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精选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16 KB
- 文档页数:3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
2.学习如何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摄入营养物质;
3.培养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教学内容:
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
物质;
2.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及不同食物种类中的含量;
3.如何通过合理搭配食物获得全面的营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10分钟)
1.引出话题:请学生讨论一下,你们觉得什么样的食物是营养丰富的
食物?
2.激发学生思考:营养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二、新知讲解(约30分钟)
1.通过PPT或黑板,讲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案例分析(约20分钟)
1.给学生展示几个不同的饮食方案,让学生分析每种方案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是否均衡。
2.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均衡的饮食方案,并解释他们的设计原则。
四、合作学习(约30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食物类别,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并探讨这种食物类别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2.要求每个小组列举出该类食物中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代表性食物,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3.让学生观察其他小组的展示,并提问、讨论。
五、巩固扩展(约30分钟)
1.设计一道选择题,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回答。
2.进行小组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不理解的地方。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知道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2. 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 如何做到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食物样本,如水果、蔬菜、肉类、奶制品等。
2. 准备有关营养物质作用的相关资料。
3.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教案内容请稍等,我还需要为您提供后续章节。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食物样本,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物质。
2. 讲解六大类营养物质:介绍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的名称、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合理膳食的危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营养物质的作用。
七、课后作业:1. 列举出五种食物,并说明它们所含的营养物质。
2. 分析自己一天的饮食,判断是否营养均衡,并提出改进措施。
3. 调查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分析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的现象,并提出建议。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营养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营养物质搭配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营养物质的认识是否准确?2. 学生是否能理解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3. 学生是否能掌握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4. 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四、拓展创新资料:隋唐时期,我国医学家孙思邈在一个地区发现,当地的富人中有很多人患有脚气病,这种病人一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孙思邈称之为“富病”。
当地的穷人中有很多人皮肤粗糙,患有“雀目”,孙思邈称之为“穷病”。
孙思邈后来通过食物疗法,治好了“穷病”和“富病”。
1、“穷病”主要是缺乏什么营养成分引起的?“雀目”是什么病?食物疗法应怎样进行?2、“富病”主要是缺乏什么营养成分引起的?“富病”中还应有一种什么病?食物疗法应怎样进行?五、归航拾贝(试着把这节课的知识网络整理一下吧!):六、达标测试1、(2010枣庄)20XX年青海玉树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有些人长时间被深埋废墟但最终获救。
这些幸存者当时生命得以延续的最必需的营养物质是()A.糖类B.蛋白质C.维生素D.水2、(2010潍坊检测卷)“补该新观念,吸收是关键”。
小丽的妈妈一直给她吃钙片,医生却说小丽缺钙,建议给小丽曾服()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3、人一到黄昏就看不清东西,应注意多吃下列哪组食物?()A.豆类、糙米、全粒谷物 B.胡萝卜、黄玉米C.肉、蛋、奶 D.新鲜的水果、蔬菜4、测定某种食物中是否含有能量,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A.燃烧B.水浸C.压挤D.切割5、在0.1%的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中逐渐滴入下列哪种物质后,不会发生褪色的是()A.苹果汁B.白菜汁C.糖水D.橘子汁6、贫血病人应多吃含什么丰富的食物()A.碘和淀粉B.铁和蛋白质C.钙和脂肪D.磷和蛋白质7、(20X X年莱芜学业考)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在饮食上应做到,()A.多吃馒头,少吃肉B.多吃蔬菜,少吃馒头C.多吃肥肉,多喝牛奶D.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8、“学生奶计划”是为了保证学生每天获得足够的,因为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9、多吃绿色蔬菜、瓜果和胡萝卜等食物可预防,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
1.3 教学难点食物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1.4 教学准备食物图片、食物样本、营养知识PPT。
1.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食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讲解:介绍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食物营养的了解。
第二章:食物的组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基本组成。
2.2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2.3 教学难点食物组成与营养素的关系。
食物样本、营养知识PPT。
2.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食物的基本组成和营养素的作用。
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样本,了解其组成。
第三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3.2 教学重点食物的消化系统和工作原理。
3.3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3.4 教学准备消化系统图解、食物样本。
3.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前两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样本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第四章: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估方法。
营养价值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4.3 教学难点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估。
4.4 教学准备营养知识PPT、食物样本。
4.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前几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估方法和指标。
实践:让学生评估食物样本的营养价值。
第五章:健康饮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5.2 教学重点健康饮食的原则和方法。
5.3 教学难点健康饮食的实践方法。
5.4 教学准备营养知识PPT、食物样本。
5.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前几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健康饮食的原则和方法。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
第六章:食物中的蛋白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来源和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精选5篇)食物中的营养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人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必须摄取哪些营养素?了解各营养素放热组成、性质及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生理作用2、通过对“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检测”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等能力。
3、通过学习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能客观的评价他们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各营养素放热组成、性质及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生理作用2、通过对“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检测”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等能力【教学过程】:【引入】:交流与研讨:下列各种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找出每种食物中含有的两种主要营养成分。
一、为什么要吃粮食(糖类)同学讨论思考:1.人为什么每天要吃粮食?2.糖类的生理功能有哪些?动手空间:模拟生物体中淀粉的酶水解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淀粉的酶水解。
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1克可溶性的淀粉,再加入5ml蒸馏水,搅拌均匀。
2.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搅拌3-4分钟,在40。
C的温的水中放置15分钟:对第二支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不做任何处理。
3.向步骤2的两支试管中各加碘水数滴,对此观察两支试管中的现象有何不同。
结论:淀粉在唾液酶的催化下能发生水解,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
思考:咀嚼含淀粉的食物时会感到有甜味为什么?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考:厨房中常用的油脂有哪些?各种油脂的成分和人类的消耗量有什么不同?人类生命对油脂的需求有哪些?二、不吃油脂行不行1、油脂的存在: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天然植物2、油脂的分类:油和脂肪3、油脂的定义: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结构:4、油脂结构中的R1、R2、R3的意义:思考1. 在我们摄取的食物中,油脂过多或过少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影响?2.为什么提倡适当多吃植物油少吃动物油?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实质上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水解过程。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识别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列举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状。
能力目标1.了解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方法2.尝试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食物来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
(二)教学难点对实验探究活动的理解教学过程:青春期的你们正处于身体和大脑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黄金时期,身体需要摄入均衡的、丰富的营养,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人体的营养这一章的学习,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先来了解:我们需要的营养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作用?主要来源于什么食物?我们的身体需要哪些营养呢?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人的身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的生活都需要()和(),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和建造自身()。
细胞的生活需要哪些物质呢?还记得吗?人取食于环境,以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为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读课本完成下面的练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自学导航】1.食物中含有()、()、()、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种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提供的。
贮存在人体内的()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这几种有机物中真的含有能量吗?通过视频学习探究实验,测定花生中所含的能量。
3. ()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含()的无机盐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它们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替代的。
水、钙、维生素4.“第七类营养素”是指(),其重要作用是()。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使学生掌握各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2. 各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各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2. 教学难点: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看食物模型和图片,加深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认识。
2. 采用讲授法,讲解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持均衡饮食,提高健康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3. 讲解各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a.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肉类、鱼类、豆制品等。
b.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主要来源于米、面、糖等。
c. 脂肪: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主要来源于油脂、动物脂肪等。
d. 维生素: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微量物质,主要来源于水果、蔬菜、肉类等。
e. 水: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离不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饮用水、食物等。
f. 无机盐:构成人体骨骼、牙齿等的重要成分,主要来源于肉类、蔬菜、水果等。
4. 小组讨论:如何保持均衡饮食,提高健康水平。
5. 总结:强调保持均衡饮食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6. 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营养物质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营养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均衡饮食的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了解及其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教学评估的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强化正确概念,纠正错误认识。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知道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能力目标:1. 学会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能够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关注饮食营养。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我成长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饮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3. 分析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第二课时:营养素的摄入与平衡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营养素摄入的重要性。
2. 讲解营养素的摄入标准和平衡原则。
3. 学习如何根据个人需求合理搭配食物。
第三课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
2. 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3. 学习如何辨别和选择安全的食品。
第四课时: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1. 导入: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 学习如何根据个人需求制定膳食计划。
3. 分享优秀的膳食计划案例。
第五课时: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2. 讲解如何通过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学习健康饮食的习惯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
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食物中的营养》2. 课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素的摄入与平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食物中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概述营养物质的分类和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4.2 讲解:详细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4.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了解。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和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来源的碳水化合物。
2.2 教学内容: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和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和摄入途径讲授法:讲解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和作用。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碳水化合物的了解。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2.4.2 讲解:详细讲解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和作用。
2.4.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碳水化合物的了解。
第三章:蛋白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和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来源的蛋白质。
3.2 教学内容:蛋白质的概念和作用蛋白质的来源和摄入途径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蛋白质的概念和作用。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蛋白质的了解。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的概念。
3.4.2 讲解:详细讲解蛋白质的概念和作用。
3.4.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蛋白质的了解。
第四章:脂肪让学生了解脂肪的概念和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来源的脂肪。
4.2 教学内容:脂肪的概念和作用脂肪的来源和摄入途径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脂肪的概念和作用。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脂肪的了解。
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脂肪的概念。
4.4.2 讲解:详细讲解脂肪的概念和作用。
篇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技能目标: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二、教学重点:1、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教学难点:探究活动的组织及进行。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学生分组及分配工作,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各种材料、用具。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并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2、思考实验方案来证明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五、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1、课程引入:大家好!我们每天都要摄入大量的食物来维持我们的生命和各项活动,那么我们想一下,食物中到底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身体各部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板书课题)1展示图片,我们都说,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那么,食物中有没有水呢?如果有,2、教学内容:○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呢?现在,老师给大家做个实验:取适量的小麦种子,置于洁净的试管底部,用试管夹夹住然后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一段时间后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提问)我们会看到试管内壁底部靠近小麦种子的地方附着着一层小水珠(学生回答)。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食物中含有水分。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
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②我们接着进行实验:将小麦磨成面粉用水和起来,捏成一个面团,用一层纱布包住,然后将其浸入一盆清水中,用手揉搓。
不一会儿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提问)我们会看到盆里的清水变得浑浊了。
(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取适量浑浊液体于试管中,加入碘试液,试管中的液体颜色变成了蓝色。
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碘与什么反应能变成蓝色呢?对,是淀粉。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7篇《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食物中的营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认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2..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教学准备学生:花生米、白纸、碘酒、淀粉、馒头、饼干、熟土豆、苹果、橘子、黄瓜。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及其作用。
1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
2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素?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1)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蛋白质《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2《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吴一锚【教材简析】《食物中的营养》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5课。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分析、整理一天的食物,发现我们人类饮食特征“杂”之后,基于“为什么吃多种食物,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好处”而展开的。
本课教学以检测食物中的营养为主轴,要求学生通过检测食物中的营养,发现每一种食物都不包括我们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从而体会到每天吃多种食物的意义,并为后面将要进行的均衡营养搭配的研究做铺垫。
本课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聚焦”环节,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发现:我们每天要食用种类丰富的食物,提问学生:“这会给我们身体带来什么好处?”以此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实现思维的聚焦。
第二部分为“探索”环节,通过动手检测与资料阅读的方式辨别常见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从而为聚焦环节的问题寻找依据,同时又能更深入地了解食物、营养以及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为“研讨”环节,在经历实验检测、资料阅读并形成自身对营养相关认识的前提下,学生围绕着“丰富的食物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我们如何简单地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问题进行交流、分享观点,最终达成共识。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人教版)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它们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认识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教学重点:1.了解营养物质的种类。
2.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探究活动及减少实验误差。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思考:我们吃过哪些食物?它们都来自哪些生物?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进食呢?明晰:我们吃的肉、蛋、奶、白面、粮食、蔬菜和水果等来自植物和动物;食物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
二、新课讲授: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来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每个同学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并通过查阅教材第38、39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了解这两种食物的成分。
学生)写出的食物有米饭、面、牛肉等。
讨论)这两种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们所占比例相同吗?小结)这两种食物中都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多少不同。
问题:糖类、脂肪、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2.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阅读)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
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小结)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
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2)贮存在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3)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食物作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之一,其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对我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程旨在介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及其作用,使学生能够普及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在选择食物时做到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一、营养物质的分类1.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是组成食物的重要成分,主要来自谷类、蔬菜、水果等。
它们被身体分解为葡萄糖同化吸收,为我们提供能量。
2.蛋白质(protein)蛋白质是身体的组成基础之一,主要来自肉类、鱼类、乳制品以及豆类等。
蛋白质能够为身体提供氨基酸,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组织修复。
3.脂肪(fat)脂肪为人体提供热量和组成细胞膜的原料。
脂肪主要来自油脂、坚果等。
过量的脂肪摄入可能会造成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4.维生素(vitamin)维生素是人类健康所必需的有机物质,主要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类。
维生素能够保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调节免疫系统和维持血液正常的凝固。
5.矿物质(mineral)矿物质包括铁、锌、钙等,它们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被认为能够帮助身体抵御疾病,促进身体健康。
二、食品营养素的选择1.谷物类谷物类食品是人类主要的能量来源,它们包括面包、米饭、面条、燕麦等。
另外它们还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
应该在日常饮食中适量地摄取谷物类食品,保证减少能量过剩和维持健康。
2.蛋白质类食品蛋白质的摄入对身体组织的修复和生长至关重要。
蛋白质类食品包括肉类、鱼类、乳制品和豆类。
选择底层鱼类以及家禽类肉可以减少脂肪摄入的同时获得充足的蛋白质;而豆类则是膳食纤维以及植物蛋白质的好来源。
对于素食主义者来说,豆制品和坚果类食品也能够提供充足的蛋白质。
3.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
多样化的颜色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饮食中获取到各种不同的营养物质。
在日常饮食中应该保证蔬菜和水果的摄取量,建议每日食用五份蔬果,其中至少一种果类。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
(2)识别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
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2、教学难点(1)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
(2)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美食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我们每天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呢?”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展示常见食物的图片,如米饭、面包、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等,让学生讨论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的营养物质。
(2)讲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糖类(1)介绍糖类的种类,如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2)讲解糖类的作用: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3)举例说明生活中富含糖类的食物,如米饭、馒头、土豆等。
3、脂肪(1)讲解脂肪的作用:是人体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2)举例说明富含脂肪的食物,如肥肉、植物油、坚果等。
4、蛋白质(1)介绍蛋白质的作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举例说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豆类等。
5、维生素(1)展示缺乏维生素引起的各种疾病图片,如夜盲症、坏血病、佝偻病等。
(2)讲解维生素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
6、水和无机盐(1)讲解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