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其中,第一方面更为根本。
(3)由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划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相反;由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知论,可知论认为人能认识世界,不可知论认为人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世界。
什么是哲学?它与世界观的关系怎样?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论述:试论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使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显著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是指:(1)它是完备和彻底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统一;(2)它不仅以现代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为基础,随着的的科学的进步而发展,而且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自然、、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指:(1)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2)它以无产阶级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无产阶级是变革旧世界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目的,二者统一变革旧世界的实践。
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答:(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性。
因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所谓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名词解释人们总是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他们想要去探索它的本质以及背后的玄机。
就此来看,哲学是一种针对宇宙中现象和现实的系统性思考,它许多基本问题是人类进行探讨的重要武器。
一、起源问题起源问题是关于宇宙、社会、文化等出现的具体起源的思考。
起源可以分为客观起源和主观起源。
客观起源是指客观存在的世界,它是现实世界中存在过去及将来的历史现象的总和;主观起源则是指主观存在,它是人类活动的驱动力,它包括主观意识、精神观念、文化价值等。
二、本质问题本质问题是一种深化自己思想的对话活动,它是指对具体事物本质的论述与思考,它使我们弄清事物的本质特性和规律性,为进一步推测其他相关性提供依据。
三、结构问题结构问题指的是去探究存在事物的内部结构及它们所处的关系,可以分为具体结构问题和抽象结构问题。
具体结构问题指的是对存在的客观事物的实际结构特征的探究,如科学实验;抽象结构问题则是对一般知识的构成结构定义的探究。
四、关系问题关系问题指的是探究客观存在事物与其外界互动关系的思考活动,它可以分为形式上的关系问题和实质上的关系问题。
形式上的关系问题是指对事物外形、空间、颜色等特征的探究;实质上的关系问题是指对外界物质条件、客观规律等的系统性的探究。
五、价值问题价值问题是指人们通过系统性的思考而辨析客观事物以及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它是人类行为最根本的指导,价值问题是一种把实际事物和理论联系起来的思考过程,它可以分为宏观价值问题和微观价值问题。
宏观价值问题是指社会价值体系,如社会公正、道德良善等,它们关乎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微观价值问题是指当前行为及其结果,如实用主义、乐观主义等,它们关乎个人的短期利益。
总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针对宇宙中存在的客观事物以及人与事物之间关系的系统性思考,它包括起源问题、本质问题、结构问题、关系问题和价值问题。
通过哲学思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命运,实现自身价值,提升人生境界。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第一性。
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有无同一性问题。
2 人类社会的物质表现?答: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作为认识过程两个阶段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
(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阐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一门探讨根本问题的学科,它关注并深入思考人类存在、知识、价值和现实等基本问题。
以下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存在问题:哲学关注存在的本质和存在的含义。
它涉及到对存在的问题的探讨,例如: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的存在有何意义?
2. 知识问题:哲学探究知识的来源、性质和可靠性。
它问: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什么是真理?知识是否有限?
3. 价值问题:哲学考察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问题。
它涉及到对善恶、义务、责任和人的目标的思考,例如:什么是道德行为?如何判断是非?
4. 现实问题:哲学探讨现实的本质和现象的解释。
它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自然界是否有规律?
5. 精神问题:哲学研究思想、意识和精神的本质。
它涉及到对思维、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探究。
6. 真理问题:哲学探讨真理和认识论问题。
它涉及到对真理的本质、真理标准和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的思考。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深刻而复杂的,它们不仅是哲学家们长期以来思考的重点,也关乎每个人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和看待方式。
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拓展我们的思维,提供不同的观点和理念,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类存在和现实的本质。
1/ 1。
哲学的基本问题例子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就像你在黑夜里寻找光明一样。
比如说你晚上走在路上,你是先想着有路灯呢,还是直接摸着黑走呀?这就是在思考思维和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呀!
2. 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好比你做梦的时候,那个奇妙的梦境是从哪里来的呢?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奇呀!就像你梦到自己在飞翔,那这个意识中的飞翔是由什么产生的呢?
3. 我们究竟能不能真正认识世界,这就如同你想要了解一个陌生人,你怎么去判断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呢?你能确定你对他的认识就是完全准确的吗?
4. 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哎呀,这就好像你面对一个神秘的盒子,你特别想知道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宝贝,或者是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东西,这多让人好奇啊!
5. 精神对物质有多大的作用呢,就好比当你心情超好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做什么都特别带劲,仿佛一切困难都不是事儿了呢?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呀!
6. 我们的思考是不是能改变现实呢,嘿,你想想看,当你特别坚定地想要做成一件事,付出努力后真的做到了,这不就是思考影响现实的例子嘛!
7.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就好像你选择喜欢红色还是蓝色,总有个原因在里面吧,那我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又是什么决定的呢?
8. 物质世界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呢,好比你每天的生活,是不是感觉有些事情总是会有相似的发展轨迹呢,这是不是就是一种规律的体现呢!
我觉得哲学的这些基本问题真的特别有意思,就像一个个神秘的谜团等着我们去深入探究,每一个都充满了吸引力,让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和追寻答案。
政治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全文公基知识在考试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是非常复杂琐碎的,其中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部分,关于马原在考试中的出题方式为理解性考察,大部分是案例型题目,这也是考生比较头疼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析下哲学的基本问题,帮助大家可以更好的学会马哲的部分知识。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基本问题是恩格斯同志提出来的不是马克思提出的,这个大家需要明确。
其次,关于这个基本问题咱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个就是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第二个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二、第一性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主要是论述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源的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认为物质为世界的本源,物质为第一性,我们秉持的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如果认为意识是本源,意识为第一性,我们秉持的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所以各位同学记住一个考点,我们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就是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角度呦。
三、同一性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主要论述的为意识可不可以认识物质,如果认为意识可以正确认识物质,则被称之为可知论。
如果意识不可以认识物质,则被称之为不可知论。
所以各位同学再记住一个考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分方法是从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个角度进行区分的呦。
马克思的观点属于可知论的观点,他认为世界上只有我们还没有认识的事物,却并没有我们不可以认识的事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我们人类认知和了解的。
至于至今为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未解之谜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当科技提高,人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人类所了解的。
在这一块考试主要会以案例题目出现。
例题:(多选)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10月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C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正确答案:A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B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B7、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正确答案:C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正确答案:A9、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正确答案:A10、“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D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正确答案:A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是指对人生、世界、知识等方面的根本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它涉及诸多领域,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认识论、人类存在等。
以下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的简述:
1.存在:这个问题探讨的是世界和人的存在的本质是什么,它
涉及到形而上学和存在主义等领域。
2.知识:这个问题探讨的是人类如何获得知识,知识的来源和
可靠性是如何确定的。
3.道德:这个问题涉及到伦理学,探讨善与恶、对错和正义等
道德问题。
4.人的本质:这个问题关注人类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涉及哲学
人类学、心灵哲学等领域。
5.自由意志与命运:这个问题讨论人类行为的自由度和决定性,以及我们是否能够自主地选择行为。
6.身心关系:这个问题探讨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关系,以及意识
和身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7.真理:这个问题探讨什么是真实的,如何辨别真相和错谬。
8.美学:这个问题探讨艺术与审美,以及对美感和美的标准的
认识和理解。
这些问题是哲学思考的基础,它们引导我们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和问题的根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不同哲学家和学派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形成了多样化的思想传统。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3.唯心主义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主管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实事求是6.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7.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8.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人们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这是对运动的:至关唯物主义理解1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两种属性12.唯物辩证法的食指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1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有主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以及其他工作,这种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4.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15.认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6.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一般交换媒介的货币的根本区别是作为资本的货币能:带来剩余价值17.事变别瞎论述那个是正确而: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有价值18.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生产工具19.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必要地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阶级矛盾21.一切哲学派都不能回避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规律的客观性问题,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2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贡献是:辩证法,唯物史观23.感性认识的表现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2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复杂劳动,简单劳动25.产业资本循环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26.00。
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性质和功能提到哲学,大家并不陌生,像艺术哲学、哲学人生、哲理、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很多都涉及到哲学,哲学涉及到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
可是,如果我们不了解哲学的性质和功能,那学习起来就没有动力,经常有人说它很抽象、玄奥、甚至是很神秘,学习哲学没什么用途,其实那是不理解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下面我先介绍哲学及其它的功能:哲学的性质:就词源而言,哲学一词最初是来自古希腊,古希腊文由philia和sophia组成即“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是爱智慧的意思。
按照哲学的本性而论哲学就是自我追问、爱智慧。
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明哲学的性质,他说:“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因此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和追求智慧,而不是为了实用。
”“哲学是唯一一门自由的学问。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哲学无用呢?那是因为他们把哲学当作了一种实用的生产知识,他们认为哲学无用。
这里亚里士多德说的很清楚,学哲学就是为了摆脱无知、追求智慧,这是很重要的。
它不是一种实用技术,但不实用不等于无用。
我们人类区别其他的动物最突出的、最优秀的地方就是因为人有智慧,而不仅仅是机械的做一些工作,做工作也需要智慧,同样是一件工作,做起来是不一样的。
比如,高考时、考研时拿着题库做题,最后考不及格,那是没有学会原理,仅仅是做题。
结果不理想。
这就是缺乏智慧,学习一样东西就要学会它的原理,做题是为了巩固原理,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
题库是永远做不完的。
这是一个智慧的问题。
哲学是大智慧、大学问。
懂得了哲学道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根本。
对人类来说,不实用的东西往往是更有用的东西。
当然不是说实用的就没用。
比如,诸葛亮靠智慧实行空城计,没枪、没炮就能打胜仗。
有了智慧很多事情就会做的很好,很多问题就解决的好些。
同样的力气获得更好的结果。
多思考,做有价值的事情,先去调查情况再去做,看清楚再做。
先把书的大致线索弄清再去看书,做题。
这也是个智慧的问题。
哲学的功能:这里哲学有两个大的功能:一是,反思的功能。
英文reflection,反复的思考,反复的折射,我们的思想经过这个过程就会越来越深入、一步一步的抓住事物的最深的本质,一直追下去,最后抓到最深的本质,这叫追根求源,那就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刻多了,那我们看问题就全面、深刻,那就会显得的你聪明了,别人只看表面的东西,而你能看到事物背后的更深的本质,那你就获得了智慧,就掌握了事物的最根本的东西。
这种反思不仅反思我们的行动,每次行动后要反思,我们允许别人犯错误,但不允许犯同样的错误。
咱们知道,一个人犯错误,不是不聪明的表现,但总犯同样的错误,那就是有些愚蠢了。
对一个大事情,别人的思想,国外的思想,我们一定要思考,反思,然后再去运用它,把我们过去的经验加以思考,上升成理论,然后再去用,这就是聪明的表现,这就是哲学的功能、用途。
假如,对别人的理论不加以思考,拿过来就教条的用,生搬硬套就愚蠢些。
现实中的经验不吸取,教训不总结,那就是愚蠢。
我接收了教训、总结了经验,那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
那不接收教训,那每次就失败,失败,就是愚蠢。
所以哲学给我们智慧、使我们聪明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说:哲学就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哲学是反思的一种功能。
另一功能是指导实践的功能。
对社会变革,科学研究、经济活动等都有指导作用。
它的指导作用与其他的学科不一样,是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去指导我们的行动。
不实用、不能直接教我们炒股票,也不能教我们怎么去做生意赚钱,但它能从根本上、方法论上能告诉我们做生意、炒股票等一些经济活动,其他事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那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呢?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
比如说,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世界是神创造的,还是人主宰的,还是物质世界本身来决定它的规律呢?这就是根本看法。
再如拿一个日常熟悉的东西来说:黑马→马→动物(动物学)→生物(生物学)→有机物(有机化学)∕具体科学→存在(普遍、一般,最大的共性)∕哲学将其本质抽象到不能再抽象,概括到不能再概括的高度,才算是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这样的看法才能叫世界观,才算是哲学。
任何一个东西把它概括到最高的程度,那就是哲学。
方法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角度、途径、程序和框架。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即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方法后面加上论就最根本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和世界观一致的方法。
哲学就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指导,而不是技术上的指导。
但在宏观上指导,比如,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告诉我们,人生病了就去医院看病,按照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去找医生看病,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由神主宰的,它就告诉去求神。
这两种方法论,找哪个医生,怎么去找,那方法论就会告诉我们找哪个方向,不会告诉具体的方法。
在整体上指导我们。
我们对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做了基本的理解、认识,不能再认为哲学无用了。
说它无用是因为不了解它的功能、性质,了解之后,你就知道哲学的东西越学越有意思。
深刻的理论就是这样越学越有意思,才能给以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指导,才能给你智慧。
给了我们这样的指导能说它无用吗?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或是理论家没有一个不懂哲学的,不喜欢哲学的,包括一些科学家,他们最终达到哲学的高度。
任何一门科学研究到最后、最高的程度都是哲学。
哲学作为世界观,它要探索的是整个世界的终极本质、本体即“存在、一”、这个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质、最大的共性。
我们知道了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本质,也就是我们从刚才的例子“黑马”等抽象出的那个“存在”,这个“存在”是对一切事物的总的概括即万物的最大共性和最终根据。
那么我们接下来要问:“这个存在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哲学家们有两种相反的回答,一种认为这个万物的最大共性和最终根据的“存在”是物质;另一种则认为“存在”是精神,思维。
于是,“存在”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便成了哲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最高问题或基本问题。
咱们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有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而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两大类现象和两大类活动都涉及到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的关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问题,同时也是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更是哲学家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恩格斯首次提出来的,他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恩选集》第四卷,第二版,第223页)思维和存在两范畴也可表述为精神和物质、主观和客观。
2,那么为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1)它是人与世界关系中最本质的方面。
哲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世界尤其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归结起来无非两大类: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
思维和存在这一对范畴就是对精神和物质这两类现象最一般的概括。
我们知道,思维是人所特有的。
研究世界尤其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不能不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它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问题。
人类的社会活动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大方面。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不可避免地必须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主观和客观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它是各派哲学论争的焦点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回答其他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也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根本标准。
只有正确地把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才能揭示形形色色哲学学说、哲学思潮的实质,辨别它所从属的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就是思维和存在之间所包含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何为第二性的问题→本体论(研究谁是世界的本原的理论)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认识论(思维能否把握存在)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引出了哲学的基本派别问题。
根据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凡是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和一切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荀子说:“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 ---可知论少数者休谟,康德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否认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只有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同时也只要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能揭示形形色色的哲学学说,哲学思潮的实质,辨别它所从属的派别.哲学的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某种或某些物质具体形态:。
比如,泰勒斯认为万物始基是水: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水是始基。
(泰勒斯出生商人家庭,从小喜欢到处游离,过程中学习了很多东西,学问很大,对世界的观察比较深入,细致。
他观察到海上到处是水,如果你坐船去海上就可能有过这种经历和感觉,到了大陆看到天上下水,地上挖一下也有水,生命充满了水,思考思考于是就得出了水是万物本源,这些固体的东西都是水凝聚而成的。
气,也是水蒸发而升到空气中的。
这些思想在当时影响了许多思想家,这些唯物主义思想在很朴素、直观,但在当时以及很了不起了。
)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中国五行说等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认为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始基;不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那样简单、直观的猜测。
有了科学的依据,当时是按照科学的发展产生出更进一步、更深刻的唯物主义思想。
这些思想是根据当时力学发展而来的,研究机械运动的力学很发达,当时人们把力学的观点泛用在各个方面来观察世界,所以就产生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是用一种静止、片面的、孤立的观点来看世界,因为力学发达,人们研究客观世界分门别类的研究,研究很深入,但是用这种力学的观点来观察整个世界、解释整个世界的时候就出现片面性了。
比如,用机械学的观点来观察人,得出“人是机器”的结论,人和机器、机械钟表一样,人的心脏就是钟表的弦,是驱动力;人的关节是钟表上的齿轮,人的神经就是钟表上的螺丝(调节钟表快慢的),简单的认识人,但这是唯物主义发展到很高的阶段了,代表是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杰出的代表,唯物主义思想在他这里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有意义的是在当时几十年都是唯心主义占主要地位德国又使唯物主义占了上风,其贡献就是在这里,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马恩把他当作是前辈,老师来对待,学习了他不少东西。
后来马恩创立了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受了费尔巴哈的巨大影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是马恩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和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两个统一,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