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8.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一章P3 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180万年;而距今大约……距今约5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如果从考古……180万年的历史了P4 教育产生的必要性第一段:教育起源于……社会现象;第四段:原始人类……三个阶段;第五段:人类的逐渐进化……可能性(首先,其次)P6 中国原始教育的内容(了解)P9 最后一段祭祀活动……多圆石基址P10最后一段古代文献……大学p11第三段关于“成均”……其音p12第二段虞痒之学……敬老慈幼第二章P14本章提要“学在官府”……教育的过渡p15第二段总之……深远意义P16 第二段习礼、习武是商代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p17倒数第二段西周地方……教化p19第二段西周学校……小学两级第三章p26第三段学术的真正……而引起的p31第四段p32第二段荀子的讲学……尊宠第三段墨家私学创始人是墨子。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并称为“显学”。
第四段全部p34倒数第一段第一句p35第二段孔子还认为……且格第三段孔子还从……决定作用p37第三段在孔子……贤能之士p40第三段孔子主张……则不复也他认为……创造性P43自觉修养德行(一)(二)(三)(四)p44关于教师的思想P47论教育作用p48论教育目的与内容p51第三段墨子以求天下……凝聚力p52第四段孟子认为……教育第无段从“性善论”……“求放心”p54论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p56论教学原则与方法p59第二段可见,教育对人的……人的本性p60倒数第二段荀子重视……很大的贡献第四章P73最后一段“焚书坑儒”……教育的发展p74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与实施p77第三段道教是宋朝第二大宗教第四段宋代在……理学的产生p80第二段汉代太学……制度的建立第三段汉代太学的建立……儒家学者p81第三段但此宫廷教育……深远影响第四段汉灵帝光和……一所官学p83第二段隋唐时期……学校制度产生深刻影响p91第二段汉代私学……相辅并行第三段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p93第二段宋元明清……两类第四段蒙学教育……品质和习惯p95第三、四、五段p96第二段书院的……丽正修书院第三段书院产生的原因p102书院在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p105最后一段汉代察举……两科p107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p109第一段科举制萌芽……科举制所代替第二段“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的影响p110第二段唐循隋制……制科两类p112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第五章P114 本章提要p116倒数第一段第一、二句话p117“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p119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p136第四、五大段p141朱熹的教育思想p151第二段王守仁的……说p164颜元的教育思想(重点)第六章P175第二大段“中体西用”……过程p176最后一句:壬寅一……根本精神p177第一段中体西用……阻碍作用p180第三段洋务运动中……技术学堂p182第三段留学教育……学堂学习p184第三段资产阶级……时务学堂p197“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第七章p208第二段1912年……新主张p216第三、四段1912年……教育事务p231第一段最早提出……“试验农村改进计划”第二段1926年……伟大的新生命p232第三段1926年……试验区第四段1932年……《县政改革方案》p240主要经验p242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p245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第八章P255第三段1951……p260第二段“文革”……创办p261第二段1958年……文化水平下卷外国教育简史第一章P286雅典教育p29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p305西塞罗的教育思想p306第二段西塞罗认为……政治家p307昆体良的教育思想第二章p313第二大段第四段由主教创办……学校p317第二段中世纪……英国第三章P328第四大段p33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第四章P360第三段在高等……提高第五章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第六章P437 1944年颁布……深远的影响p441 1944年教育法;这一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449 1968年……多科性原则p530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了解)四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新学期伊始,老师和同学们都面带笑容、心情愉快地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的校园生活。
中外教育简史1 孟子的人性论是——性善论2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3〔〕被公认为全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先提倡有教无类思想——孔子4〔〕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巫师5 东汉时期,〔〕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兴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开展提供了经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鸿都门学6〔〕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开展关系的教育家。
——孔子7〔〕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根本光学原理,由此探讨了一系列光学问题,并做了类似"小孔成像〞的实验。
——墨家8 明代在科举考试中采用〔〕的形式,这种形式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专门形式。
——八股文9 隋朝设置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
——国子寺10〔〕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11"大学"中的〔〕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几个组成局部。
——"八条目〞12 西晋除继续兴办太学之外,还创办了〔〕。
这是我国古代在太学之外,另外设立一所传授同样内容的中央官学的开场。
——国子学13 〔〕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14〔〕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第一个批判儒家的思想家——墨子1智者学派的"三艺〞教育有〔〕,它和柏拉图提出的"四艺〞教育成为西方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文法、修辞学、辩证法2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为〔〕"论语" "春秋" "大学" "诗经"3我国选士制度大致经历〔〕几个阶段。
西周"乡举里选〞、汉代"察举〞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度、隋唐科举制度4明清时期私学蒙养教材流行最广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5以下教育名句出自"学记"的有〔〕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相观而善1 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
中外教育简史古希腊教育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思想为标志,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青少年时期,苏格拉底继承父业,以雕刻为生。
以后,他致力于讲学,在各种场合与人交谈、辩论,探讨政治、社会和道德问题,以这种方式培养了一批学生,其中包括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
苏格拉底虽长期从教,但既没有开办过学校,也未写过任何著作。
后人对其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他的学生(特别是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
论教育价值与意义(-)“智德统一”论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他提出的“智德统一”论。
根据他的观点,人与宇宙万物一样,同是神的创造物,所不同的是,神不仅创造了人的肉体,而且为人安排了灵魂。
人的一切知识、智慧和道德都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都是灵魂的属性。
因此,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
他认为、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才能趋善避恶。
这即是说,有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道德的知识,如果行为的发生者不具有道德的知识.便不可能作出道德的行为。
论教育目的苏格拉底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通宵专业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具备高尚品德的政治家。
主张通过教育培养治国之才。
论美德与知识基于此,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
”而在苏格拉底的思想中,知识就是智慧。
所以,知识即美德也就意味着智慧即美德。
(二)“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的特点在于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四个步骤:(1)反讽。
教师通过巧妙的连续诸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认识中所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
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也才有可能学习知识。
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
二、教育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
三、教育史怎样产生的:教育产生于原始的生产劳动(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的生活需要,起源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母系时期学校前身:明堂。
五、原始教育(自然教育)的特点:1.教育方式: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生活过程中耳濡目染的进行的。
2.教育内容:简单(生活经验、生产经验、风俗习惯、礼仪礼节、艺术)3.教育目的:为了让下一代更好的生存。
4.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组织。
5.教育没有阶级性。
六、学校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学校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七、学校是怎样产生的:1.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2.由于社会生活日益复杂,需要专门的管理人才来管理;3.由于文字的出现,随之也就产生了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和场所。
八、夏朝的学校教育:1.夏朝的学校类型:校、序、庠三种非专门的学校。
2.夏朝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道德伦理教育和军事教育。
3.夏朝学校的培养目标:统治者。
九、商朝的学校教育(殷商的学校是中国古代官学的雏形):1.学校类型:序、庠、学、鼓宗。
2.教育内容:军事教育和礼乐教育。
3.教育目的:培养统治者。
4.学校教育制度基本形成,商朝的学校主要为祭祀、宗教活动和军事教育服务。
十、西周的学校教育:1.西周的学校类型:官学(大学、小学)、乡学。
(西周小学强调贵族子弟道德行为准则的培养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培养。
)2.西周学校的教师:官师不分,政教合一。
3.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十一、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1.以“学在官府”为特殊形式,体现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2.学制分为大学和小学。
3.实施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4.相对于夏、商而言,西周教育最为完备。
十二、私学产生的原因;1.奴隶制的解体。
2.“士”阶层的产生。
3.书写工具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