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全三册
- 格式:docx
- 大小:70.78 KB
- 文档页数:2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陶高柄豆1980年三星堆遗址出土高46厘米、圈足径16.8厘米、豆盘径17.98厘米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收藏高柄豆上部呈盘状,中部为管状的豆柄,中空,与喇叭形器圈足相通,圈足上刻有一眼睛符号。
高柄豆是三星堆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
高柄豆通常较高,最高者近一米,席地而坐的古蜀人,将盛滿食物的高柄豆拎来拎去,随意放置,拿取食物非常方便,是一种设计巧妙的实用生活器皿。
这件高柄豆的圈足上还刻划着一只眼睛,三星堆文物中,眼睛的图案十分普遍,可能代表着某种特殊的含义。
陶高领壶1986年三星堆遗址出土高33.5厘米、底径5.2厘米、口径13.4厘米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收藏敞口,高领,领部长度约占整器的一半,朿颈,圆肩,腹部往下逐渐内收。
陶高领罐是三星堆文化的典型陶器之一,早在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中即已出现,出土数量众多。
是一种盛水或盛酒的容器。
陶盉1986年三星堆遗址出土高34.1厘米、宽21厘米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收藏器顶有一半圆形口,一侧有一管状短流。
器身宽胖,一侧有一宽鋬。
有三个中空的袋状足与器身相通,这既可以增加容量,又方便升火加温。
陶盉是二里头文化的典型器物,三星堆遗址出土大量的陶盉,可能受到了二里头文化的影响。
三星堆早期的陶盉形制器身较修长,足较粗,较晚者体矮胖,足较细,且有实心足尖。
陶盉是一种温酒器,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酒器,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相当繁荣,已有大量的剩余粮食用于酿酒。
陶尖底盏、陶器座1986年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尖底盏直径13.3厘米、高4.6厘米器座直径6.3厘米、高1.8厘米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收藏尖底盏为夹砂陶,内侧黑褐色,外侧黄褐色,局部黑色。
圆唇,圆弧壁,内底平缓,底中部略呈漏斗状外凸,外底呈在锥状。
陶器座为夹砂黑褐陶,朿腰,圈足方唇外叠.。
图一 三星堆遗址位置示意图[底图由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审图号:图川审(2016)027号]图二 T5388位置示意图0435.18、5.13米整体近方形的探方。
探方四壁剖面记录有两份,一份是中途绘制的4米×4米标准探方剖面图拼接解剖方四壁剖面图,另一份是最后通过3D拍摄获得的探方四壁图,由于探方内堆积复杂,剖面位置有所差异,两份剖面记录有所区别,为了和平面记录对应,此处使用第一份剖图三 T5388东壁、南壁剖面图第 层下为生土。
青色膏泥,土质纯净(图三)。
(二)重要遗迹探方内有多层夯土分布。
发掘至第一层夯土(第⑨层)时,决定保留部分夯土,通过钻探,避开红烧土集中的探方北部,对探方南半部分4米×2米的范围进行解剖发掘。
发现第二层夯土层(第⑩层)下有一个由卵石和陶片构成的层面,可能是不明形制建筑的局部,发掘方案改为解剖探方东南角的1.5米×2米。
解剖方下部有4层夯土构成的台基,上部文化层似乎包含反复使用的建筑局部,人工活动频繁,遗迹单位复杂,但由于揭露面积过小,未充分暴露建筑结构。
探方内遗迹众多,叠压打破关系复杂,此处用地层、遗迹关系图表示(图四)。
1.灰坑T5388发掘过程中共编号灰坑28个,实际共有灰坑22个,大部分在探方中为局部分布,仅打破H11的H10全部暴露。
总体而言,在T5388中发现的灰坑可分为三类。
一类以H1为代表,除H5和H11外,其余灰坑均属此类。
平面呈不规则圆形或长方形,是由图四 T5388地层、遗迹关系图地势凹陷,加之后期人类抛弃、填充废物形成。
第三类为H11,其最为特殊,遗迹形状规整,壁与底部光滑,明显加工过,遗迹内出土陶片丰富,包括大量以小平底 2.建筑遗迹T5388为解剖方,建筑相关遗迹揭露较多,因为可能涉及到周边未发掘区的建筑,此处做全面介绍。
图五 H1平、剖面图图六 H5平、剖面图图七 H11平、剖面图图八 H11①层(西→东)H5 位于探方南部,局部分布于T5388内。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介绍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有很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青铜神树和青铜大立人。
青铜神树是在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的文物,共有八棵,其中一棵修复完整,高达396厘米,是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
神树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顶已残缺,基座仿佛三座山相连,主干三层,树枝上分别有两条果枝,果托硕大,全树共有九只鸟站立在果枝上,而一条龙则延伸于主干旁侧。
在古代,青铜神树被认为是通往神灵的象征,体现了古蜀人与神灵的沟通和崇拜。
青铜大立人被誉为“世界青铜像之王”,是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身高180厘米,通高262厘米,重180公斤。
00《古蜀遗珍——三星堆出土文物精品展》精选器物文字说明001、铜人面具00商铜国家一级文物00高26厘米,宽40.8厘米,壁厚0.4厘米00铜人面具的两侧上下及额部正中多有方形穿孔,估计它们是在面具铸成之后补凿的,或者说可能是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加工蓄凿的,因为有些面具的方孔并没有凿穿。
如果在面具上预设穿孔,经浇铸成型即可,而在已制作成型的面具上重新凿孔,相对来说就费工费时。
世界许多民族认为,面具是神灵、精灵寄居之所。
中国古人认为,面具有“存亡者魂气”的作用,巫祝戴上面具,就可以招引祖先亡灵及上神的降临。
巫祝便和祖先亡灵沟通,向亡灵祈祷或代表亡灵说话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星堆青铜面具用于吁请神灵降临、祭祀祈祷的对象,是神灵降临时的寄居之处。
青铜面具经常性地陈设在宗庙中,便于迎接随时降临的神灵,而神灵寄居之后,面具就代表神灵了。
002、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00商铜国家一级文物00高41厘米,宽18.8厘米00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分平顶和圆顶两型,均由铜头像和金面罩两部分组成。
人头像所戴金面罩是用金块捶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眼眉部分则镂空露出铜质。
面罩与人头像的粘和方法,系采用生漆调和石灰作为粘和剂,将金面罩贴于铜头像上。
整件人头像金光熠熠,仿佛人头像中的将帅首领,气宇轩昂、高贵不凡。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上包贴金面罩,说明当时古蜀人已视黄金为尊。
作为常设于宗庙的祭祀神像,在其面部饰以黄金,目的并非仅仅为了美观,应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具有特定的功用和文化意义。
估计是用为娱神以使神更加灵验,同时当也是高贵、权威的身份地位的象征。
003、铜人头像00商铜国家一级文物00通高51.6厘米,宽23.8厘米,头纵径18.3厘米,横径14.6厘米00铜人头像有两种;一种为有一定地位的头像,头为平顶,脑后扎成独辫,眼嘴都经过相应的夸张,另一种为带有花冠或头饰发簪的头像,这类头像的社会地位显然要比“平顶头像”的高,且嘴涂朱红,可能属巫师之类。
三星堆遗址中的珍贵文物三星堆遗址是中国历史上一处非常重要的考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附近。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揭示出了早期古蜀文明的瑰宝。
以下是三星堆遗址中的一些非常珍贵的文物。
1.青铜神树青铜神树是三星堆遗址最著名的文物之一。
这座高约142厘米的青铜神树是由三星堆考古队在2001年一次发掘中发现的。
神树包含有200多个树枝,每个树枝都有细致的雕刻图案,形态逼真。
这座青铜神树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大型铸造器物之一,展示了早期古蜀文明高度发达的铸造工艺。
2.青铜面具青铜面具是三星堆遗址中另一个非常珍贵的文物。
这些面具由青铜制成,经过精细的铸造和雕刻,展示了早期古蜀人的审美观和工艺水平。
面具的设计栩栩如生,清晰地勾勒出面部特征,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等。
这些面具被认为有神秘的宗教和仪式性质,可能是为了祭祀或戏剧表演而制作。
3.佛像在三星堆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佛像。
这些佛像是由青铜或石材制成的,形态各异。
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座被称为“兜率天女”的青铜佛像,高约56厘米,是中国最早的佛像之一。
这座佛像形态优美,细节处理精细,显示出早期古蜀人对佛教的信仰和对艺术的高度追求。
4.玉器在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的玉器。
这些玉器包括玉雕图案、玉璧、玉坠等。
这些玉器制作精美,玉质晶莹剔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枚被称为“太阳神鸟”的玉璧,直径约20厘米。
这枚玉璧的图案以神鸟为主题,寓意着古蜀人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和追求。
5.陶器在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包括陶罐、陶盆、陶人像等。
这些陶器大多采用红陶制作,表面装饰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纹饰。
陶器是古蜀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
三星堆遗址中的这些珍贵文物,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早期古蜀文明的重要线索。
它们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揭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还会有更多宝贵的文物在未来的挖掘中被发现。
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夏朝始于公元前2000多年,尚且不是信史,距今有约4000年的历史;信史中第一个王朝商朝的历史距今也只有3600年。
这,对于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形象无疑是不大相称的。
而三星堆,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三星堆文物说明图片(20张)的小地方,将我们的历史向前推到了4800年前,而它自己只不过是默默地躺在富饶的四川盆地,默默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灵魂的滥觞……因此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不是因为传说中的炎黄二帝,也不是因为夏、商、周,而是因为我们有三星堆。
”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
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成都平原。
1980年起发掘。
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
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
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
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
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
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
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
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
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
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就目前掌握的文物及史料来看,古蜀国与中原商王朝并无任何藩属关系,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方国。
在目前发现的商朝甲骨文中,记载有很多商朝军队与蜀人作战的事件,但大多都是有始无终;在三星堆遗址中也出土了少量作为战利品的商朝贵族使用的兵器、权杖和刻有商朝文字的器物,古蜀国的强大可见一斑。
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见金沙遗址)、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三星堆3号坑出土文物器物描述
三星堆遗址的三号坑是一座重要的考古发现地,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器物。
这些文物器物包括陶器、玉器、青铜器、石器等等。
首先,陶器是最为丰富的文物之一。
出土的陶器有陶俑、陶罐、陶壶等。
陶俑是一种小型的陶制人像,形象生动。
陶罐和陶壶则是用来贮存食物、水和酒等物品的容器。
其次,出土的玉器也很精美。
玉器是由玉石制成的器物,包括玉璧、玉琮和玉佩等。
这些玉器造型精细,雕刻技巧高超,展现了古代艺术的美感。
此外,还有出土的青铜器。
青铜器包括青铜鼎、青铜簋、青铜器皿等。
青铜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形状庞大,用来进行祭祀和宴会等仪式。
青铜簋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器皿,器形华丽。
最后,还有一些出土的石器。
石器是指利用石头制作的器物,包括石斧、石刀、石锥等。
这些石器多用于狩猎和农业活动,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
这些出土的文物器物不仅展示了三星堆地区古代文化的繁荣,还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的文物
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的文物众多,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等。
三星堆遗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全球最早发现的象形文字之一——三星堆文字的诞生地。
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青铜器。
出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包括鼎、尊、簋等。
这些青铜器制作精美,工艺高超,展现了当时人们的高度艺术造诣。
除了青铜器,还有大量的玉器出土。
这些玉器色泽鲜亮,纹饰精致,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玉的极高追求。
此外,三星堆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
陶器制作精良,形态多样,包括罐、壶、盆等。
陶器的纹饰多以神兽、人物和几何图案为主题,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这些出土文物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审美追求,还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三星堆遗址的文物珍贵而独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明和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通过对三星堆文化未解之谜的探索和研究,深入了解三星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培养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习内容1、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历程了解三星堆遗址的地理位置、发现经过以及历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
2、三星堆文化的神秘青铜器研究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青铜器,如青铜大立人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探讨其用途、制作工艺和象征意义。
3、三星堆文化的起源与消失分析三星堆文化的起源,探讨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以及三星堆文明突然消失的原因和可能的去向。
4、三星堆文字之谜研究三星堆出土文物上是否存在文字,若有,解读其文字的含义和特点;若没有,探讨为何没有形成文字记录的原因。
5、三星堆祭祀文化探究三星堆遗址中祭祀坑的布局、祭祀用品和祭祀仪式,了解三星堆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
6、三星堆与外星文明的关联猜测分析关于三星堆与外星文明有关的种种猜测和假说,用科学的方法和证据进行理性判断。
三、学习资料1、学术著作(1)《三星堆出土文物全记录》(2)《三星堆研究》2、纪录片(1)《探秘三星堆》(2)《三星堆:消失与复活》3、学术论文通过中国知网等学术数据库检索相关论文4、博物馆官网访问三星堆博物馆官方网站,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展品信息四、学习方法1、文献阅读认真阅读相关的学术著作、论文和纪录片解说词,做好笔记,梳理重要观点和证据。
2、实地考察如有条件,前往三星堆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文物的魅力,观察文物的细节。
3、小组讨论组织学习小组,与同学交流各自的观点和发现,共同探讨未解之谜,激发思维的火花。
4、专家讲座参加有关三星堆文化的专家讲座,获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专业解读。
五、学习步骤1、第一阶段:知识储备(1)用一周时间,阅读相关的学术著作和纪录片,初步了解三星堆文化的基本情况。
(2)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撰文 / 赵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2年6月13日,中国四川的三星堆遗址又有重大发现。
这次公布的几件宝贝名字和实物都十分玄妙,三星堆“盲盒”里还有哪些好玩的宝贝?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022年6月28日,四川德阳,三星堆8号坑内众多“国宝级”青铜器等待提取2022年7月5日,工作人员在三星堆8号坑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沉睡三千年 一醒惊天下在大约公元前1500—公元前1000年之间,中国较为密集的青铜器文化区大致可分为中原、西北、北方长城沿线、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5个地区。
相较于其他几个文化区,古蜀文明(指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产生于中国今四川地区,不同于中原文明却又与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古文明)处于相对隔绝的地理单元内,秦岭等山系将其与临近的西北、关中和长江中游地区分割开。
这使得四川地区孕育了特点鲜明的青铜文明体系,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遗址就是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郊,地处成都平原北部,总面积达12平方千米,是目前所发现的中国西南地区青铜考古发现之一。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
1986年,随着三星堆1号、2号祭祀坑的发现,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青铜器、金器和玉器等文物,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2019年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原有的1号、2号祭祀坑附近区域,又相继发现了6座不同规模的祭祀坑,新发现大量珍贵的文物,不论在数量上还是罕有程度上,都突破了人们对三星堆的认知。
其中,人们最熟悉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出土于2号祭祀坑的青铜纵目面具和青铜大立人。
目前,三星堆3号、4号祭祀坑已结束野外发掘,5号、6号祭祀坑正在开展埋藏文物的室内清理。
2022年6月公布的文物,主要集中在7号、8号祭祀坑。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上的黄金树叶1986年,研究人员在2号坑中发现了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高3.9米,但残缺树顶、盘龙身躯、部分枝干等部位。
此次,考古工作人员在3号、7号、8号坑中发现不少属于这棵神树的残片。
三星堆主要文物通宽17.2、通高34.8厘米二号祭祀坑出土这人像为二号坑B型中唯一一平头顶戴冠头像,其顶盖与头像分铸。
人像所戴头冠为回字纹平顶冠,脑后发际线较高。
其面容消瘦,双眉似皱,表情凝重肃然,威严直透而出。
其头冠究有何具体含义,今已不详,估计其所代表的身份等级可能高于其他无冠者头像,执掌着较大的政治宗教权力。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共三枚,长9.3~11.3,宽2.3~3.1厘米。
由于长时间与青铜器埋藏在一起,虎牙为铜锈浸蚀呈碧绿色。
每个虎牙的根部都有一穿孔,可能用来系挂穿戴作装饰之用的。
蜀人有尚虎的习俗,虎以其威武凶猛的形象令人敬畏,用虎牙制作的工艺品不仅仅具有装饰的功能,可能还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具有辟邪的作用。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通长38.2厘米。
器身呈鱼形,两面各线刻有一牙璋图案,在射端张开的“鱼嘴”中,镂刻有一只小鸟。
鱼鸟合体的主题,寓意深刻,可能与古史传说中古蜀王鱼凫有关。
该器制作精美,综合运用了镂刻、线刻、管钻、打磨抛光等多种工艺,在选材上,还充分利用玉料的颜色渐变,随形就势以表现鱼的背部与腹部,可谓匠心独具、巧夺天工。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通长25.2,宽7.2厘米。
射端分芽开叉,多齿状扉棱向器身两侧充分展开,恍若张开的翅膀,极为美观漂亮。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通长40,宽10.1厘米。
形体宽大,援呈三角形,。
在援本部的两面正中阴刻有长方形的几何纹饰。
全器呈黄褐色,上有流水状纹理,色调明快,通体打磨,线条流畅,制作精美。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长20.8,宽9.3,孔径3.3厘米。
器形长而薄,两端呈圆弧形,一端宽,一端窄,中间有一圆孔,孔璧高高凸起,这是三星堆特有的器型,因形似古代的一种兵器——戚,故命名为戚形璧。
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玉制的农具,称其为“玉锄”。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外径17.8,孔径6.7厘米。
肉面平,上有数同心圆阴线纹,各组同心圆之间的距离相等,显然经过精确的计算,阴线纹线条均匀流畅,表现出极其高超的冶玉技术。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全三册
作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9月出版
开本:8开精装
册数:全三册
光盘数:0
定价:2960元
优惠价:2300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为迄今为止三星堆出土文物最齐全的图书,共收录三星堆历次出土文物千余件,涵括青铜器、金
器、玉器、石器、陶器几大类;彩色图片800余幅,线描图100余幅,其中三分之二图片(近800件器物)是此前未公开发表过的。
详细目录:前言、青铜器、陶器、金器、玉器、石器。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全三册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全三册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全三册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为迄今为止三星堆出土文物最齐全的图书,共收录三星堆历次出土文物千余件,涵括青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陶器几大类;彩色图片800余幅,线描图100余幅,其中三分之二图片(近800件器物)是此前未公开发表过的。
详细目录:前言、青铜器、陶器、金器、玉器、石器。
作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9月出版
开本:8开精装
册数:全三册
光盘数:0
定价:2960元
优惠价:2300元
本店订购简单方便,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汇款发货、当地自取等方式
全国货到付款,满200元免运费,更多请登陆文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