.2、智能化控制系统 (62)4.3、配置构成 (62)3第5章现代渔业技术远程服务管理系统 (63)5.1、系统组成 (63)5.2、系统功能 (63)5.2.1、提升渔业信息化管理手段 (63)5.2.2、查看渔业信息资讯 (64)5.2.3、水质在线监测与控制 (64)5.2.4、生产日志档案管理 (64)5.2.5、实现养殖病害远程诊断 (65)5.2.6、视频安全防护 (65)5.3、水质监测系统 (65)5.3.1、系统作用 (65)5.3.2、核心技术 (66)5.3.3、平台搭建 (67)5.3.4、功能概述 (67)5.3.5、基数数据保障 (67)5.3.6、产品设备 (68)5.3.7、系统说明 (74)5.4、智能数据采集系统 (76)5.4.1、系统概述 (76)5.4.2、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77)5.4.3、系统设计方案 (77)第6章水样预处理系统 (88)6.1、水样预处理系统各单元介绍 (89)46.1.1、本水样预处理系统 (89)6.1.2、高效率、低维护过滤系统 (90)6.1.3、清洗单元 (91)6.2、自动辅助系统 (92)6.2.1、自动控制系统 (92)6.2.2、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 (93)第7章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 (107)7.1、保障水产品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07)7.2、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 (108)7.2.1、渔业水域污染严重 (108)7.2.2、生产环节滥用不良投入品 (108)7.2.3、标准化生产滞后 (109)7.2.4、可追溯信息集成困难 (109)7.2.5、水产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缺陷 (110)7.2.6、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111)7.2.7、基础技术研究薄弱 (112)7.3、系统目标 (113)7.4、系统设计 (114)7.4.1、日常操作管理 (115)7.4.2、检疫检验管理 (115)7.4.3、基础设置管理 (115)7.4.4、日常监管管理 (116)7.4.5、统计分析管理 (116)57.4.6、绩效考核管理 (116)7.4.7、电子地图管理 (116)7.4.8、论坛管理 (117)第8章养殖环境视频监控系统 (119)8.1、系统介绍 (119)8.2、系统功能 (120)第9章鱼病远程诊断系统 (123)9.1、鱼病诊断系统分析 (124)9.1.1、现行系统功能调查及其诊断流程调查 (125)9.1.2、用户需求分析及其现行系统剖析 (125)9.2、系统可行性分析 (126)9.2.1、系统的知识来源可靠性分析 (126)9.2.2、系统的资金、环境、技术可行性分析 (127)9.2.3、系统推广与应用可行性分析 (127)9.2.4、系统的逻辑模型 (128)9.3、鱼病诊断知识获取 (129)9.3.1、问题识别阶段 (131)9.3.2、知识概念化阶段 (133)9.3.3、知识形式化阶段 (134)9.3.4、知识实现阶段 (134)9.3.5、知识测试阶段 (137)9.4、鱼病诊断系统设计 (138)9.4.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38)69.4.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41)9.5、鱼病诊断处理流程设计 (146)9.5.1、系统实现 (151)9.5.2、系统开发软件环境 (152)第10章渔场网箱GIS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162)10.1、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164)10.2、研究方法和步骤 (165)10.3、海岸带网箱养殖选址 (166)10.4、网箱养殖环境对海岸带旅游业影响评价 (168)10.5、讨论与结论 (168)第11章智慧渔业物联网系统 (171)11.1、系统概要 (171)11.2、系统特征 (171)11.3、实用新型内容 (174)11.4、技术方案 (174)11.5、有益效果 (176)第12章渔业云数据减灾数据库平台建设 (176)12.1、数据库设计原则 (176)12.2、数据库命名规范 (178)12.3、数据库逻辑划分 (181)12.4、基础信息库 (181)12.5、地理信息库 (184)712.6、灾情信息库 (187)12.7、事件信息库 (189)12.8、预案信息库 (190)12.9、预警信息库 (192)12.10、渠道信息库 (193)12.11、为农服务信息库 (194)12.12、该项目渔业养殖产业综合服务数据库 (196)第13章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建设 (209)13.1、计算机网络系统 (209)13.1.1、建设要求 (209)13.1.2、系统设计 (209)13.1.3、系统功能 (210)13.1.4、设备选型与配置 (210)13.2、数字会议及音响系统 (213)13.2.1、建设要求 (213)13.2.2、系统设计 (213)13.2.3、系统功能 (214)13.2.4、设备选型与配置 (215)13.3、显示系统 (222)13.3.1、建设要求 (222)13.3.2、系统设计 (222)13.3.3、系统功能 (223)13.3.4、设备选型与配置 (223)813.4、机房工程 (226)13.5、外围设备 (226)第14章信息安全中心设计 (230)14.1、XXX云安全风险分析 (230)14.1.1、XXX云环境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 (230)14.1.2、XXX云环境面临的新型安全威胁 (232)14.2、XXX云安全建设方案 (291)14.2.1、IaaS层安全建设方案 (291)14.2.2、PaaS平台安全 (299)14.2.3、DaaS层安全建设方案 (311)14.2.4、SaaS层安全建设方案 (316)14.2.5、安全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324)9第1章概述鱼类养殖已经是十分普遍的养殖项目,但因其肉类鲜美,营养丰富,种类繁多,养鱼业不仅没被众多水产养殖业淘汰,反而呈现出发展上升的态势。
智慧政务一网通办云平台顶层设计与建设方案11中国政务云发展状况分析2智慧政务云平台顶层设计与建设方案3案例介绍4问题和讨论“互联网+政务”推动政务信息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简除烦苛,禁查非法”,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提升决策支持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政府简政放权,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有机结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自治、公众参与、多方协同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模式变革•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建立基于互联网的O2O 服务模式,将线下服务向线上迁移•探索实现 “一号式、一窗式、一网式”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当前我国政务信息化存在的主要挑战重复建设效率低基础设施委办局机房、硬件设备、软件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忙闲不均,投资效益差安全信息安全难保障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信息系统国产软硬件比例较低,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竞争力不足,风险不断积累和渗透应用信息孤岛难协同政府部门之间和应用系统独立封闭,缺乏数据共享,影响政府科学决策管理维护管理成本高维护工作量大,维护人员不足,缺乏集中维护能力,易出现人为或非人为的业务停滞国家政务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大系统共治大数据决策大平台整合大服务融合统一大平台提供集约化基础设施服务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带动公共服务事项的深度一体化融合信息共享、数据开放、社会大数据应用,提高决策与治理水平跨部门、跨地区重大系统有效支撑协同共治 坚持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相并重,坚持全局统筹、部门统一、央地协同、市场服务相衔接,坚持“数、云、网、端”相融合,构建形成我国电子政务集约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大平台,促进纵横联动和协同共治,节约工程投资,促进我国电子政务集约创新发展。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案例在咱们这个时代啊,社会信用体系就像是一个城市的“隐形财富密码”。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某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超酷的经验。
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通数据的“任督二脉”这个市呢,以前各个部门就像一个个“信息孤岛”,工商局管企业注册信息,银行管信贷记录,税务局管纳税情况,大家各管各的,信息不流通。
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一家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很好,可工商局却因为一些小失误给它记了个小污点,结果企业想扩大规模的时候就被各种卡壳。
后来啊,他们搞了个超厉害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这个平台就像一个超级信息管家,把各个部门的数据都整合到了一起。
就好比是把各个小仓库里的宝贝都搬到了一个大仓库,而且还整理得井井有条。
现在,不管是政府部门想要了解某个企业或者个人的信用状况,还是金融机构做风险评估,只要在这个平台上一查,全都清清楚楚。
这可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也避免了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冤枉事儿。
二、信用奖惩机制——胡萝卜加大棒的智慧。
1. 奖励方面。
他们给信用好的企业和个人准备了好多“大礼包”。
比如说,信用良好的企业在办理行政审批的时候,就像开了绿色通道,别人要跑好几个部门,盖好多章,等上好几个月,他们可能只需要在网上提交个申请,几天就搞定了。
这就好比是好学生在学校里受到特殊优待一样,让大家都特别羡慕,也都想努力当个信用好的“好学生”。
对于个人来说,信用好的市民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租用公共设施的时候都能享受优惠。
我就听说有个信用特别好的大叔,坐公交车的时候不用买票,直接刷信用积分就行,这可把周围的人给羡慕坏了。
这就激励了更多的人去珍惜自己的信用,积极做好事,按时还贷款、交水电费啥的。
2. 惩罚方面。
那对于那些信用不好的呢?哼,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比如说,那些经常拖欠税款或者恶意逃债的企业,他们在政府的项目招标中就直接被拉黑了。
就像在一场比赛里,你违规了,裁判就直接取消你的参赛资格一样。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信用不好,可能在租房、找工作的时候都会遇到麻烦。
数字经济下的智慧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当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而社会信用体系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城市治理、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为智慧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海量的数据得以收集、存储和分析。
这些数据涵盖了个人的消费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政府的监管记录等各个方面,为构建全面、准确的信用评价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能够更加精准地刻画信用主体的信用画像,为信用评估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数字技术也极大地提高了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传播效率。
在传统模式下,信用信息往往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中,难以实现有效的整合和共享。
而在数字经济时代,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平台,信用信息能够在不同主体之间快速流转,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信用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还能够增强信用监管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然而,数字经济下的智慧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大量的个人和企业信用数据在网络中传输和存储,面临着被泄露、篡改和滥用的风险。
如何在充分利用数据价值的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其次,信用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公正性也面临考验。
由于不同的信用服务机构和平台可能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导致信用评价结果存在差异,影响了信用体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此外,数字鸿沟的存在也可能导致部分群体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处于不利地位,影响社会公平。
为了推进数字经济下的智慧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数据保护、信用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数据采集、使用、共享的规则和边界,加大对数据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7.17•【字号】藏政办发〔2020〕22号•【施行日期】2020.07.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政府采购正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方案的通知藏政办发〔2020〕22号各地(市)行署(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西藏自治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西藏自治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任务分工表2020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41号)精神,加快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自治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解决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发展水平不高、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分散、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平台功能不完善、专家库建设滞后等问题,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开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着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区党委九届七次全会暨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整合共享资源、统一制度规则、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坚持应进必进,推动各类公共资源交易进平台;坚持统一规范,推动平台整合和互联共享;坚持公开透明,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坚持服务高效,推动平台利企便民,加快构筑自治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着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政务服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政务服务平台是指政府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政府各个部门、机构和业务系统的资源,为公民、企事业单位提供一站式、全天候、全方位、一体化的政务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政务服务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应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技术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服务流程设计和安全保障措施。
一、技术架构设计1.硬件设施:采用高性能、高可用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确保系统能够高效地管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和请求。
3.应用服务器和中间件:采用分布式的中间件和应用服务器,实现系统的负载均衡、高并发和高可用。
4.安全设备和加密技术:加强网络设备的防火墙设置,采用安全认证和加密技术,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功能模块划分1.公共服务模块:包括政府公告、政策法规、在线办事大厅、在线查询、在线支付等功能,为公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基础的政务服务。
2.个性化服务模块:根据用户身份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个人信息管理、企业信息管理、个人税务申报、企业财务申报等,方便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政务交互。
三、服务流程设计1.一站式服务:将各部门、机构和业务系统的服务整合到一个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避免用户多次申请或重复填写信息。
2.电子政务办理:将政务办理过程电子化,实现自助办理和在线办理,简化手续,提高办理效率。
3.信息共享和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协作,不同部门、机构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减少用户重复提供信息的情况。
四、安全保障措施1.用户身份验证:使用统一的身份验证机制,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数据安全保护:采用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灾备技术,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3.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设备的防火墙设置,采用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保障系统网络的安全。
4.合规监管和数据隐私保护: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和保护。
智慧供销平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向互联网转移,如供销信息的发布、运输渠道的开发、销售渠道的拓展等。
然而,目前供销领域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高交易成本、低行业效率等问题。
二、建设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设智慧供销平台,旨在建立一个信息共享、交易流程透明、行业规范、成本低廉的供销服务平台,使得供销双方的交易更加便利、快捷、高效。
三、建设内容1. 建立供销信息发布平台,包括可靠的信息审核机制、信息分类标准、信息发布流程等,为供销商提供信息分享、发布、查询服务。
2. 搭建物流服务平台,收录物流公司、配送企业等供销双方需要的物流信息,提供物流实时查询、订单管理、运费结算等服务。
3. 创建线上销售平台,为供销商提供线上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率、降低销售成本。
4. 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将金融机构和供销商信息对接,提供金融服务,满足供销商的筹资、融资需求。
5. 建设信用评估机制,以供销双方的历史交易数据、信用证书等信息为依据,对供销商进行信用评估,为平台提供安全交易环境。
6. 建立行业标准,制定供销流程标准、交易规则等,提高供销行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四、建设步骤1. 平台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分析,确定智慧供销平台的建设规划和发展方向。
2. 系统研发:组建团队,根据平台需求设计并开发智慧供销平台。
3. 市场推广:根据平台特色和优势,开展市场宣传、推广和营销活动,吸引供销商入驻。
4. 信息录入:组织平台管理员,对供销商信息、订单信息、物流信息等进行录入和管理。
5. 服务培训:为供销商提供平台服务培训,提高供销商对平台的认可度及使用率。
6. 人员管理:确定智慧供销平台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并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体系。
五、建设机制1. 运营机制:建立智慧供销平台运营机构,负责平台日常运营、管理和维护。
2. 监管机制:建立智慧供销平台的监管机构,加强平台交易规则制定、者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智慧信用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案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信用已经成为个人和企业不可或缺的资产。
想象一下,若能建立一个智慧信用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所有的信用信息都能整合在一起,那无疑会提升我们的信用管理水平,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从而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方案目标与范围这个方案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实用的智慧信用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确保我们能高效地收集、存储、分析和共享信用信息。
具体来说,平台的建设包括架构设计、数据来源、技术实现和运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确保它能持续运转下去。
现状分析与需求现在很多组织在信用信息管理上遇到不少麻烦。
信息孤岛的问题让大家难以获取统一的信用评估标准,信息获取和使用的效率也低得可怜。
用户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信息整合:大家都希望能把各种信用信息整合到一处,形成统一的数据源。
- 数据共享:需要一个便捷的信息共享机制,这样各方能迅速获取所需的信用信息。
- 安全性保障:确保信用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这可是个大问题。
详细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平台架构设计平台的架构要包含前端用户界面、后端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 前端用户界面:设计一个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让用户能够方便地查询和提交信息。
- 后端数据处理系统:负责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处理,支持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高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来源信用信息的来源应当丰富多样,主要包括:- 政府部门:拿到企业注册、税务、社保等官方信息。
- 金融机构:整合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信用记录。
- 社交平台:利用社交网络的数据,分析用户的信用行为。
- 企业自报:鼓励企业主动提交信用信息,进行自我评估,真是个自我提升的好机会。
技术实现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架构来支持平台的高效运行:- 云计算技术:利用云技术来存储和处理数据,这样能大大降低硬件成本。
- 大数据分析:采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深入挖掘信用信息,发现潜在的问题。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11.21•【字号】鄂政办函〔2019〕55号•【施行日期】2019.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19年11月21日湖北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化我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41号)精神,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应进必进、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的原则,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着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着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着力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更好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一)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制改革。
1.健全指导协调机制。
贯彻落实《湖北省公共资源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条例》,完善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议事工作规则,定期组织召开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全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和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制改革的重大工作,加强对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统筹指导协调,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责任单位: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完成时限:2020年3月)2.理顺监督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