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以及说明方法的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917.50 KB
- 文档页数:15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中带修辞方法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复习、练习(超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带有修辞的句子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及练(超全)一、修辞方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等。
(一)比喻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如、般、似的、是、成了、变成”等。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4、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小小的花苞圆圆地,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7、立刻,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勇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8、天安门广场曾经成了人的陆地,红旗翻去动,像海上的波浪。
9、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0、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低贱钢铁巨人一样。
11、桌面上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12、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13、山洪狂嗥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4、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15、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6、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和蔼可亲。
17、玉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18、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二)拟人定义: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品德化,将本来不具有人动作和豪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豪情的模样。
119、仿写譬喻句: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说明方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汇总方法修辞手法是在文学作品中运用修辞性的手法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描写手法则是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描写性的手法来生动地展现事物的形象和特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方法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的汇总。
一、方法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强调其中的共同点,使表达更具有形象感和感染力。
例如,用“他是我的太阳”来形容一些人对自己的重要性。
2.比拟:将两个事物相互类比,突出其中的相似之处。
例如,用“他像一只飞翔的鸟”来形容一些人的自由自在。
3.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属性和行为,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例如,用“树叶在微风中低头”来形容树叶随风摇曳的样子。
4.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增强表达的效果和影响力。
例如,用“他跑得飞快,快到风都追不上他”来形容一些人的奔跑速度。
5.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反或相似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其中的差异和特点。
例如,用“他快乐得像阳光,而我忧伤得像黑夜”来形容两个人截然不同的情绪。
6.借景生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例如,用“山峰高耸入云,湖水碧绿如玉”来描写一个人的豪情壮志和无限憧憬。
7.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他勤学苦练,努力奋斗,不断进步”。
8.比喻: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通过明示或暗示地比较多种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用“月亮像一颗银盘”来形容明亮的月光。
二、描写手法:1.生动描写:通过详细描述事物的形象和特点,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事物的真实情况。
例如,用“花朵绽放着五彩斑斓的颜色,散发着芬芳的香气”来描写花的美丽和芳香。
2.对比描写: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来突出其中的差异和特点。
例如,用“她的眼睛明亮如星辰,而他的眼睛黯淡无光”来描写两个人截然不同的眼神。
3.音乐描写:通过对声音的描写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事物的声音和节奏。
例如,用“悠扬的琴声如泉水流淌,宛如天籁之音”来描写音乐的美妙和动人。
小学常见的五种说明方法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语言标志:例如、比如、据说、譬如……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更具体、更详细。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看云识天气》(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应的例子)回答举例子的作用: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作比较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语言标志:比、而、相对于、较……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回答作比较的作用: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3.列数字(列数据)(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语言标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回答列数字的作用: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带有修辞的句子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及练习(超全)一、修辞方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等。
(一)比喻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如、般、似的、是、成了、变成”等。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4、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小小的花苞圆圆地,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7、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8、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去动,像海上的波浪。
9、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0、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低贱钢铁巨人一样。
11、桌面上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12、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13、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4、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15、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6、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和蔼可亲。
17、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18、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19、仿写比喻句:(二)拟人定义: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修辞手法及说明方法的使用修辞手法是指语言运用中常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旨在增强言语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具艺术性和说服力。
说明方法是通过解释、引用例证和进行对比等方式,来阐明观点或说明事物的本质、性质、特点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修辞手法及说明方法的使用。
修辞手法的使用: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以形象地表达意义。
比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了周围的每个人。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形象具体。
例如:“大地含笑,万物苏醒。
”3.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其特点或效果。
如:“他一声大吼,震得所有人耳朵嗡嗡作响。
”4.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的事物,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比如:“他的态度冷若冰霜,而她的心却热如火炉。
”5.排比:通过连续使用几个相同结构的词、短语或句子,使文章更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例如:“她是聪明的、勤奋的、善良的,真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人。
”6.修辞问答:即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行回答,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说服力。
“我问你,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我们的孩子们将如何面对未来?”7.推理:通过逻辑推理来表达论点或说服读者。
例如:“猫爱吃鱼,这只猫是一只猫,所以它一定爱吃鱼。
”8.反问:用反向的方式来提问,引起读者思考。
比如:“这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吗?”说明方法的使用:1.解释定义:对一些观点、概念或事物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定义,使读者更好地理解。
例如:“爱是一种无私的情感和奉献精神,它超越了个人的利益和欲望,是人类共有的情感。
”2.引用例证:通过引用史实、实例或其他人的观点,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例如:“据统计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高于没有高中文凭的人。
”3.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概念、理论或观点。
比如:“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多彩的宝藏,比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对比对照:通过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来说明本质上的不同或相同之处。
说明方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形式相同,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拈连(又称:顺捏)。
说明方法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4.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练习: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的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2.就拿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来说吧,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水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4.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5.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6.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7.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8.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9.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10.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11.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事物去描写抽象的事物。
作用: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天空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2、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例句: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蟋蟀有特别好的建筑工具吗?没有。
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7、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白公鹅》)8、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1、比喻:用具体的、简单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难以捉摸的事物。
作用: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特点: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例句:天空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2、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拟人和比喻最大的区别,就是拟人句没有比喻词。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
(2)把植物拟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例句: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注意: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这就是错误的夸张。
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例句: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注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没有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常用修辞手法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
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无疑而问,不需回答。
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
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明方法一、打比方:是以人们常见、熟知的事物,比喻说明不常见、不太熟知的事物,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
例如:1、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
2、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二、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例如:1、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三、作比较:就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使其特点显得更加突出。
●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初中阶段加上分类别和下定义。
●修辞方法小学六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初中:反复、对偶●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后,我们还要学会分析每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1)举例子:即举出实物来说明事物。
其作用是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2)分类别: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
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3)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作比较:即选用具体的或人们熟知的并且和要说明的事物有着某种外部的或内在联系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或用数字等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是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5)列数字:即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6)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地说明。
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用是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
只有把握住议论的这些特点,在阅读时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去“读”。
一把握论点。
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
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那么,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
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还有的文章,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
二弄清论据。
阅读议论文,在抓住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文中是用哪些论据来证明论点的。
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
阅读理解中常见的论证方法修辞方法和说明方法总结(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阅读理解中常见的论证方法修辞方法和说明方法总结常见的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采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
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以强调突出论证。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以使论证通俗易懂。
常见的修辞方法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问题时用同他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两者的词叫喻词。
例如:我们是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2比喻分三类:明喻、暗喻、借喻。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学习明喻。
明喻的结构特点是用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一般格式是:甲像乙。
比喻的好处: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另外,比喻可以用浅显常见的现象对深奥的道理假意说明。
帮助人深入理解。
4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类事物,但两者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要具体、浅显、贴近、让人一看就明白。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也就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
例如: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好处: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本来不是人的东西人格化,使被描写的事物活跃起来,这就加强了语言的形象力。
3注意:运用拟人的写法必须是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符合描写的环境气氛。
只有对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具有真情实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运用拟人时还应注意比拟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之处,才能把物写的像真正的人一般。
三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
例如:汽车在奔驰,钻机在轰鸣,人群在欢笑。
排比的句子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关系是并列或递进的。
(一)修辞手法掌握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⑴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⑵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⑶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⑷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⑸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⑹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⑺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⑻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⑼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⑽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⑾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作用: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答题模式:用简明而科学的语言揭示(概括)了××(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使说明更加严密、科学。
2、作诠释:介绍或解说事物、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作用:通俗易懂、给人以清晰的认识,更便于理解。
答题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读者对×××(它的特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通常两者采用“什么是什么”的模式。
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修辞手法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技巧,以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等等。
比喻是通过类比两个不同的事物,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其中一种观点或感受。
例如,"他是我生活中的一颗明亮的星星",用星星来形容他的重要性和亮眼的特点。
拟人是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或行为,使其更加具象化、有感情。
例如,"大地在呼喊,雨滴在哭泣",用拟人的方式表达出大自然的情感。
夸张是为了强调一些事物或情感,而对其进行放大和渲染。
例如,"我为你倾尽了整个世界",用夸张的语言表达出对对方的深情厚意。
反问是通过提出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以达到让读者思考和引起共鸣的目的。
例如,"你告诉我,这个世界还有希望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出对当下困境的思考和追问。
排比是在句子或段落中使用相同的结构、词语或句式,以增加修辞的效果。
例如,"她笑了,她哭了,她笑着哭了",通过排比的手法,强调了情感的变化和丰富性。
因果推理是通过说明前因后果的关系,以达到解释一些现象或问题的目的。
例如,"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通过因果推理的方式,解释了物种灭绝的原因。
举例说明是通过举出具体的实例,以便更好地说明和阐述一些问题或观点。
例如,"前几年,一些城市实施了严格的交通管理,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了交通管理的效果。
对比比较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更加清晰明了地说明问题。
例如,"与传统的写作方式相比,网络写作更加自由、开放,吸引了更多的读者",通过对比比较的方式,阐述了网络写作的优势。
分析细节是通过对事物或问题进行剖析和细致观察,以揭示其本质和特点。
例如,"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通过分析细节的方式,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类型及作用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反问、设问。
二、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下定义、摹状貌、引用。
三、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的作用: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或讲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易于理解。
2、拟人的作用: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3、排比的作用:加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4、夸张的作用: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对偶的作用: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的作用:增强语气,突出思想感情。
7、反问的作用: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8、设问的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四、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的作用:真实、有力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一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的作用:从多种角度阐述了事物的某一特点,使说明更清楚、更有条理。
3、列数字的作用: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一特点。
4、作比较的作用:通过将A事物和B事物的比较,突出A/B事物的某一特点,化深为浅,化繁为简,更清楚、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5、打比方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某事物的某一特征,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便于读者理解。
6、画图表的作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一特征,便于读者理解。
7、下定义的作用:科学、准确地说明某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8、摹状貌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某事物的本质特点,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9、引用(典故)的作用:用典故来说明某事、某道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兴趣。
浅析小学阶段的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作者:陈琳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39期说明方法,是专用于说明文的,使说明对象更清楚明白。
修辞手法,是一种特殊的、异于常规的写作手法,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
一、认识常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只有在说明文里才出现的,常见的有打比方、举例子、下定义、列图表、引用说明、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等等。
二、认识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我们通过举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对事物的特点做出解释,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事物本身的特点。
②分类别:我们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这样我们能更好的区分事物。
③作比较:我们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从而对比出事物的不同之处。
④打比方:我们把某件事物比作另外一件事物,这样句子更加形象生动突出事物的特点。
⑤下定义:我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概括抽象的理念,语言简单却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
⑥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对不同事物的特点作出解释说明,使句子表达的更加准确、说服力更强。
⑦列图表:我可以通过列图表的方法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展现,使我们学习的时候一目了然。
⑧引用说明:引用说明包括以下几种——A、引用生活中的事例;(作用和举例子一样)B、引用具体的数字;(作用和列数字一样)C、引用名人名言、励志格言、生活谚语等,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深刻有说服力。
D、引用新闻、故事、对话等。
使我们的文章在读的时候更加具有趣味性。
三、认识常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可以在任何文体中出现,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等等。
四、认识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比喻是把一件事物比作另一件事物,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事物的特点,尤其是针对比较抽象事物,也让我们的文章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2.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是指把物比作人,使事物有了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拟物是指把人比作物。
3.借代:指借事物代替本体。
在表述的时候不直接叙述事物的本体,而是通过叙述其他事物的特点来替代本体特征4.夸张: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扩大或者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