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36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知识、价值和自由等。
其中,存在问题涉及到世界的本质和物质、精神的关系;知识问题探讨认识的起源和限度、真理的性质等;价值问题涉及到人的行为和社会规范的基础和合理性;自由问题涉及到人的行动、决定和责任等。
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美学等方面。
其中,形而上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认识论研究认识的过程和能力;伦理学研究道德行为和价值观;政治哲学研究政治权力和制度的合理性;社会哲学研究社会结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美学研究艺术和审美的本质和价值。
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存在和意义的学科,围绕着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存在是什么?认识是什么?价值是什么?存在是什么?在哲学中,关于存在的问题被称为“本体论”。
本体论探讨着实体(物质、精神或其他形式)的存在和本质。
对于“存在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哲学流派有不同的回答。
康德认为,存在是一种先验概念,是一种名符其实的认识;黑格尔则认为,存在是绝对精神的表现;而尼采则强调了“永远重返相同”的存在观。
在现代哲学中,存在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不仅仅是实体的存在,还包括了时间、空间、自由等方面。
认识是什么?关于认识的问题被称为“认识论”。
认识论探讨着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
从古希腊时代的古典哲学到现代逻辑实证主义,认识论始终是哲学家们关注的核心议题。
康德认为认识是主动的;黑格尔认为认识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而康德则认为认识是基于经验的。
认识是什么,如何获得真知?这一问题困扰着哲学家和科学家们数千年。
价值是什么?价值论是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探讨的是价值是如何产生和存在的问题。
价值的本质、价值的判断标准、价值的体系等都是价值论要解决的问题。
在康德的伦理学中,道德的普遍性是价值的根基;而尼采则主张超越道德的个体决断;马克思认为,价值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在当代伦理学中,价值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多元性,多元文化的价值冲突和对话成为热门话题。
总的来说,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是对人类存在、认识和价值的思考和探讨。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哲学家们的研究领域,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通过深入探讨这三大基本问题,人类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指引着我们走向更加深远的认知与智慧的追求。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人而言,是事物的存在不存在,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状态的问题。
二、哲学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历史归结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学派,用概念表达,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事物的客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对社会而言,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问题。
只有与生产力相匹配的生产关系,才能保证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进步。
所谓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资料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即所有权的问题。
以及生产成果的分配权问题。
生产力是指当前社会的劳动力平均水平。
不同的所有权形式,注定了不同的分配形式。
所以,在现代社会管理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所有权形式,细化管理模式。
组合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社会的正常模式。
但必须参照主要生产关系。
总而言之,哲学研究的内容致广大而尽精微。
从广度而言,哲学研究的内容如前面所言几乎涉及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方方面面,凡事皆可进行哲学性的思考。
从深度而言,即便是研究同一内容,哲学观照世界的方式与其他学科存在重大的差别,具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洞察力与直击前提或本质的穿透力。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认识论问题、存在论问题、伦理学问题和美学问题。
认识论问题涉及我们如何获得知识以及知识的本质。
例如,我们如何知道世界的存在和真实性?我们的感官经验是否可靠?我们能否通过逻辑推理获得真理?
存在论问题涉及我们对世界的本质和存在方式的思考。
例如,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人类的意识是如何与身体联系的?是否存在超越自然现象的超自然实体?
伦理学问题涉及道德和行为的研究。
例如,什么是善和恶?道德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主观创造的?我们应该如何行动和取舍?
美学问题涉及审美经验和艺术的研究。
例如,什么是美?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评价?艺术的目的是什么?
哲学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认识论、存在论等。
形而上学研究世界的本质和基本实体的属性和关系。
逻辑学研究推理和思维的规律。
伦理学研究道德和行为的原则。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组织和权力关系。
美学研究艺术和审美经验的本质。
认识论研究知识的获取和真理的本质。
存在论研究存在的方式和本质。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哲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存在、知识、价值和现实等基本问题的学科,通过理性思考和思辨,探讨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世界的本质。
本文将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存在问题:哲学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人类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否有自由意志?人类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通过思考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哲学试图给人类的生活以深层次的指导。
2. 知识问题:哲学关注知识的起源、范围和可靠性。
它探讨知识是如何获得的,如何区分真假和可靠性,并研究人类思维和感知的局限性。
哲学关注知识与信仰、经验与理性的关系,以及科学和哲学之间的联系。
3. 语言和思维问题:哲学关注语言和思维的本质及其影响。
它研究语言的意义、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思维的限制和推理的规律。
哲学思考语言和思维的能力与局限,探索符号和符号系统对人类认知和沟通的作用。
4. 理论问题:哲学涉及理论问题的探讨,如道德理论、政治理论、美学理论等。
它关注人类行为的道德和伦理原则,政治权力和公正,美的本质和审美价值。
哲学通过系统性的思考和论证,试图为这些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本体论:本体论探讨存在的本质和实体的性质。
它研究实体的分类、属性和关系,探讨世界的本体结构和本质属性。
2. 认识论:认识论研究知识的起源、范围和可靠性。
它关注知识的认知过程、真理的判定和知识的合理性。
3. 伦理学: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道德原则。
它探讨道德价值、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基础,涉及个人和社会的伦理问题。
4.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研究实体的本质和存在的本源。
它关注存在的本质、现实的本质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和属性。
5. 社会哲学:社会哲学研究社会和人类社会行为的本质。
它探讨社会组织、权力关系、社会正义和社会变革等问题,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6. 美学:美学研究美的本质和艺术的本质。
政治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全文公基知识在考试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是非常复杂琐碎的,其中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部分,关于马原在考试中的出题方式为理解性考察,大部分是案例型题目,这也是考生比较头疼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析下哲学的基本问题,帮助大家可以更好的学会马哲的部分知识。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基本问题是恩格斯同志提出来的不是马克思提出的,这个大家需要明确。
其次,关于这个基本问题咱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个就是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第二个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二、第一性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主要是论述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源的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认为物质为世界的本源,物质为第一性,我们秉持的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如果认为意识是本源,意识为第一性,我们秉持的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所以各位同学记住一个考点,我们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就是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角度呦。
三、同一性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主要论述的为意识可不可以认识物质,如果认为意识可以正确认识物质,则被称之为可知论。
如果意识不可以认识物质,则被称之为不可知论。
所以各位同学再记住一个考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分方法是从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个角度进行区分的呦。
马克思的观点属于可知论的观点,他认为世界上只有我们还没有认识的事物,却并没有我们不可以认识的事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我们人类认知和了解的。
至于至今为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未解之谜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当科技提高,人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人类所了解的。
在这一块考试主要会以案例题目出现。
例题:(多选)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10月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之迟辟智美创作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即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来源根基.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物质能否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和认识的问题.2,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识表记标帜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实质是实践的?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其次,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域.最后,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实践的基本特征第一,直接现实性. 第二,自觉能动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实践是人所独占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实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6,,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暗示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各自获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7,矛盾的奋斗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暗示在:第一,矛盾双方的奋斗为对峙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缔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奋斗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8,对峙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首先,对峙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峙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最后,对峙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9,新生事物是不成战胜的,这是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更加适应变动了的境和条件;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力的优越性,它比旧事物具有更强年夜的生命力;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生事物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0,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需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肯定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11,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12.否定之否定(1)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与统一(2)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3,意识的能动性主要暗示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缔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发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发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5,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1)从实际动身,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回到实践中,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3)理论回到实践中,还必需为群众所掌握.(4)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1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赋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1)从真理的赋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赋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2)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17,社会意识的相对自力性暗示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服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自力性的突出暗示.1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9,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缔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缔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动的决定力量.20,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它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社会生产部份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它自发地安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它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2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需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4.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3,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动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动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初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C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正确答案:A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B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B7、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正确答案:C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正确答案:A9、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正确答案:A10、“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D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正确答案:A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其中,第一方面更为根本。
(3)由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划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相反;由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知论,可知论认为人能认识世界,不可知论认为人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世界。
什么是哲学?它与世界观的关系怎样?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论述:试论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使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显著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是指:(1)它是完备和彻底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统一;(2)它不仅以现代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为基础,随着的的科学的进步而发展,而且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自然、、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指:(1)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2)它以无产阶级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无产阶级是变革旧世界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目的,二者统一变革旧世界的实践。
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答:(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性。
因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所谓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政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解析: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所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这一问题贯穿于包括社会历史观在内的所有哲学问题之中,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出发点,也是哲学的起点,其他所有哲学问题都是从这个问题中派生出来的。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①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必然要对思维和存在(或意识与物质)两大类现象及其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②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一派哲学的基本倾向和性质。
哲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的出发点和理论前提对它的思维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定着它的基本性质。
而对基本问题的回答,就具有出发点和理论前提的意义。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实践的基本问题。
(3)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确定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要意义:①它揭示了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
②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
③它揭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给了我们理解哲学历史的线索。
④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1)第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何者为本源的问题。
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根本依据。
(2)第二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论”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依据。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从不同侧面阐明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其中,第一方面是主导的方面,而第二方面则是从属的方面。
第一方面规定着第二方面论证的前提;第二方面所持的基本观点,是以第一方面的回答为转移的。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凡是主张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即是唯物主义;相反,认为意识(思维)是世界的本质,意识第一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即是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