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方法和修辞方法的不同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1.比喻比喻的作用主要是:(1)、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拟人的手法,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例如: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
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
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方法和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它们虽然有些相似,但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就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区别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方法是指作者在文学创作中所采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表达手段。
它是作者在作品中所运用的一种技巧或者策略,用来表达主题、塑造人物、描绘场景等。
方法包括了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而修辞手法则是指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采用的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对语言的运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它是一种语言艺术手段,包括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多种手法。
其次,方法和修辞手法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方法在文学创作中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它是作品的基础,是作者构建作品的思维框架和表达途径。
方法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内容,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而修辞手法则是作品的点缀和装饰,它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修辞手法是作品的辅助手段,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最后,方法和修辞手法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明显的区别。
方法是作品的基础,是作者构建作品的思维框架和表达途径,它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内容。
而修辞手法则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在于,方法是作品的基础,是作者构建作品的思维框架和表达途径,它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内容;而修辞手法则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方法和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虽然有些相似,但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明显的区别。
方法是作品的基础,是作者构建作品的思维框架和表达途径;而修辞手法则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希望本文的说明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进一步提高文学创作的水平。
各种修辞手法作用一、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的作用就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就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作用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就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就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就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 设问的作用就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8) 反问的作用就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 反复的作用就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10) 借代的作用就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说明方法的作用及意义(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
(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2)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
(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就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与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把什么与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5)画图表: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通过什么图表的展示,使读者对什么的理解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
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手法。
一、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记叙文修辞说明文说明方法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9、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0、引资料: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议论文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说明方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形式相同,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拈连(又称:顺捏)。
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事物去描写抽象的事物。
作用: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天空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2、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例句: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蟋蟀有特别好的建筑工具吗?没有。
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7、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白公鹅》)8、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说明方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论证方法作用大总结常用说明方法一.常用说明方法:(共10种)。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2)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4)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比喻),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5)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6)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来展示事物的特点。
(7)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8)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形式相同,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练习:判断说明方法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英国有200具.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3.有一种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4.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
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初中阶段加上分类别和下定义。
●修辞方法小学六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初中:反复、对偶●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后,我们还要学会分析每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1)举例子:即举出实物来说明事物。
其作用是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2)分类别: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
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3)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作比较:即选用具体的或人们熟知的并且和要说明的事物有着某种外部的或内在联系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或用数字等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是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5)列数字:即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6)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地说明。
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用是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
只有把握住议论的这些特点,在阅读时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去“读”。
一把握论点。
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
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那么,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
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还有的文章,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
二弄清论据。
阅读议论文,在抓住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文中是用哪些论据来证明论点的。
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
说明方法及作用(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
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得更清楚。
(3)列数据。
可以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的方法。
可以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5)画图表。
可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将事物解说更直接、具体。
(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7)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可以使事物的某个特点或侧面更清楚。
(8)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
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形象性和生动性。
(9)摹状貌。
可以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10)引资料。
可以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
使所写“人”或“物”更鲜明、形象,丰富。
3、夸张: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4、对偶: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排比:可以加强语势、感情,强调内容。
6、设问:可以强调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7、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增强效果。
8、映衬: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可以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例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9、反衬:矛盾句法,即一句话同时出现两种相反意义的词语。
例1: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例2:黑轮装出了像哭的笑脸,让人看了好不心疼。
10、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的区别
方法与修辞手法可以在写作中起到类似的作用,但二者在性质和使用上有不同。
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组织思维、表达观点的方式或策略。
它是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可以指一整套完整的写作流程、写作思路或逻辑思维方式。
例如,论证方法、比较方法、描述方法等都是常见的写作方法。
方法主要关注写作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组织框架。
修辞手法是指作者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目的,运用到文章中的表达技巧、文字语言的运用方式。
修辞手法在语言层面上强调对词语、句式、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常常通过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感情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精准。
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总的来说,方法更多关注整体性、思路和逻辑,主要影响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修辞手法则更关注局部性、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主要影响文章的形式和表现力。
方法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架构,而修辞手法更注重局部的语言艺术。
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一、修辞手法的作用
1.增强言辞的艺术性:修辞手法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丰富了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感情表达,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使读者更易被作品所吸引。
3.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修辞手法通过使用一些情感色彩浓厚的修辞手段,如感叹、反问等,使语言更有感染力,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
5.营造良好的阅读体验:修辞手法可以通过运用一些诙谐幽默的修辞手段,如讽刺、幽默等,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使读者更加投入到作品中。
二、说明方法的作用
1.增强阐述的清晰度:说明方法通过使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将观点或主题展开,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要阐述的内容,避免了语义模糊和歧义,使观点更加清晰明了。
5.增强读者的参与感:说明方法通过使用一些互动的手段,如反问、疑问等,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欲望,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阅读的乐趣。
综上所述,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修辞手法通过丰富言辞的艺术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等,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说明方法通过增强阐述的清晰度、丰富内容的细节、增加说服力和提升可信度等,使文章更易理解和接受。
修辞手法和说明方
法的运用不仅能提升作品的文学性和说服力,还能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参与感,使作品达到更好的表达和传达效果。
(一)修辞手法掌握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⑴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⑵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⑶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⑷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⑸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⑹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⑺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⑻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⑼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⑽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⑾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作用: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答题模式:用简明而科学的语言揭示(概括)了××(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使说明更加严密、科学。
2、作诠释:介绍或解说事物、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作用:通俗易懂、给人以清晰的认识,更便于理解。
答题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读者对×××(它的特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通常两者采用“什么是什么”的模式。
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类型及作用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反问、设问。
二、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下定义、摹状貌、引用。
三、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的作用: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或讲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易于理解。
2、拟人的作用: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3、排比的作用:加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4、夸张的作用: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对偶的作用: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的作用:增强语气,突出思想感情。
7、反问的作用: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8、设问的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四、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的作用:真实、有力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一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的作用:从多种角度阐述了事物的某一特点,使说明更清楚、更有条理。
3、列数字的作用: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一特点。
4、作比较的作用:通过将A事物和B事物的比较,突出A/B事物的某一特点,化深为浅,化繁为简,更清楚、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5、打比方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某事物的某一特征,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便于读者理解。
6、画图表的作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一特征,便于读者理解。
7、下定义的作用:科学、准确地说明某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8、摹状貌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某事物的本质特点,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9、引用(典故)的作用:用典故来说明某事、某道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兴趣。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说明说明方法与方式,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关键语句作用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说明说明方法与方式,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关键语句作用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说明说明方法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修辞方法的作用及其实例
比喻、借喻、借代、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渲染、顶真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并举例。
附录:辅导员"古道西风"的回答:
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可以传达出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的独特感受。
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第向船尾跑去了。
”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来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写出了看社戏途中的奇特感受。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就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只出现喻体的一种比喻。
如:“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里用“自由花”来比喻人民得到解放以后的幸福生活,使抽象的意思具体化了。
借代可以使文章变化生姿。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里用“旌旗“借指军队。
拟人可以使语言更生动,使文章更有文采。
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将延安人民的欢迎场面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夸张往往故意夸大其词,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强调或渲染。
如:“整个老城像一座烧透了的砖窑”。
反复的作用是强调所说内容。
如:“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对偶能使语言整齐和谐,音韵铿锵,增加文章的美感。
格律诗常它来勾勒画面,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排比可以铺排文意,舒展内容,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还能增强语言的气势。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语言表述为: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
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
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
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
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
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
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
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
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