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9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奇特的▲ 。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 :全部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 的点睛之笔。
A.认真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认真别有洞天饱满2.以下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3.以下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涂鸦之作,缺乏领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谢!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开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假设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始终远眺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阔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渐渐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人假设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确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相互冲突的真理之间查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期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期望他人幸福。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2023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1) 江苏苏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它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有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建筑。
苏州园林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之冠,其中最有名的是拙政园和留园。
苏州还拥有许多历史名胜,如虎丘、狮子林等。
除此之外,苏州的美食也非常有名。
苏帮菜是苏州的传统菜系,有着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味道,是无数游客向往的美味之一。
(2) 苏州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近年来,苏州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
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国最大的开发区之一,集聚了众多科技企业。
苏州还有着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以制造高科技产品而闻名。
(3) 苏州有着便捷的交通网络,可轻松连接国内外各地。
苏州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之一,高铁、动车和普速列车密集通行。
此外,苏州还有苏州绕城高速公路和苏州轨道交通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
这些都为苏州的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4) 苏州还是中国的教育重镇之一。
有着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苏州的教育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
同时,苏州还拥有国际学校,吸引了不少外籍学生前来深造。
请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请简要介绍苏州园林。
2. 提到了哪些苏州的历史名胜?3. 苏州工业园区以什么而闻名?4. 苏州有什么交通优势?5. 苏州的教育资源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1.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之冠,最有名的有拙政园和留园。
2. 提到了虎丘、狮子林等历史名胜。
3. 苏州工业园区以制造高科技产品而闻名。
4. 苏州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铁、动车、普速列车、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等现代化设施。
5. 苏州的教育资源主要有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还有国际学校吸引外籍学生前来研究。
第二部分:写作表达请按照以下提纲,以"少年中国说"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
文本内容(此处应为一篇论述类文章,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1. 文章主要讨论了什么主题?答案:文章主要讨论了(文章主题)。
2. 作者对于(文章中提及的概念或问题)的观点是什么?答案:作者认为(作者的观点)。
3. 文章中提到的(关键信息或数据)是如何支持作者观点的?答案:文章通过(分析方法或数据说明)来支持作者的观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4-6题。
文本内容(此处应为一篇实用类文章,如新闻报道、说明文等)4. 文章中提到的(事件或现象)有什么特点?答案:(事件或现象的特点描述)。
5. 文章是如何说明(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或数据)的?答案:(说明方式,如举例、比较、数据支持等)。
6. 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答案:(文章中提出的解决方法或建议)。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文言文内容(此处应为一段文言文,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答案:(翻译内容)。
8. 文中提到的(人物或事件)有什么特点?答案:(人物或事件的特点描述)。
9. 作者通过(文中的某个部分或事件)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或情感?答案:(表达的思想或情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
诗歌内容(此处应为一首古代诗歌)10. 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象?答案:(描绘的景象描述)。
11. 诗歌中的(关键词或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象征意义的解释)。
12.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的情感描述)。
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词语运用13.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答案:(填空答案)。
(二)句式变换14. 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动句。
答案:(被动句答案)。
(三)病句修改15.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病句,并给出修改建议。
答案:(病句及修改建议)。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禹梳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____________,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__________,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_________,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瘦西湖的景秒在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③②⑤①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李白)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4.对下面“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1994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现在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云、短视频、VR、AI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同步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只要无愧于心。
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第一部分一、文言文阅读文段一颜杲卿字昕,以文儒世家。
性刚正,莅事明济。
尝为刺史诘让,正色别白,不为屈。
开元中,与兄春卿、弟曜卿并以书判超等,吏部侍郎席豫咨嗟推伏。
再以最迁范阳户曹参军。
安禄山闻其名,表为营田判官,假常山太守。
禄山反,杲卿及长史袁履谦谒于道,赐杲卿紫袍,履谦绯袍,令与假子李钦凑以兵七千屯土门。
杲卿指所赐衣谓履谦曰:“与公何为著此?”履谦悟,乃与真定令贾深、内丘令张通幽定谋图贼。
杲卿称疾不视事,使子泉明往返计议,阴结太原尹王承业为应,使平卢节度副使贾循取幽州。
谋泄,禄山杀循。
杲卿阳不事事,委政履谦,潜召处士权涣、郭仲邕定策。
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
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
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
乃矫贼命召钦凑计事,钦凑夜还,杲卿辞城门不可夜开,舍之外邮;使履谦及参军冯虔、郡豪翟万德等数人饮劳,既醉,斩之,并杀其将潘惟慎,贼党歼,投尸滹沱水。
履谦以示杲卿,则首喜且泣。
先是,禄山遣将高邈召兵范阳未还,杲卿使藁城尉崔安石图之。
已而事显,乃拜杲卿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履谦为常山太守,深司马。
即传檄河北,言王师二十万入土门,遣郭仲邕领百骑为先锋,驰而南,曳柴扬尘,望者谓大军至。
日中,传数百里。
贼张献诚方围饶阳,弃甲走。
于是杲卿兄弟兵大振。
史思明等率平卢兵度河攻常山。
不涉旬,贼急攻城。
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
贼胁使降,不应。
取少子季明加刃颈上曰:“降我,当活而子。
”杲卿不答。
遂并卢逖杀之。
杲卿至洛阳,禄山怒曰:“吾擢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骂不绝,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绝,年六十五。
202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道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记为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答案】A【解析】“以身许国”褒义词,指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用在仁人志士身上合适。
“以身试险”是贬义词,意思是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用在仁人志士身上不当。
“多难兴邦”意思是,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与“野火沃土”意思一致。
恰当。
“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起来。
与“野火沃土”相差甚远,不当。
“不屈不挠”意思是,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与“奋斗”搭配恰当。
“不卑不亢”意思是,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一般形容对别人的态度,与“奋斗”搭配不当。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②⑤③D.④③②⑤①【答案】C【解析】四个选项对于空缺处第一句的选择有两种意见,或②,或④。
空格前面的“瘦西湖的景妙在巧”是概括句,没有涉及具体地点,这样若填②“回视小金山”,就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
而④句中的“最巧”与前面的“巧”衔接自然,故排除A、B。
认真分析①句和⑤句,很明显⑤句“又在另一拱门中”肯定在①句“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后面,据此可以排除D。
江苏省高考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江苏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
行动起来,努力学习,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江苏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江苏历年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艺既属美学研究的范畴,那么艺术形象就应该得到美的感应。
因此,残垣败壁、污泥浊水、歪鼻斜眼等生活中属自然形态的七丑八怪,一旦进入文艺作品,都可以而且也应该转化为艺术美。
自然形态的毛毛虫,当然谈不上美,如若经过美术家的再创造,成为一幅具体画面的“构件”,那恐怕就不宜一概否定它的美学价值。
艺术中的“构件”是有机的,它具有一种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的独特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意味着“艺术性格”的,犹如人物个性似的。
由此可见,将丑转化为美是有条件的。
这个条件,就是对丑的事物的“艺术性格”的确立。
②罗丹在他的《艺术论》中这样论断:“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创造成艺术的美”。
文学家们塑造的一系列成功的反面人物形象,也都是从其性格的鲜明性上来完成美的创造的。
如果一个丑的形象,不是被作家作为一种牲格展现在作品中,而是一些“丑”的“概念”的堆砌,“丑”的“品质”的相加,是无法产生艺术的美感的。
反面形象的性格愈是鲜明,他的丑愈是表现的入骨浸肌,就愈足以产生美的价值。
当读者由于加深了对丑的理解和认识而激发起强烈的感情和愿望时,美的感受也随之而产生。
③《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性格,概括集中了历史生活中封建统治者的残虐、虚伪、权诈等丑恶的品格,这是一个比生活中的权奸性格更为丰富的艺术典型。
读者从这个艺术形象中获得了揭露丑恶灵魂的愉悦,激发出“惩恶扬善”的强烈愿望,以至曹操的艺术形象搬上舞台后,出现过观众跳上舞台杀曹操的传说,这正从一个方面反映“丑”曹操在艺术史中美学地位。
把现实中的丑表现得“更丑”,就和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一样,同属于美学高级范畴,因此,性格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前提。
“真”是“美”的基础,而真实的性格总是丰富而复杂的。
江苏省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的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30分)
本部分共4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面有5个问题。
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第二部分语法填空(共20分)
本部分共10个小题,每题1分,根据文章或句子的语境,用
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第三部分改错(共10分)
本部分共10个小题,每题1分,找出每句话中的错误,并改
正它。
第四部分作文(共40分)
本部分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自由发挥进行写作,发表个人观点,能够合理运用各种语言知识,语言流利,表达清楚,篇章结构合理,标点正确。
请注意,以上仅为试卷的大致分布和要求,具体内容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官方公告为准。
附:部分答案范例
阅读理解答案
1. A
2. C
3. B
4. D
5. A
语法填空答案
1. about
2. to
3. their
4. are
5. for
6. or
7. be
8. not
9. has
10. but
改错答案
1. 去掉“了”。
2. 把“对”改成“向”。
3. 把“和”改成“与”。
4. 把“国家”改成“国”。
5. 把“着”改成“了”。
6. 把“少”改成“多”。
7. 把“第一个”改成“一个”。
8. 在“心”前面加上“她”。
9. 把“地”改成“得”。
10. 把“个”改成“一”。
以上答案仅为范例,具体答案以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为准。
祝你考试顺利!。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分)(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2)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4)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7) ▲,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8)水至清则无鱼,▲。
(《汉书·东方朔传》)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安娜之死[俄]列夫·托尔斯泰①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
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
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③“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
十点钟我就回来。
”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④“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⑤“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
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
“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
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⑥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
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
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
“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
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
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
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⑦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
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
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看她的时间。
⑧“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
“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⑨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
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
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
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
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
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
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
“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
“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
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
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 12.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6分)13.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14.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15.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乾坤草亭朱良志明代王世贞家有弇山固,园中有一小亭,小亭坐落在丛树之中,四面花草扑地,绿荫参差,匾额上书“乾坤一草亭”。
八大山人也曾画有《乾坤一草亭图》。
一个小草亭,为何扯上广袤无垠、神秘无比的乾坤?又如元代画家吴镇,喜欢独泛小舟于湖中,自称是“浩荡乾坤一浮鸥”。
一只小鸟,为什么说是浩荡乾坤中的一只小鸟?而唐代船子和尚诗云:“世知我懒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
”小舟居然也成了宇宙中的一只船。
宇宙、乾坤,说其大;小亭、小舟,言其小。
在小亭中有囊括乾坤的期望,在小舟中有包裹江海的运思。
小,是外在的物;大,是内在的心。
从物上言之,何人不小!但从心上言之,心可超越,可飞腾,可在小亭而妙观天下,可泛小舟而浮沉乾坤。
王维不是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吗?水虽穷,路虽尽,但云起了,风来了,我是一片云,我是一缕风,在这样的心灵中,哪里还会有穷尽时!乾坤中的一草亭,江海中的一浮鸥,宇宙中的一只船.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
这是一种深层的生命自信,我们每个人都是渺渺宇宙的一个点,八大山人也有此认知,他早年号雪个、个山,自称“个山人”,这个“个”就是乾坤中之一“个”,一点。
个,也可解释为竹,雪个,即皑皑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点青绿。
在《个山小像》中,八大山人录其友人赞语:“个,个,无多,独大。
美事抛,名理唾……大莫载兮小莫破。
”八大山人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虽然只是一点,当我抛弃欲望的追求,唾弃名理的缠绕,获得自身的独立的时候,我就可以齐同世界,拥有世界,我就是大全。
八大山人笔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鸟,都是一“个”,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
八大的自尊缘此而出。
清初诗人张潮将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牖中窥月,这是一般的境界,没有改变山里人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第二个层次是庭中望月,看到的世界不再是洞中之天,而是较为广阔的天地;第三个层次是台上玩月,则有“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悠然,有包裹八极、囊括乾坤的境界,它站在世界的高台之上。
这不是自高自大,而是心灵的悠游回环。
中国画中通透的小亭,八面无一物的小亭,就是这样的心灵高台,无边的世界就在高台玩月的灵境中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