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新城道中(其一)》
- 格式:pptx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31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长相思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辋.川(wǎnɡ)木槿.(jǐn)黍.米(sǔ) 涟漪.(yī)B.停泊.(pō) 旷.远(kuàng)清斋.(zhāi) 河畔.(pàn)C.粮饷.(xiǎng) 竹笋.(sǔn)聒.噪(ɡuō) 吹拂.(fó)D.悲吟.(yín) 荠.麦(jì)怆.然(chuàng) 危樯.(qiánɡ)项,“黍”应读“shǔ”。
B项,“泊”应读“bó”。
C项,“拂”应读“fú”。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积雨空林烟火迟.迟:晚。
漠漠..水田飞白鹭漠漠:形容广漠无际。
B.危.樯独夜舟危:危险。
予怀怆然..怆然:悲伤的样子。
C.煮芹烧笋饷.春耕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难赋深情..深情:深厚的感情。
D.身向.榆关那畔行向:朝着。
故园..无此声故园:家乡。
项,迟:慢。
B项,危:高。
C项,深情:这里指深切的悲痛之情。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D.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项,“算”为领字,后面应停顿。
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项使用了比喻,其他三项均使用了拟人。
5下列各项中,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选用了“漠漠”和“阴阴”两个叠音词。
“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写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映衬,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人情感。
2、把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意境,把握思想内容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方法。
教学难点:1、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预习案一、文本助读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
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
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
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
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
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形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
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
2.写作背景神宗熙宁六年(1073 )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
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县新登镇)。
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二、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铜钲.()竹篱.()西崦.()饷.()絮.帽()2、谈本诗所描绘的美丽画面首联绵绵春雨多日不停,诗人有事需要进山,只好准备冒雨前行。
不料天快亮的时候,房檐下滴滴答答地雨声忽然止住了,天放晴了。
诗人兴奋之极,心想,这是东风知道我有进山的打算,特意把阴云吹散了吧。
颔联雨后的早晨,山中景色焕然一新。
一座座峰峦眉清目秀,头上顶着白的云朵,宛如戴上轻软的丝绵帽子;太阳刚刚升起,挂在高高的树梢,好像一面黄橙橙的铜锣。
颈联诗人一路前行,路旁景色使人目不暇接。
你看,矮矮的竹篱后面,盛开的山桃花探头探脑,红扑扑的脸儿满含笑意;清清的沙溪边上,柳树摆着轻盈的枝条,自由处在的翩翩起舞。
一花一木都是这样春意盎然,这样殷勤好客啊。
尾联诗人正为满山花木左顾右盼,忽见西面山间几缕炊烟袅袅上升,那里的农妇,有的正在烧饭做菜,有的已经提着饭篮走下山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推荐作品《新城道中(其一)/苏轼》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和创造背景。
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2学情分析
文科生,学生学习诗歌有一定的进步
3重点难点
1、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
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