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数量性状的改良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3
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遗传性原理是指数量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控制,拥有遗传变异。
根据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分为基因型型、基因频率和基因效应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选择性原理是指选择个体的数量性状时,应该根据性状与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程度,尽可能选择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着较大贡献的个体。
适应性原理是指在选择个体的数量性状时,应根据目标环境和生长条件来考虑。
选择的个体必须适应目标环境,能够在相应的生态位上充分发挥功能。
直接选择法是指通过直接测量或观察数量性状的表现形式,以此为依据进行选择。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数量性状测量简单、易于获取的情况。
例如,对于作物的产量性状,可以根据每株或每单位面积的产量进行测量,直接确定高产个体。
间接选择法是通过选择与数量性状有关的可测指标进行间接选择。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数量性状无法直接测量或操作困难的情况。
例如,通过选取植株高度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来选择高产作物。
间接选择法可以根据数量性状的遗传背景、遗传相关性和选择效应等指标进行选择。
在数量性状的选择过程中,还可以结合遗传统计学方法,如相关分析、配合力分析、遗传进展分析等,对数量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为选择优良个体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数量性状的选择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多性状选择。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个体的育种潜力,提高选种效果。
综上所述,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是一项重要的育种技术,它可以帮助农作物育种者选出更具经济效益和适应性的个体,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品种和种质资源。
同时,通过与遗传统计学方法结合,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数量性状的深入研究,为育种工作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植物遗传改良利用遗传学方法改良植物性状遗传改良是人类通过选择和改良植物的基因组,以达到改良植物性状的目的。
遗传学方法是其中最主要和有效的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植物遗传改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植物遗传改良的原理植物的性状是由基因组决定的,因此改良植物的性状就需要通过改变基因组中特定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植物遗传改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根据个体的优劣,有选择地将具有有利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使其进行繁殖,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有利的基因,从而使后代的性状得到改良。
选择育种所依赖的基本原理是优胜劣汰,通过不断选择表现良好的个体,逐渐提高整个种群的性状。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利用两个不同个体之间的杂交产生的优势,在后代中出现杂种优势,即表现出比亲本更为显著的性状。
通过合理选择亲本,使其具有互补的优势基因,并进行杂交,可以改良植物的性状。
在杂交育种中,选择适宜的亲本和杂交技术是关键因素。
二、植物遗传改良的方法植物遗传改良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主要介绍常见的几种方法。
1. 选择与选种选择是指根据某一性状去选择出生长良好、产生高产量或其他良好性状的个体,并将其用作下一代的亲本。
选种是在选择的基础上,对选择出的优良个体进行进一步的选择和繁殖。
通过选择与选种,可以逐步提高植物群体的性状。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并将其后代中的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选择和繁殖,使后代整体性状得到改良。
杂交育种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亲本之间的优势基因,增加种内的遗传变异,培育出具有良好性状的新品种。
3. 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利用自然界或通过人工诱导获得的突变体进行育种。
突变体具有新的性状,通过选择和选种,使突变体的优良特性稳定表达在后代中,从而获得新品种。
4.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具有特定性状的基因导入植物中,使其表达并获得新的性状。
基因工程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化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改良中。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原理及方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分子标记技术的成熟,已经可以构建各种作物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基于作物的分子的标记连锁图谱,采用近年来发展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的定位分析方法,可以估算数量性状的基因位点树目、位置和遗传效应。
本文介绍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原理以及分析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但也存在相应的缺陷。
1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原理孟德尔遗传学分析非等位基因间连锁关系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根据个体表现型进行分组,然后根据各组间的比例,检验非等位基因间是否存在连锁,并估计重组率。
QTL定位实质上就是分析分子标记与QTL之间的连锁关系,其基本原理仍然是对个体进行分组,但这种分组是不完全的。
2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方法自然界存在生物个体的性状、品质等多为数量性状,它们受多基因的控制,也易受环境影响。
.多基因及环境的共同作用结果使得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变异,基因型与表现型间的对应关系也难以确定.因此,长期以来,科学工作者只是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将复杂的多基因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用平均值和方差来表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而对单个基因的效应及位置、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等无法深入了解,从而限制了育种中数量性状的遗传操作能力。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为深入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操作创造了条件, 提高了植物育种中目标数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可能性、准确性及预见性。
下面主要介绍了几种定位方法。
2。
1 QTL 定位方法连锁是QTL定位的遗传基础.QTL 定位是通过数量性状观察值与标记间的关联分析,即当标记与特定性状连锁时,不同标记基因型个体的表型值存在显著差异,来确定各个数量性状位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效应,甚至各个QTL 间的相关作用。
因此,QTL 定位实质上也就是基于一个特定模型的遗传假设,是统计学上的一个概念,有可信度(如99%,95%等),与数量性状基因有本质区别(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