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专题2简单机械功和能
- 格式:ppt
- 大小:711.00 KB
- 文档页数:36
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简单机械和功简单机械,是最基本的机械,是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由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的复习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简单机械和功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2)费力杠杆:L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学科辅导知识结构⎧⎧⎪⎪⎨⎪⎪⎪⎩⎪⎪⎧⎧⎪⎪⎨⎪⎨⎩⎪⎪⎪⎧⎪⎪⎨⎨⎪⎩⎪⎪⎪⎪⎧⎪⎨⎪⎪⎩⎪⎩⎩杠杆定义 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实质定滑轮作用简单机械实质滑轮定滑轮作用省力情况的判断滑轮组距离关系⎧⎧⎨⎪⎩⎪⎪⎧⎪⎪⎪⎨⎪⎪⎩⎪⎪⎧⎪⎪⎪⎨⎪⎪⎪⎩⎨⎪⎧⎧⎪⎨⎪⎪⎩⎪⎪⎪⎪⎧⎪⎪⎪⎪⎧⎨⎨⎪⎨⎪⎪⎪⎩⎩⎪⎪⎪⎪⎪⎪⎪⎪⎩⎩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概念功的公式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定义功率的公式及单位有用功、总功的计算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测量功和能定义动能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定义机械能势能 定义重力势能---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间的相互作用重点难点1.简单机械(1)对于杠杆,关键是会作出杠杆的示意图。
杠杆示意图,关键是力臂的作法。
动力臂和阻力臂,都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这实际上是几何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作法。
力臂可以在杠杆上,也可以不在杠杆上。
(2)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由此可以判断,省力杠杆的条件是L 1>L 2,但要多费距离;费力杠杆的条件是L1<L2,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又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3)对于最省力杠杆,其实就是要求动力臂L1最大。
这就要求在作杠杆示意图时,要用几何方法判断最长的线段为动力臂。
(4)对于滑轮组,要求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
滑轮组省力越多,所费距离也越多。
满足:当F=G总/n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s1(s1是滑轮组中动滑轮移动的距离)变形杠杆及其作用一览表2.功和能(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我们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就要同时注意是否满足这两个条件。
特别是第2个条件的对应性。
(2)对于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要求:①会组装滑轮组;②知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摩擦、动滑轮的重力和吊起物体的质量;③利用滑轮组工作时,省力越多,费距离也越多,仍然满足s=ns1(s1是滑轮组中动滑轮移动的距离)所以当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时,其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W有/W总=G s1/Fs=G/nF。
中考物理辅复习专题-----简单机械 功和能一、基础知识 (一)简单机械 (二)功 (三)功率(四)机械效率 (五)机械能 二、典型应用 (一)掌握篇 (二)提高篇 三、习题 (一)掌握篇 (二)提高篇 答案一、基础知识 (一)简单机械 1.杠杆 (1)杠杆的平衡:即指杠杆静止不转成匀速转动。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公式:①F l F l 1122=⋅②F F l l 2112= 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l l 12> , 动力小于阻力,F F 12< 。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l l 12<, 动力大于阻力,F F 12>。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l l 12=, 动力等于阻力,F F 12=。
省力的杠杆,需要多移动距离,即费距离。
费力的杠杆,则可少移动距离,即省距离。
2.滑轮 ①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②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 1)为阻力臂 (l 2)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F nG G =+1()物轮,其中n 表示吊着物体的绳子的段数。
(二)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 = FS。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4.正确理解物理学中“功”的意义。
物理中的做“功”跟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或“工作”的含意不同。
在物理学中,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这两个因素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物理上就说没有做功。
中考物理复习:机械功与机械能知识点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
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3)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
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3.功的计算:(1)公式:一般式W=Fs;常用式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单位:焦耳(J)典例1.(2020•大冶月考)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竖直向上托举的力对杠铃做了功B.人推汽车但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对汽车做了功C.起重机吊着重物上升,钢绳竖直向上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D .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足球受到的重力对足球做了功典例2.(2020•永州中考)如图,小明水平向右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箱子虽然没有被推动,但小明对箱子做了功B.箱子没有被推动,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C.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箱子没有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典例3.(2020株洲中考)(多选)在排球运动中,跳发球(如图)是最具威力的发球方式,其动作要领可简化为“抛球、腾空、击球和落地”四个过程,其中运动员对排球做功的过程有()A.抛球B.腾空C.击球D.落地知识点二:功率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定义:把做功的多少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功率。
3.计算式:tW P ,P 表示功率,W 表示功,t 表示时间,使用公式计算功率时,必须注意W 和t 的对应关系。
W 为在t 时间内所做的功,而t 为做W 这么多的功所用的时间。
4.推导式:Fv tFs t W P ===,式中F 为做功的力而v 为速度。
专题复习:功和机械能基础知识小测:1.机械能做功的必要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通过一段距离。
公式:2.功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是物体做功,公式:3.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有关。
4.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
5.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
6.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可以互相,若只有机械能互相转化,即机械能守恒。
考点一:功1.下列关于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移动了距离,就一定有力对它做功B.凡是受力的物体,一定有力对它做功B.只要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一定有力对它做功C.物体既受了力又移动了距离,一定有力对它做功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小聪用力将箱子拉走;小明用力推箱子,但是箱子没有移动。
下列关于做功的分析,正确的是()A.小明用了力,他对箱子做了功B.小聪用力拉走了箱子,她对箱子做了功C.小聪在拉箱子的过程中,箱子所受到的重力做了功D.小明和小聪都没有对箱子做功3.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功的是()A.提着桶站着不动B.提着桶水平移动C.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4.以下事例中,重力做功的是()A. 跳水运动员由跳台向水面下落B. 冰球在水平冰面上滚动C. 皮划艇在平静水面快速滑行D. 举重运动员把杠铃高举在空中静止5.甲、乙两物体都在水平地面上,它们重量之比G甲﹕G乙=4﹕3,受到水平拉力之比F甲﹕F乙=4﹕3,在某一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3﹕4,则拉力所做的功之比是()A.W甲﹕W乙=3﹕4 B.W甲﹕W乙=4﹕3C.W甲﹕W乙=9﹕16 D.W甲﹕W乙=1﹕16.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A.F1>F2W1>W2B.F1<F2W1<W2C.F1=F2W1>W2D.F1=F2W1<W27.一建筑工人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小车,使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15m,小车受到的阻力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