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滴定方法

分析化学滴定方法

分析化学滴定方法
分析化学滴定方法

概述

一、络合滴定中的滴定剂:

络合滴定法: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称为络合滴定法。络合剂:在络合反应中,提供配位原子的物质称为配位体,即络合剂。无机络合剂:⑴无机络合剂的分子或离子大都是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单齿配位体,它们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是逐级进行的;

⑵络合物的稳定性多数不高,因而各级络合反应都进行得不够完全;

⑶由于各级形成常数彼此相差不大,容易得到络合比不同的一系列络合物,产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从而难以确定反应的计量关系和滴定终点。

2、有机络合剂:

⑴有机络合剂分子中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称之为多齿配位体。

⑵与金属离子络合时可以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螯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络合比是固定的。

⑶生成的螯合物稳定,络合反应的完全程度高,能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三氨羧络合剂:它是一类含有氨基二乙酸—N(CH2COOH)2基团的

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氨氮和羧氧两种配位能力很强的配位原子。

能够用于络合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形成的络合物要相当稳定,K形≥108,否则不易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二、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络合数必须固定(即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络合物)。

三、反应速度要快。

四、要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的计量点。

二、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

乙二胺四乙酸是含有羧基和氨基的螯合剂,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在化学分析中,它除了用于络合滴定以外,在各种分离、测定方法中,还广泛地用作掩蔽剂。

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或EDTA酸,常用H4Y表示。白色晶体,无毒,不吸潮。在水中难溶。在22℃时,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0.02克,难溶于醚和一般有机溶剂,易溶于氨水和NaOH溶液中,生成相应的盐溶液。

一、EDTA的结构:在水溶液中,其以双偶极离子存在。

当H4Y溶解于酸度很高的溶液中,它的两个羧基可再接受H+而形成H6Y,这样EDTA就相当于六元酸,有六级离解平衡。

Ka1 Ka2 Ka3 Ka4 Ka5 Ka6

10-0.90 10-1.60 10-2.00 10-2.67 10-6.16 10-10.26

由于EDTA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通常将其制成二钠盐,一般也称EDTA或EDTA二钠盐,常以Na2H2Y·2H2O形式表示。

二、性质:

溶解度小难溶于酸和有机溶剂,易溶于碱。所以常用EDTA的二钠盐。(Na2H2Y·2H2O)以双极分子存在。在强酸溶液中,结合两个H而形成六元酸H6Y,存在七种型体,H6Y、H5Y、H4Y、H3Y、H2Y、HY和Y,六个解离常数分布分数的计算与多元酸的分布分数相同。

滴定时必须控制酸度。Y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为稳定。三、二钠盐:

结构:HOOC-CH2 CH2-COONa

N-CH2-CH2-N

NaOOC-CH2 CH2-COOH

特点:二钠盐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较大。二钠盐在水溶液中主要存在型体是H2Y。[H]== ==3.8*10 PH==4.42

三、金属离子-EDTA络合物的特点:

形成络合物的广泛性和稳定性: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且稳定;

生成的环越多越稳定,一般为五员环。

络合比简单,一般为1 1络合反应的速率快,易溶于水。络合物的颜色与金属离子有关。EDTA 与无色金属离子络合时形成无色的络合物;

EDTA与有色金属离子络合时形成颜色更深的络合物;

编辑本段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

一、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的意义:Et==

设在终点时,加入的滴定剂Y的物质的量为CY,epVep,溶液中金属离子M的物质的量为CM,epVep,通过推导可得

2、林邦终点误差公式:

公式中 == ,决定误差的正负。

为按计量点时体积计算的金属离子的浓度。

公式表明:当一定时,KMY值越大,络合滴定突跃越大,终点误差越小。

若金属离子未发生副反应,则用代替计算.

二、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

影响络合反应的因素:⑴、待测金属离子的浓度CM(也与滴定剂的浓度)有关

⑵、络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KMY

⑶、对滴定准确度的要求(Et的大小)

⑷、指示剂的选择(决定的大小和检测终点的敏锐性)

设 == 0.2,显然只有当滴定突跃不小于0.4个pM单位时,指示剂的变色点才可能落在其中。若要求,则得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可行性判据:三、络合滴定中酸度的选择与控制:

一、缓冲溶液和辅助络合剂的作用:

M + H2Y ===MY + 2H

随着滴定剂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相应的络合物,溶液的酸度会逐渐增高,减小了MY的条件常数,降低滴定反应的完全程度;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常用的缓冲体系:

酸性:HAc-NaAc,(CH2)6N4–HCl

碱性:NH3-NH4Cl

当在较低的酸度下滴定时,常需加入辅助络合剂如氨水、酒石酸和柠檬酸等,但同时又引起络合效应,应注意控制其浓度。

注意:选择缓冲溶液时,不仅要考虑它的缓冲范围和缓冲容量,还要注意可能引入的副反应。

二、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

1、最高酸度:(最低PH值)

由知当CM一定时,K至少应达到某一数值(最小值),才有可能对该金属离子直接准确滴定。由于酸效应时影响络合滴定最主要的因素,假如金属离子不发生副反应,则 KMY仅受酸效应的影响,其大小由决定,也就是说溶液的酸度存在着一个高限,这一最高允许酸度称为最高酸度

①、lg (max)==lgKMY-lgKMY(min)

②、当CM,sp==0.010mol/L, == 0.2时,由

得lgKMY(min)==8 ()

lg (max)==lgKMY-8

③、酸效应曲线(林邦曲线):横坐标用lg (lgKMY)表示,纵坐标是各金属离子对应的滴定最高酸度。

作用:A、查得曲线上所标离子的lgKMY

B、找到每种离子在指定条件下(CM,sp==0.010mol/L, == 0.2,)可被准确滴定的最低PH 值。

C、了解各离子相互干扰的情况:曲线右下方的离子干扰左上方离子的滴定;但在左上方离子存在下,可用控制酸度的方法滴定右下方离子

④、最高酸度与具体条件有关。

2、最低酸度(最高PH值):将金属离子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酸度作为络合滴定的最低酸度。

计算:由氢氧化物的溶度积求得。

3、适宜酸度范围: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之间的酸度范围称为适宜酸度范围。

4、最佳酸度:在滴定某离子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之间,究竟选择哪一酸度最为合适,还要结合指示剂的适宜酸度来进行选择。如果在所用的酸度下滴定时,指示剂所指示的终点与计量点最为接近,那麽这个酸度就可认为是滴定的最佳酸度。一般介于适宜酸度之间。(pMep==pMsp时的酸度)

注意:金属离子的滴定并非一定要在适宜的酸度范围内进行,若有合适的络合剂(防止金属离子水解),也可以在其他酸度下进行

编辑本段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一、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

1、分步滴定:

设溶液中只有两种金属M和N共存,他们都能与EDTA络合,但KMY>KNY。当用EDTA进行滴定时,M离子首先与之反应。若KMY、KNY相差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准确滴定M而不受N离子的干扰。这种情况称为分步滴定。

2、条件讨论:

设M、N的分析浓度分别为CM和CN,按计量点溶液体积计算时的分析浓度各为CM,SP和CN,SP。此时滴定剂在溶液中有两种副反应——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

== -1

如果M离子能被分步滴定,那麽到达计量点时N离子与Y的络合反应就可以忽略不计,[N]≈CN,SP。

⑴、在较高的酸度下滴定M离子,由于EDTA的酸效应是主要的,即≥ ,则N离子与Y的副反应可以忽略,

≈ ,则

此时可认为N的存在对M的滴定反应没有影响,与单独滴定M离子时的情况相同。

⑵、由于滴定M时的酸度较低,≤。Y的酸效应可被忽略,而N离子与Y的副反应起主要影响,因此

== ==CN,SPKNY

若CM=CN,可得:

如要求N离子不干扰,同时按照 == 0.2,的要求来滴定M离子,则得:△lgK≥6 ——能否准确分步滴定的条件

注意:分步滴定的条件与络合滴定的具体情况以及对准确度的要求有关。

二、控制酸度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当△lgK足够大时,分步滴定实际是通过控制不同的滴定酸度来实现的。由于金属离子EDTA 络合物的形成常数不同,滴定的最高允许酸度和适宜的酸度范围也各不相同。当溶液中不止存在一种金属离子时,通过控制滴定酸度使M离子能EDTA定量络合,而其他离子基本不能与之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同时也不与指示剂显色),从而达到选择滴定的目的。

三、使用掩蔽剂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

大多数金属离子的KMY相差不多,甚至有时KMY较KNY还小,无法通过控制酸度进行选择滴定。由于共存离子影响还与其浓度有关,由此借助某些试剂与共存离子的反应使其平衡浓度大为降低,由此减小以至消除它们与Y的副反应,从而达到选择滴定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掩蔽法。

1、络合掩蔽法:掩蔽剂是一种络合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与N离子形成较稳定的络合物(最好是无色或浅色的),但不与或基本不与M离子反应。有两种情况:

①、N离子的浓度[N]已减至很小,致使≥ ,即N已不构成干扰。

②、掩蔽剂L对N离子的掩蔽并不完全,此时能否选择滴定M离子则取决于KMY的大小。

例如,用EDTA测定水中的Ca、Mg时,Fe、A1等离子的存在对测定有干扰,可加入三乙醇胺作为掩蔽剂。三乙醇胺能与Fe、A1等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且不与Ca、Mg作用,这样就可以消除Fe和Al的干扰。

2、沉淀掩蔽法:利用沉淀反应降低干扰离子的浓度,不经分离沉淀直接进行滴定,这种消除干扰的方法称为沉淀掩蔽法。

例如,在Ca、Mg共存的溶液中,加入NaOH使溶液的pH>12,Mg形成Mg(OH)2沉淀,不干扰Ca的滴定。

应该指出,沉淀掩蔽法,不是理想的掩蔽方法,因为它尚存在着如下缺点。

(1)一些沉淀反应进行得不完全,掩蔽效率不高。

(2)由于生成沉淀时,常有“共沉淀现象”,因而影响滴定的准确度,有时由于对指示剂有吸附作用,而影响终点的观察。

(3)沉淀有颜色或体积很大,都会妨碍终点的观察。因此,沉淀掩蔽法的应用不很广泛。

3、氧化还原掩蔽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以消除干扰的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掩蔽法。

例如,logKFeY-=25.1,logKFeY2-=14.33

表明Fe与EDTA形成的络合物比Fe与EDTA形成的络合物要稳定得多。在pH=l时,用EDTA

滴定Bi、Zr、Th等离子时,如有Fe存在,就会干扰滴定。此时,如果用羟胺或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还原剂将Fe还原为Fe,可以消除Fe的干扰,但是,在pH=5-6时。用EDTA滴定Pb、Zn 等离子,Fe即使还原为Fe仍不能消除其干扰,而需用其他方法消除其干扰。因为PbY、ZnY的形成常数与FeY的形成常数相差不大。

有些高价离子,在溶液中以酸根离子形式存在时,有时不干扰某些组分的滴定,则可将低价氧化为高价状态,以消除其干扰。

氧化还原掩蔽法,只适用于那些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金属离子、并且生成的还原型物质或氧化型物质不干扰测定的情况。因此目前只有少数几种离子可用这种掩蔽方法。

4、采用具选择性的解蔽剂:加入某种解蔽剂,使被掩蔽的金属离子从相应的络合物中释放出来的方法,称为解蔽。

例如,用络合滴定法测定铜合金中Zn和Pb。试液用NH3水中和,加KCN掩蔽Cu、Zn,此时Pb不能被KCN掩蔽,故可在pH=10时,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Pb。

在滴定Pb后的溶液中,加入甲醛或三氯乙醛破坏[Zn(CN)4],释放出来的Zn,可用EDTA继续滴定,Cu(CN)3比较稳定,用甲醛或三氯乙醛难以解蔽。但是,要注意甲醛的用量(通常1:8甲醛溶液加5毫升),否则,Cu(CN)3也可能有部分被破坏,影响Zn的测定结果。

在实际分析中,用一种掩蔽的方法,常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当有多种离子共存时,常应用几种掩蔽剂或沉淀剂,这样才能获得高度的选择性。

例如,测定土壤中Ca、Mg时,Fe、A1、Mn及Cu等重金属离子严重干扰测定。在弱碱性条件下,Fe、A1、Mn等以氢氧化物沉淀析出,沉淀是棕红色,严重影响滴定终点的观察,故常用盐酸羟胺和三乙醇胺来消除Fe、A1、Mn的干扰。

四、选用其他的滴定剂:

目前除EDTA外,还有其他氨羧络合剂,如CyDTA、EGTA、DTPA、EDTP和TTHA等,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差别较大。故选用不同络合剂进行滴定可以提高滴定的选择性。

1、CyDTA(环己烷二胺四乙酸)

CyDTA亦称DcTA,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一般比相应的EDTA络合物更为稳定。但是,CyDT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速度比较慢,往往使滴定终点拖长,且价格较贵,一般不常使用。但是,它与A1的络合速度相当快,用CyDTA滴定Al,可省去加热等手续(EDTA滴定A1要加热)。目前不少厂矿实验室采用CyDTA测定A1。

CyDTA与W、Mo、Nb、Ta等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较弱,所以,在pH=5—5.5时,虽有W、Mo存在,也可用CyDTA滴定Cu、Fe、Co、Ni等。在Nb、Ta存在的情况下,加过量的CyDTA,于pH=5.0-5.2时,以CuSO4标准溶液测定Ti。

2、TTHA(三乙基四胺六乙酸)

TTHA为三乙基四胺六乙酸的简称,它是一个六元酸,有四个胺基和六个羧基,共10个络合原子,因而它与不少金属离子,在室温下形成1:1或2:1的螯合物。尤其是与A1形成的螯合物更稳

合的EDTA的量,由此就可以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这种滴定方法,适用于无适当指示剂或与EDTA 不能迅速络合的金属离子的测定。

作为返滴定法的金属离子,它与EDTA络合物的稳定性要适当。既应有足够的稳定性以保证滴定的准确度,一般又不宜比待测离子与EDTA的络合物更为稳定。否则在返滴定的过程中,它可能将被测离子从其络合物中置换出来,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三、置换滴定法:利用置换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金属离子或EDTA,然后进行滴定的方法,称为置换滴定法。即,在一定酸度下,往被测试液中加入过量的EDTA、用金属离子滴定过量的EDTA,然后再加入另一种络合剂,使其与被测定离子生成一种络合物,这种络合物比被测离子与EDTA生成的络合物更稳定,从而把EDTA释放(置换)出来,最后再用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来的EDTA。根据金属离子标准溶液的用量和浓度,计算出被测离子的含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金属离子存在下测定其中一种金属离子。

1、置换出金属离子:

如被测定的离子M与EDTA反应不完全或所形成的络合物不稳定,这时可让M置换出另一种络合物NL中等物质的量的N,用EDTA溶液滴定N,从而可求得M的含量。

例如Ag与EDTA的络合物不够稳定(lgKAgY=7.32),不能用EDTA直接滴定。若在含Ag的试液中加入过量的Ni(CN)4,反应定量转换出Ni,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以紫脲酸铵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转换出来的Ni。反应为:

Ag+ Ni(CN)4= 2Ag(CN)2+ Ni

2、置换出EDTA:

将被测定的金属离子M与干扰离子全部用EDTA络合,加入选择性高的络合剂L以夺取M,并释放出EDTA:

MY + L = ML +Y

反应完全后,释入出与M等物质量的EDTA,然后再用金属盐类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来的EDTA,从而即可求得M的含量。例如测定锡青铜中的锡,先在试液中加入一定且过量的EDTA,使四价锡与试样中共存的铅、钙、锌等离子与EDTA络合。再用锌离子溶液返滴定过量的EDTA后,加入氟化铵,此时发生如下反应,并定量转换出EDTA。用锌标准溶液滴定后即可得锡的含量。

SnY + 6F =SnF6 + Y

Zn+ Y= ZnY

四、间接滴定法:

有些金属离子(如Li、Na、K、Rb、Cs、W、Ta等),和一些非金属离子(如SO4、PO4等),由于不能和EDTA络合或与EDTA生成的络合物不稳定,不便于络合滴定,这时可采用间接滴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例如PO4的测定,在一定条件下,可将PO4沉淀为MgNH4PO4,,然后过滤,将沉淀溶解.调节溶液的pH=10,用铬黑T作指示剂,以EDTA标堆溶液来滴定沉淀中的Mg,由Mg的含量间接计算出磷的含量。名称

络合滴定法

complexometric titration

编辑本段简介

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容量分析方法。又称螯合滴定法。它主要以氨羧络合剂为滴定剂,这些氨羧络合剂对许多金属有很强的络合能力。较常用氨羧络合剂有氨三乙酸(NTA)、乙二胺四乙酸(EDTA)、环己烷二胺四乙酸(DCTA)、三乙四胺五乙酸(DTPA)、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在络合滴定中大约95%以上的滴定是使用它进行的。

编辑本段滴定方法

滴定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①直接滴定。即用标准EDTA溶液直接滴定金属离子,以一适当指示剂确定终点;由于反应过程释出H+,须使用缓冲溶液以维持pH恒定。对在控制pH下易水解的金属,还须加入辅助络合剂以抑制之。②回滴法。对某些金属,容易水解或与EDTA络合缓慢,或者没有适于直接滴定的指示剂,可加入过量EDTA,然后用一适当金属回滴。③置换滴定[1]。若待测金属MⅠ能参与置换反应

且各稳定常数值符合>>108,则MⅠ可定量地置换,然后用EDTA滴定,从而间接求出MⅠ。另一种置换滴定法是用一种比EDTA更强的络合剂HnZ置换MⅠ-EDTA络合物中的EDTA,用MⅡ滴定。

④间接滴定。主要用于滴定那些与EDTA弱络合的阳离子,或不与EDTA络合的阴离子。例如,在适宜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的铋盐沉淀磷酸根为磷酸盐,然后用EDTA滴定过量的铋而间接测得磷。

络合滴定使用的指示剂多为金属指示剂。这些金属指示剂必须要与金属络合后呈相当深的颜色,络合物的lgK>5才有足够的灵敏度;指示剂络合物的稳定性要比EDTA络合物的稳定性约低3个lgK单位,终点才敏锐。

此外,在同一pH下,游离指示剂与指示剂络合物要有显著不同的颜色。金属指示剂中能产生荧光的则称为金属荧光指示剂。也可以使用仪器确定终点,如电位分析法,库仑滴定法,安培滴定法,分光光度滴定法等,既可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也可用于测定微量元素。

沉淀滴定法.

第五节沉淀滴定法 教学目的: 1、掌握沉淀滴定法对反应的要求。 2、掌握银量法确定理论终点的方法原理。 3、明确分级沉淀及沉淀转化的概念。 4、理解测定氯化物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莫尔法(铬酸钾作指示剂)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一、方法简介 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 titration):也称容量分析法(volumetric precipitation method),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用作沉淀滴定的沉淀反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反应速度快,生成沉淀的溶解度小; (2)反应按一定的化学式定量进行; (3)有准确确定理论终点的方法。 应用范围:含量在1%以上的卤素化合物和硫氰化物的测定。 解释:沉淀反应很多,但能用于沉淀滴定的沉淀反应并不多,因为很多沉淀的组成不恒定,或溶解度较大,或形成过饱和溶液,或达到平衡速度慢,或共沉淀现象严重等。目前比较有实际意义的是生成微溶性银盐的沉淀反应。 Ag++ Cl- = AgCl↓ Ag++ SCN- =AgSCN↓ 以这类反应为基础的沉淀滴定法称为银量法。主要测定Cl-、Br-、I-、Ag+及SCN-等。 如有一些沉淀HgS、PbSO4、BaSO4等也可用于沉淀滴定法,但重要性不及银量法。

二、银量法确定理论终点的方法 莫尔法 银量法佛尔哈德法 法杨司法 1、莫尔法 什么是莫尔法?以铬酸钾作指示剂的银量法称为“莫尔法”。 以铬酸钾为指示剂,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测定卤素化合物含量。 (1)指示剂作用原理: Ag+ + Cl- AgCl↓白Ksp(AgCl)= 1.8 ×10-9 Ag+ + CrO42-Ag2CrO4↓橙色Ksp(Ag2CrO4)= 2 ×10-12 因为AgCl和Ag2CrO4的溶度积不同,因而发生分级沉淀,当AgCl沉淀完全后,稍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与K2CrO4指示剂反应生成Ag2CrO4↓砖红色(量少时为橙色)。 平衡时,[Ag+]·[Cl-] = Ksp AgCl 设溶液中[Cl-] = [CrO4]2-= 0.1mol/L Ksp AgCl 1.8 ×10-10 [Ag+]AgCl = = = 1.8×10-9(mol/L) [Cl-] 0.1 Ksp(Ag2CrO4) 2 ×10-12 = = = 4.5×10-6(mol/L)[Ag+]Ag 2CrO4 [CrO42-] 0.1 由此可见:[Ag+][Cl-]首先大于Ksp AgCl,则AgCl开始沉淀。 [Cl-]消耗完之后,AgNO3和CrO42-生成Ag2CrO4沉淀。 (2)铬酸钾指示剂的适合用量的计算 根据溶度积原理: Ag++ Cl- = AgCl K SP = 1.8×10-10

分析化学滴定方法

概述 一、络合滴定中的滴定剂: 络合滴定法: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称为络合滴定法。络合剂:在络合反应中,提供配位原子的物质称为配位体,即络合剂。无机络合剂:⑴无机络合剂的分子或离子大都是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单齿配位体,它们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是逐级进行的; ⑵络合物的稳定性多数不高,因而各级络合反应都进行得不够完全; ⑶由于各级形成常数彼此相差不大,容易得到络合比不同的一系列络合物,产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从而难以确定反应的计量关系和滴定终点。 2、有机络合剂: ⑴有机络合剂分子中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称之为多齿配位体。 ⑵与金属离子络合时可以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螯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络合比是固定的。 ⑶生成的螯合物稳定,络合反应的完全程度高,能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三氨羧络合剂:它是一类含有氨基二乙酸—N(CH2COOH)2基团的 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氨氮和羧氧两种配位能力很强的配位原子。 能够用于络合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形成的络合物要相当稳定,K形≥108,否则不易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二、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络合数必须固定(即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络合物)。 三、反应速度要快。 四、要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的计量点。 二、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 乙二胺四乙酸是含有羧基和氨基的螯合剂,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在化学分析中,它除了用于络合滴定以外,在各种分离、测定方法中,还广泛地用作掩蔽剂。 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或EDTA酸,常用H4Y表示。白色晶体,无毒,不吸潮。在水中难溶。在22℃时,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0.02克,难溶于醚和一般有机溶剂,易溶于氨水和NaOH溶液中,生成相应的盐溶液。 一、EDTA的结构:在水溶液中,其以双偶极离子存在。 当H4Y溶解于酸度很高的溶液中,它的两个羧基可再接受H+而形成H6Y,这样EDTA就相当于六元酸,有六级离解平衡。 Ka1 Ka2 Ka3 Ka4 Ka5 Ka6 10-0.90 10-1.60 10-2.00 10-2.67 10-6.16 10-10.26 由于EDTA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通常将其制成二钠盐,一般也称EDTA或EDTA二钠盐,常以Na2H2Y·2H2O形式表示。 二、性质: 溶解度小难溶于酸和有机溶剂,易溶于碱。所以常用EDTA的二钠盐。(Na2H2Y·2H2O)以双极分子存在。在强酸溶液中,结合两个H而形成六元酸H6Y,存在七种型体,H6Y、H5Y、H4Y、H3Y、H2Y、HY和Y,六个解离常数分布分数的计算与多元酸的分布分数相同。 滴定时必须控制酸度。Y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为稳定。三、二钠盐: 结构:HOOC-CH2 CH2-COONa

《分析化学》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

【组织教学】 1、师生互致问候语 2、考勤、组织教学。 【导入】 用于沉淀滴定法的沉淀反应必须符合下列几个条件: 1.生成的沉淀应具有恒定的组成,而且溶解度必须很小; 2.沉淀反应必须迅速、定量地进行; 3.能够用适当地指示剂或其他方法确定滴定地终点。 其中,银量法应用较为广泛,根据滴定方式、滴定条件和选用指示剂的不同,将银量法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及发扬司法,本次课程主要学习这三类方法,并通过习题巩固本章知识点。 【课堂教学】 7.4沉淀滴定法 7.4.1摩尔法(Mohr)-用铬酸钾作指示剂AgNO 3 滴定NaCl 1.原理:Ag+ + Cl- = AgCl↓(白色)—滴定反应 Ag+ + CrO 42- = Ag 2 CrO 4 ↓(砖红色 ) —指示剂反应 计量点时:[][] 4.7 10 Ag Cl +-- ===1.25?10-5mol/L 2.指示剂浓度:K 2CrO 4 的最佳浓度为5.0?10-3mol/L3. pH:最宜范围为6.5-10.5(中 性或弱碱性). 4.适用范围:直接滴定Cl-、Br-。 5.干扰:凡能与CrO 4 2-或 Ag+生成沉淀的离子都干扰测定。如:Ba2+、Pb2+、Hg2+以 及PO 43-、AsO 4 3-、S2-、C 2 O 4 2-等。

7.4.2佛尔哈德法(Volhard)-铁铵矾(NH 4Fe(SO 4 ) 2 )作指示剂1.直接滴定法 -在硝酸介质中,用NH 4 SCN标准溶液滴定Ag+。(1)原理:Ag++ SCN- = AgSCN↓(白)滴定反应 Fe3+ + SCN- = FeSCN2+(红)指示剂反应 (2)溶液酸度控制在0.1-1mol/L之间 (3)Fe3+浓度一般控制在0.015 mol/L 2.返滴定法-测定鹵素离子(1)优点:选择性高。 (2)缺点:终点时,过量的SCN-易使下列反应发生: AgCl + SCN-=AgSCN+ Cl– 所以,溶液出现的红色不稳定,随着不断地摇动溶液,红色又逐渐消失,得不到正确的终点。 解决措施:分离AgCl沉淀 b.用有机溶剂将AgCl沉淀表面覆盖,使其不与溶液接触。 C.提高Fe3+的浓度以减小终点时SCN-的浓度,从而减小滴定误差。 7.4.3法扬司法(Fajans)-吸附指示剂吸附指示剂是一类有机燃料,当它被吸附在胶粒表面之后,可能是由于形成某种化合物而导致指示剂分子结构的变化,因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AgNO 3 滴定Cl-,用荧光黄作指示剂。HFI=H++FI- AgCl?Ag++ FI-(黄绿色)=AgCl?Ag+?FI-(淡红色) 注意: (1)应尽量使沉淀的比表面大一些。 (2)被滴定离子的浓度不能太低 (3)避免在强的阳光下进行滴定。

分析化学题库_滴定分析法

II 滴定分析法 2.3.1 酸碱滴定法 一、选择题 1 OH -的共轭酸是(B ) A. H + B. H 2O C. H 3O + D. O 2- 2 在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C ) A. HOAc-NaOAc B. H 3PO 4-H 2PO 4- C. +NH 3CH 2COOH-NH 2CH 2COO - D. H 2CO 3-HCO 3- 3 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 a 与K b 的关系是(B ) A. K a ·K b =1 B. K a ·K b =K w C. K a /K b =K w D. K b /K a =K w 4 c (NaCl) = 0.2mol?L -1的NaCl 水溶液的质子平衡式是(C ) A. [Na +] = [Cl -] = 0.2mol?L -1 B. [Na +]+[Cl -] = 0.2mol?L -1 C. [H +] = [OH -] D. [H +]+[Na +] = [OH -]+[Cl -] 5 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 最高的是(D ) A. NaCl B. NH 4Cl C. NaHCO 3 D. Na 2CO 3 6 在磷酸盐溶液中,H 2PO 4-浓度最大时的pH 是(A ) (已知H 3PO 4的解离常数p K a1 = 2.12,p K a2 = 7.20,p K a3 = 12.36) A. 4.66 B. 7.20 C. 9.78 D. 12.36 7 今有一磷酸盐溶液的pH = 9.78, 则其主要存在形式是(A ) (已知H 3PO 4的解离常数p K a1 = 2.12,p K a2 = 7.20,p K a3 = 12.36) A. HPO 42- B. H 2PO 4- C. HPO 42- + H 2PO 4 D. H 2PO 4-+ H 3PO 4 8 在pH = 2.67~6.16的溶液中,EDTA 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B ) (已知EDTA 的各级解离常数分别为10-0.9、10-1.6、10-2.0、10-2.67、10-6.16和10-10.26) A. H 3Y - B. H 2Y 2- C. HY 3- D. Y 4- 9 EDTA 二钠盐(Na 2H 2Y)水溶液pH 约是(D )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

一、酸碱滴定 原 理 酸碱滴定法就是以酸、碱之间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 基本反应H++ OH- = H 2 O 滴定曲线与直接滴定的条件 强碱滴定强酸强碱滴定弱酸强酸滴定弱碱 cK a≥10-8 cK b≥10-8多元酸的滴定混合酸的滴定多元碱的滴定 c o K a1 ≥10-9 K a1 /K a2 >104 两种弱酸混合: C HA K HA ≥10-9 c HA K HA /c HB K HB >104 c o K b1 ≥10-9 K b1 /K b2 >104 指 示 剂 酚酞、甲基橙酚酞、百里酚蓝甲基红、溴甲酚绿 指 示 指示剂在不同pH下颜色不同

剂原理 影响滴定突跃范围因素1、Ka:Ka越小,滴定突跃范围越小,甚至不会出现滴定突跃,Ka影响的就是滴定曲线的前半部分 2、滴定剂浓度:浓度越小,滴定突跃范围范围越小 标准溶液酸标准溶液碱标准溶液HCl NaOH 基 准 物 质 无水碳酸钠、硼酸邻苯二甲酸氢钾、苯甲酸 应 用 硼酸的测定、铵盐的测定、克氏定发、酸酐与醇类的测定等 酸 碱 溶 液 p H 计 算 一元弱酸两性物质 二元弱酸缓冲物质

二、配位滴定 原理配位滴定就是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基本 反应 M+Y=MY 配合 物的 稳定 常数 酸效应αY(H) 干扰离子效应αY(N) 溶液酸度越大,αY(H)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 副反应越严重。 αY(H)=1+β1[H+] +β2[H+] 2+β3[H+] 3+β 4[H+] ?+β? [H+] ? [Y]越小,αY(N)越大,表示干扰离子 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αM(OH)、αM(L)及总副 反应αM Y的总副反应αY 条件稳定常数K’MY αM越小,αY越小,K’MY越小,配合物稳定性越 大 滴定 条件 准确直接滴定的条件 K’MY≥10-6 分别滴定的条件 K’MY≥10-6,△lgK≥5 配位1、无机配位剂2、有机配位剂:EDTA、CyDTA、EGTA、EDTP等

分析化学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答案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思考题 1.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沉淀是经过烘干或灼烧后再称量的。沉淀形式是被测物与沉淀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称量形式是沉淀经过烘干或灼烧后能够进行称量的物质。有些情况下,由于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使沉淀转化为另一物质。故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BaSO4,其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相同,而在测定Mg2+时,沉淀形式是MgNH4PO4·6H2O,灼烧后所得的称量形式却是Mg2P2O7。 2.为了使沉淀定量完全,必须加人过量沉淀剂,为什么又不能过量太多?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为使沉淀完全,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这样可以利用共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沉淀剂过量的程度,应根据沉淀剂的性质来确定。若沉淀剂不易挥发,应过量20%~50%;若沉淀剂易挥发,则可过量多些,甚至过量100%。但沉淀剂不能过量太多,否则可能发生盐效应、配位效应等,反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3.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发生影响的?在分析工作中,对于复杂的情况,应如何考虑主要影响因素? 答: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温度,溶剂,沉淀颗粒大小和结构等。共同离子效应能够降低沉淀的溶解度;盐效应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加;酸效应是由于溶液中H+浓度的大小对弱酸、多元酸或难溶酸离解平衡的影响来影响沉淀的溶解度。若沉淀是强酸盐,如BaSO4,AgCl等,其溶解度受酸度影响不大,若沉淀是弱酸或多元酸盐[如CaC2O4、Ca3(PO4)2]或难溶酸(如硅酸、钨酸)以及与有机沉淀剂形成的沉淀,则酸效应就很显著。除沉淀是难溶酸外,其他沉淀的溶解度往往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而增加;配位效应是配位剂与生成沉淀的离子形成配合物,是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因为溶解是一吸热过程,所以绝大多数沉淀的溶解度岁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一沉淀,在相同质量时,颗粒越小,沉淀结构越不稳定,其溶解度越大,反之亦反。综上所述,在进行沉淀反应时,对无配位反应的强酸盐沉淀,应主要考虑共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弱酸盐或难溶酸盐,多数情况应主要考虑酸效应,在有配位反应,尤其在能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而沉淀的溶解度又不太大时,则应主要考虑配位效应。 4.共沉淀和后沉淀区别何在?它们是怎样发生的?对重量分析有什么不良影响?在分析化学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利用共沉淀? 答:当一种难溶物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时,溶液中的某些可溶性杂质会被沉淀带下来而混杂于沉淀中,这种现象为共沉淀,其产生的原因是表面吸附、形成混晶、吸留和包藏等。后沉淀是由于沉淀速度的差异,而在已形成的沉淀上形成第二种不溶性物质,这种情况大多数发生在特定组分形成稳定的过饱和溶液中。无论是共沉淀还是后沉淀,它们都会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滴定分析法教学文稿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滴定分析法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 上册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合编 第五章滴定分析法 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杜建中

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2O,H2C2O4,H2PO4-,HCO3-,C6H5OH, C6H5NH3+,HS-, Fe(H2O)63+,R-NH+CH2COOH. 答: H2O的共轭碱为OH-; H2C2O4的共轭碱为HC2O4-; H2PO4-的共轭碱为HPO42-; HCO3-的共轭碱为CO32-; C6H5OH的共轭碱为C6H5O-; C6H5NH3+的共轭碱为C6H5NH2; HS-的共轭碱为S2-; Fe(H2O)63+的共轭碱为Fe(H2O)5(OH)2+; R-NH2+CH2COOH的共轭碱为R-NHCH2COOH。 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2O,NO3-,HSO4-,S2-,C6H5O-,C u(H2O)2(OH)2, (CH2)6N4, R—NHCH2COO-,COO- C O O- 。 答:H2O的共轭酸为H3O+; NO3-的共轭酸为HNO3; HSO4-的共轭酸为H2SO4; S2-的共轭酸为HS-; C6H5O-的共轭酸为C6H5OH Cu(H2O)2(OH)2的共轭酸为Cu(H2O)3(OH)+; (CH2)6N4的共轭酸为(CH2)6N4H+; R-NHCH2COO-的共轭酸为R- NHCH2COOH, COO- C O O- 的共轭酸为COO- C O O-H 3.通过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写出(1)(NH4)2CO3、NH4HCO3溶液的PBE浓度为c(mol/L)。 解: (NH4)2CO3 = 2NH4+ + CO32- CO32- + H2O = HCO3- + OH - HCO3- + H2O = H2CO3 + OH - NH4+=H+ + NH3 H2O = H+ + OH - MBE:[NH4+] + [NH3] = 2C [H2CO3] + [HCO3-] + [CO32-] = C

分析化学习题第章滴定分析法

习题 1(酸碱滴定一) 1.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000 mol·L-1的甲酸溶液,化学计量点pH是多少?计算用酚酞做指示剂(pH=9.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2.用mol·L-1的HCl溶液滴定20.00 mL mol·L-1的,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是多少?若用酚酞做指示剂(PT为9.0)计算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化学计量点前0.1%: 3.用0.1000 mol·L-1 HCl溶液滴定20.00 mL0.1000 mol·L-1的NaOH,若NaOH溶液中同时含有0.1000 mol·L-1的NaAc。计算化学计量点以及化学计量点前后0.1%时的pH。若滴定到pH7.0,终点误差有多大?(参考答案)

答: (1) 化学计量点时,体系中有0.0500 mol·L-1 NaAc。 4.用0.2000 mol·L-1HCl溶液滴定0.2000 mol·L-1一元弱碱B(p K b=6.0),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H和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若所用溶液的浓度都是0.0200 mol·L-1,结果又如何?(参考答案) 答: (1)化学计量点时

(2)当浓度为0.0200 mol·L-1时

5.计算0.1000 mol·L-1NaOH滴定0.1000 mol·L-1至pH=5.0和pH=10.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滴定至pH=5.0,相当于滴定至

6.用克氏定氮法测定试样含氮量时,用过量的100 mL0.3 mol·L-1HCl吸收氮,然后用0.2 mol·L-1NaOH 标准溶液返滴。若吸收液中氨的总浓度为0.2 mol·L-1,计算化学计量点pH和返滴到pH为4.0及 7.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化学计量点体系中的主体成份为 7.下列物质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使用什么标准溶液和指示剂。如果不能,可用什么方法使之适用于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 (1) 乙胺;(2) ; (3) HF ; (4) NaAc ; (5) ; (6) 硼砂;(7) 苯胺 ; (8) (参考答案)

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 一、特点和种类 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的一种,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被)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时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或称容量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一)特点 1. 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 2. 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 3. 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4.用途广泛。 (二)分类 根据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间的反应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 1.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2. 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3. 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4. 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5. 非水溶液滴定法--愉滴定反应的介质分类 (三)滴定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液。 将滴定液从滴定管中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过程叫做滴定。 当加入滴定液中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完成时,反应达到了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定恰恰符合,由此所造成分析的误差叫做滴定误差。 (四)具备条件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四)分析方式 1、直接滴定法

高中化学滴定分析法

化学滴定分析法的详解 滴定分析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滴定分析可算是实验室中最最常用的定量方法了。 滴定分析法的优点 1、操作简单; 2、对仪器要求不高; 3、有足够高的准确度误差不高于0.2%; 4、方便,快捷; 5、便于普及与推广。 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常见滴定分析法分类 酸碱滴定法 滴定分析法中,酸碱滴定最基本。 中心问题:“酸碱平衡”,本质是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 配位滴定法 主要是:EDTA的结构、性质、配位平衡、稳定常数、滴定曲线、指示剂的选择及消除干扰的方法。 重点:配位平衡。在配位滴定中, 除主反应外, 还有各种副反应干扰主反应的进行, 反应条件对配位平衡有很大的影响。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核心仍然是平衡,是以电子转移为依据的平衡,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很大。 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的核心是沉淀平衡。 重点是银量法, 根据确定终点的方法不同, 可分为摩尔法、福尔哈德法、吸附指示剂法。 滴定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滴定分析的共同特点是在滴定过程中,被测离子浓度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只要重点掌握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计算,其它几种滴定方法可依相同的思路加以解决。 通常把滴定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

(1)滴定开始前; (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 (3)计量点时; (4)计量点后。 要了解滴定过程被测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首先必须弄清滴定各阶段溶液组成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相应组成的计算公式计算。 特别应注意的是: 滴定过程中达到计量点时滴定剂由不足99.9%到过量0.1%之间pH(PM,PE)的变化范围,即滴定突跃,这是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 指示剂变色范围及影响因素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随溶液PH的改变而变化,其变色范围越窄越好,在化学计量点附近,PH稍有改变,指示剂立即由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指示剂变色敏锐。 表: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

化学滴定分析法(早读任务单)

化学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滴定分析可算是实验室中最最常用的定量方法了。 一、滴定分析法的优点 1、操作简单; 2、对仪器要求不高; 3、有足够高的准确度误差不高于0.2%; 4、方便,快捷; 5、便于普及与推广。 二、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三、常见滴定分析法分类 1、酸碱中和滴定法:滴定分析法中,酸碱滴定最基本。中心问题:“酸碱平衡”,本质是酸 碱之间的质子传递。 2、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可用于对金属离子进行测定。若采用EDTA(乙二 胺四乙酸二钠)作配位剂测定金属原子,其反应可表示为M++nY4-===MY-(4n-1),式中M+表示金属离子,Y4-表示EDTA的阴离子。重点:配位平衡。在配位滴定中, 除主反应外, 还有各种副反应干扰主反应的进行, 反应条件对配位平衡有很大的影响。 3、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氧化还 原滴定法的核心仍然是平衡,是以电子转移为依据的平衡,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很大。 4、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的核心是沉淀平衡。沉淀滴定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测量分析 的方法。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但符合条件的却很少,实际上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Cl-、Br-、I-浓度。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滴定剂与被滴定物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剂与指示剂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小,否则不能用这种指示剂。如用AgNO3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的含量时常以CrO2-4为指示剂,这是因为AgCl比Ag2CrO4更难溶。 四、滴定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滴定分析的共同特点是在滴定过程中,被测离子浓度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只要重点掌握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pH值计算,其它几种滴定方法可依相同的思路加以解决。 通常把滴定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 (1)滴定开始前;(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3)计量点时;(4)计量点后。 要了解滴定过程被测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首先必须弄清滴定各阶段溶液组成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相应组成的计算公式计算。 特别应注意的是: 滴定过程中达到计量点时滴定剂由不足99.9%到过量0.1%之间pH(PM,PE)的变化范围,即滴定突跃,这是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

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答案

第五章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1.所谓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是一回事。(.×) 2.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3.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小于%,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应控制在10~15mL。(.×) 4. 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C) (A)化学计量点(B)滴定误差(C)滴定终点(D)滴定分析 5. 滴定分析中,对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A )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 (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的计量关系 (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 6. 滴定分析常用于测定含量(≥1%)的组分。 7. 滴定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四大类。 8.1L溶液中含有,则c( 2H 2SO 4 )=2mol/L。(× ) 9. mol/LNaOH溶液对H 2SO 4 的滴定度为(D )g·mL-1 (A)(B)(C)(D) 10. T NaOH/HCl =0.003000g/mL表示每( mL NaOH标准溶液)相当于(g HCl )。11.凡是优级纯的物质都可用于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12.溶解基准物质时用移液管移取20~30mL水加入。(× ) 13. 120℃干燥过的分析纯CaO(不可以)(可以或不可以)作滴定分析的基 准物, 其原因是(不稳定, 易吸水及二氧化碳)。 14. 以下物质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B ) (A) K 2Cr 2 O 7 (B) Na 2 S 2 O 3 (C) Zn (D) H 2 C 2 O 4 ·2H 2 O 15. 以下标准溶液可以用直接法配制的是 ( C ) (A) KMnO 4 (B) NaOH (C) K 2 Cr 2 O 7 (D) FeSO 4 16. 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的是 ( D ) (A) 分析纯CaO (B) 分析纯SnCl 2·2H 2 O (C) 光谱纯FeO (D) %金属铜 17. 配制以下标准溶液必须用间接法配制的是 ( C ) (A) NaCl (B) Na 2C 2 O 4 (C) NaOH (D) Na 2 CO 3 18. 为标定HCl溶液可以选择的基准物是 ( B ) (A) NaOH (B) Na 2CO 3 (C) Na 2 SO 3 (D) Na 2 S 2 O 3 19.测量的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容量瓶在使用前应进行体积校正。(√)20. 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A) (A)基准试剂(B)化学纯试剂(C)分析纯试剂(D)优级纯试剂 21. 既可用来标定NaOH溶液,也可用作标定KMnO 4 的物质为( A ) (A)H 2C 2 O 4 ·2H 2 O (B) Na 2 C 2 O 4 (C)HCl (D)H 2 SO 4 22. 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是(C)(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结果混乱

分析化学滴定分析中误差的来源及误差如何避免

分析化学滴定分析中误差的来源及误差如何避 免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滴定分析中误差的来源及误差如何避免摘要:本文通过对滴定分析各个过程的回顾,分析了误差的主要来源,以及避免误差的策略。另外借一些具体的事例来阐述误差避免的具体方法及操作规范。 关键词:滴定分析,误差来源,误差避免, 一、引言 滴定分析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等。滴定分析法是通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所消耗的体积算出试样中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为了使滴定分析的实验结果可靠、准确,我们从实验仪器、基本操作、滴定终点的判断和标准溶液的配制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误差来源并讨论避免误差的策略。 二、误差来源及如何提高滴定的准确度 1、实验仪器 在滴定分析中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等,如果清洗不干净,就很可能引入杂质;如果没有润洗或者润洗不到位都会造成浓度的降低,是一种潜在的“稀释”;滴定管注入液体时下端如果产生气泡,将会对滴定所耗体积造成“偏大”的影响,使计算结果不够准确;如果读取数据时滴定管、移液管与水平面不垂直,液面不稳

定,显然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另外,如果移液时移液管中的液体没有自然地全部流出,会使待测液体积减小,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减少,浓度会计算的偏低。 由此可见,由于仪器而产生的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针对上述的问题,可以采用仪器进行清洗、滴定管下端要放液体赶净液泡、读数要待大约30秒以后再准确读数等等方法来避免。毕竟滴定分析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分析方法,半滴的误差都会带来很大改变。 2、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也就是对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的使用,误差来源主要有:在滴定过程中左手对酸式滴定管的旋塞控制不当,旋塞松动导致塞处漏液,将会导致滴定用液体积不够准确;碱式滴定管如果没有控制好玻璃球,就会产生气泡,造成读数比实际耗液体积减小,引起误差;操作时锥形瓶如果没有及时摇动,会使滴定终点的判断失去准确性,而且,可能会在后期待测液体反应不完全而用力摇动时溅出液体;滴定时流速过快造成锥形瓶内液体外溅,会使标准溶液滴加过量;锥形瓶下没有垫白纸或白瓷板作参比物,会使分析人员对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反应不灵敏,终点滞后;若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就立刻停止滴定,待测溶液未反应完全;滴定停止时,液面未稳定时立即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