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PCB电路板调试技能
- 格式:pdf
- 大小:178.82 KB
- 文档页数:4
电路板调试方法范文1.电路板功能测试:首先需要对电路板的各个功能部分进行测试。
可以通过连接电源,在设定的工作环境下给电路板供电,并使用仪器、测试工具或者示波器来检测和测量电路板的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2.电路板元件测试:针对电路板的各个元件进行测试,如二极管、电阻、电容等。
可以使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来测试电路板上的各个元件是否正常。
3.电路板布线检查:检查电路板的布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电路板制造标准。
可以使用显微镜或者放大镜来检查电路板上的线路是否存在导通或短路问题。
4.电源电压检查:使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来测试电源电压是否稳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如果电源电压不稳定,可以通过添加滤波电容或者调整电源电压来解决。
5.信号和数据检测:通过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仪器来检测电路板上的信号和数据是否正常。
可以通过观察示波器波形、逻辑分析仪捕获数据等方式来判断电路板是否工作正常。
6.故障排查:如果发现电路板存在故障,需要使用排查方法来确定故障的原因和位置。
可以通过断路测试、测量电路板上的电压和电流、检查电路板上的焊接质量等方式来排查故障。
7.电路板参数调整:在调试过程中,可能需要调整电路板上一些元器件的参数,如电阻、电容的数值。
这需要通过测试仪器来进行测量和调整,确保元器件的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8.固件和软件调试:对于带有嵌入式软件的电路板,还需要对固件和软件进行调试。
可以通过调试器或仿真器来对固件和软件进行单步调试和断点调试,以确保软件运行正常。
9.温度和湿度测试: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电路板,还需要进行温度和湿度测试。
可以使用温湿度计或恒温恒湿箱来进行测试,以验证电路板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性能。
10.筛选和筛查:对于大批量生产的电路板,可能需要进行筛选和筛查,以确保每个电路板都符合质量要求。
可以使用自动测试设备或全自动测试系统来进行测试和筛选。
总结起来,电路板调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来检测和修复。
新设计PCB电路板调试方法对于一个新设计的电路板,调试起来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当板比较大、元件比较多时,往往无从下手。
但如果掌握好一套合理的调试方法,调试起来将会事半功倍。
对于刚拿回来的新PCB板,我们首先要大概观察一下,板上是否存在问题,例如是否有明显的裂痕,有无短路、开路等现象。
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检查一下电源跟地线之间的电阻是否足够大。
然后就是安装元件了。
相互独立的模块,如果您没有把握保证它们工作正常时,最好不要全部都装上,而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装上(对于比较小的电路,可以一次全部装上),这样容易确定故障范围,免得到时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
一般来说,可以把电源部分先装好,然后就上电检测电源输出电压是否正常。
如果在上电时您没有太大的把握(即使有很大的把握,也建议您加上一个保险丝,以防万一),可考虑使用带限流功能的可调稳压电源。
先预设好过流保护电流,然后将稳压电电源的电压值慢慢往上调,并监测输入电流、输入电压以及输出电压。
如果往上调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过流保护等问题,且输出电压也到达了正常,则说明电源部分OK。
反之,则要断开电源,寻找故障点,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电源正常为止。
接下来逐渐安装其它模块,每安装好一个模块,就上电测试一下,上电时也是按照上面的步骤,以防止因为设计错误或/和安装错误而导致过流而烧坏元件。
寻找故障的方法一般有下面几种:①测量电压法。
首先要确认的是各芯片电源引脚的电压是否正常,其次检查各种参考电压是否正常,另外还有各点的工作电压是否正常等。
例如,一般的硅三极管导通时,BE结电压在0.7V 左右,而CE结电压则在0.3V左右或者更小。
如果一个三极管的BE结电压大于0.7V(特殊三极管除外,例如达林顿管等),可能就是BE结就开路。
②信号注入法。
将信号源加至输入端,然后依次往后测量各点的波形,看是否正常,以找到故障点。
有时我们也会用更简单的方法,例如用手握一个镊子,去碰触各级的输入端,看输出端是否有反应,这在音频、视频等放大电路中常使用(但要注意,热底板的电路或者电压高的电路,不能使用此法,否则可能会导致触电)。
pcb调试的基本步骤
PCB调试是确保电路板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
基本的PCB调试步骤如下:
1. 确认电路连接,首先要确认电路板上的所有元件和线路都按照原理图正确连接。
检查元件的极性是否正确,焊接点是否牢固。
2. 电气检查,使用万用表对电路板进行电气检查,包括检查电压、电流和电阻。
确认电路板的供电和接地都正常。
3. 功能测试,接通电源,进行功能测试。
通过测量各个部分的输出信号、波形和频率来确认电路板的各个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4. 信号调试,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来检查各个部分的输入和输出信号。
观察信号波形和频谱,确认信号传输是否正常。
5. 故障排除,如果发现电路板有功能异常或者信号不正常,需要进行故障排除。
可以逐步检查各个部分的元件和线路,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6. 温度测试,有些电路板在工作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需要进
行温度测试,确保电路板在长时间工作时不会过热影响性能和寿命。
7. 稳定性测试,长时间运行电路板,观察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有些故障只有在长时间运行后才会出现,因此稳定性测试非常重要。
总之,PCB调试是一个细致的过程,需要从电路连接、电气特性、功能、信号、故障排除、温度和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
检查和测试,以确保电路板的正常运行。
一.调试基本方法对于一个新设计的电路板,调试起来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当板比较大、元件比较多时,往往无从下手。
但如果掌握好一套合理的调试方法,调试起来将会事半功倍。
通过测试区段供电柜3期电路板,我对调试电路板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体会。
1.测量电压法要确认的是电源电压是否正常,检查各种参考电压是否正常,另外还有各点的工作电压是否正常等。
例如,一般的三极管导通时,BE结电压在0.7V左右,如果一个三极管的BE结电压明显大于0.7V,可能就是BE结就开路。
2.信号注入法将信号源加至输入端,然后测量输出波形,看是否正常。
例如,测试IO输入功能时,在输入端接高电平或低电平,查看DSP检测到的对应IO口的电平。
3.结合软件法有些功能的检测,结合软件会更简便。
例如,IO输出功能,利用软件程序,将DSP输出IO口电平置高或低;通讯功能,结合通讯程序,可快速判断通讯是否正常。
4.看看电容,二极管等有极性元件是否焊反(特别是有极性电容),看芯片是否焊得颠倒,看元件有无明显的机械损坏,看板子是否有明显的划痕(导致开路),看是否有焊接短路(特别是DSP相邻引脚),看是否有明显虚焊,看是否有元件未焊,看元件是否焊错(如:电阻焊成电容),看板子走线铜箔是否明显缺损,看是否冒烟,烧焦,火花等。
5.听听工作声音是否正常(要有经验),如:听继电器闭合断开的声音等。
6.闻闻是否有异味,例如烧焦的味道、电容电解液的味道等。
7.摸用手去试探器件的温度是否正常,例如太热,或者太凉。
一些功率器件,工作起来时会发热,如果摸上去是凉的,则基本上可以判断它没有工作起来,可能开路了。
如果过热也是不行的,例如摸DSP,觉得烫手,可能短路或供电电压过高了。
注意要先试探性的去摸,别把手烫伤了。
8.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查找故障原因当确认某一功能电路存在故障,又没有头绪时,要根据电路图,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依次用示波器观看各点波形,找出故障原因。
二.测试DSP板流程区段供电柜分为IO板,检测板,电源板,触发板,DSP板。
pcb方向专业技能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方向是电子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涉及到电路设计、布局、制造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方向上,专业技能是非常关键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重要的专业技能。
首先是电路设计技能。
在PCB方向中,电路设计是基础中的基础。
它要求工程师能够根据电子产品的功能需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路。
这涉及到电路图的绘制、元件的选择、信号的传输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电路设计也要求工程师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各种因素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其次是布局技能。
在PCB设计中,布局是将电路图中的元件进行合理摆放的过程。
合理的布局可以有效地减少电路中的干扰和噪声,并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布局技能要求工程师能够根据电路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布局方式,同时考虑到元件之间的连接和信号的传输路径。
此外,布局还要求工程师具备一定的空间感和审美观,能够设计出美观、紧凑、易于制造的PCB板。
第三是制造技能。
PCB制造是将设计好的电路图转化为实际的电路板的过程。
它包括了电路板材料的选择、工艺流程的确定、生产设备的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制造技能要求工程师能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同时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生产设备,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性能。
PCB方向还需要掌握一些辅助技能。
例如,工程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软件技能,能够熟练使用PCB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布局。
同时,工程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子器件知识,了解各种元件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总结起来,PCB方向的专业技能包括电路设计技能、布局技能、制造技能以及一些辅助技能。
掌握这些技能可以使工程师在PCB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并设计出性能优良、可靠稳定的电路板。
同时,不断学习和提升这些技能也是工程师在PCB方向上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PCB焊接后的的调试方法及技巧说明对于刚拿回来的新PCB板,我们首先要大概观察一下,板上是否存在问题,例如是否有明显的裂痕,有无短路、开路等现象。
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检查一下电源跟地线之间的电阻是否足够大。
然后就是安装元件了。
相互独立的模块,如果您没有把握保证它们工作正常时,最好不要全部都装上,而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装上(对于比较小的电路,可以一次全部装上),这样容易确定故障范围,免得到时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
一般来说,可以把电源部分先装好,然后就上电检测电源输出电压是否正常。
如果在上电时您没有太大的把握(即使有很大的把握,也建议您加上一个保险丝,以防万一),可考虑使用带限流功能的可调稳压电源。
先预设好过流保护电流,然后将稳压电电源的电压值慢慢往上调,并监测输入电流、输入电压以及输出电压。
如果往上调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过流保护等问题,且输出电压也达到了正常,则说明电源部分OK。
反之,则要断开电源,寻找故障点,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电源正常为止。
接下来逐渐安装其它模块,每安装好一个模块,就上电测试一下,上电时也是按照上面的步骤,以避免因为设计错误或/和安装错误而导致过流而烧坏元件。
寻找故障的办法一般有下面几种:测量电压法。
首先要确认的是各芯片电源引脚的电压是否正常,其次检查各种参考电压是否正常,另外还有各点的工作电压是否正常等。
例如,一般的硅三极管导通时,BE结电压在0.7V左右,而CE结电压则在0.3V左右或者更小。
如果一个三极管的BE结电压大于0.7V (特殊三极管除外,例如达林顿管等),可能就是BE结就开路。
信号注入法。
将信号源加至输入端,然后依次往后测量各点的波形,看是否正常,以找到故障点。
有时我们也会用更简单的办法,例如用手握一个镊子,去碰触各级的输入端,看输出端是否有反应,这在音频、视频等放大电路中常使用(但要注意,热底板的电路或者电压高的电路,不能使用此法,否则可能会导致触电)。
如果碰前一级没有反应,而碰后一级有反应,则说明问题出在前一级,应重点检查。
电子电路设计常用调试方法与步骤汇报人:日期:•电子电路设计概述•常用调试方法•调试步骤与技巧目录•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调试工具与设备使用指南•调试安全注意事项与规范要求01电子电路设计概述由电子元器件、导线、接口等组成的电路,用于实现特定功能或系统。
电子电路根据需求分析、电路原理图设计、布局布线、仿真验证等步骤,完成电子电路的设计。
设计流程电子电路设计基本概念明确设计目标、功能要求、性能指标等,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使用电路原理图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包括元器件的选择、连接方式等。
电路原理图设计将电路原理图转化为实际电路板,进行元器件的布局和布线,确保电路板的可制造性和可靠性。
布局布线使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模拟验证,确保电路功能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仿真验证电子电路设计流程电路原理图设计软件如Altium Designer、Eagle等,用于绘制电路原理图和进行元器件的选型。
布局布线软件如Cadence OrCAD、MentorGraphics等,用于将电路原理图转化为实际电路板,进行元器件的布局和布线。
仿真软件如Multisim、Proteus等,用于对电路进行模拟验证,确保电路功能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电子电路设计常用工具02常用调试方法通过观察电路板、元器件、连接线等是否有异常,初步判断故障可能的位置。
直观检查法电压测量法电阻测量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关键点的电压,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电压异常。
通过测量电路中关键点的电阻值,判断是否存在开路、短路或阻值异常。
030201根据数字电路的逻辑关系,通过逻辑分析仪等工具,对电路进行逐级排查。
逻辑分析法使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号的波形,判断信号是否正常。
波形观察法通过观察电路的状态,如触发器的状态、寄存器的状态等,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状态分析法将混合电路按照模拟和数字部分分成不同的模块,分别进行调试。
在混合电路中,将模拟和数字部分集成在一起进行调试,通过观察整体性能来判断故障位置。
PCBA调试步骤一、通电前检测当一个电路PCB板焊接完后,在检查电路PCB板是否可以正常工作时,通常不直接给电路PCB板供电,而是要按下面的不走进行,确保每一步都没有问题后再上电也不迟。
1.连线是否正确检查原理图,需要检查的地方主要在主控芯片的电源和网络节点的标注是否正确,同时也要注意网络节点是否有重叠的现象,这是检查的重点。
另一个重点是原件的封装。
封装采取的型号,封装的引脚顺序,记住不能采用顶视图,切记,特别是对于非插针的封装。
检查连线,包括错线、少线和多线。
查线的方法通常有两种:①按照电路图检查安装的线路,根据电路连线,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检查安装好的线路;②按照实际线路对照原理图进行,以元件为中心进行查线。
把每个元件引脚的连线一次查清,检查每个去处在电路图上是否存在。
为了防止出错,对于已查过的线通常应在电路图上做出标记,最好用指针万用表欧姆挡的蜂鸣器测试,直接测量元器件引脚,这样可以同时发现接线不良的地方。
2.元器件安装情况引脚之间是否有短路,连接处有无接触不良,可以使用万用表的二极管检测,表笔在电路板上滑行检测。
三极管、二极管、集成器件和电解电容极性等是否连接有误。
电源接口是否有短路现象。
调试之前不上电,电源短路,会造成电源烧坏,有时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用万用表测量一下电源的输入阻抗,这是必须的步骤。
通电前,断开一根电源线,用万用表检查电源端对地是否存在短路。
在设计时电源部分可以使用一个0欧姆的电阻作为调试方法,上电前先不要焊接电阻,检查电源的电压正常后再将电阻焊接在PCB板上给后面的单元供电,以免造成上电由于电源的电压不正常而烧毁后面单元的芯片。
电路板设计中增加保护电路,比如使用恢复保险丝等元件。
主要是检查有极性的元器件,如发光二极管,电解电容,整流二极管等,以及三极管的管脚是否对应。
最好,先做开路、短路测试,以保证上电后不会出现短路现象。
如果测试点设置好的话,可以事半功倍。
0欧姆电阻的使用有时也有利于高速电路测试。
电路板调试的基本步骤引言:电路板调试是指在电路板制作完成后,对其进行测试和验证的一系列步骤。
通过调试,可以确保电路板的功能正常,电路连接正确,以及检测和排除潜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电路板调试的基本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进行电路板调试。
一、检查电路板组装质量在开始调试之前,首先需要检查电路板的组装质量。
检查的内容包括焊点质量、元件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元件是否损坏等。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相关元件。
二、检查电路板供电接下来需要检查电路板的供电情况。
可以通过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板的电源端口,确认电压是否在预期范围内。
如果电压异常,需要检查电源线路、电源芯片等部分,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修复。
三、检查电路板信号连接在进行信号连接之前,需要先确认连接线路的正确性。
可以通过使用万用表的导通测试功能,检查电路板各个点之间是否有导通。
如果发现导通异常或短路现象,需要检查并修复连接线路。
四、检查电路板信号线路接下来需要检查电路板的信号线路是否正常。
可以使用示波器等仪器,观察信号波形是否符合预期。
如果信号波形异常,可以逐步排查可能的问题,如信号线路开路、干扰等,然后进行修复。
五、功能测试完成信号连接后,可以进行功能测试。
根据电路板的设计和预期功能,逐个测试各个模块的功能是否正常。
可以使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仪器,验证电路板的各个模块是否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工作。
六、调整电路板参数在功能测试过程中,可能需要对电路板的参数进行调整。
例如,可以调整电路板上的电位器、电阻等元件,以达到预期的电路参数。
调整时需要注意逐步调整,避免过大的变动导致电路板无法正常工作。
七、测试温度和湿度影响有些电路板的工作环境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要求。
在调试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湿度,观察电路板的工作情况。
如果发现温度或湿度对电路板有明显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或优化。
八、测试电路板的可靠性在调试完成后,需要对电路板的可靠性进行测试。
电路板通用调试工艺一、察看外观质量1、察看电路板是否有明显的裂痕、短路、开路或裸露铜线等现象。
2、察看元器件是否有错装、漏装、错联和歪斜松动等现象。
3、察看焊点是否有漏焊、虚焊、毛刺、挂锡等缺陷。
二电路板电源模块的调试1、先用万用表测量一下电路板电源和地之间是否短路。
2、上电时可用带限流功能的可调稳压电源。
先预设好过流保护的电流,然后将电压值慢慢往上调,同时监测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
3、如果往上调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过流保护等问题,且输出电压也达到了正常,则说明电源部分正常。
4、如果往上调的过程中,出现过流保护,则要断开电源,寻找故障点,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电源正常为止。
三电路板功能模块的调试1、功能模块上电过程的调试:每个功能模块,都要上电测试一下,也要按照电源模块调试的步骤进行,以避免因为设计错误和安装错误而导致过流烧坏元器件。
2、确定功能模块故障的办法:一般有下面几种:⑴测量电压法。
先要确认的是各芯片电源引脚的电压是否正常,再检查各参考电压是否正常,还要测试主要功能点的电压是否正常等。
⑵信号注入法。
将信号源加至输入端,依次测量各点的电压或波形,判断是否正常,以找到故障点。
⑶其它方法,看、听、闻、摸等。
“看”就是看元件有无明显的表面异常或机械损坏;“听”就是听工作声音是否正常;“闻”就是检查是否有异味;“摸”就是用手去试探器件的温度是否正常。
四、电路调试的步骤:一般按下面步骤调试:1、上电观察:上电后不要急于测量电气指标,要观察电路有无冒烟、打火等现象,听听有无异常杂音,闻闻有无异常气味,用手触摸集成电路有无温度过高现象。
如有异常现象,立即关断电源,排除故障后再上电。
2、静态调试:静态调试一般是指在正常是上电后不加输入信号,或只加固定的电平信号的条件下所进行的直流测试,用万用表测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通过和理论估算值比较,结合电路原理的分析,判断电路直流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电路中已损坏或处于临界工作状态的元器件,使电路直流工作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PCB的一些高级设置和设计技巧
1、这是一个很有用的功能,注意看那些白色的线
2、变白的方法
3、在PCB中补给泪滴的操作
4、在PCB中覆铜的操作
5、在PCB中如何找到我们要的封装
6、在PCB中如何打印出中空的焊盘
7、在PCB文件上面加上汉字一直都是很多网友比较感兴趣的事情。
PROTEL早期的版本加汉字比较困难了这一点。
不但可以方便的加上汉字,加上照片也没有问题,加照片的方法稍后再讲,下面先来看看加汉字的具体方法:第一步:安装好PROTEL99SE,运行主菜单下的“放置>汉字”
第二步:在弹出的菜单中进行相应的设置:1设置要输入的汉字,2设置汉字所在的层,3设置字体和字号大,4小选择文字为空心的还是实心的效果,5设置好以后确定,这样系统就已经记下了你的设置调用。
第三步:此时再次运行主菜单下的“放置>汉字”,把鼠标停在要加汉字的地方几秒,就会出现你设置好的汉子虚影,此时点击鼠标左键定位汉字,点击右键则会取消此次操作。
PCB布线规则与技巧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布线是电子产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决定了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正确的布线可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降低噪音干扰,提高产品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PCB布线规则与技巧。
1.保持信号完整性:信号完整性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噪音、串扰等干扰影响,保持原有的稳定性。
为了保持信号完整性,应尽量减少信号线的长度和走线面积,减少信号线与功率线、地线等的交叉和平行布线。
同时,在高速信号线上使用传输线理论进行布线,如匹配阻抗、差分信号布线等。
2.分离高频和低频信号:为了避免高频信号的干扰,应将高频信号线与低频信号线分开布线,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例如,在布线时可以采用地隔离层将不同频率的信号线分离或者采用地隔离孔将不同频率的信号线连接到不同的地层。
这样可以减少高频信号的串扰和干扰。
3.合理布局:布线时应合理规划电路板的布局,将功率线和地线尽量靠近,以减少电磁干扰。
同时,尽量避免信号线与功率线、地线等平行布线,减少互穿引起的干扰。
在设计多层板时,还要考虑到信号引线的短暂电容和电感,尽量减小信号线长度,以减少信号传输时的延迟。
4.适当使用扩展板和跳线:在复杂的PCB布线中,有时无法直接连接到目标位置,这时可以使用扩展板或跳线来实现连接。
扩展板是一个小型的PCB板,可以将需要连接的器件布线到扩展板上,再通过导线连接到目标位置。
跳线可以直接用导线连接需要的位置,起到连接的作用。
但是,在使用扩展板和跳线时要注意保持信号完整性,尽量缩短导线长度,避免干扰。
5.优化地线布局:地线是电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提供回路给电流,还能减少电磁干扰和噪音。
在布线时应保证地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地线应尽量靠近功率线,对于高频信号,还应采用充足的地平面来隔离。
同时,地线的走线应尽量短且直,减少环状或绕圈的走线。
6.合理规划电源线:电源线的布线要尽量靠近负载,减小电流环形和接地环形。
【布线技巧】1、小键盘的*键或大键盘的数字2键添加一个过孔2、按L键可以切换布线层3、按数字3可设定最小线宽、典型线宽、最大线宽的值进行切换4、添加过孔:同一层中走线密集,难以通过,添加一个过孔,避免了线交叉,方便了走线5、添加接地过孔:①、贯通顶层与底层,降低阻抗②、大功率期间旁,便于散热6、添加泪滴:泪滴是焊盘与导线或者是导线与导孔之间的滴装连接过度,设置泪滴的目的是在电路板受到巨大外力的冲撞时,避免导线与焊盘或者导线与导孔的接触点断开,另外,设置泪滴也可使PCB电路板显得更加美观。
Teardrop(泪滴)的作用是避免信号线宽突然变小而造成反射,可使走线与元件焊盘之间的连接趋于平稳过渡化,解决了焊盘与走线之间的连接容易断裂的问题。
(1)、焊接上,可以保护焊盘,避免多次焊接是焊盘的脱落(2)、加强连接的可靠性(生产是可以避免蚀刻不均,过孔偏位出现的裂缝等)(3)、平滑阻抗,减少阻抗的急剧跳变①General选项区域设置●All Pads 复选项:用于设置是否对所有的焊盘都进行泪滴操作。
●All Vias 复选项:用于设置是否对所有过孔都进行泪滴操作。
●Selected Objects Only 复选项:只对所选中的元件进行泪滴。
●Force Teardrops 复选项:用于设置是否强制性的补泪滴。
●Create Report 复选项:用于设置补泪滴操作结束后是否生成补泪滴的报告文件。
②Action选项区域设置Action 选项区域各基的设置如下:●Add 单选项:表示是泪滴的添加操作。
●Remove 单选项:表示是泪滴的删除操作。
③Teardrop Style选项区域设置Teardrop Style 选项区域各项的设置介绍如下:●Curved 单选项:表示选择圆弧形补泪滴。
●Line 单选项:表示选择用导线形做补泪滴。
7、元件导线变绿色:如上图,黄色框内焊盘变绿色,报错。
解决方法:1、Shift+V选中报错点●降低压降,提高电源效率●与地线相连,还可以减小环路面积●为了PCB焊接时不变形,在PCB空旷区域填充铜皮或者网格状地线实心敷铜●优点:具备了加大电流和屏蔽双重作用●缺点:如果过波峰焊时,板子就可能会翘起来,甚至会起泡●解决办法:一般也会开几个槽,缓解铜箔起泡网格敷铜●优点:从散热的角度说,网格有好处(它降低了铜的受热面)又起到了一定的电磁屏蔽的作用。
PCB布线的技巧及注意事项1.合理规划电路板上的元件布局:在进行布线之前,需要根据电路的功能和结构合理规划元件的布局。
合理布局可以减少跨线和交叉线,简化布线过程,并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例如,将相互关联的元件集中在一起,以减少连线长度和信号传输的损耗。
2.使用地平面和电源平面:地平面和电源平面是PCB布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在PCB中设置地平面和电源平面,可以有效减少地线和电源线的长度,减小同轴电缆的干扰和耦合,提高信号完整性和抗干扰能力。
3.利用电网连接:电网连接是PCB布线中常用的一种布线方式。
电网连接可以减小线宽和线间距,减小电路板上的导线一阶传输延迟,提高信号完整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布局时,应尽量合理规划电网的结构和布线的路径。
4.分析和优化信号传输路径:信号传输路径是PCB布线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部分。
通过分析信号传输路径,可以了解信号在电路板上的传输特性,并进行优化。
例如,可以采用直线传输路径,减小信号传输的损耗和干扰;可以避免信号线与电源线、地线和其他高频信号线的交叉,减小互相干扰。
5.处理高频和高速信号:在布线中,对于高频和高速信号需要特别注意。
高频信号容易受到串扰和反射的影响,因此对于高频信号,应避免长线和小弯曲。
对于高速信号,需要注意控制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减小信号的反射和射频干扰。
6.使用适当的布线规则和约束:在进行布线之前,需要根据电路设计的要求和约束设置适当的布线规则。
布线规则可以包括连线宽度、线间距、最小孔径等要素。
合理设置布线规则可以减小静电干扰和交叉干扰,提高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7.进行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在进行布线时,需要考虑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性是电路板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布线和使用滤波器来减小电磁干扰。
8.进行仿真和测试:在完成布线之后,需要进行仿真和测试来验证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仿真和测试,可以检测电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电路板调试的6个小技巧!
电路板调试的6个小技巧!一个电子装置,即使按照设计的电路参数进行安装,往往也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是因为人们在设计时,不可能周全地考虑各种复杂的客观因素(如元件值的误差、器件参数的分散性、分布参数的影响等),必须通过安装后的测试和调整,来发现和纠正设计方案的不足,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使装置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
因此,调试电子电路的技能对从事电子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员来说,是不应缺少的。
硬件工程师调试电路板的时候,直接接触裸板,很容易造成电路板损坏。
我们总结了几条小技巧,能够有效避免电路板意外受损。
1,先摸一下金属,再拿电路板
人体带有静电,尤其在干燥的地区,摸到金属经常会被电到。
静电对电路板的损害非常大,打到裸板很容易把元器件打坏。
工厂的工人都佩戴有静电手环,穿着防静电服。
但是硬件开发工程师在办公室里,一般都不会有这么好的静电防护措施。
所以要养成防静电的好习惯:拿电路板之前,先找一个金属物体摸一下,把身上的静电泄放掉,然后再拿电路板。
2,拿电路板的板边,不要捏着芯片
还是因为静电。
虽然可以通过摸金属泄放掉静电,但拿着电路板往实验室走的时候,不可能一直摸着金属。
而此时身体一样会产生静电。
因此拿着电路板的板边,而不是直接捏着芯片部分。
这样能够使静电不直接打到芯片,而是传导到电路板的地线上。
(电路板板边一般都会设计有一圈GND线路)
3,用直流电源供电,而不是适配器或电池
硬件工程师调试电路板的时候,需要供电。
直接使用直流适配器或者电池,不能直接看到。
电路板调试方法电路板调试汇总一、通电前检测当一个电路板焊接完后,在检查电路板是否可以正常工作时,通常不直接给电路板供电,而是要按下面的步骤进行,确保每一步都没有问题后再上电也不迟。
1、连线是否正确。
检查原理图很关键,需要检查的地方主要在芯片的电源和网络节点的标注是否正确,同时也要注意网络节点是否有重叠的现象,这是检查的重点。
另一个重点是原件的封装。
封装采取的型号,封装的引脚顺序,封住不能采用顶视图,切记,特别是对于非插针的封装。
检查连线是否正确,包括错线、少线和多线。
查线的方法通常有两种:(1)按照电路图检查安装的线路,根据电路连线,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检查安装好的线路;(2)按照实际线路对照原理图进行,一元件为中心进行查线。
把每个元件引脚的连线一次查清,检查每个去处在电路图上是否存在。
为了防止出错,对于已查过的线通常应在电路图上做出标记,最好用指针万用表欧姆挡的蜂鸣器测试,直接测量元器件引脚,这样可以同时发现接线不良的地方。
2、元器件安装情况引脚之间是否有短路,连接处有无接触不良;二极管、三极管、集成器件和电解电容极性等是否连接有误。
电源接口是否有短路现象。
调试之前不上电,电源短路,会造成电源烧坏,有时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用万用表测量一下电源的输入阻抗,这是必须的步奏。
通电前,断开一根电源线,用万用表检查电源端对地是否存在短路,。
在设计是电源部分可以使用一个0欧姆的电阻作为调试方法,上电前先不要焊接电阻,检查电源的电压正常后再将电阻焊接在PCB上给后面的单元供电,以免造成上电由于电源的电压不正常而烧毁后面单元的芯片。
电路设计中增加保护电路,比如使用恢复保险丝等元件。
3、元器件安装情况。
主要是检查有极性的元器件,如发光二极管,电解电容,整流二极管等,以及三极管的管脚是否对应。
对于三级,同一功能的不同厂家器管脚排序也是不同,最好用万用表测试一下。
最好,先做开路、短路测试,以保证上电后不会出现短路现象。
常见的PCB电路板调试技能
无论是让别人做的板子,还是自己设计制作的PCB板,拿到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板子的完整性,如镀锡、裂痕、短路、开路及钻孔等问题,如果板子的作用比较严谨,那幺可以顺带检查下电源与地线间的电阻值。
一般情况下,自己动手做的板子在镀锡完成后就会将元器件装上,而让人做得话,只是一个带孔的镀锡PCB板空壳,需要拿到手的时候自己安装元器件。
有人对于自己设计的PCB板有较大的信息,所以喜欢一次性先把元器件上全了再测试,其实,建议最好还是一点一点来。
调试中的PCB电路板
新PCB板调试可以先从电源部位开始。
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上一个保险丝然后连接电源(为了以防万一,最好使用稳压电源)。
使用稳压电源设置好过流保护电流,再把稳压电源电压往上慢慢调升,此过程需要监测板子的输入电流、输入电压跟输出电压。
当电压往上调的过程中,并未出现过流保护且输出电压正常,那幺,表示该板子的电源部分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超出正常输出电压或过流保护,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