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和降水质量安全控制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27.03 MB
- 文档页数:78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工程都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为确保施工安全,制定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工程安全预控措施。
1、施工前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质量、安全技术措施,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2、施工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3、对于深基坑(槽)、高切坡、桩基(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槽)、或深度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槽);高切坡是指岩质边坡超过30m、或土质边坡超过15m的边坡。
)除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外,并应组织专家审查。
4、基础施工必须要有操作性强的支护方案,且必须经上级审批。
5、深度超过2m的基坑施工必须有防护措施。
6、应作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临时排水不得破坏相邻建(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边坡。
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由设计单位确定排水方案。
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组织排水,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开挖低于地下水的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时,应合理选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7、坑槽开挖设置边坡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基坑(槽)、边坡设置坑(槽)壁支撑时,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相邻建(构)筑物等情况设计支撑,支撑要牢固不变形。
拆除支撑时应按基坑(槽)回填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或相邻建(构)筑物产生破坏,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8、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
各类施工机构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1.5m。
9、基坑(槽)作业时,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攀登设施及专用通道,作业人员不得攀爬模板、脚手架等临时设施。
深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的预防控制措施一、施工前的预防措施:1.地质勘察: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土层情况、地应力等,以确定合适的支护形式和降水方式。
2.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支护材料、工艺和工期,以及降水的预期效果。
3.施工安全评估:对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施工中的预防措施:1.支护结构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土壤性质和降水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包括桩基、钢支撑、土拱等,确保基坑稳定。
2.桩基施工:采用加固桩、抗浮桩等方法进行桩基施工,增强基坑的承载能力和抗浮力。
3.钢支撑施工:根据土层情况和工期要求,采用连续墙、梁柱和水平支撑等钢支撑形式,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4.土拱施工:在土层良好、地下水位较低情况下,可以采用土拱施工,提高基坑的自稳性。
5.水平降水:根据地下水位和施工进度,采用水平降水的方式控制基坑内的地下水,防止水压力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6.垂直降水:在深部基坑中,采用垂直降水的方式将地下水泵出,以保持基坑内的干燥状态。
三、施工后的预防控制措施:1.监测与检查:对基坑支护和降水工程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维护与修复:对基坑支护和降水工程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其长期稳定和安全使用。
3.施工记录和总结:对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记录和总结,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深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施工前的地质勘察和方案设计,施工中的支护结构施工和降水方式选择,以及施工后的监测和维护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深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物深基坑支护与基坑降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深基坑支护与基坑降水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
深基坑支护主要是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周围环境的稳定,而基坑降水则是为了消除地下水的渗漏和地下水位的压力,确保基坑工地的干燥和平稳。
为了规范建筑物深基坑支护与基坑降水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定的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筑物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深基坑支护是为了保持坑壁的稳定和防止坍塌,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技术手段:1. 土方开挖与支护在进行深基坑挖掘时,需要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土壤特性和开挖深度等因素,合理选择支护方式。
常见的基坑土方开挖与支护方式包括明挖法、暗挖法、钻孔灌注桩支护等。
2. 支撑结构设计深基坑支撑结构设计是确保基坑稳定的重要环节。
设计师需要根据周边环境、土层及水位情况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支撑结构形式,如钢支撑结构、预制混凝土桩支撑结构等。
同时,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支撑结构的尺寸、强度等参数。
3. 监测与控制在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监测主要包括测量基坑周边土体变形、支撑结构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
同时,还需要对建筑物和周边环境进行控制,如施工期间的振动、噪音等。
二、基坑降水技术规范基坑降水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基坑中的地下水降低到一定的水平,确保基坑工地干燥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基坑降水技术规范:1. 地下水位控制在进行基坑开挖前,需要预先测定地下水位的位置和水位变化规律。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地下水位控制措施,如设置降水井、降水槽等设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
2. 降水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根据基坑降水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降水设备,如潜水泵、管道系统等。
同时,需要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3. 水质处理在进行基坑降水过程中,地下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溶解物会导致设备的堵塞和损坏,因此需要进行水质处理。
采用过滤、沉淀、氧化等方法,清除水中的杂质,保证降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
一、引言
深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施工形式之一,然而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
在着较大的风险。
为了保障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进度和人员安全,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二、基坑支护方案
2.1 轻型支护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轻型支护结构作为临时支护,包括桩梁支撑、水泥土
拱券支护等,以确保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2.2 重型支护
对于深基坑工程,在特定区域采用混凝土梁柱等重型支护结构,以承受土体的
巨大压力,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三、基坑降水方案
3.1 土壤分析
在施工前进行基坑周边土体的水文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分析,确定降水量和降
水方法。
3.2 降水方式
通过抽水井、水泵等设备进行基坑降水,及时排除基坑内的地下水,以保证基
坑开挖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四、土方开挖安全方案
4.1 安全措施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支护措施,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
安全,避免土方坍塌等事故的发生。
4.2 施工监管
加强现场施工监管,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遵守安全生产规定,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
五、总结
深基坑工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施工方案,保障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专项施工方案对深基坑工程施工提出了一系列支护、降水、土方开挖等方面的建议,希望能为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降水工程的关键点分析及对策1、重点、难点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确保附近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及管道安全是本项目施工的重点问题。
作业条件差,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作业人安全和施工质量是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监控要点。
场地内打降水抽井水,当确因施工需要采取小范围抽水时,应注意对周围底层和建筑物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2、处理对策(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施工前需编制监理实施细则,施工前熟悉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审核施工单位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2)对深基坑支护设计文件、监测方案、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评审、论证。
(3)按照规范要求减少坡顶荷载,做好相防水措施;(4)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和监测方案要有关于周边建筑物保护和监测针对性措施。
(5)重点控制支护坡率,严禁超挖。
钢筋网喷混凝土前组织隐蔽验收,重点检查钢筋网和土钉间距,泄水孔 PVC 管埋设深度和倾斜度,符合要求后方可喷射混凝土。
(6)检查机械设备及操作人员安全措施和证件情况;(7)土方开挖接近设计标高组织复测。
3、基坑支护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1)基坑开挖或工程桩施工时,应在围护墙坡顶设置防护栏杆或拦截网等保护措施,以防坠落伤人;(2)为确保安全,应采用信息化施工,动态管理: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监测信息,及时反馈,对支撑随时监控、及时调整或加固,从信息化施工的要求出发,应根据施工工况编制系统、周详的基坑开挖监测方案和信息反馈系统,确保监测方案的实施和反馈系统的运作;(3)在位移、沉降过大区域根据产生的原因,或加密锚杆,或坡顶卸荷,或采用壁后小压力注浆加固坡体;(4)局部坡面坍塌的处理:迅速采用土钉挂网固定,旋喷快凝砼。
喷锚坑段坡脚隆起的处理:迅速自底层土钉处加密竖向花管并注浆,竖向花管同底层土钉焊接;(5)喷锚支护段险情处理:应及时停止开挖,并反堆砂袋反压,并用挖机压入一排木桩稳固坡脚,维持坡面的稳定,并立即加密锚杆。
(6)施工现场或材料科应备有足够的抢险物资,包括花管、水泥、砂、编织袋、彩条布等,现场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迅速联系建设方、监理方和设计方、采用有效措施控制消除险情。
深基坑工程基坑支护基坑降水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深基坑工程,深度达到20米,计划使用开挖支护法施工。
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进行基坑支护、基坑降水以及土方开挖安全等专项施工。
二、基坑支护方案1.支护方法:采用桩墙结合土壁的支护形式。
首先进行桩基础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设置荷载桩及水平支撑桩。
然后进行土壁施工,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土方材料,并控制土壁平直、垂直度等质量指标。
2.监测技术:在整个支护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支撑桩的沉降、倾斜情况以及土壁的变形情况。
采用自动监测仪器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提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参数参考。
三、基坑降水方案1.降水井施工:首先进行降水井的施工,设置足够数量的降水井点,保证降水效果。
降水井应设置于基坑外围,并合理设置井距。
2.降水设备选择:根据需要降水的流量和井的深度,选择合适的降水泵和管道设备。
确保降水设备的流量、扬程等性能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3.监测控制:在降水过程中,需要进行降水效果的监测控制。
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灵活调整降水量,并随时关注降水井的沉降情况。
同时,定期清理井内的泥沙和淤泥,防止堵塞。
四、土方开挖安全方案1.土方开挖顺序: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开挖面的宽度和深度。
避免过度开挖,导致基坑边坡的稳定性下降。
先从顶部开始逐层开挖,将土方逐渐均匀削平,避免出现大量土方堆积于基坑内造成压力。
2.周边建筑物保护: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需要保护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如设置支撑柱、支护墙等,并对建筑物进行定期巡视,确保其安全。
3.排土运输:控制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土方运输方式。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设备,确保土方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合理安排土方堆放区,避免土方堆积过高或堆积于基坑周边,引起安全隐患。
4.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安全绳等,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施工现场应设置合理的警示标志,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深基坑支护与降水施工方法一、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1、土钉墙支护土钉墙是一种原位土体加筋技术,将土钉安设或打入基坑边坡土体内,与土体共同作用形成复合体,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土钉一般采用钢筋制作,通过钻孔、插筋和注浆等方式设置。
土钉墙施工简便、造价较低,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和弱胶结砂土的基坑支护。
2、排桩支护排桩支护是指以某种桩型按队列式布置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
常见的桩型有灌注桩、预制桩、钢板桩等。
灌注桩具有施工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预制桩则施工速度快;钢板桩可重复使用,但止水效果相对较差。
排桩支护可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型和布置方式。
3、地下连续墙支护地下连续墙是在地下构筑的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
具有整体性好、止水效果佳、刚度大等优点,适用于对变形和防水要求较高的深基坑工程。
但施工成本较高,工艺较为复杂。
4、锚杆支护锚杆是一种受拉构件,一端固定在稳定的地层中,另一端与支护结构相连,通过施加预应力来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锚杆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提高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
5、内支撑支护内支撑系统通常由钢支撑或混凝土支撑组成,通过在基坑内部设置支撑结构来抵抗土压力和水压力。
内支撑的布置形式多样,如水平支撑、斜支撑、环梁支撑等,可根据基坑的形状和尺寸进行选择。
6、桩锚支护桩锚支护是将排桩与锚杆相结合的一种支护方式。
排桩承担土压力,锚杆提供锚固力,共同保证基坑的稳定。
这种支护方式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基坑深度较大的情况。
二、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1、明沟排水法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井,通过重力作用将地下水汇集到集水井中,然后用水泵抽排。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水量较小的基坑。
2、井点降水法井点降水是在基坑周围布置井点管,通过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中抽出,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常见的井点降水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等。
轻型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小的土层;喷射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电渗井点则适用于渗透系数很小的饱和粘性土。
苏州市轨道交通Ⅱ-Y-TS-01标段深基坑开挖、支护、降水施工安全措施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轨道交通Ⅱ-Y-TS-01标土建工程项目部二0一二年十一月深基坑开挖、支护、降水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工程土建施工项目(首批)Ⅱ-Y-TS-01标段包含三个车站三个区间,即:尹中路站、通达路站、邀湖路站、东环快速路南延工程地下空间配套项目盾构井~尹中路站区间、尹中路站~通达路站区间、通达路站~邀湖路站区间。
尹中路站位于尹中路与郭新西路交叉口,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结构,车站长度为181.6m,标准段宽度为19.1m,结构高13.3m,底板埋深15~17m,顶板覆土深度约3m左右。
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2个风亭(其中3号口与1号风亭合建)。
车站总建筑面积9922.73m2,其中主体为7168m2,附属为2754.37m2。
通达路站位于通达路与郭新东路交叉口下,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结构,长146.6m,宽13.15m,标准段埋深16.56~18.62m,覆土2.94m,车站共设有2个出入口,1组风亭。
车站总建筑面积7742.94m2,附属结构1615.69m2,总建筑面积9358.63m2。
邀湖路站位于郭新东路和邀湖路口下方,沿郭新东路方向布置,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结构,车站长度为181.6m,标准段宽度为19.1m,高13.35m,标准段埋深16.9m,覆土3.1~3.2m,车站共设有4个出入口,2组风亭。
车站总建筑面积9947m2,其中车站主体结构建筑面积7168m2,附属结构建筑面积1779m2。
东环快速路南延工程地下空间配套项目盾构井~尹中路站区间。
本区间线路出东环快速路南延工程地下空间配套项目盾构井后,沿石湖东路下方向穿行,下穿京杭运河后转至郭新西路下方穿行,到达尹中路站西端,盾构穿越地质为粉质粘土层和粘土层,本区间单延米总长度为1679.153m,其中左线长度为840.137m,右线长度为839.016m。
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要点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地铁、隧道及其他重大工程中,为了建设地下的基坑而采取的一项工程技术。
在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安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下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要点。
一、前期准备工作启动安全控制1.深入分析工程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安全防护的措施和方法。
2.建立健全的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个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二、基坑开挖安全控制1.在开挖前,对周边建筑、管线等进行详细勘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采用安全合理的挖掘方式,如分段开挖、斜度控制等,确保开挖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提前规划和设置挖掘边坡,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和加固,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
4.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5.进行安全监测和预警,随时掌握基坑内部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支护系统施工安全控制1.根据基坑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系统,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
2.在支护系统的施工过程中,采取科学的工艺措施,避免破坏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
3.严格控制支护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规定标准,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4.配备专业的施工人员,确保支护系统的搭建和拆除过程安全可靠。
5.进行安全评估和监测,对支护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降水安全控制1.对基坑进行充分排水,保证基坑内的水位在安全范围内。
2.使用合适的降水设备和技术,对基坑进行及时降水,防止水土液化等问题的发生。
3.配备专业人员进行降水工作,定期检查和维护降水设备。
4.建立完善的降水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五、人员安全控制1.严格遵守人员配备的规定,确保施工现场的人员数量和结构合理。
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