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反馈及消除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声反馈及消除方法声音反馈是指在音响系统中,扬声器的输出声音通过麦克风再次输入到扬声器中,形成闭环回音回路,并产生明显的嗡嗡声或尖锐的啸叫声。
这种声音反馈会干扰音乐或对话的正常播放,给用户带来不便。
常见的声音反馈的原因有:声音信号被反馈回麦克风,扬声器的音量过大,麦克风和扬声器之间的距离过近等。
为了有效消除声音反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调整音量:声音反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扬声器音量设置过高。
降低扬声器音量可以减少反馈的可能性。
此外,也要确保麦克风音量不会过高,以避免过多的声音被反馈。
2.改变麦克风和扬声器的位置:麦克风和扬声器之间的距离越近,声音反馈的可能性就越大。
合理调整麦克风和扬声器的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减少声音反馈发生的可能性。
3.使用消声器:消声器是一种用于减少声音反馈的装置。
它可以吸收周围的声音,减少声音的反馈。
在安装扬声器或麦克风时,可以考虑使用消声器来减少声音反馈。
4.使用数字反馈抑制器:数字反馈抑制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和抑制声音反馈的设备。
它可以实时监测声音输出和输入,并通过自动降低特定频率下的音量来消除声音反馈。
使用数字反馈抑制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声音反馈的发生。
5.调整音频增益:通过调整音频增益,可以控制音频信号的增加或减少。
在音响系统中,适当调整音频增益可以减少声音反馈的可能性。
6.使用音频滤波器:音频滤波器可以过滤掉特定频率上的声音,以减少声音反馈的发生。
通过添加合适的音频滤波器,可以屏蔽掉扬声器输出的声音信号,减少声音反馈。
7.使用耳机或耳麦: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耳机或耳麦来消除声音反馈。
因为耳机或耳麦只向个人发送音频信号,而不会经过麦克风再次输入到扬声器,所以可以有效地消除声音反馈。
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音响系统。
对于音响系统中出现的任何故障或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和处理。
通过以上方法进行调整和消除声音反馈,可以提高音响系统的音质和使用效果,给用户带来良好的音乐和对话体验。
声反馈抑制器的调试操作方法声反馈抑制器是一种用于降低或消除音响系统产生的声音反馈的设备。
在现场音响系统中,当麦克风接收音频信号时,如果放音响系统的音量过大或麦克风靠近音箱,会产生正反馈,即微弱的麦克风信号通过放音系统被放大后再次被麦克风捕捉到,形成持续的嘶吼声。
声反馈抑制器通过使用特殊的算法和电子设备,可以检测并抑制这种反馈声,从而实现高质量的音响效果。
1.首先,将声反馈抑制器与音响系统的麦克风和放音设备相连。
确保所有线路连接正确并稳定。
2.打开音响系统和声反馈抑制器的电源,并将音响系统设置为正常工作状态。
3.将麦克风适当放置在所需位置。
避免将麦克风直接放在音箱旁边或面对音箱,以减少正反馈的可能性。
4.调整声反馈抑制器的参数。
声反馈抑制器通常提供一些可调节的参数,如峰值阈值、消除量和响应速度等。
根据实际情况,逐渐调整这些参数的值,以实现最佳的抑制效果。
-峰值阈值:这个参数用于设置声反馈抑制器开始工作的阈值。
通常,当峰值信号超过这个阈值时,抑制器才会开始工作。
可以将其设置为稍高于正常工作范围的峰值,以防止虚假触发。
-消除量:这个参数用于设置声反馈抑制器对声音反馈的抑制强度。
根据音响系统的具体情况,逐渐调整这个参数,以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如果这个参数设置得太高,可能会导致音响效果失真;如果设置得太低,可能无法达到有效的抑制效果。
-响应速度:这个参数用于设置声反馈抑制器的响应速度。
较快的响应速度可以更快地抑制声反馈,但可能会导致音响效果不平衡。
较慢的响应速度可以更好地保持音响效果的稳定性,但可能无法迅速抑制声音反馈。
根据实际情况逐渐调整这个参数的值,以达到最佳的抑制效果。
5.反复测试和调整。
在调试过程中,反复测试播放音乐、演讲或其他声音源,以确保声反馈抑制器能够有效地抑制声音反馈。
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抑制器的参数。
6.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后微调。
在调试完毕后,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最后微调,以达到最佳的音响效果。
声反馈及消除方法1、引言啸叫是扩声系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广大专业音响工作者为了消除它,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不可能将声反馈完全消除掉。
笔者认为,消除声反馈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从研究声反馈发生机理入手,探索消除声反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对声反馈的抑制水平。
2、声反馈产生的原因声反馈是音箱声音能量的一部分通过声传播的方式传到传声器而引起的啸叫现象,在出现啸叫前的临界状态,会出现振铃声(即声音停止后的高频尾声),此时一般也认为是声反馈现象。
将音量衰减6dB后,定义为最高可用增益,无声反馈现象发生。
2.1 声反馈产生的条件(1)传声器与音箱同时使用;(2)音箱放送的声音能够通过空间传到传声器;(3)音箱发出的声音能量足够大、传声器的拾音灵敏度足够高。
在扩声系统中,当使用传声器拾音时,由于传声器的拾音区域与音箱的放音区域不可能采取隔离措施时,音箱发出的声音通过空间传到传声器,由于放大电路增益过高而导致声反馈(回授)。
一般来说,只有在扩声系统中才存在啸叫问题,在录音和还音系统中根本不具备产生啸叫条件。
如录音系统中只有监听用音箱,录音棚中传声器的使用区域与监听音箱的确良放音区域是互相隔离的,不具备声音回授的条件;而在电影还音系统中几乎不使用传声器,即使偶尔使用传声器,也是在放映室中做语言近讲拾音,放映音箱距传声器很远,所以也就不可能发生声反馈。
扩声系统出现啸叫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某些频率的声音(信号)过强,当提升传声器通路增益时,由于这些过强的频率率先到达声反馈所需要的强度条件如果该频率的反馈类型恰为正反馈,则必然在此频率上出现自激振荡现象,自激振荡频率的高低,表现为啸叫声音音调的高低。
2.2 声反馈产生的原因(1)房间的形状及声学状况任何一个房间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声学共振腔体,共振会使某些频率的声音被除数格外加强。
按建声原理,不同体形和容积的房间其共振频率是不同的,通过房间简正共振公式,可算出一个房间的共振频率;另一方面,吸声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反向和吸收也是不同的,不同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吸声系数差异很大,吸声结构的不同也会导致对不同频率的吸收不尽相同。
如何解决专业演出话筒声反馈的问题在专业演出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一点小的问题都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声音反馈,也称为“啸叫声”。
这是一种高频响的声音,会对演出造成很大的干扰。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什么是声音反馈?声音反馈是在音响系统中发生的一种现象,通常由扬声器和话筒之间的麦克风(或其他音频传感器)引起。
当话筒捕捉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时,它会发送回音到扬声器。
这就是“啸叫声”的声音反馈循环。
解决方案在演出中避免声音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解决方案:1、调整话筒的位置话筒的位置是减少声音反馈的关键。
话筒应该避免放在扬声器附近。
如果话筒位于扬声器的前面或旁边,它将更容易引起声音反馈。
避免话筒指向扬声器。
这会使声音直接被喇叭捕获并引起反馈。
将话筒指向演出演员或乐器,而不是向扬声器即可。
2、调整音量和音效另一个减少声音反馈的方法是降低音量和改变音效。
如果扬声器音量过大,声音反馈可能会更加明显。
这就是为什么调整音量和混响非常重要。
使用音效器也是减少声音反馈的有效方法,因为它们可以改变声音的质量和音调,从而减少声音反馈的可能性。
3、使用降噪设备降噪设备是专门为消除声音反馈问题而设计的。
它们可以通过检测和消除声音反馈来提供清晰的声音。
请注意,使用降噪设备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技能来设置它们。
但是,它们是非常有用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大型演出中。
4、使用合适的设备最后,选择合适的音响设备非常重要。
合适的设备通常意味着更好的音质和更少的声音反馈。
强烈建议使用专业的音响设备,以确保演出带来的最佳效果。
在决定哪种音响设备最合适之前,建议测试多种设备以获得最佳音质和最小的声音反馈。
总结声音反馈是专业演出中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注意话筒的位置、音量和音效、使用降噪设备以及选择合适的音响设备。
在保证演出音质和效果的同时,减少声音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声音反馈问题,提供出色的演出效果。
31段专业均衡器使用大全声场、声反馈、音色调整技巧展开全文均衡器的主要功能就是调整音色、调整声场和抑制声反馈。
现在的专业音响系统中使用的图示均衡器通常都是31段,其推拉电位器的Q值是恒定的,一般为1/3倍频程,所以无论是提升或衰减某频率,滤波器的带宽始终是不变的,而频率提升和衰减的程度一般为6-18 dB,最常用的是12dB。
图式均衡器通过面板上推拉键的分布位置,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出各频率的提升和衰减情况。
常用的专业图示均衡器频率调节范围一般是20Hz~20kHz,频率调整点一般从低到高分为:20Hz、25Hz、32Hz、40Hz、50Hz、63Hz、80Hz、100Hz、125Hz、160Hz、200Hz、250Hz、315Hz、400Hz、500Hz、630Hz、800Hz、1kHz、1.25kHz、1.6kHz、2kHz、2.5kHz、3.15kHz、4kHz、5kHz、6.3kHz、8kHz、10kHz、12.5kHz、16kHz、20kHz共31个频点。
1使用均衡器调整声场在专业均衡器的三大主要功能当中,调整音色应该是最基本最经常用到的功能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是用来调整声场和抑制声反馈的。
用专业均衡器来调整声场,专业的方法是要借助粉红噪声发生器和实时频谱仪来调整。
但我们现在大多数的音响师是不可能有这些设备的,只能就地取材,利用现有的设备想办法进行声场调整了,最简单最实用的办法就是用话筒调节了,如何利用话筒来调整声场和调整声反馈,具体调整步骤如下:1、首先找一只频响曲线较为平直、频响范围较宽的话筒,最好是电容话筒,也可以是质量比较好的动圈有线、无线话筒。
把这个话筒固定在话筒架上,放在一个声场的最佳听音区内,高度1.2米左右,话筒拾音头的水平位置与主音箱的中轴线平,基本上就是和主音箱成等腰三角型。
2、调整时要将除房间均衡器外的其它周边设备旁路直通,再把均衡器所有调节点清零,调音台上话筒所在通道的均衡器也要直通不做调整,功放打开并把音量开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打开调音台的总音量,开始慢慢往上推话筒音量推子,听到轻微的回输声时,再把话筒音量推子往下拉3—6个dB左右。
声反馈(啸叫)全解析:教你解决音箱啸叫问题声反馈是一种扩声系统(P.A.)中经常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他是扩声系统所特有的声学问题,对于声音再现来说真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事专业音响的人尤其是现场扩声专业的人,对音箱啸叫真可谓是深恶痛绝,因为由于啸叫而引来的麻烦举不胜举,广大专业音响工作者为了消除它几乎是绞尽了脑汁,但是,仍不可能将啸叫全面消除掉。
声反馈啸叫产生的原因 声反馈啸叫是声音能量的一部分通过声传播的方式传到话筒而引起的啸叫现象,在没有出现啸叫的临界状态,会出现振铃声,此时一般也认为存在啸叫现象,将音量衰减6dB后,定义为无啸叫现象发生。
扩声系统啸叫的出现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话筒与音箱同时使用;2、音响放送的声音能够通过空间传到话筒;3、音箱发出的声音能量足够大、话筒的拾音灵敏度足够高。
在扩声系统中当使用话筒拾音时,由于话筒的拾音区域与音箱的放音区域不可能采取声隔离措施,音箱发出的声音很容易通过空间传到话筒中而导致啸叫。
一般来说,只有在扩声系统中才存在啸叫问题,在录音和还原系统中根本不具备产生啸叫的条件。
如录音系统中只有监听用音箱,录音棚中花筒的使用区域与监听音箱的放音区域是互相隔离的,不具备声音回授的条件;而在电影还声系统中几乎不使用话筒,即使遇而使用话筒,也在放映室中作语音近讲拾音,放映音箱距话筒很远,所以也就不可能发生啸叫情况。
扩声系统出现啸叫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某些频率的声音过强,当提升话筒录音量时,由于这些过强的频率先到达啸叫所需要的强度条件,如果该频率的反馈类型恰恰为正反馈,则必然在此频率上出现自激振荡现象,自激振荡的频率的高低,表现为啸叫声音音调的高低不同。
总体来说,导致系统中某些频率过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房间由于共振和声反射等原因使得房间中某些声音的频率过强任何一个房间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声学共振腔体,共振会使某些频率的声音被格外地加强。
建筑声学告诉我们,不同体型和容积的房间简正共振公式,可以计算出一个房间的共振频率;还有,吸声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反射和吸收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吸音系数差异很大,吸声结构的不同也会导致对不同频率的吸收不尽相同。
开机时电脑发出的蜂鸣声的意义和解决方法电脑在开机启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发出一连串的蜂鸣声。
这些蜂鸣声不仅仅是启动过程中的提示音,它们还代表着电脑硬件工作状态的一种反馈。
本文将介绍开机时电脑蜂鸣声的意义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蜂鸣声的意义电脑蜂鸣声是一种通过主板内置的喇叭发出的声音信号,用于对电脑硬件进行状态反馈。
不同的蜂鸣声持续时间和频率代表了不同的含义,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蜂鸣声意义。
1. 单声短促鸣响当电脑开机时,如果听到一个短促的单声蜂鸣,通常意味着一切正常,电脑正在正常启动。
这是最常见的启动蜂鸣声,表示硬件检测通过,系统正常进入自检程序。
2. 连续蜂鸣声连续蜂鸣声通常意味着硬件故障。
根据持续时间和频率的不同,可以判断出具体的故障类型。
例如,连续长鸣可能表示内存不兼容或损坏,连续短鸣可能表示显卡故障。
3. 间断蜂鸣声间断的蜂鸣声通常是输入/输出设备问题的提示。
例如,键盘连接不良、鼠标故障等都可能引发间断蜂鸣声。
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 连续长鸣连续长鸣通常表示内存不兼容或损坏。
解决方法是关闭电脑电源,确保内存条插槽连接良好,并确保内存条与主板兼容。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需要更换或修复内存条。
2. 连续短鸣连续短鸣通常表示显卡故障。
解决方法是关闭电脑电源,重新插拔显卡,并确保显卡与主板连接正常。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需要更换或修复显卡。
3. 间断蜂鸣声间断蜂鸣声通常与输入/输出设备相关。
首先,你可以尝试检查并重新插拔键盘、鼠标等设备,确保连接良好。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需要更换或修复相关设备。
4. 长时间无声如果电脑启动时没有任何声音,可能是因为主板或喇叭故障。
首先,你可以尝试检查喇叭是否连接正确。
如果确认连接正确,但问题仍然存在,可能需要更换主板或修复喇叭。
总结:电脑开机时发出的蜂鸣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用户判断硬件工作状态。
如果遇到蜂鸣声异常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声音类型来判断具体的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反馈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欧仕达市场部吴松林助听器反馈的问题一直是助听器行业长期以来的技术难题。
不但困挠着验配师和听障患者,而且也是助听器生产厂家长期攻坚的技术主题。
多年来各个助听器厂家均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反馈抑制功能,抑制效果也有了显著的改进和提升。
但反馈问题还是会经常出现和困挠着诸多助听器验配师和听障患者。
为什么反馈问题会这么难呢?对于验配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处理?我们先了解下助听器反馈的原理,解析反馈问题的难点因素。
声反馈(俗称啸叫)是指部分输出信号返回后重新变成输入信号,如此反复循环多次被放大而产生的输出信号发生了高强度震荡。
如下图所示,由于通过助听器与耳道间的缝隙或助听器通气孔泄漏出来的声音信号会被麦克风接收后重新进入放大系统,如此循环多次后泄漏出来的声音信号会远远高于输入信号而变成刺耳的强声震荡信号。
声反馈分为内反馈和外反馈,内反馈主要是装配生产过程中工程师的疏忽或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导致的一种反馈现象。
这种内反馈问题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
因此日常遇到和需要解决处理的主要是外反馈原因而造成的。
助听器为什么会那么容易发生声反馈呢?发生声反馈的频率主要发生在哪里呢?让我们来看下“通气孔与助听器的最大无反馈插入增益值”的关系表: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堵耳状态下助听器发生声反馈的最大增益在3-4KHz也只有四十几分贝而矣,更不必讲配置大小不同通气孔的助听器了。
超过该增益就只能需要助听器的反馈抑制功能来处理了。
如今助听器的增益大多数都在40dB以上,甚至70Db、80dB以上,而且多数听障患者都是比较喜欢聆听清脆、响亮的声音音质。
这就无形中增添了更多出现声反馈的可能和研发、验配助听器的难度。
早期的声反馈消除技术主要采用衰减增益的办法或限幅法来解决声反馈的问题,但会影响到助听器性能的发挥以及大功率助听器的应用。
当前常用数字反相位消除技术来解决反馈的问题,而且已进行了多次技术的更新,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声反馈的技术手段。
1、引言
啸叫是扩声系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广大专业音响工作者为了消除它,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不可能将声反馈完全消除掉。
笔者认为,消除声反馈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从研究声反馈发生机理入手,探索消除声反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对声反馈的抑制水平。
2、声反馈产生的原因
声反馈是音箱声音能量的一部分通过声传播的方式传到传声器而引起的啸叫现象,在出现啸叫前的临界状态,会出现振铃声(即声音停止后的高频尾声),此时一般也认为是声反馈现象。
将音量衰减6dB后,定义为最高可用增益,无声反馈现象发生。
2.1 声反馈产生的条件
(1)传声器与音箱同时使用;
(2)音箱放送的声音能够通过空间传到传声器;
(3)音箱发出的声音能量足够大、传声器的拾音灵敏度足够高。
在扩声系统中,当使用传声器拾音时,由于传声器的拾音区域与音箱的放音区域不可能采取隔离措施时,音箱发出的声音通过空间传到传声器,由于放大电路增益过高而导致声反馈(回授)。
一般来说,只有在扩声系统中才存在啸叫问题,在录音和还音系统中根本不具备产生啸叫条件。
如录音系统中只有监听用音箱,录音棚中传声器的使用区域与监听音箱的确良放音区域是互相隔离的,不具备声音回授的条件;而在电影还音系统中几乎不使用传声器,即使偶尔使用传声器,也是在放映室中做语言近讲拾音,放映音箱距传声器很远,所以也就不可能发生声反馈。
扩声系统出现啸叫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某些频率的声音(信号)过强,当提升传声器通路增益时,由于这些过强的频率率先到达声反馈所需要的强度条件如果该频率的反馈类型恰为正反馈,则必然在此频率上出现自激振荡现象,自激振荡频率的高低,表现为啸叫声音音调的高低。
2.2 声反馈产生的原因
(1)房间的形状及声学状况
任何一个房间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声学共振腔体,共振会使某些频率的声音被除数格外加强。
按建声原理,不同体形和容积的房间其共振频率是不同的,通过房间简正共振公式,可算出一个房间的共振频率;另一方面,吸声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反向和吸收也是不同的,不同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吸声系数差异很大,吸声结构的不同也会导致对不同频率的吸收不尽相同。
故房间的声学状态(主要是声染色情况)对于声反馈的作用不可低估。
(2)音箱频响的起伏与振铃模态
音箱的发音单元为扬声器,由于材料和结构等多方面原因,任何一只扬声器都不可能保证频响曲线绝对平直,肯定会有某些频率出现尖峰的情况。
于是,在音箱放音时,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就会出现某些频率声音过强的现象,这个过强频率的声音就有可能造成啸叫。
扬声器安装在音箱中,音箱腔体的机械共振和腔体的声学共振会产生一种振铃模态RM(Ring Mode),这种振铃模态会导致声染色的发生,即音箱发出的声音中某些频率成分过强,在此频率上也可能产生声反馈。
(3)传声器对某些频率的拾音灵敏度过高
传声器的频响特性是决定传声器音色和适用范围的重要条件。
与扬声器一样,传声器的频响曲线也不可能保证绝对平直,对某些频率的拾音灵敏度过高的情况在所难免,这就是说,传声器对于各个频率的拾声灵敏度不同,这就会造成对某些频率的声音输出过强,其结果就可能在这些频率出现声反馈现象。
一般来说,传声器在高频段中的某些频率灵敏度偏高,故更容易在高频产生啸叫。
3、声反馈的危害
声反馈现象一旦发生,轻者会造成传声器通路音量无法调大,调大后啸叫非常严重,对现场演出会造成恶劣影响,或传声器声音开大后出现声音振铃现象(即位于声反馈临界点时传声器声音的尾音现象),声音存在混响感,破坏音质;重者导致音箱或功率放大器由于信号过强而烧毁。
能否将啸叫充分抑制,是衡量一个扩声专业音响师调音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
因为啸叫抑制得好,用传声器演唱和演奏时,音量可调空间大,使演唱和演奏得到满意效果。
由于声反馈而烧毁音箱高音单元的情况不胜枚举,因为在声反馈状态下信号
很强,会使功放出现削波(切顶)失真,削波失真就产生大量的高频谐波,这些高频波送入音箱高音单元后,高音单元无法承受如此强大的高频信号,就会造成音圈烧毁;再说,在声反馈状态下,功放会由于输出过大而发生过载,也极可能被烧毁。
4、声反馈的抑制方法
在扩声实践中,音响师们总结出了许多抑制音响系统声反馈的方法,建声专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消除声反馈的措施,电声专家们研制和开发了多种电声设备,以减少声反馈现象的发生,这些切实可行的举措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简单地介绍抑制、减少和消除声反馈的方法。
4.1 使音箱的声音不易传到传声器中
要想使音箱发出的声音不易传到传声器中以减少声反馈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传声器远离音箱。
这种方法在歌舞厅很难实现,因为歌舞厅的面积一般都不大。
但在剧院或大型演出场所中,这种方法会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可以考虑将传声器吊在乐队或舞台上方拾音,这样既可以保证传声器距声源足够近,也可以尽可能使传声器与音箱远离。
(2)利用音箱和传声器的指向性。
利用音箱和传声器的指向特性来抑制声反馈啸叫,往往也会起到一不定期的作用,如果传声器的使用位置不在音箱声音的辐射区域,音箱的声音就不容易传到传声器中;另一方面,在使用指向性传器时不要让其正对音箱,尽量避免产生啸叫。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适当调整音箱的角度,使音箱的声辐射区域尽量不在音箱的放音区域演唱,而且传声器不要正对音箱。
(3)适当减少传声器通路的音量。
这样做会使演唱或乐队拾音受到限制,演出效果受影响,但有时音响师不得不采取这种减少音量的下策。
如根据演出情况实时控制音量大小,当有振铃现象发生时,调音师要及时将音量拉下来,以免出现啸叫。
当演员手持或佩带传声器经过音箱前时,也要注意控制音量,否则也会造成啸叫。
(4)如果调音台的参量均衡器带Q值调节,可采取音量补偿措施,对通路的声音加以适当补偿方法是:将均衡器的频带调到传声器拾音音源声音的频带范
围,将此频带进行提升处理,出现啸叫前立刻停止。
4.2 使用能抑制声反馈的声处理设备
消除声反馈,也可通过对声音信号的处理来解决,目前各电声设备生产厂家研制了多种可以抑制声反馈的设备,这对抑制声反馈有很好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设备。
(1)移频器。
这是一种可改变声音频率的设备,工作原理类似变调器,它能将声音信号的频率增加5Hz,破坏产生声反馈的条件,从而抑制了声反馈。
但是,该设备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语言扩声时使用起来设备的使来效果很好,对声音的破坏很小,但是在演唱会和器乐中使用就会有明显的声音变调感觉。
这是因为语言的下限频率范围是在130~350Hz之间,仅5Hz的音调变化不会使人们有明显的音调变高的感觉,但是在声乐和器乐的下限频率为20Hz左右,5Hz 的音调变化人耳已经明显地察觉出来了。
(2)均衡器和反馈抑制器。
这两种设备都可有效地衰减反馈频率点的增益(拉馈点),扩声系统之所以产生声反馈,是因为系统中某些频率信号过强,如果衰减这些过强的频率就能抑制声反馈。
均衡器与反馈抑制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均衡器需要根据啸叫的频率手工将馈点拉下来;而反馈抑制器则可自动发现声反馈频率并将其衰减下来,衰减的频带宽度和衰减量由机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几乎不会对音质造成任何影响,还会使传声器拾取的声音变得好听。
(3)压限器。
压限器是一种根据输入信号强弱自动改变输出信号放大量(增益)的设备。
用于抑制声反馈时可以将压缩比调到∞:1(此时它为限制器),将阈值调到反馈临界点。
这样,当音量大到即将产生声反馈时,声音信号强度超过了阈值,强度也不会再继续增加,因而也就不会产生声反馈了。
但用压限抑制声反馈会带来声音动态损失,故应尽量少用这种方法。
4.3 搞好房间建筑声学设计
房间出现声染色是导致声反馈的最主要声学原因。
如前所述,作为一个腔体的房间,产生声学共振是不可避免的,而共振会使声音中的某些频率得到加强,在这个频率上产生声反馈啸叫是理所当然的。
消除文章声染色的主要方法,就是要尽可能减少简正共振现象的发生。
室内存在凹面反射会引起声聚焦现象的发生,而声聚焦会导致声场内局音量
过强,当传声器在声聚焦区域拾音时,由于声音能量的回授量很大,极有可能发生啸叫现象。
在做室内结构设计时,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凹面反射声,如果房间中存在无法克服的凹凸不平的面组成,这对减少和抑制声反馈有积极意义。
在选择室内装修材料和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对各个频率吸收(反射)均匀的问题,以减少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反射或吸收不一致的情况,这不仅对房间的频响特性的改善有好处,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消除声染色现象。
4.4 合理选用音箱
音箱的指向特性和频响特性对声反馈有重要作用,其指标将决定音箱在使用时声反馈的严重程度,音箱选用得当,声反馈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
音箱的指向性是音箱对各个方向辐射声音的能力,指向角度大的音箱,音箱发出的声音容易直接送到传声器中,声反馈的可能性增加,指向角度小的音箱减少了音箱声音直接回授到传声器的可能性,声反馈就不大容易发生。
所以,在满足听音区域声音覆盖的前提下,选择指向角度小的音箱对于减少声反馈姓来说将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