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护理—宋婵娟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24
经鼻入气管内吸痰在护理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目的经鼻入气管内吸痰是有效清除潴留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控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方法传统吸痰法只能清除鼻咽口腔分泌物,不能进入气管内吸痰,且反复插入,患者感觉痛苦,还易发生肺部感染。
而经鼻入气管内吸痰,简单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肺部感染发生率。
结果老年患者痰液多、粘稠不易咯出,要解决痰液滞留问题,只有通过吸痰。
经鼻入气管内吸痰,取得了很好效果。
结论通过经鼻入气管内吸痰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法可有效清除潴留痰液,避免反复插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很好的改善了肺部通气,肺部感染发生几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及减少。
标签:经鼻入气管内吸痰;排痰;护理肺部感染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老年人的呼吸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衰退,易感性增高,特别是慢性疾病或重症、长期卧床患者,分泌物潴留在气管、支气管内,致使肺部感染经久不愈,严重的发生痰栓、痰痂阻塞,而诱发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生命[1]。
因此,采用良好措施促进痰液有效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我们护理这类老年患者的核心所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历全部取自本病区的老年住院患者,2014年1月~10月需要吸痰的患者共39例,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72~90岁,平均年龄82岁,病例中肺部感染19例,肺心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2例。
1.2方法先给患者行雾化吸入20min,再取侧卧位拍背,具体步骤为:并拢五指,弯曲指关节使手掌略成凹式,从肺底向肺尖、从外至内、轻轻拍打,力量适度,支气管受到震动,排出痰液,每一肺叶1~3min,120~180次/min,时间5~15min[2]。
拍背后取平卧位,置一小棉枕于肩下使患者稍后仰,此时气道完全开放,口腔部位放置吸氧面罩,设置氧流量为6~8L/min,打开电动吸引器,接好吸痰管,用生理盐水试吸查看吸引通畅后,先把鼻腔部的分泌物吸净,换新吸痰管,从鼻腔置入,到咽喉部时,为使咽部、气道在同一直线上,嘱一助手压喉结向前向下,致声门下移,当患者吸气时再进管至气道,患者呛咳时再进管3~4cm,此时可接负压吸引(”负压限定于10.6~16.0kPa”[3])。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护理极其重要,但是临床护理中也存在诸多困难,从吸痰指征、吸痰管的选择以及气道湿化等几方面对吸痰护理进行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在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痰护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提升吸痰护理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气管切开;吸痰护理;研究进展危重患者常需建立人工气道或行机械通气支持,气管切开术是对危重患者在进行抢救时较为常用的一种急救措施,通过气管切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科学有效的气道护理以及吸痰护理是保证其呼吸畅通的重要措施,为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保持气道通畅、改善肺部通气功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护理操作。
在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痰护理时,不仅要提升吸痰操作技术,还应该通过吸痰护理,提升抢救效果[1]。
对患者进行气管内吸痰,是一项具有侵入性的操作,在进行吸痰过程中如果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则可能会将痰液推送至支气管或者肺部组织中,不利于患者的抢救治疗。
在吸痰过程中,准确、高效的吸痰技术是确保气管内的分泌物被充分吸出的前提,在进行吸痰护理时,应当提升单次吸痰的效率,减少吸痰次数,从而有效降低肺部发生感染的几率,此外看,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操作时,还应当保证手法轻柔,以此降低对于气道粘膜的损伤。
本文就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1.吸痰指征吸痰操作之前,首先应对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情况进行客观评估,并确认患者颈部是否发出痰鸣声、咳嗽时是否出现呼吸窘迫的情况、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是否出现突然降低的情况,以及在患者主动提出有痰液时,应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
确保在有明确的指征出现时在进行吸痰,提升吸痰的效率是降低其出现术后感染概率的重要方式。
2.吸痰管的选择从材质上来说,吸痰管主要有橡胶管、硅胶管以及硅塑管等,样式上主要有单腔管以及充氧-吸痰管。
目前主要使用硅胶管进行吸痰,且充氧-吸痰管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发生的概率,所以被广泛的应用与危重患者的吸痰操作过程中。
一、实训目的1. 掌握吸痰术的基本操作流程。
2. 熟悉吸痰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提高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增强无菌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训地点护理实训室四、实训对象模拟患者五、实训材料1. 吸痰器一套2. 吸痰管若干3. 无菌手套4. 湿化瓶5. 生理盐水6. 痰液收集器7. 医用垃圾桶8. 医疗废物袋六、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 穿戴无菌手套。
- 清洁工作台面,摆放好吸痰器、吸痰管、生理盐水等物品。
- 向患者解释吸痰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2. 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取半坐位或坐位,头部稍后仰,以便于吸痰操作。
3. 吸痰操作- 将吸痰管插入吸痰器,调节负压至合适的范围。
- 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患者口腔或鼻腔,深度约为10-15cm。
- 旋转吸痰管,使痰液充分吸出。
- 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 每次吸痰后,更换吸痰管。
4. 吸痰结束- 将吸痰管从患者口腔或鼻腔中缓慢抽出。
- 将吸痰器关闭,取出吸痰管。
- 检查痰液颜色、性质,并记录。
- 清理患者口腔或鼻腔,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 清洁工作- 将使用过的吸痰管放入医疗废物袋。
- 清洗吸痰器、痰液收集器等物品。
- 消毒工作台面。
七、实训结果1. 成功完成吸痰操作,患者无不适反应。
2. 吸痰管使用得当,痰液吸出效果良好。
3. 无误操作,患者安全。
八、实训体会1. 吸痰术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操作之一,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观念,避免交叉感染。
3. 吸痰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4. 吸痰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需要不断练习和总结。
九、改进措施1. 加强对吸痰术的理论学习,提高操作技能。
2. 多参与临床实践,积累经验。
3. 定期进行操作考核,提高操作水平。
十、总结本次吸痰法护理综合实训,使我对吸痰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
重症医学科护士关于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进行重症医学科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的吸痰护理时,将优质呼吸道护理方案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
方法:此次纳入研究的对象为本院中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间接治的62例重症医学科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按照其就诊顺序分组,尾号为单数的患者为实验组,尾号为双数的患者为对照组,各组均有31例患者。
两组分别实施传统护理(对照组)和优质护理(实验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后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结果:在两组患者护理完成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而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更优,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进行重症医学科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时,将优质护理方案应用于其中,能够有助于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得到控制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气管切开术;呼吸道护理;临床研究;护理方案重症医学科患者在发病后往往病情较为危急,尤其是颅脑损伤患者,一旦患者的大脑供血停止超过4~6min,就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的损害[1],临床上为了抢救这类危重的患者,就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使患者通过新的通道进行呼吸氧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一旦建立了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产生直接影响相关工作人员[2],需要了解重症医学科气管切开手术的特点,并针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的护理状态得到改善。
本次研究探究分析在进行重症医学科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的吸痰护理时,将优质呼吸道护理方案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纳入研究的对象为本院中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间接治的62例重症医学科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按照其就诊顺序分组,尾号为单数的患者为实验组,尾号为双数的患者为对照组,各组均有31例患者。
作者单位:518033 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陈艳:女,本科,主管护师指压天突穴吸痰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陈 艳摘 要 目的:探讨指压天突穴吸痰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120例COPD 患者,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加指压天突穴吸痰法。
观察两组的吸痰效果及SpO 2变化。
结果: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
两组吸痰后相比,观察组SpO 2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指压天突穴的吸痰法能够有效地提高COPD 患者的SpO 2,促进COPD 患者的排痰,操作简单易掌握。
关键词 天突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痰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5.11.0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无力、痰液堵塞等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和(或)代谢紊乱。
COPD 加重期患者痰量增多、黏稠,如果不能有效排痰会导致呼吸道细菌滋生,降低抗生素杀菌效果[1],因此,安全、有效的气管内吸痰是COPD 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其目的是解除痰液阻塞,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
我院对老年COPD 患者采用指压天突穴吸痰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COPD 患者,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50~85岁,平均(73.60±8.71)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COPD 的诊断标准,伴有咳痰无力症状需行气管内吸痰。
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抗感染的同时给予常规雾化吸入。
选择12F 无菌吸痰管,患者取平卧位,颈肩部予垫高5~8cm使其头部后仰。
吸痰护理技术ppt课件•吸痰护理技术概述•吸痰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吸痰护理技术注意事项•吸痰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目录•吸痰护理技术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吸痰护理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01吸痰护理技术概述缓解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引起的不适症状。
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氧合指数。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肺部感染。
定义:吸痰护理技术是一种通过负压吸引的方法,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操作技术。
目的定义与目的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
术前、术后呼吸道准备。
•昏迷、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的患者。
禁忌症明显的呼吸困难或紫绀。
近期有大咯血、肺水肿或低血压等严重并发症。
未经引流的气胸或纵隔气肿。
不能耐受吸痰操作的患者。
用物准备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吸痰管、负压吸引装置、无菌手套、治疗巾、消毒液等。
检查用物是否齐全、完好,将用物携至患者床旁。
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状况及合作程度。
解释操作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环境准备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安静,关闭门窗,减少人员流动。
操作前准备02吸痰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评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性质及部位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症状判断是否需要吸痰及选择合适的吸痰方式01020304评估患者情况010204选择合适吸痰管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分泌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成人一般选择12~14号吸痰管,儿童选择8~10号吸痰管吸痰管应柔软、透明、无刺激,长度约40~50cm每次使用前应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有无破损03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打开吸引器开关,调节负压至适宜大小,一般成人为300~400mmHg,儿童为200~300mmHg 将吸痰管与吸引器连接管连接紧密,确保不漏气吸引器应放置在患者床旁或便于操作的位置正确连接吸引器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头偏向一侧,面向操作者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患者口腔或鼻腔,边旋转边吸引,避免损伤黏膜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及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