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 格式:doc
- 大小:19.45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中班节日教案《中秋来历和习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节日主题,主要围绕《中秋来历和习俗》展开,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传统节日》,第三节《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与中秋节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2. 学习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放天灯等,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难点:让幼儿理解中秋节的含义,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中秋节相关图片、视频、故事书、月饼模具、彩纸、画笔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兴趣。
2. 讲解:播放中秋节来历和习俗的视频,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
3. 实践:(1)手工制作:引导幼儿用彩纸、画笔等材料制作中秋节主题的手工作品,如月饼、月亮、天灯等。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自己家里的中秋节习俗,分享彼此的快乐。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月饼,并让幼儿跟随示范进行制作。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动手制作月饼,体验中秋节的氛围。
六、板书设计1. 中秋节来历和习俗起源:嫦娥奔月习俗:赏月、吃月饼、放天灯2. 制作月饼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尝试制作一个月饼。
2. 答案:见附件(月饼制作步骤图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制作。
2. 拓展延伸:(1)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如猜灯谜、赏月等,让幼儿深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鼓励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庭中体验中秋节的氛围,传承传统文化。
(3)组织幼儿参观月饼制作工厂,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增强幼儿的实践体验。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秋节来历和习俗》含反思教案课题:中秋节来历和习俗年龄段:中班幼儿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同学通过本次活动能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文化习俗,懂得感恩、传承中华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来历和传统文化习俗教学难点: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教学准备:相册、干粘土、中秋节故事书《嫦娥奔月》等。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带着孩子们观看中秋节相关的图片和照片相册,引导孩子们一起谈论中秋节和月亮的故事。
2.主体部分(1)叙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故事,用朗读的方式呈现嫦娥为了挽救丈夫后羿,把本身变成一个嫦娥仙子奔向月亮,并在月宫中生活的情节。
(2)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老师让孩子们边吃月饼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通过简单的概述让他们感受中秋节的由来。
(3)制作月饼老师会为孩子们带来干粘土,让他们本身制作月饼。
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向家长请教,了解制作月饼的传统方式。
(4)了解并体验中秋节习俗老师为孩子们带来月饼、柚子等中秋节传统食品,边品尝食品边讲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3.总结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老师可以简单的回顾一下孩子们今日学到的中秋节相关学问,并向他们强调中秋节为什么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
并提示孩子们要传承中秋节这一传统文化。
反思本节课针对幼儿园中班幼儿,内容简单易懂,依据幼儿的认知和爱好点,重视了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博得了孩子们充足的爱好,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既生动形象又寓教于乐。
在引导孩子们尝试月饼、柚子等中秋节传统食品时,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了解每种食品的来历和意义,不仅让孩子们感受中秋节文化气息,还能够加强他们的历史文化学问。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已经做了广泛的准备,但依旧会有不可预见的困难显现。
例如,干粘土质量不均匀、孩子们的制作本领参差不齐等等。
但是,碰到这些困难时,我们应当教育孩子们要积极面对问题,英勇尝试。
最后,我们在这堂新的中秋节主题课中实现了共同的进步和学习。
希望这个课程能够为孩子们授权和帮忙他们更好地了解中秋节及其文化。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秋节来历和习俗》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课程,主要讲述中秋节来历和习俗。
教学内容包括:中秋节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传统习俗以及相关的儿歌、故事等。
教材章节为《中华传统节日》中的《中秋节》一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互帮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点:让幼儿感受中秋节的氛围,学会分享和互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书、儿歌CD、月饼模具、彩泥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PPT展示中秋节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内容。
(2)讲述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引导幼儿关注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进行“做月饼”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2)分组进行“猜灯谜”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例题讲解:(1)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说。
(2)教唱《月亮粑粑》儿歌,让幼儿感受中秋节的歌曲韵味。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彩泥制作月饼,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2)组织幼儿进行“找月亮”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引导幼儿分享在活动中的感受,培养他们与人分享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历史渊源:古代帝王祭祀月亮的节日民间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传统习俗:赏月、吃月饼、猜灯谜、放天灯2. 儿歌:《月亮粑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中秋节为主题的画。
(2)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中秋节的故事。
2. 答案:(1)画中秋节的月亮、月饼、灯笼等元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秋节来历和习俗》
一、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秋节
来临之际,让中班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一些传统习俗,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爱好。
二、
1.;
2.;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三、
1.;
2.;
3.;
4.。
四、
第一课时:中秋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1.,引导幼儿了解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的传说,并体现家庭团圆、感恩
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时:中秋节的习俗及象征物品
1.,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同时借助图片或道具展示中秋节的象征物品。
第三课时: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和手工制作
1.,让幼儿亲身体验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和文化表达形式。
五、
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听说表达能力和手工制作完成度等方面,
全面评估幼儿对中秋节来历和习俗的理解程度,并做出实时调整和反馈。
六、
1.,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2.,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并共同欣赏、
交流。
七、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中班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并在参与制作手工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希望幼儿们在中秋节的欢乐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活动教案5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感受与教师、家长、同伴共同庆祝佳节的快乐,萌发爱老师、父母、同伴的情感。
2、乐于交往与分享,能积极、主动、大胆地表达与表现。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共同收集有关资料。
开展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活动。
2、物质准备:与幼儿共同制定庆祝中秋节亲子活动的计划、确定布置方案后,共同准备布置活动会场所需要的材料,月饼及分享食物等。
活动前幼儿通过张贴海报、制作邀请函的形式,邀请父母来园参加庆祝活动。
活动过程:1、庆典活动(幼儿主持活动):(1)、幼儿交流观察月亮边哈的情况,进一步感知月亮变化的奥秘。
(2)、请家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3)、开展亲子活动:师、幼、家长共同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
2、团团圆圆过中秋,赏月、分享活动。
3、结束:举办化装舞会。
(扮演自己喜欢的形象并跳邀请舞)教学反思:不足之处,本次活动的环境布置没有表现出节日的气氛,导致节日气氛不太浓。
如果能布置相应的环境,讲解一些月亮的知识相信幼儿对于节日的感受体验会更加深刻一些,了解的也会更多一些。
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场地布置制作材料的准备表演节目的准备活动形式:全园集体活动活动流程:介绍节日—园长致辞—欣赏故事—制作月饼—师生节目表演(分享石榴)—亲子分享月饼。
活动过程:(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中班社会《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2.掌握中秋节的基本习俗;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1.空白白板和彩色粉笔;2.电脑或移动设备;3.适合年龄的中秋节相关绘本;4.随堂测试或小测验;5.小礼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和中秋节相关的小礼物,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并尝试猜测是什么节日。
2. 讲解中秋节的来历老师可以在白板上绘制一些月亮、兔子、和家人团聚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然后,老师向学生讲解中秋节的来历:据传,古代中国月神嫦娥不满地球上的生活,便偷走了神药。
但她不能独自飞行,只好嫁给了后羿,一个能力非凡的射手。
为了永远守在月亮上,嫦娥成为了月宫之神。
中秋节也因而成了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3. 讲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接着,老师可以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象征,而且吃月饼有团圆的寓意;•赏月:中秋节因为月亮最圆,所以也被称为“团圆节”,赏月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动;•点灯笼:中秋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点灯笼则寓意着祈求来年的丰收。
4. 讲故事,看绘本老师可以讲述一些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比如《嫦娥奔月》等经典故事,以及读一些适合年龄的中秋节绘本,让学生感受到中秋节的氛围。
5. 课堂小测验为了检查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老师可以准备一份小测验,和学生一起完成,并对答案进行解释和讲解。
四、教学反思此次中班社会《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的教案,通过讲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以及介绍中秋节的基本习俗,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同时,通过看绘本和讲故事等活动,增加学生对中秋节的感知和理解,达到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效果。
中班语言中秋节的来历教案教案标题:中班语言《中秋节的来历》教案目标:1.能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2.能够通过听故事和绘本的形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3.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教具:中秋节的绘本、中秋节的相关图片、手工纸、纸板、剪刀、彩笔等;2.录制好的中秋节的故事录音;3.中秋节的道具:月饼、糖果、灯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与孩子们一起观察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
2.引导孩子们思考中秋节的来历,问孩子们是否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二、讲授(20分钟)1.播放中秋节的故事录音,让孩子们聆听中秋节的故事。
2.出示绘本《嫦娥奔月》,请一位孩子给大家朗读或回忆故事情节。
3.引导孩子们回答问题:中秋节是因为什么而来的?为什么要吃月饼?为什么要放灯笼?三、绘本欣赏(15分钟)1.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从书架中选取一本与中秋节相关的绘本。
2.孩子们欣赏绘本,并交流讨论绘本中的内容。
3.每个小组请代表向全班汇报绘本的故事情节和孩子们的感受。
四、手工制作(20分钟)1.给每个小组发放手工纸、纸板、剪刀、彩笔等材料。
2.引导孩子们制作中秋节的灯笼,可以在纸板上画好图案,然后剪下来,折成灯笼的形状。
3.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灯笼上色或进行装饰。
五、总结(10分钟)1.和孩子们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复述中秋节的来历和相关的习俗。
2.总结中秋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为什么要庆祝中秋节。
3.复习刚才制作的灯笼,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延伸活动(5分钟)1.孩子们可以一起品尝月饼和其他的糖果,感受中秋节的气氛。
2.带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如搭建彩虹桥、跳绳等,增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对中秋节的来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故事和绘本的形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促进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灯笼,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中班社会语言活动教案《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及教学反思(共5则)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社会语言活动教案《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及教学反思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教案适用于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教案吧。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2、愿意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1、中秋夜圆月图片2、《嫦娥奔月》故事与视频3、各地过中秋节相关习俗的图片4、准备几块月饼活动过程:1、看图引入出示中秋节夜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中秋节的夜景,鼓励幼儿想象月亮上有什么?2、介绍《嫦娥奔月》的传说,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知道的中秋节习俗。
①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视频,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传说。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故事的内容,并与幼儿讨论故事内容: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西王母送给后羿什么东西作为奖励?嫦娥吃下仙丹后,飞到了什么地方?月亮上除了嫦娥,还有谁呀?②了解各地过中秋节的习俗。
引导幼儿讲述中秋节的习俗;教师出示各地过中秋节的照片。
赏月:吃月饼:北京-玩兔儿爷:3、吃月饼,感受中秋节的快乐教师把准备好的月饼切块,大家一起分享品尝月饼。
延伸活动区角活动:在阅读区,投放中秋节相关的绘本,幼儿可以自行阅读,并与伙伴讨论故事内容。
家园共育: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讨论当地的中秋节习俗。
如,浙江观潮活动资料嫦娥奔月(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
天气变得很热很热,太阳晒干了河流,小花小草也都枯死了。
有一个叫后羿的人,为了受苦的人们,勇敢的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西王母十分欣赏后羿的勇气,送了后羿一颗仙丹作为奖励。
后羿只要吃了这个仙丹,就可以飞到天上住。
可是,后羿舍不得离开嫦娥,就让嫦娥把仙丹收了起来。
幼儿园中班节日教案《中秋来历和习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节日主题教学,主要围绕《中秋来历和习俗》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中秋节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各地习俗以及中秋节相关的诗词、歌曲等。
教材章节为《我们的节日》中的“中秋节”一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2. 让幼儿通过学习中秋节的习俗,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秋节的历史来历、民间传说、各地习俗。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中秋节的意义,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中秋节相关图片、视频、PPT、歌曲、故事书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兴趣。
2. 讲解:利用PPT展示中秋节的来历、民间传说、各地习俗等内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实践:(1)组织幼儿进行“做月饼”的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中秋节的氛围。
(2)分组进行“猜灯谜”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一道绘画题目,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5.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中秋节的故事。
(2)学唱《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中秋节相关歌曲。
强调中秋节的意义,引导幼儿珍惜亲情,传承传统文化。
六、板书设计1. 《中秋来历和习俗》2. 内容:(1)中秋节的来历(2)中秋节的民间传说(3)中秋节各地的习俗(4)中秋节相关诗词、歌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中秋节”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发挥想象,创作出一幅充满创意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家长参与中秋节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幼儿园中班节日教案《中秋来历和习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传统文化知多少》中的第三章《传统节日》,详细内容为《中秋来历和习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时间、习俗等,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中秋节的认识和感受。
3. 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月饼模具、中秋节故事卡片、习俗图片、灯笼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制作灯笼,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中秋节氛围。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习俗图片,讲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放灯笼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检验幼儿对中秋节知识的掌握。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灯谜”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板书设计1. 中秋节来历嫦娥奔月2. 中秋节习俗赏月、吃月饼、放灯笼、猜灯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中秋节主题画。
答案:幼儿发挥想象,创作一幅中秋节主题画。
2. 作业题目:向家长讲述中秋节的故事和习俗。
答案:幼儿能够熟练地向家长讲述中秋节的故事和习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图片、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培养幼儿传承文化的意识。
拓展延伸方面,可组织一次中秋节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秋节来历和习俗》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1.2 学习并掌握中秋节的相关词汇。
2.能力目标2.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3.1 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3.2 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热身活动(10分钟)在开始上课前,可以让幼儿们做一些热身活动,例如:跳绳、做操等,以此来增强幼儿的注意力和活跃气氛。
2.讲解中秋节的来历(15分钟)首先,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让幼儿们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和什么是“月饼”以及中秋节的时间。
然后,向幼儿们展示一些中秋节相关的图片或物品,如灯笼、月饼、兔子等,让幼儿们通过观察和询问来了解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最后,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迎接“月亮”,教师可以自行扮演,或者找一颗球作为假的“月亮”,让幼儿手拉手跳欢快的“中秋舞”。
3.练习中秋节的相关词汇(10分钟)教师可以从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抽取出一些词汇,如“嫦娥”、“玉兔”、“月亮”等,让幼儿听后说出这些词汇的意思和音节,让其熟悉中秋节的相关词汇。
4.互动游戏(15分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游戏,例如:1.猜灯谜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中秋节的灯谜,然后让幼儿轮流猜灯谜,猜对的幼儿可以得到小奖品。
2.传月饼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圈,然后每个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小球或者小玩具充当月饼,让幼儿们围成一个圆圈,把“月饼”传给旁边的幼儿,同时唱着中秋节的歌谣。
然后,停下来查看传递过来的月饼是否有出现掉落的情况,掉落的幼儿则淘汰,最后剩余的幼儿获得胜利并得到奖品。
5.制作中秋节的手工(20分钟)最后,让幼儿们制作一些中秋节的手工,例如月饼蚂蚁、飞天玉兔等,寓教于乐。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幼儿到家中和家长一起制作中秋节的手工。
三、反思本堂课教学重点突出、环节衔接合理,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幼儿园中班节日教案:《中秋来历和习俗》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意义。
2.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3.学会制作月饼,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1.中秋节的来历和意义。
2.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教学准备1.月饼材料:面粉、油、糖、水、蛋黄。
2.制作工具:搅拌盆、搅拌勺、模具。
3.图片、视频或绘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是中秋节,提问孩子们中秋节是什么节日?它有哪些传统习俗?2. 中秋节的来历(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绘本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让孩子们了解到中秋节是怎么来的,以及中秋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3. 传统习俗(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绘本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让孩子们了解到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例如赏月、吃月饼等。
4. 制作月饼(30分钟)导师通过现场制作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到月饼的制作过程,以及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美食。
教师提醒孩子们要注意卫生和安全,并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月饼。
5. 感受传统文化(5分钟)教师让孩子们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并让孩子们感受到中秋节传统文化的魅力。
6. 总结和评价(5分钟)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复习和总结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并评价孩子们的月饼制作技能和口感。
教学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了解到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并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孩子们也学会了制作月饼并锻炼了手工能力,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最新中班中秋节的由来教案6篇中班中秋节的由来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有关月亮的电子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活动过程:..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请你猜猜是什么?..出示图:月球(请点击)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
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你们有谁了解的,请小朋友讲一讲。
那你们接下来听一听老师讲述有关中秋的故事3、欣赏:老师讲中秋故事故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离开自己的妻子,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
有一个心术不正,名叫逢蒙的人听说后,就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
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嫦娥便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广寒宫。
羿听说嫦娥奔月之后,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后花园中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
故事二《中秋节的起源》:我们的祖先以种田为生。
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教案《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嫦娥奔月语言活动反思教学背景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和感恩的时刻。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为了加深孩子对中秋节的理解和意义,中班教师将主题活动定为《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并选用了以嫦娥奔月为主题的语言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相关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等。
能力目标1.能够听懂描述中秋节来历和习俗的文本。
2.能够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和理解。
3.能够通过语言活动参与进中秋节的氛围。
情感目标1.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重要性。
2.增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
2.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方法1.教师主讲加互动,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相关习俗。
2.播放中秋节的视频,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到中秋节的氛围。
3.讲授嫦娥奔月的故事,鼓励孩子踏上了解中秋文化的探索之旅。
4.对于语言活动,教师会与孩子们一起唱中秋节歌曲、做相关手工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激发兴趣1.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解释其来历及庆祝方式。
2.通过播放节日宣传视频,引导孩子们进入到中秋节的氛围中。
第二步:教授知识1.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常见的活动及相关习俗。
2.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背景和意义。
第三步:语言活动1.孩子们一起唱中秋节歌曲,如《儿歌》、《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2.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制作中秋节的手工,如月饼模具等。
第四步:反思活动1.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语言活动,让孩子们总结自己所学的中秋节知识,并对自己的学习感受及收获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在本次中班中秋节教学活动中,我们重点通过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通过简单的语言讲解和手工制作等活动,进一步让孩子们深刻体验到中秋节的习俗和风情。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秋节来历和习俗》一、引言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祭月文化,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人们团聚、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今年我们将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带领他们体验中秋节的乐趣。
二、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最初是一种祭月的活动。
相传古代殷商时期,商纣王专横暴虐,引发了勾践之乱,为了联合各地起义军,大禹奉王母之命,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向大地各地的起义军照亮月亮,以示团结一致。
后来这一天就成了月亮最圆最明亮的时候,人们纷纷举行祭月活动,以纪念大禹的功绩。
三、中秋节的习俗1.赏月:中秋节是赏月的好时机,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一家老小团聚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聊天,享受团圆的快乐。
2.吃月饼:中秋节少不了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团圆,所以人们在这一天会赠送月饼,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3.玩灯笼: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在家里或者户外挂灯笼,增添节日氛围,让节日更加璀璨。
4.传统游戏:中秋节还有一些传统游戏,比如五子棋、插秧秤、打天将等,这些游戏能够增加节日氛围,让人们度过一个愉快的中秋节。
四、本次课的活动安排1.导入:向幼儿简单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激发幼儿对中秋节的了解和兴趣。
2.互动: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幼儿更加生动地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文化认知。
3.制作月饼:让幼儿亲手动手制作月饼,体验传统手工艺,感受中秋节的乐趣。
4.赏月活动:在傍晚时分,带领幼儿赏月,让他们体验中秋圆月的美丽与神秘。
5.游戏互动:安排一些传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氛围,增加亲子互动。
五、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幼儿能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中秋节的团圆和快乐。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本次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秋节来历和习俗》的内容,希望每个幼儿在中秋节中度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时光。
幼儿园中班精品教案《中秋节来历和习俗》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第六单元“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来历和习俗”。
详细内容包括:中秋节起源、传说中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以及赏月、吃月饼、放灯笼等传统习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中秋节来历和习俗,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热爱。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进幼儿对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中秋节来历和习俗,并能用自己话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兴趣,提高他们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故事图片、月饼、灯笼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中秋节图片,引发幼儿兴趣,让他们猜一猜这是哪个节日。
2. 讲解:向幼儿讲解中秋节来历和习俗,分享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引导他们用自己话表达对中秋节认识。
4. 例题讲解:以制作月饼为例,讲解制作过程,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制作灯笼、画月饼等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中秋节来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
2. 中秋节习俗:赏月、吃月饼、放灯笼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讲述中秋节故事和习俗,并用自己话表达出来。
答案示例:中秋节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它来历有很多传说,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
中秋节时候,人们会赏月、吃月饼、放灯笼,表示团圆和祝福。
2. 拓展作业: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灯笼,带到幼儿园与同学们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操作等形式,让幼儿解中秋节来历和习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自己话表达出来,培养他们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活动《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愿意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
1、中秋夜圆月图片
2、《嫦娥奔月》故事与视频
3、各地过
中秋节相关习俗的图片4、准备几块月饼活动过程:
1、看图引入出示中秋节夜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中秋节
的夜景,鼓励幼儿想象月亮上有什么?
2、介绍《嫦娥奔月》的传说,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知道的中
秋节习俗。
①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视频,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传说。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故事的内容,并与幼儿讨论故事内容: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西王母送给后羿什么东西作为奖励?
嫦娥吃下仙丹后,飞到了什么地方?
月亮上除了嫦娥,还有谁呀?
②了解各地过中秋节的习俗。
引导幼儿讲述中秋节的习俗;教师出示各地过中秋节的照片。
赏月:
吃月饼:
北京-玩兔儿爷:
3、吃月饼,感受中秋节的快乐教师把准备好的月饼切块,大家一起分享品尝月饼。
延伸活动区角活动:在阅读区,投放中秋节相关的绘本,幼儿可以自行阅读,并与伙伴讨论故事内容。
家园共育: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讨论当地的中秋节习俗。
如,浙江观潮活动资料嫦娥奔月(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
天气变得很热很热,太阳晒干了河流,小花小草也都枯死了。
有一个叫后羿的人,为了受苦的人们,勇敢的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西王母十分欣赏后羿的勇气,送了后羿一颗仙丹作为奖励。
后羿只要吃了这个仙丹,就可以飞到天上住。
可是,后羿舍不得离开嫦娥,就让嫦娥把仙丹收了起来。
有一个坏人知道了这件事,想抢夺仙丹。
他趁后羿不在家,冲进了后羿家里。
为了不让坏人得到仙丹,嫦娥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吃下了仙丹。
吃下仙丹后,嫦娥发现自己飘了起来,还越飘越高,向天上飞去。
嫦娥舍不得后羿,于是飞到了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住下。
月亮上一个人都没有,只有一只不知道哪里来的小兔子陪着嫦娥。
从此以后,后羿都只能在夜里,望着月亮思念嫦娥。
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在自家的院子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喜欢吃的食物,在月亮下祭拜嫦娥,祈求后羿与嫦娥可以早日团圆。
也祈求自己的家人平安喜乐。
从此以后,中秋节赏月、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