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司考刑法讲义:罪数的区分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2
刑法的罪数界限区分及研究刑法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行为的法律学科,是指针对违反国家刑律规定的犯罪行为,依据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制裁的法律。
而在刑法的体系中,罪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罪数决定了罪行的严重程度,也决定了对犯罪人的惩罚力度。
因此,了解刑法中罪数的界限区分及其研究对于深刻理解刑法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罪数是指同一类行为构成犯罪的数量,刑法界限罪数通常是三个以上。
目前,我国刑法中主要分为三个罪数:轻罪、普通犯罪和严重犯罪。
首先,轻罪是指轻微的违法行为,具体指的是对社会秩序或个人利益的影响不大的违法行为,这种罪行具有较小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心理。
例如:故意伤害、盗窃罪、诈骗罪、妨害公务罪等。
轻罪罪行的惩罚通常是罚款、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轻微的刑罚。
最后,严重犯罪是指严重危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造成巨大损失的违法行为。
这种行为的犯罪心理、危害性极大,对社会治安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例如:贩毒罪、恐怖主义罪、敲诈勒索罪、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
对于严重犯罪行为,刑法中规定的处罚更为严厉,通常是死刑或长期有期徒刑。
对于罪数界限的研究,主要探讨三个方面。
首先是罪数的精确定位。
在进行刑罚的裁定时,必须明确罪行涵盖的罪数,以便准确确定刑种、刑期等。
其次是罪数的改革研究。
由于刑法要与时俱进,罪数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因此,对于罪数界限的探讨也必须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最后是罪数的比较研究。
由于各国的法律体系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罪行,罪数的划分也不同,因此各国之间罪数的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各国之间法律交流和学术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罪数是刑法体系中极为重要的概念,不仅涉及到犯罪人的权益,也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在研究罪数的界限区分及其比较研究的同时,我们也要对罪数的划分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第八章罪数形态第一节罪数的区分一、区分罪数的意义罪数,是指一个人所犯之罪的数量。
区分罪数,也就是区分一罪与数罪。
行为人的行为究竟是构成一罪还是成立数罪,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正确区分一罪与数罪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区分罪数,有利于准确定罪。
准确定罪的含义,除了包括准确地认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构成此罪还是彼罪之外,还包括准确地认定行为是构成一罪还是数罪。
这三者又是密切联系的。
一方面,如果没有正确区分罪数,定罪就不准确。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正确区分罪数,就会影响罪名的确定。
例如,行为人以抢劫的故意持刀杀死被害人后,立即取走其财物。
如果认定为一罪,就是抢劫罪;如果认定为数罪,就可能是故意杀人罪与盗窃罪。
正确区分罪数,有利于适当量刑。
刑罚以犯罪为前提,刑罚应与犯罪相适应,故对构成一罪的只能处罚一罪、对数罪应当并罚。
将一罪定为数罪,常常会导致无根据地加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将数罪定为一罪时,往往会导致无根据地减轻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只有正确区分罪数,才能为适当量刑提供前提条件。
二、区分罪数的标准关于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通常采取犯罪构成说,即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就是一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就是数罪,行为数次符合同一个犯罪构成的也是数罪。
但在适用这一标准时,涉及对犯罪构成本身以及符合犯罪构成事实的认识。
犯罪构成是具有实质内容的,其实质内容又决定了它有特定的外延。
因此,如果现实发生的事实完全属于某一犯罪构成所预定的内容,就应认为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
例如,抢劫是故意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因此,行为人故意以暴力方法强取他人财物时,就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
不能认为其中的暴力行为另符合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因为抢劫罪结果加重犯的构成要件所预定的内容包含了以暴力方法致人伤亡。
显然,采取犯罪构成说,首先要求对各种犯罪构成本身有正确认识。
在判断现实所发生的犯罪事实是否完全属于某一犯罪构成所预定的内容时,既要注意分析客观行为的性质,又要考察行为人对符合客观要件的事实是否具有故意与过失。
第七章罪数第一节罪数的区分一、区分罪数的意义罪数(有的称罪数形态),是指一个人所犯之罪的个数。
区分罪数,也就是区分是犯的一个罪,还是数个罪。
二、区分罪数的标准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什么?刑法理论有不同学说,在我国以犯罪构成作为罪数的标准是通说。
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就是一罪,符合数个犯罪构成便是数罪。
在司法实践中,单纯的一罪与单纯的数罪是容易认定的,但犯罪行为之间纷繁复杂、交*重合,有的貌似数罪实为一罪,有的又貌视一罪实为数罪,认定中就会产生困难,因此,就需要研究罪数关系中的形态,以便准确认定罪数。
第二节实质的一罪一、继续犯(一)继续犯的概念继续犯,又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
例如,刑法第238条规定的非法拘禁罪,从行为人非法地把他人拘禁起来的时候开始,一直到恢复他人的人身自由的时候为止,这一非法拘禁的行为处于持续不断的状态。
(二)继续犯的构成构成继续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继续犯是一个行为,因为主观上继续犯具有对于一个犯罪行为的故意,尽管具有长时间实行的性质,但都是为了达到其犯罪的目的。
行为具有这种延续性,但不能由此认为是数行为。
2、继续犯是持续地侵害同一个客体。
3、继续犯是在犯罪既遂以后,故是犯罪行为和不法状态同时持续。
4、继续犯是犯罪行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地存在,而且是不间断地存在。
如果没有行为的这种持续性,就不可能存在继续犯。
(三)继续犯的处断持续犯是实质上的一罪,不实行数罪并罚。
二、想象竞合犯(一)想象竞合犯的概念想象竞合犯,又称为想象并合犯或想象的数罪,是指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
也就是以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了一个行为,侵害了刑法上数个不同个罪名的犯罪形态。
(二)想象竞合犯的构成构成想象竞合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须出于一个行为。
2、一个行为还须触犯数个罪名。
3、一个行为所触犯的数个罪名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从属或者交*关系。
这是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的区别。
罪数的八个概念和例外一、罪数的概念罪数,指犯罪的单复或个数,在刑法理论上指一罪与数罪。
按照犯罪构成说,凡是行为人以一个犯意,实施一个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就是一罪;凡是以数个犯意,实施数个犯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就是数罪。
刑法分则一般按照一个人犯一个罪设计的,但是司法实践中,有可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好几个罪名,所以说就有了罪数如我将他人捅死,发现他穿的貂,价值好几万,那么我既成立故意杀人又成立毁坏财物。
罪数形态,分为刑法分则、司法解释明文规定的罪数处理方法(法条)和罪数形态理论(理论)两部分内容。
考生做题时,在判断行为人最终按一罪论处还是数罪并罚时,应当“先用法条,再用理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刑法对于某些犯罪的罪数形态进行了特殊的规定,这些规定没有规律而言,可能出于某些特殊考虑,我们要把特殊的规定记住如拐卖妇女,又强奸妇女的,法条把强奸定为拐卖的加重情节,不需要再定强奸罪,就定一个罪,法定刑升格就可以。
因为拐卖和强奸的并发率很高,为了方便法官判刑,法律进行了特殊规定。
必须记住,有法条硬性规定的,根据法条,如果没有硬性规定根据现在学的罪数理论。
二、例外:重法优于轻法。
当一个行为同时触犯刑法中的普通条款与特别条款时,在特殊情况下,应适用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即按照行为所触犯的法条中法定刑最重的法条定罪量刑。
“特殊情况”是指以下情况:法律明文规定按重罪定罪量刑。
例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假药罪等8种特殊犯罪法条竞合的关系,按照《刑法》第149条的规定,根据具体情形,应适用重罪定罪处罚,而不是一律按照生产、销售假药罪等特殊罪名定罪处罚。
特殊法条处罚太轻,普通法条反而处罚较重,基于法律规定,要按照重法优于轻法进行处理,是为了做到罪刑相适应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假药罪等8种特殊犯罪法条竞合的关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母法条,生产销售假药罪的8种特殊犯罪是子法条,按照《刑法》第149条的规定,根据具体情形,应适用重罪定罪处罚,而不是一律按照生产、销售假药罪等特殊罪名定罪处罚,必须根据具体情形,哪一个罪重,适应哪个法条。
罪数第一节罪数的区分一、罪数的概念“罪数”即指行为人是构成一罪还是数罪的问题。
二、区分罪数的标准(一)理论学说行为说主张,以行为的数量为标准来区分一罪与数罪,其中关于行为数量的区分,又有“自然意义标准说”“社会意义标准说”“法律意义标准说”三种观点。
法益说主张,以行为侵犯的法益数量为标准区分一罪与数罪。
犯意说主张,以犯意的数量为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
构成要件说主张,以行为符合的犯罪构成的数量为标准区分一罪与数罪。
个别化说主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区分单纯的一罪时适用构成要件说;在包括一罪的场合要结合行为说与法益说;在科刑一罪的场合要适用行为说。
(二)作者观点作者认为,一罪与数罪的区分,与对数罪是否并罚是两个问题。
作者主张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犯罪的本质是侵犯法益,所以应当以行为所侵犯法益数量为标准。
但是,此处的“评价意义上的数罪”不意味着必然并罚,当一个重法定刑能够全面完整的评价“评价意义上的数罪”的不法与责任,就不必实行并罚,因为罪数论就是为了量刑服务的。
(三)具体判断1、一罪与数罪的判断作者主张以“犯罪构成说”为标准,根据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数量区分一罪与数罪,但是需要从不法到有责判断具体案件事实是否完全符合犯罪构成。
2、并罚与否的判断(1)行为虽然侵犯了数个犯罪构成的保护法益,但如果可以进行包括的评价,仅以一罪论处也能实现量刑的合理化时,就不必并罚。
(2)行为虽然侵犯了数个犯罪构成的保护法益,但如果适用一个重罪的法定刑就可以实现量刑的合理化,就不必并罚。
(3)行为侵犯了数个犯罪构成的保护法益,只有实行数罪并罚才能实现量刑的合理化时,一定要数罪并罚。
(4)按照刑法理论应该成立数罪的,我国刑法分则规定为一罪,从其规定。
第二节单纯的一罪一、概述所谓单纯的一罪,指一个行为侵犯一个法益的情形。
二、继续犯(一)继续犯的概念与特征继续犯也称持续犯,是指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终止以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
继续犯特征如下:1、实行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继续,而状态犯是犯罪终了,法益受侵害的状态仍持续。
刑法的罪数界限区分及研究罪数界限在刑法中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罪行数目将会对惩罚的程度和方式产生影响。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刑法都有罪数界限的规定,中国刑法亦不例外。
刑法的罪数界限分为以下几种:单一罪、罪名转移、并罚、数罪并罚以及共犯的刑罚定罪。
以下是对这些罪数界限的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单一罪所谓单一罪,即一个行动或行为构成一个单一的罪行。
刑法中确定的单一罪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盗窃罪等。
这些罪行中,都只需要满足一个行为,就可以被认为是犯罪。
二、罪名转移罪名转移也称罪名推定,是指因某些原因,指控的罪名与实际情况不符,调整指控罪名的行为。
罪名转移的基础是依据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推论出出版了的事实和构成罪名的要件。
如以故意伤害罪行控告某人时,经审查发现其行为没有达到故意伤害罪的要件,但是却有故意伤人致死罪的要件,则可以调整罪名进行控告。
三、并罚并罚是指因同一个犯罪行为而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较大,需要进行多项惩罚的行为。
举例来说,当某人在行驶机动车时,酒后驾驶,造成了交通事故,其行为可能涉及醉酒驾车罪、交通肇事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以依据该人的行为同时判处多项刑罚,以达到更好的惩罚效果。
四、数罪并罚数罪并罚是指当某个人犯有多项犯罪行为,被判处多项刑罚时,法院可以将这些刑罚合并起来,给予该人一项较重的刑罚。
这种方法相对于单独判处每一项刑罚而言,更加有效地对罪犯进行了惩罚。
例如,某人在不同场合实施了多项盗窃行为,如果单独对每个场合进行量刑,那么相对于将这些罪行合并计算,判处的刑罚则会更为轻微。
五、共犯的刑罚定罪共犯的刑罚定罪也称为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共同实施了某项罪行,可视为共犯罪,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惩罚。
共犯罪行可以使每个共犯者都担负同样的刑事责任。
例如,两个人共同实施了盗窃罪行,则法院可以对这两个人进行同样的判决,判处相同的刑罚。
在刑法的实践中,罪数界限的具体运用既有确定的原则,又有灵活的应用。
第七章罪数 「内容指导」 (⼀)重点:1.想像竞合犯、牵连犯、连续犯的概念、特点、类型和处理原则;2.继续犯、结果加重犯的特点;3.吸收关系;4.法律明⽂规定必须数罪并罚的特殊情况;5.法律规定貌似数罪或者实际就是数罪但不数罪并罚的特殊情况;6.法条竞合犯的特点、处理原则;7.常见的法条竞合现象。
(⼆)难点:1.想像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牵连犯的区别;2.吸收犯与牵连犯的区别;3.法定的数罪并罚的特殊情况(或不规则情况)。
第⼀节罪数的区分 犯罪的个数,涉及刑罚权的个数。
如果是⼀罪,国家只有⼀个刑罚(发动)权。
数罪则有数个刑罚权。
如果是⼀罪,法院对该罪定罪判刑后,不得对同⼀罪⾏再次追诉。
但是,有数罪的,国家还可以对其他罪⾏进⾏追诉。
如盗割动⼒电线的,触犯两个罪名:盗窃罪和破坏电⼒设备罪。
因为这是想像竞合犯属于实质的⼀罪,因此国家以破坏电⼒设备罪定罪处罚以后,不得再追究其触犯的盗窃罪名。
因为这是⼀罪,国家只能处罚⼀次。
如果伪造国家公⽂进⾏诈骗的,属于牵连犯。
假如处罚了其诈骗罪⾏,漏掉了伪造公⽂的罪⾏,那么国家还可以追诉其伪造公⽂的罪⾏,因为牵连犯虽然是处断的⼀罪,但是属于实质的数罪。
在我国,通说是犯罪构成说*,即以犯罪构成的个数确定犯罪的个数。
此外,还有法益说、结果说、⾏为说、犯意说等确定罪数标准的学说。
在实际上,我国似乎是采取⾏为说。
这在想像竞合犯问题上就表现出来了。
⼀⾏为触犯数罪名的(想像竞合犯),根据⾏为是⼀个,认为是⼀罪;⽽不是根据触犯的罪数认为数罪。
鉴于在罪数问题上众说纷纭,标准不⼀,建议⼤家采取死记硬背的办法,记住⼀些⽴法司法定型的情况。
第⼆节实质的⼀罪 (⼀)⼀⾏为规定为⼀罪或者处断为⼀罪的情况 因为是⼀⾏为,所以根据⾏为说,属于实质的⼀罪,也就是在实际上还属于真正的⼀罪的情况。
包括以下3种情况: 1.继续犯**。
所谓的继续犯,是指犯罪既遂以后,如果不法状态存在,犯罪⾏为仍在继续之中的情况。
罪数的判断标准是怎样的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的同⼀个犯罪⾏为,如果构成两个不同的罪名时,可以对犯罪嫌疑⼈进⾏数罪并罚,⽽什么是数罪并罚,数罪怎么认定很多⼈是不知道的,那么罪数的判断标准是怎样的?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罪数的判断标准是怎样的关于罪数判断标准,即区分⼀罪与数罪的标准,凡是基于⼀个确定或概括的犯罪故意(或过失),实施⼀个危害⾏为,符合⼀个犯罪构成的为⼀罪;基于数个犯罪故意(或过失),实施数个危害⾏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为数罪。
数罪的类型有哪些(1)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
以⾏为⼈的犯罪事实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性质是否⼀致为标准进⾏分类。
异种数罪,是指⾏为⼈的犯罪事实符合数个性质不同的犯罪构成的犯罪形态。
同种数罪,是指⾏为⼈的犯罪事实符合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构成的犯罪形态。
⾏为⼈的犯罪事实所符合的数个犯罪构成的性质是否⼀致,表现在法律特征上,就是⾏为⼈实施的数个犯罪⾏为所触犯的罪名是否相同。
数个犯罪⾏为触犯数个不同罪名,就是异种数罪;数个犯罪⾏为触犯相同罪名,就是同种数罪。
(2)并罚的数罪和⾮并罚的数罪。
以对⾏为⼈的犯罪事实已构成的实质数罪是否实⾏数罪并罚为标准进⾏分类。
并罚的数罪,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并罚的实质数罪。
⾮并罚的数罪,是指⽆须予以并罚,⽽应对其适⽤相应处断原则的实质数罪。
(3)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期间的数罪。
以实质数罪发⽣的时间条件为标准进⾏分类。
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是指⾏为⼈在判决宣告以前实施并被发现的数罪。
刑罚执⾏期间的数罪,是指在刑罚执⾏期间发现漏罪或再犯新罪⽽构成的数罪。
以上知识就是⼩编对“罪数的判断标准是如何的”问题进⾏的解答,罪数,是指⼀⼈所犯之罪的数量,罪数的判决也就是⼀个罪与数个罪的区别,包括明确“禁⽌重复评价”原则、是否只对⼀个法益造成侵害等。
读者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欢迎到店铺进⾏法律咨询。
刑法的罪数界限区分及研究在刑法中,罪的数界限指的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最低和最高刑罚程度。
刑法规定了不同罪名及其相应的数界限,以此来区分不同的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危害程度。
对罪的数界限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为刑法的适用提供指导。
刑法规定的罪的数界限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
死刑是最高的刑罚,多数国家已逐渐废除死刑,仅在极少数严重的罪行中予以适用。
无期徒刑是次高的刑罚,适用于一些严重犯罪行为,如故意杀人、强奸等。
有期徒刑是最常见的刑罚,根据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和社会危害性不同,其刑期可长可短。
拘役是相对轻微的刑罚,主要适用于一些轻罪和积极悔过的犯罪行为。
在刑法实施过程中,罪的数界限的具体适用是有一定灵活性的。
判决机关可以根据犯罪行为的具体情节、危害程度、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影响等因素,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综合考虑刑法规定的罪的数界限,来确定刑罚的具体程度。
这种灵活适用的原则有助于保证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促进刑罚的个别化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刑法中罪的数界限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罪与罚的关系研究和刑法制度的完善研究。
罪与罚的关系研究。
这个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罪的数界限与刑罚的确定之间的关系展开。
通过分析刑法规定的不同罪名及其相应的数界限,研究者可以揭示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评价和认定标准,反映社会对不同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的认识和评价。
还可以研究罪的数界限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情况,了解刑罚裁量的原则和限制,探索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的保障机制。
刑法制度的完善研究。
这个研究方向主要关注刑法规定的罪的数界限是否合理和科学,以及是否符合实际司法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刑法的立法过程和司法实践的分析,研究者可以评估现行刑法制度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方案。
还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刑罚制度和经验,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刑法的实施效果和司法公正性。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罪数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罪数,是指表现为一罪或数罪的各种类型化的犯罪形态。
如果行为人实施了一个行为,构成一罪。
如果一个行为触犯了多个罪名,这就涉及到罪数问题了。
那么,罪数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呢?今天,赢了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罪数的认定标准1、行为标准说:认为犯罪的本质是行为,所以,以行为的个数为标准,实施了数个行为的为数罪。
缺陷:不考虑结果,不考虑了主观方面。
2、法益标准说:认为犯罪的本质是对法益的侵害,所以,以侵害法益或犯罪结果的个数为标准。
人身权以人数计算,财产权以经营管理者的个数计算。
缺陷:容易把一犯罪行为导致的数个结果当成数罪。
3、犯意标准说:犯罪行为是在人的主观犯意支配下实施的,应以犯意为标准,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思实施犯罪,成立一罪,基于数个犯意实施犯罪是数罪。
单纯强调主观方面,容易导致主观归罪。
4、构成要件标准说:即以构成要件为标准。
构成要件是主客观的统一,克服了上述观点的片面性。
构成要件为我国刑法分别所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行为具备一个犯罪构成为一罪,具备数个犯罪构成为数罪。
罪数类型1.一罪的类型(1)实质的一罪,也称形式上的数罪。
是指在外观上具有数罪的某些特征,但实质上构成一罪的犯罪形态。
包括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和继续犯。
(2)法定的一罪。
是指本来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数罪,因其某种特定理由,法律上将其规定为一罪的犯罪形态。
包括结合犯和惯犯。
(3)处断的一罪,又称裁判的一罪。
是指本来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数罪,因其固有的特征,在司法机关处理时将其规定为一罪。
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
2.数罪的类型(1)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以行为人的犯罪事实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性质是否一致为标准进行分类。
异种数罪,是指行为人的犯罪事实符合数个性质不同的犯罪构成的犯罪形态。
同种数罪,是指行为人的犯罪事实符合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构成的犯罪形态。
2014司考刑法讲义:罪数的区分
2014司考刑法讲义:罪数的区分。
在司法考试复习中,刑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此提醒考生一定要给予足够重视。
法律教育网的小编为考生整理了刑法中的重要考点罪数的区分的名师讲义,希望考生认真阅读。
精彩链接:
2014司考刑法讲义:犯罪中止
2014司考刑法讲义:共同犯罪概述
2014司考刑法讲义: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2014司考刑法讲义:共同犯罪的形式
【知识要点】
区分罪数的意义在于正确定罪量刑。
区分罪数的标准采取犯罪构成符合说。
注意:犯罪构成符合说并非万能的,在不少情况下无法适用。
因此,区分一罪与数罪,既要以犯罪构成为标准,同时也要考虑其他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以刑法的规定为依据(罪刑法定原则为最高原则),同时也要考虑罪刑相适应原则。
1.如果侵犯一个法益,原则上以一罪论处。
例如,盗窃他人财物后又毁坏该财物的,或者侵占他人财物后使用诈骗方法使他人免除其返还义务的。
2.行为有持续性或者连续性的,原则上以一罪论处。
3.对几次相同的犯罪行为能进行一次评价的,原则上以一罪论处。
例如,多次走私相同物品的犯罪、多次实施相同的财产犯罪、多次贪污的、多次逃税的等等。
4.对一个犯罪行为的法律评价如果能包含对另一犯罪行为的法律评价,原则上以一罪论处;否则,应数罪并罚。
例如,对破坏交通设施行为的法律评价能够包含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仅认定一罪。
再如,为杀人而盗窃枪支,并实施了杀人行为的,数罪并罚。
法律敎育网
又如,为骗取保险金,故意伤害或者杀害被保险人的,数罪并罚。
5.相关法条所规定的法定刑升格条件如果包含了数行为,应适用升格的法定刑以一罪论处;否则,数罪并罚。
例如,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的,是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只成立一罪;但是在非法采矿时发现珍贵文物而盗窃的,数罪并罚。
法律教育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