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79.72 KB
- 文档页数:2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讨论肺动脉高压患者护理。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按照医嘱给予氧气疗法,并且观察患者的反应。
及时报告呼吸困难的征象,以便医师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
如果出现低血压或者心动过速,要通知医师。
如果患者有肺动脉导管,要按医嘱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并报告改变。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护理肺动脉高压多为继发性疾病,原发性的肺动脉高压较少见,不论是哪种情况,只要在心脏收缩静止期的肺动脉压超过30mmHg,或者平均肺动脉压超过18mmHg,就表明发生了肺动脉高压。
原发性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特征是肺动脉压升高和肺部血管阻力增大,但是都没有发现明显的原因。
最常见于20~40岁的女性,并且通常在3~4年内致命;孕妇的病死率最高。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是由已存在的心脏疾病或肺部疾患所致。
这种肺动脉高压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疾患的严重性。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不明,但是其发生有家族性趋势,表明有一定的遗传缺陷。
它也常发生于有胶原性疾病的患者,也有认为它是因免疫机制的改变所致。
2008年以来经过对12例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病情好转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6~56岁。
症状间断胸闷、咳嗽、气短多年,活动能力较差,无法完全胜任工作、生活及家务劳动。
1.1临床表现1.1.1通常肺动脉高压患者主诉运动时呼吸困难加重、虚弱、昏厥以及疲惫。
1.1.2患者也可能会感觉呼吸困难、气短,以及呼吸时感到疼痛。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左侧心力衰竭引起的。
1.1.3望诊可能会发现右侧心力衰竭的体征,包括腹水和颈静脉怒张。
1.1.4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不安和激动,也会出现意识水平降低。
1.1.5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糊涂和出现记忆丢失。
1.1.6你可能会观察到膈肌位移和呼吸量减小,最大搏动点位移至锁骨中线之外。
1.1.7触诊可能会发现有心力衰竭的体征,比如外周水肿。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护理常规
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
定
期观察与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2.患者卧床休息:患者由于肺动脉高压,会出现气促、乏力等症状,
需进行适当休息,以减轻身体的负荷。
必要时可卧床休息,提供足够的睡眠。
3.注意营养支持: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饮食,提供适当的营
养支持,保证患者身体的营养需求。
推荐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
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4.给氧治疗:患者往往会出现缺氧的症状,因此需要给予氧气治疗。
可以通过鼻导管或面罩进行给氧,让患者吸入高浓度的氧气,以提高血氧
饱和度。
5.药物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降压药物、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
排水药物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定期评
估疗效。
6.防治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容易出现右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7.心理疏导: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提供支持和安慰,并引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以增强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
总之,对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常规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卧
床休息、营养支持、给氧治疗、药物治疗、防治并发症以及心理疏导等。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和不适症状。
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体会(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目的:护理人员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观察,按时准确用药、饮食、运动锻炼,氧疗、心理等护理。
结论:通过连续的健康指导,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最终提高了生存率。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疾病;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84-01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由dresdale等[1]于1951年首先正式提出。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ivih)规定pah的血流动力学标准是: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25mmhg(1mmhg0.133kpa),运动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30mmhg,而肺毛细血管压或左房压<15mmhg[2]。
pah是不同病因导致的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助升高为特点的一组病理生理综合征,主要病理机制是血管收缩、血管重塑和原位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右心衰竭,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质量,对本病的正确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预后。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扩张,双肺纤维化继发肺动脉高压的老年患者,经治疗护理,病情好转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1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准确及时,所有老年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差,给予24小时心电、血压、呼吸氧饱合度监测,并准确记录出入量,限制液体量,所有入院老年患者液体输入都是依靠微量泵严格按照医生医嘱执行。
密切观察有无水肿,有23例老年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给予抬高双肢,并监测电解质,根据化验值及尿量合理补钾和钠。
本组有15例低纳血症,血清钠小于135毫升/升,严格按照用3%—5%氯化钠液按5—10毫升/千克,严密观察心肺功能变化,随时调整剂量和速度[3]。
临床护理中心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综合管理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的疾病,是心脏和肺血管系统的一种难治性疾病。
针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综合管理,临床护理中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临床护理中心的角度出发,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综合管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收缩压超过25mmHg而引起的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异常。
其主要临床特点包括:气促、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晕厥等。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肺功能受损,容易出现右室衰竭和死亡,因此临床护理中心的综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综合管理方法2.1 临床评估首先,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包括测量患者的心率、血压、血糖、氧合指数、乙型肝炎病毒、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2.2 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是通过扩张肺动脉和降低肺动脉压力来缓解病情。
常用的药物包括内源性前列环素衍生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
临床护理中心应确保患者按时服用,同时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
2.3 限制体力活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肺功能受损,不能承受过多的体力活动。
临床护理中心应制定适当的体力活动方案,避免患者活动过度,导致病情恶化。
2.4 接受心理辅导由于肺动脉高压的危重性,患者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
临床护理中心应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减轻焦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注意事项3.1 饮食调理临床护理中心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摄入,保持饮食的均衡和营养充足。
合理饮食有利于患者体重的控制,并减轻心脏负担。
3.2 增加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并有助于免疫力的提升。
临床护理中心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肺动脉高压的健康教育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但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往往缺乏关于这种疾病的了解和正确的治疗方式。
因此,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治疗肺动脉高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及症状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内的血液压力升高,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
患者常表现为气促、胸痛、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二、肺动脉高压的危害及原因肺动脉高压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加重心脏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死亡风险。
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家族遗传、心血管疾病、药物滥用等因素有关。
三、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与治疗预防肺动脉高压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限制饮酒、保持正常体重、定期参加体检等。
对于已经确诊为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
四、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患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遵医嘱按时服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以及情绪波动。
同时,患者及家属要加强对肺动脉高压的了解,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五、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理护理肺动脉高压是一种长期且需要持续治疗的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抑郁,需要得到家庭、医生及社会的关心与支持。
因此,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六、结语通过健康教育,让更多人了解肺动脉高压这一疾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可以减少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广大患者和家属能够认真对待肺动脉高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共同抗击这一顽疾。
肺动脉高压护理常识规律锻炼与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的、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和右心室功能受损的疾病。
对于PAH患者的护理,既包括常识性的日常护理原则,也需要规律锻炼以及药物治疗的综合帮助。
本文将着重介绍如何正确护理PAH患者,包括规律锻炼以及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
一、常识性的日常护理原则1. 定期随访:PAH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肺功能等指标,以及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 疾病监测: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自己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以及记录症状的变化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3. 饮食调理:合理控制膳食,避免摄入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4. 药物治疗:PAH患者需要按照医嘱使用相关药物,合理控制剂量,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二、规律锻炼规律锻炼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由于肺动脉高压的特殊性,患者在锻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咨询医生:在开始锻炼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确定适宜的锻炼方式和强度。
2. 温和锻炼:肺动脉高压患者应选择低强度、低负荷的锻炼方式,如散步、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3. 适量休息:在锻炼时,患者应根据自身疲劳程度适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心脏负荷过大。
4. 观察症状:患者在锻炼期间应时刻注意身体的变化,如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加重时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肺动脉高压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1. 血管扩张剂:如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可扩张肺动脉,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症状。
2.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博伐地巴(Bosentan)等,可阻断内皮素受体,减少肺动脉收缩,改善血流动力学。
3. PDE-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Sildenafil)等,可抑制磷酸二酯酶-5的活性,增加一氧化氮生成,放松血管平滑肌,降低肺动脉压力。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9-04T08:28:07.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22期供稿作者:王红宇刘秀丽石雪松张录郭文霞[导读] 总之,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患者早日康复的保证。
王红宇刘秀丽石雪松张录郭文霞 (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348-02 【摘要】目的讨论肺动脉高压患者护理。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按照医嘱给予氧气疗法,并且观察患者的反应。
及时报告呼吸困难的征象,以便医师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
如果出现低血压或者心动过速,要通知医师。
如果患者有肺动脉导管,要按医嘱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并报告改变。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护理
肺动脉高压多为继发性疾病,原发性的肺动脉高压较少见,不论是哪种情况,只要在心脏收缩静止期的肺动脉压超过30mmHg,或者平均肺动脉压超过18mmHg,就表明发生了肺动脉高压。
原发性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特征是肺动脉压升高和肺部血管阻力增大,但是都没有发现明显的原因。
最常见于20~40岁的女性,并且通常在3~4年内致命;孕妇的病死率最高。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是由已存在的心脏疾病或肺部疾患所致。
这种肺动脉高压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疾患的严重性。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不明,但是其发生有家族性趋势,表明有一定的遗传缺陷。
它也常发生于有胶原性疾病的患者,也有认为它是因免疫机制的改变所致。
2008年以来经过对12例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病情好转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6~56岁。
症状间断胸闷、咳嗽、气短多年,活动能力较差,无法完全胜任工作、生活及家务劳动。
1.1临床表现
1.1.1通常肺动脉高压患者主诉运动时呼吸困难加重、虚弱、昏厥以及疲惫。
1.1.2患者也可能会感觉呼吸困难、气短,以及呼吸时感到疼痛。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左侧心力衰竭引起的。
1.1.3望诊可能会发现右侧心力衰竭的体征,包括腹水和颈静脉怒张。
1.1.4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不安和激动,也会出现意识水平降低。
1.1.5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糊涂和出现记忆丢失。
1.1.6你可能会观察到膈肌位移和呼吸量减小,最大搏动点位移至锁骨中线之外。
1.1.7触诊可能会发现有心力衰竭的体征,比如外周水肿。
1.1.8可能容易触及右心室抬举感、颈动脉搏动减弱。
1.1.9患者可触及肝脏并有触痛,心动过速。
听诊可以明确基础病,但是可能会包括第2心音窄小而分裂,肺动脉瓣第2音增强,可能还会听到心脏收缩期滴答音。
1.1.10你可能会听到呼吸音减弱以及较高的管状音。
1.1.11患者的血压可能降低。
1.2诊断性检查
1.2.1动脉血气分析会发现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减少)。
1.2.2心导管插入术显示肺动脉压增高,收缩压超过30mmHg。
1.2.3超声心动图可以用于评价心室壁的运动以及可能的瓣膜功能紊乱。
它也可以显示右心室扩大、因右心室压过大而导致的间隔构造异常,以及左心室腔容积的减少。
1.2.4右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显示心电轴右偏,以及在下导联见到高或尖的P波。
1.2.5肺灌注扫描可能会有正常或异常结果,比如多个斑点和弥漫性充盈缺损,但这些并不代表血栓栓塞。
1.2.6肺血管造影显示肺部血管充盈缺损,就像是肺部栓塞所形成的那样。
1.2.7肺功能测试,在阻塞性疾患时可能会显示气流速率降低、余气量增加,限制性疾患可能会显示肺总气量减少。
1.2.8放射性核素造影可以用于评价左心室和右心室的功能,开放性肺部活体组织学检查可用于确定疾病的类型。
1.2.9可以进行活体肺组织检查,以明确静脉阻塞性疾患。
1.2.10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动脉扩张、右心房及右心室扩大。
1.3治疗
氧气疗法可以减轻低氧血症及其引发的肺部血管阻力增加。
对于右侧心力衰竭的患者,治疗措施包括限制液体摄入量、给予强心苷以增加心排血量,以及给予利尿药以减少血容量及血管外液体蓄积。
血管舒张药和钙离子通道阻滞药可以减少心肌工作负荷及降低氧耗。
也可以给予支气管扩张药和β肾上腺素激动药。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通常在家持续性静脉输注前列腺素(PGI2)有效。
对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措施必须正确针对其基础病因。
如果原发疾患无法治疗并且一直在进展当中,那么患者需要接受心肺联合移植。
2 护理措施
2.1按照医嘱给予氧气疗法,并且观察患者的反应。
及时报告呼吸困难的征象,以便医师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2.2监测动脉血气,以发现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及时报告患者意识水平的改变。
2.3护理右侧心力衰竭患者特别是服用利尿药的患者时,每天记录体重、仔细测摄入量和排出量,并且向患者解释所有的治疗措施和饮食限制。
检查颈静脉怒张程度的加重,这可标明液体负荷过多(入量过多)。
2.4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
如果出现低血压或者心动过速,要通知医师。
如果患者有肺动脉导管,要按医嘱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并报告改变。
2.5确保患者交替休息和运动间期,以减少身体的氧需要并防止疲惫。
2.6出院前,要帮助患者调整以适应这种疾患所造成的各种限制。
2.7倾听患者,在其极度紧张和焦虑的时候陪伴在床旁。
2.8尽力回答患者的提问,鼓励患者关注那些可使其感觉舒适和放松的活动及治疗,开始这些治疗措施,并鼓励患者参与进来。
2.9同意患者参与护理决策,并让其家庭成员参与全过程。
3 讨论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壁的平滑肌肥大,导致肺小动脉变窄或者使它们完全闭塞。
也会使血管纤维受损,从而导致血管的扩张性降低、阻力增大。
左心室接受肺部的血液反流,其压力是维持正常的。
然而,肺部增加的压力会转移至右心室,右心室向肺动脉排血。
最终导致右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
尽管最初不会严重影响氧合作用,最终还会造成组织缺氧和发绀。
死于肺源性心脏病。
肺泡损坏所致疾患或致胸廓扩张不充分、减少空气进入肺泡的疾患均可导致肺泡换气不足。
结果导致换气减少、肺部血管阻力增大。
这种换气与灌注失衡导致的低氧血症也会造成血管收缩,进一步增加血管阻力,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
总之,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患者早日康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蒋芝英.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监护[J].护理学杂志,2008,23(1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