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皮亚杰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790.50 KB
- 文档页数:90
简述皮亚杰理论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儿童的智力发展主要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作用实现的。
在智力发展中,认知结构同化是顺应的前提。
只有当儿童的某些心理图式具备了足够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同化新的知识时,顺应才会发生。
智力就在同化与顺应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就是同化和顺应作用交替进行的过程。
但是,同化作用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而顺应作用则可以不断变化。
例如,新生儿处于较高水平的活动同化状态,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至顺应水平,最终发展成为较低的活动顺应水平。
由于活动顺应水平很低,在同化作用水平较高的环境里几乎什么也学不到。
这样的发展称为原始的同化性顺应( primitive coexistence)。
婴儿虽然掌握了各种物体的不同属性,却不能利用它们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皮亚杰指出,儿童心理图式同化是顺应的前提。
他把这个思想归结为四个因素:(1)发生的早晚(early or late); (2)起作用的次序(first or last); (3)产生的时间(pre or post); (4)概括的程度(high or low)。
他进一步说明了从感知运动图式到同化作用,再到顺应作用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般过程。
他认为顺应是最初表现出来的、简单的同化;当一个儿童的活动顺应达到较高的水平后,就开始有意义地使用符号;一旦学会了使用符号,他便能根据语言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这时,他就开始作出真正的同化作用。
他指出,随着智力发展的继续,儿童对周围环境和自身条件的认识不断改善,智力发展就转入更高级的阶段。
皮亚杰还提出另一种对智力理解的方法。
他将智力分为两种成分:一是建立在原有的、同化了的图式上的;二是建立在新图式上的。
他将前者看作是成熟的,已有特殊结构;后者则是新结构的形成。
只有两者都发展了,智力才算是达到成熟的标准。
这种“成熟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接受新的经验、掌握新的技能,二是使自己的图式适应周围环境和自己生理方面的成长。
简述皮亚杰理论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发生认识论”,现已成为一种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有效理论。
他还因此而获得了1989年度诺贝尔奖金。
皮亚杰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发生认识论。
这一理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1)思维的主体即是客体的思维,是以个体的活动为基础的;( 2)思维的主体不同于客体,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在关于思维规律与儿童的感知觉和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他把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觉运动期:( 0-2岁)此期儿童凭借感官直接感知周围世界,但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动作来反映事物。
2、前运算期( 2-7岁)此期儿童开始能用抽象的符号代替具体事物和过程来进行推理,即逻辑思维。
3、具体运算期( 7-11岁)此期儿童具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他们不再满足于用语言符号来代替具体事物和过程,而是开始运用命题思考,从具体事物中分析出共同特征,并根据这些共同特征推论出新的事物。
4、形式运算期( 11-15岁)此期儿童的思维可以概括出抽象的规则或原则,而且也能把这些规则或原则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幼儿对自身活动的目的性尚未明确的表示出来,而以成人对他们的评价为指导,这样就难免会有挫折和无效活动,甚至产生不正确的行为。
例如幼儿常模仿别人拍手,或不看左右,随便向前走。
教师、家长必须设法帮助幼儿学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以及改变这些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在这里我想补充说明的是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幼儿了解他们的行为是无效的,应该尝试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引导他们,而不是批评责骂。
其次,在皮亚杰理论中还包含了三种发展观:即相互联系的成分,整合的观点和建构的观点。
相互联系的成分包括四个基本原理: 1、儿童心理的发展离不开他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2、儿童心理的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3、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其年龄阶段所限制; 4、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心理机能的逐渐完善。
一、单项选择题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 )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2.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因素是( )A.成熟B.物理因素C.社会经验D.平衡化3.皮亚杰把儿童智慧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依次是()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4.海伊斯科普认知发展课程的核心是()A.关键经验关键知识C.关键活动D.关键方案5.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比较复杂的逻辑思维出现在(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6.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婴儿时期的智力发展主要属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7.通过主动与物体作实际的接触并对接触的事物加以操作、捉摸而获得的经验,皮亚杰称之为()A.成熟 B.物理经验C社会经验 D.平衡化8.在海伊斯科普课程关键经验中,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包括分类、排序与()A.配对B.分辨 C.识记D.数概念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涉及的四个基本概念是( )A.图式、成熟、同化、顺应B.图式、同化、顺应、平衡C.成熟、同化、顺应、平衡D.图式、成熟、顺应、平衡10.皮亚杰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中的“前运算阶段”,相当于( )A.0—2岁B.2—7岁C.7—12岁D.12—15岁11.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思维的萌芽出现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2.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智力发展属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年龄为( )A.0——2岁 B.2——7岁C.7——12岁 D.12——15岁13.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主要属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4.海伊斯科普课程的一日生活安排包括()A.五个环节B.六个环节C.七个环节D.八个环节15.根据海伊斯科普课程理论,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来探索属于( )A.主动学习方面的关键经验B.语言运用方面的关键经验C.经验和表征方面的关键经验D.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16.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化17.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幼儿时期的智力发展属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8.海伊斯科普课程49条关键经验的提出是针对儿童()A.情感领域B.社会领域C.认知领域D.身体领域19.海伊斯科普课程围绕()A.关键经验展开B.物理经验展开C.社会经验展开D.个人经验展开20.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让儿童学习那些与自己已有知识有所不同的新事物的方法是()A.活动法B.自我发现法C.同伴影响法D.冲突法21. 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主要属于()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22.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智力发展属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年龄为( )A.0~2岁B.2~7岁C.7~12岁D.12~15岁23.皮亚杰将儿童把外界现实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称为( )A.顺应B.平衡C.同化D.成熟24.根据海伊斯科普课程理论,幼儿通过听、摸、尝、闻来认识物体属于( )A.主动学习方面的关键经验B.语言运用方面的关键经验C.经验和表征方面的关键经验D.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25.海伊斯科普课程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幼儿教育方案之一。
试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
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
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如何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给我们的启示很著名的理论,颇具争议但是有不能否认的价值,比如在学校教育方面-如何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他的理论有三点主要的局限性1.过分强调了年龄差异(overestimate age differences)2.没有解释改变的过程(vague about process of change)3.低估了社会环境因素(underestimate role of social environment)因为社会因素和很多个人因素,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按照皮亚杰给定的年龄段发展。
比如他的理论无法解释“神童”的出现。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一、构建主义的发展观。
1、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2、皮亚杰认为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3、认知的结构既不是在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低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或较复杂的)结构4、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示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5、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理论儿童智力观的革命:皮亚杰理论2009-12-04 16:12:50儿童的智力是如何产生与发展这一问题是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不关学者所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及儿童保健人员所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很长一段时期,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和观察往往特别重视儿童获得智能增长的正确学习过程,但当代著名学者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却对孩子是如何犯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皮亚杰发现分析一个儿童对某问题的不正确回答比分析正确回答更具有启发性。
采用临床法( Clinical method)方法,皮亚杰先是观察自己的三个孩子,之后与其它研究人员一起,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观察,他找出了不同年龄儿童思维活动质的差异以及影响儿童智力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智力阶段性发展理论,皮亚杰理论引发了引发了一场儿童智力观的革命,虽然这一理论在很多方面目前也存在争论,但正如一些心理学家指出:这是"迄今被创造出来的唯一完整系统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理论提出几个主要概念:(一)智力什么是智力?迄今为止心理学家尚未能提出一个为众人接受的明确定义。
有人认为,智力主要是抽象思维的能力;亦有心理学家将智力解释为"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
更有某些智力测验的先驱者认为:"智力就是智力测验的那个东西。
"皮亚杰在年轻时曾在巴黎比奈智力测试实验室担任西蒙(T.Simon,世界第一个智力测验的创立者之一)的助手。
正是在比纳实验室工作期间,皮亚杰认识到"智力"不可能和儿童正确回答的那种测验题目相等,因而他从根本上反对根据在一份所谓的智力测验卷上正确回答的题目数来定义智力。
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皮亚杰并不十分注重回答"智慧的定义是什么?"这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