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杜威生平及中国之行 3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44
杜威的知识点总结一、生平事迹约翰·杜威(1859-1952)是一位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他出生在佛蒙特州的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富有的商人,母亲是一名教师。
杜威在富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哲学,并于1884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了长达40年的教育学教授,并在那里成立了实验学校。
在他一生中,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深刻的社会评论家。
二、教育哲学1.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
他主张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使学习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他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2. 教育是民主社会的基础杜威认为,教育在民主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主张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民主社会的缩影,让学生在此获得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他提出了“民主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参与能力,使他们成为民主社会的有力支持者。
3. 教育是个体发展的过程杜威重视个体的发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包括智力、道德、情感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他主张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潜力。
4. 教育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杜威认为,教育在社会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改变社会和个体的命运。
他主张教育应该促进社会正义和平等,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他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变革。
三、经典著作杜威的思想在《民主教育》、《经验与教育》、《人类的孩子》等著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中,《经验与教育》被誉为是他的代表作,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本书中,他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ulture ▁文化|哲思1919-1921:哲学大师杜威的中国之行杜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1919年到1921年,杜威应中国几所学术机构的联合邀请,来华访问和讲学。
当时,五四新文化运动正风起云涌,他恰好见证了这片东方土地上发生的变革。
同时,他的思想也给渴望“启蒙”的中国人带来新奇和激动,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中国之行就此展开1919年初,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利用哥伦比亚大学提供的学术休假机会,开始了他的日本游历,主要目的是文化考察,感受与西方文化迥异的东方文化。
当得知杜威在日本游历、并在东京帝国大学讲演的消息后,他的中国学生胡适、陶行知、郭秉文、蒋梦麟等人,想请他过来做个短期访问。
2月,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胡适,即致函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主任的陶行知,商讨邀请杜威访华的办法。
陶行知在3月12日致胡适的回函中,形容获悉杜威到日本讲学时是“又惊又喜”,建议“南北统一起来”,联合邀请杜威来华。
一方面,蔡元培以北京大学校长的身份,积极与杜威所在单位哥伦比亚大学校方沟通,允许杜威居留中国一年且不影响其在原校的聘任;而胡适也立即致函正在日本讲学的杜威,邀他来华讲学。
另一方面,适逢南京高师郭秉文赴欧考察教育而取道日本的机会,陶行知及时将邀请杜威来华一事商告郭秉文,并决定由郭秉文途经日本时,当面向杜文/裘伟廷威提出邀请。
于是,郭秉文在抵达东京后的次日(3月14日)专程拜访了杜威,盛邀其访华,住上一年,作教育讲演。
后来,就由北京大学牵头,与教育部、南京高师、江苏省教育会、浙江省教育会等单位联合正式发出邀请。
对中国之行十分感兴趣的杜威,欣然接受胡适、郭秉文等人的邀请。
他在给胡适的复信中说:“我接到你的信非常欢喜。
我每日总想写信把我们想到中国来游玩的事告诉你……你问我能否在中国讲演,这是很荣誉的事,又可借此遇着一些有趣的人物,我想我可以讲演几次,也许不至于对我的游历行程有大妨碍。
启蒙教育家杜威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启蒙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之一。
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杜威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以致用”,主张通过体验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际经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他提出的“经验主义教育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当代教育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杜威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主张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他提出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探究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杜威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和民主性,主张教育应该为社会发展和民主建设服务。
他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和“民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实践。
他还主张教育应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这些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杜威是一位杰出的启蒙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提出的“学以致用”、“经验主义教育理论”、“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社会学习理论”和“民主教育理论”等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杜威的教育理念,积极借鉴和运用他的教育方法,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为建设美好的教育和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杜威的教育思想生平及著作杜威(1859—1952)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教育家。
出生于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柏林顿城一个小商之家。
20岁从本州大学毕业后,到乡间中学执教二年。
后又入霍普金斯大学研究教育和哲学。
1884年获博士学位。
189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
1896年创办包括幼儿部在内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或称“杜威学校”),实验并补充、完善了其教育理论。
1904—1930年(退休)一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其间曾于l 919年来华讲学,长达二年之久,对我国教育界产生很大影响。
平生著述众多,有论文815篇,专著44本(其中11本论教育)。
教育代表作是:《我的教育信条》(1897年)、《学校与社会》(1899年)、《明日之学校》(1915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经验与教育》(1938年)等。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哲学,其核心概念是“效用”。
它首先为皮尔斯(1839一1914)提出,后由詹姆斯(l842—1910)予以发展。
杜威集其大成后运用于教育,提出:“哲学是教育的一般理论”’,“教育是哲学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杜威的实用主义表现在真理论上为“工具主义”,认为哲学是人用以辨别方向,适应环境和整理世界秩序的工具;表现在认识论上为主观经验论。
他反对提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认为这种争论毫无意义。
在杜威的所谓经验中,便具有无所不包的性质,作为经验主体的人和作为经验客体的自然都包括在内。
在阐述自己的认识论时,杜威极端强调操作、行动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观念、知识、经验都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亦即行动中得来,声称“行动处于观念的核心”。
还曾写道:“在我的教育著作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思想,这就是颇为抽象的知和行的关系的学说。
”这一学说构成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
机能主义心理学与本能论心理学杜威的心理学理论具有二种有内在联系的表现形式。
教育家杜威是谁约翰·杜威是美国历史上近代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教育家杜威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家杜威的简介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他于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后进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研究师从皮尔士,1884年获博士学位,此后相继在密执安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代表作品《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
杜威的生平简介杜威在公元1859年10月20日出生,他诞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的杂货商家中。
他的家乡在新英格兰的维蒙特州的贝林顿。
这个地方向来习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度。
杜威小的时候有点害羞,并不是很聪明的小孩,不过他很喜欢看书,是大家公认的书虫。
他在中学毕业之后,就进入当地的维蒙特大学就读。
大学的时候,杜威修过希腊文、拉丁文、解析几何及微积分,大三开始涉猎自然科学的课程,大四时,他才更广泛地接触到人类智能的领域。
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开始了他一直想要从事的教职工作,并且继续研读哲学史。
1882年,杜威首次发表论文,这三篇论文被刊登在全国唯一哲学学术论文的杂志上,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鼓舞。
后来,杜威拿到博士学位,也结了婚,他六个孩子中最聪颖的老三后来不幸因病夭折,对他和太太的打击很大。
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84-1888,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
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主任,1902-1904年还兼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
1904-1930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
还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
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
约翰杜威的生平事迹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被认为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约翰杜威的生平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约翰;杜威,1859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佛蒙特州。
小时候的约翰;杜威比较内向,很少说话,同时此时的他也不是一个聪明的小孩。
不过约翰;杜威很喜欢看书。
在中学毕业后,他就进入了维蒙特大学。
这是当地的一所著名的大学。
在大学中,约翰;杜威学修过不少语言,包括希腊文和拉丁文。
同时他也对解析几何微积分以及自然科学感兴趣。
1879年,约翰;杜威大学毕业,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并且半工半读,继续研究哲学。
1882年,约翰;杜威首次发表学术论文。
两年后,他获得了霍普金斯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约翰;杜威将哲学和教育相结合,提出了特殊的教育理论。
他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人的机能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批判了当时传统的教育,就教育的本质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的两个观点。
在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中,教学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点。
约翰;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思维与教学”这两个理论,为后世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约翰;杜威的主要著作有《哲学之改造》、《自由与文化》、《经验和自然》、《经验和自然》等,涉及了科学、艺术、政治、教育等方面,开创了教育的新时代。
他所提出的实用主义,成为了美国特有的文化。
1952年6月1日,约翰;杜威因病去世。
约翰;杜威的故事有一天,杜威和一群哲学家在百老汇的大街上行走。
百老汇是美国的喜剧活动中心,那边有着许许多多电影放映的地方。
于是,有一个朋友就提议,大家一起去看露天电影。
这个想法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由于刚刚还在思考哲学问题的哲学家们,还没反应细想,就往露天电影院方向走去。
走到了露天电影院门口,才突然恍然大悟。
现在是白天,而露天电影院晚上才开始营业,那群哲学家才意识到托马斯;鲍威尔的一句话:“电影是要求黑暗,但是黑暗在这个角落的白天里,并不是那么猖獗。
进步主义教育之父——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在漫长的一生中发表了大量著作,形成一个极复杂的涉及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科学哲学和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
他的主要影响是在教育理论方面杜威是一个彻底的联接主义者,他的教育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把教育问题同它的整个历史背景以及实用主义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是批判传统教育的领袖,堪称“进步主义教育之父”。
一、杜威的生平和著作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立者。
1859年10月20 日他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的一个杂货商家庭。
1875年杜威进入佛蒙特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对进化论和哲学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担任过宾夕法尼亚州石油城的中学教师和柏林顿的乡村学校教师。
1882年杜威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读研究生,在此期间,黑格尔哲学深深地影响了他。
1884年获哲学博士。
博士毕业后,杜威一直在密执安大学任教到1894年(除1888-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工作外)。
从这一时期起,他开始对教育感兴趣,积极参与了中等学校师资的培训工作,萌发了进行教育实验活动并把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合起来研究的想法。
1894年,杜威受聘担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的教授兼系主任,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育哲学思想,并于1896年开办了一所实验学校,通称“杜威学校”,在课程、教材和教法上进行实验。
在此期间,他发表了不少教育著作,例如,《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等。
1904年到1930年退休,杜威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和师范学院任教(任教期间,除在国内作一系列演讲旅行外,还到过中国、日本、土耳其、墨西哥、苏联等国讲演和考察)。
期间,他于1916年出版了副题为“教育哲学导论”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该书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的综合阐述,试图发现和阐述民主主义社会所包含的种种观念,以及把这些观念应用于教育事业的问题。
教育行业领导者的重要事迹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的未来发展的基石。
在历史长河中,众多教育行业领导者通过他们的智慧、热情和承诺,推动了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改善了无数学生的条件和生活质量。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几位教育行业领导者的重要事迹,他们的贡献不仅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未来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约翰·杜威(John Dewey)重要事迹:- 作为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倡导者。
- 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被动接受。
”- 杜威是进步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倡导通过实践和探索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他创立了芝加哥实验学校,以实际操作和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影响:- 杜威的教育理论对20世纪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方法的革新,使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2.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重要事迹:- 玛格丽特·米德是一位著名的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她通过观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提出了关于教育的重要观点。
- 她在作品中阐述了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强调教育应尊重和促进学生的文化多样性。
- 米德的著作《文化与承诺》中提到,“教育是一个文化过程”,这一点深刻影响了人们对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的理解。
影响:- 米德的工作促进了跨文化教育的兴起,使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文化差异,并寻求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教育方法。
3. 马丁·特普尔(Martin Tupper)重要事迹:- 特普尔是英国的教育改革者,他致力于改善工人的教育条件,提倡终身教育理念。
- 他创建了多所技术学院和成人教育中心,为工人阶级提供教育和职业培训。
- 特普尔还提倡通过函授教育为远程地区的者提供教育机会。
影响:- 特普尔的教育实践和理论为后来的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强调教育不应受年龄限制,而是应该贯穿人的一生。
杜威(1859~1952)是20世纪世界影响最大的教育家。
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研究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包括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并把这三句话归结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冲动、智慧等先天生理机能的不断发展、生长,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
他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在杜威看来,教育决不是强迫儿童去吸收外面的东西,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出于强调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发展的本质作用的认识,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反对把教育变成一种外在的压力和忽视儿童内部机能和倾向。
主张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要围绕儿童组织起来。
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角度,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
他认为生活是生长的社会表现,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可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所以教育就该是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溶为一体。
在杜威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教育就是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而不问他们的年龄大小;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应把学校改造成简化、净化的雏形社会,学校中的课程不应该着眼于文字科目,而应着眼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现有的直接经验开始,注重培养儿童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
从获得知识的角度来看,杜威认为“经验的不断改造”是教育的又一特性,他把经验看作是世界的基础,教育也就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去经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即把求知的过程和知识看成一个东西,让儿童在主观和客观交互作用中获得经验。
以此出发,杜威指责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的灌输,“只让儿童静听”,把师幼关系搞成“像抽水筒和蓄水池一样的关系”,“忽视儿童的个性、个人经验以及他的自由的、直接的和主动的活动”。
杜威杜威是一位在西方世界中被称为大师的著名学者,其教育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现代世界的一部教育名著。
他的教育思想在19世纪末产生于社会急剧发展、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美国,目的在于改造旧学校,使学校在社会改良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杜威强调教育的“社会方面”,是其教育理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同时,杜威又从经验论哲学观点和机能主义、本能论心理学观点出发,突出了教育的“儿童方面”。
他力图把这二个方面综合起来讨论,从而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等主张;要求把社会的需要、儿童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过程都作为教育的目的;强调课程、教材、教法都必须同社会生活直接联系起来,并充分顾及儿童的特点和兴趣,鼓励儿童从活动中进行发现式的学习。
杜威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把儿童的兴趣和活动引导到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上来,使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
因此,儿童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道德教育的过程,儿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教育。
杜威所有这些论述中,既有谬误,也有合理的因素,因此他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
对于教育史上这样一位影响巨大的人物,我们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材(返回索引)张季娟、袁锐锷编著《外国教育史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修订版:第二十四章杜威的教育思想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现代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
《新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版)在介绍杜威时说,他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
1930年,巴黎大学在授予杜威荣誉博士学位时,称他是“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转引自《新大英百科全书》第5卷,1979年版,第680页)。
杜威的教育思想曾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有人说,“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且影响了全世界”。
可以认为,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