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1.13-寄生虫镜检(蠕形螨)检查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1
人体蠕虫螨虫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人体蠕虫螨虫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研究人体中的蠕虫螨虫,了解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对人体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人体蠕虫螨虫标本2. 显微镜3. 盖片和载玻片4. 目镜和物镜5. 显微镜光源三、实验步骤1. 将人体蠕虫螨虫标本放置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清水,将盖玻片盖在上方。
2.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物镜下方,调节目镜和物镜的距离,使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蠕虫螨虫。
3. 打开显微镜光源,调节光线亮度和聚焦,观察蠕虫螨虫的形态特征。
四、实验结果1. 蠕虫螨虫呈椭圆形状,体长约为0.2-0.5毫米。
2. 蠕虫螨虫体色呈淡黄色或淡白色,表面光滑。
3. 蠕虫螨虫的头部呈锥形,有一对长触须。
4. 蠕虫螨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胸部由多个环节组成,腹部末端有纤毛。
5. 蠕虫螨虫在觅食时会用触须感知食物,然后用口器摄取食物。
6. 蠕虫螨虫以人体表皮屑、毛发等细碎的有机物为食,寄生于人体的毛囊和皮脂腺中。
7. 蠕虫螨虫的寄生会导致人体出现瘙痒、红肿、发痒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皮肤感染。
五、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和研究人体蠕虫螨虫,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人体蠕虫螨虫是一种以人体表皮屑、毛发等细碎的有机物为食的寄生虫。
2. 人体蠕虫螨虫的寄生会引起皮肤感染,导致瘙痒、红肿等症状。
六、实验感想通过这次实验,我更加了解了人体蠕虫螨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技巧的理解。
这次实验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实践机会,帮助我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生物学知识。
螨虫检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室内灰尘中螨虫的检查,了解螨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为控制螨虫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室内灰尘样本、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涂片染剂。
2.实验方法:①采集灰尘样本:将干净的玻璃片放在室内各个角落、家具表面、地面等灰尘较多的地方,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手轻轻敲打玻璃片,使灰尘落在玻璃片上。
②制作涂片:将采集到的灰尘样本取一小部分均匀涂抹在玻璃片上,再将另一片玻璃片倒扣在上面,使灰尘均匀分布在两片玻璃片之间。
用手轻轻压紧,使两片玻璃片紧密贴合。
③染色:将制作好的涂片放在盛有涂片染剂的盒子中浸泡数秒钟,然后用水洗净,晾干备用。
④观察:将染好色的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螨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三、实验结果经过对灰尘样本的检查,我们发现灰尘中有多种螨虫存在,主要包括尘螨、鳞螨、鸟螨、猫螨等。
其中,尘螨数量最多,分布较广,其形态为椭圆形或圆形,大小约为0.2-0.5毫米,身上有许多细小的毛发,通常生活在床上、地毯、家具、书籍等处。
鳞螨数量较少,形态为扁平长条形,大小约为0.1-0.3毫米,身上有许多鳞片,常在厨房、卫生间等处出没。
鸟螨和猫螨数量较少,分别生活在宠物鸟和猫的毛发上,大小约为0.1-0.4毫米。
四、实验结论通过对室内灰尘中螨虫的检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室内灰尘中存在多种螨虫,主要包括尘螨、鳞螨、鸟螨、猫螨等。
2.尘螨数量最多,分布较广,其生活在床上、地毯、家具、书籍等处。
3.鳞螨数量较少,常在厨房、卫生间等处出没。
4.鸟螨和猫螨数量较少,分别生活在宠物鸟和猫的毛发上。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控制螨虫的滋生和繁殖:1.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清理灰尘和积累。
2.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地毯、窗帘等易积累灰尘的物品。
3.注意宠物的清洁和护理,及时清理宠物身上的螨虫和脱落物。
对室内灰尘中螨虫的检查可以为我们制定科学有效的螨虫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有助于减少螨虫对我们的危害和影响。
螨虫镜检实验报告1. 引言螨虫是一种微小的节肢动物,属于蛛形纲。
它们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各个角落,包括陆地、水域和空气中。
螨虫对人类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如引发过敏、疾病传播等。
因此,了解螨虫的特征和数量在环境科学、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螨虫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检测和鉴定螨虫。
本实验旨在通过螨虫镜检技术,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了解螨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 螨虫样本(来自不同环境的尘埃样本)- 显微镜- 镜片- 盖玻片- 涂片- 溶液:甲苯和酒精2.2 实验方法1. 收集螨虫样本,并将样本放入尘埃收集袋中。
2. 将收集到的尘埃样本放入显微镜下。
3. 使用镜片和涂片制作显微镜载玻片,以便观察和分析样本。
4. 在载玻片上滴上甲苯和酒精溶液,使样本湿润。
5. 将载玻片覆盖盖玻片,并用夹子固定。
6.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通过调节镜头观察样本。
7. 观察和记录螨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3. 实验结果和讨论经过实验观察,我们收集到了不同来源的尘埃样本,并进行了螨虫镜检。
以下是我们的观察结果和讨论:3.1 螨虫种类和数量我们在样本中观察到了多种螨虫的存在。
根据形态特征和大小,我们初步鉴定出了几种常见的螨虫种类,如家居尘螨、仓库尘螨和花粉螨等。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不常见或未知的螨虫种类。
在每个样本中,螨虫的数量也不尽相同。
家庭住宅和办公室的尘埃样本中螨虫数量较多,而户外环境的尘埃样本中螨虫数量相对较少。
这可能是因为家庭住宅和办公室中存在更多的灰尘和温暖湿润的环境,提供了适合螨虫生存和繁殖的条件。
3.2 螨虫的分布情况通过观察样本中的螨虫分布情况,我们发现螨虫主要集中在各种纤维和灰尘的组织中。
例如,我们在家居尘螨样本中发现了大量的螨虫存在于床上用品、地毯和家具等纤维结构中。
而在仓库尘和办公室尘的样本中,螨虫主要分布在纸张、文档和书籍等储存的纤维材料中。
这说明螨虫对纤维结构具有特定的选择性。
一、基础知识:蠕形螨(Demodex)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
寄生于人体的仅两种,即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者相似。
形态:螨体细长呈蠕虫状,乳白色,半透明。
颚体宽短呈梯形,位于虫体前端,螯肢1对,针状,须肢分3节。
躯体分足体和末体两部分,足体腹面有足4对,粗短呈芽突状。
生活史与习性:发育过程有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和成虫5期。
雌虫产卵于毛囊或皮脂腺内,毛囊蠕形螨卵呈小蘑菇状,皮脂蠕形螨卵呈椭圆形。
蠕形螨主要寄生于人体的鼻、鼻沟、额、下颌、颊部、眼睑周围和外耳道,也可寄生于头皮、颈、肩背、胸部、乳头、大阴唇、阴茎和肛门等处的毛囊和皮脂腺中。
皮脂蠕形螨常单个寄生于皮脂腺和毛囊中。
其颚体朝向腺体基底。
蠕形螨昼夜均可爬出皮肤表面。
毛囊蠕形螨爬出高峰时间为10:00~18:00, 皮脂蠕形螨为20:00~2:00。
75%酒精和3%来苏液15分钟可杀死蠕形螨,日常用的肥皂不能杀死蠕形螨。
致病:蠕形螨具低度致病性。
绝大多数感染者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痒感或烧灼感。
虫体的机械刺激和其分泌物、排泄物的化学刺激可引起皮肤组织的炎症反应。
人体蠕形螨破坏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引起毛囊扩张,上皮变性。
虫多时可引起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棘细胞增生,真皮层毛细血管增生并扩张。
角化过度可填塞囊口妨碍皮脂外溢。
并发细菌感染时,引起毛囊周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当蠕形螨穿到毛囊和皮脂腺外时,可引起肉芽肿样反应。
皮损的表现为局部皮肤弥漫性潮红、充血、散在的针尖至粟粒大的红色丘疹、小结节、脓疱、结痂、脱屑、肉芽肿、皮脂异常渗出、毛囊口显著扩大,表面粗糙,甚至凸凹不平。
在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痤疮、酒渣鼻、眼睑缘炎和外耳道瘙痒等疾病中,蠕形螨的寄生是病因或病因之一。
二、检查与诊断:常用的蠕形螨检查方法有3种:①透明胶纸粘贴法用透明胶纸于晚上睡前,粘贴于面部的鼻、鼻沟、额、颧及颏部等处,至次晨取下贴于载玻片上镜检。
检出率与胶纸的粘性,粘贴的部位、面积和时间有关。
虫害检查记录一、背景介绍虫害是指各种昆虫、螨虫、蛇虫、蛾子等害虫对农作物、森林、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造成的危害。
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时进行虫害检查和防治是保障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环节。
二、检查目的本次虫害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三、检查时间和地点检查时间:2022年X月X日检查地点:XXX农田四、检查人员本次虫害检查由以下人员组成:1. 检查组长:XXX2. 检查人员:XXX、XXX、XXX五、检查内容1. 虫害种类及数量:记录各类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包括害虫的名称、数量、分布情况等。
例如:a. 蚜虫:10只,主要分布在田地南侧;b. 螨虫:5只,主要分布在田地北侧;c. 蛇虫:2只,主要分布在田地东侧。
2. 虫害程度评估:根据实地观察和专业知识,对各类虫害的程度进行评估,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例如:a. 蚜虫:轻度感染,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小;b. 螨虫:中度感染,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c. 蛇虫:重度感染,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较大影响。
3. 虫害分布范围:记录各类虫害的分布范围,包括具体的地点和面积。
例如:a. 蚜虫:分布范围为田地南侧,面积约100平方米;b. 螨虫:分布范围为田地北侧,面积约50平方米;c. 蛇虫:分布范围为田地东侧,面积约20平方米。
4. 虫害损失评估:根据虫害程度和分布范围,评估虫害对农作物产量的损失程度。
例如:a. 蚜虫:预计损失5%的产量;b. 螨虫:预计损失10%的产量;c. 蛇虫:预计损失20%的产量。
5. 防治措施建议:根据虫害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例如:a. 蚜虫:建议采用有机农药进行喷洒;b. 螨虫:建议增加天敌昆虫数量进行生物防治;c. 蛇虫:建议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人工捕捉。
六、检查结果根据本次虫害检查的内容,得出以下结果:1. 虫害种类及数量:蚜虫10只,螨虫5只,蛇虫2只。
新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DCDC/FLⅠ-32.11.6
成都市新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微生物镜检(带绦虫检验)检查原始记录
受理编号:新疾卫检字(2016)第号
一.方法步骤:
1.粪便内节片检查:留24h粪便,观察有无白色、蠕动的节片。
发现节片后,将节片平置于两片载玻片之间,轻压后对光观察子宫分支情况。
2.粪便内成虫链体或头节检查:服驱虫药后,收集粪便,查找成虫链体。
成虫链体成乳白色,扁平带状,分节,常断成几段。
发现头节后,用镊子轻挑于载玻片上,加水1~2滴,低倍镜观察。
3.虫卵检查:
3.1肛门拭子法:将市售透明胶带剪成与载玻片等长或稍短的片段,贴于载玻片上备用,检查时将胶带一端揭开,留一小部分仍粘贴于载玻片上,将撕开部分缠住小匙柄的末端。
用左手分开受检者臀部,使其肛门及附近皮肤皱褶尽量暴露,右手手持胶带缠住的小匙,用匙端胶带压迫肛门周围皱褶皮肤粘取虫卵,再将胶带贴回载玻片镜检虫卵。
3.2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方法见寄生虫(钩蛔鞭蛲虫虫卵)镜检检查原始记录
二.实验记录:
主检:审核:
本报告共页第页。
虫害检查记录标题:虫害检查记录引言概述:虫害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严重的虫害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进行虫害检查并记录是农作物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检查时间和地点1.1 确定检查时间:虫害检查应在晨光充足的时候进行,通常选择在早晨或者傍晚时分进行检查。
1.2 确定检查地点:根据农作物种植情况,选择不同地块进行检查,特别是有虫害疑虑的地块。
二、检查方法和工具2.1 目视检查:通过裸眼观察叶片、茎秆等部位是否有虫害迹象,如叶片被啃食、叶片变黄等。
2.2 使用放大镜:对于弱小虫害,可以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以便更准确地判断虫害类型。
2.3 虫害捕捉:设置虫害捕捉器具,如黄色粘虫板、诱虫灯等,以便吸引和捕捉害虫。
三、记录内容和方式3.1 记录虫害类型:根据检查结果,记录不同虫害类型的名称和特征,以便后续的防治工作。
3.2 记录虫害密度:根据实地观察,记录虫害的密度和分布情况,有助于评估虫害危害程度。
3.3 记录虫害防治措施:记录已经采取的虫害防治措施和效果,为后续农作物管理提供参考。
四、数据整理和分析4.1 数据整理:将虫害检查记录整理成表格或者图表,便于对照和分析不同时间段和地点的虫害情况。
4.2 数据分析:根据虫害检查记录的数据,分析虫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为下一步的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4.3 制定防治计划: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虫害防治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和时机。
五、持续改进和总结5.1 持续改进:根据虫害检查记录和防治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虫害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5.2 总结经验:定期总结虫害检查记录和防治效果,积累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农作物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5.3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农作物虫害检查和防治培训,提高农作物管理人员的虫害防治水平,确保农作物生产的顺利进行。
结语:虫害检查记录是农作物生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系统的记录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虫害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寄生虫检验报告一、引言寄生虫是一类依附于宿主生物体上,从而获得养分而损害宿主的生物。
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寄生虫感染,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寄生虫检验的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研究结果,并提供相关建议。
二、研究方法1. 样本收集我们从不同地区的XX医院收集了200个患者的粪便样本。
这些患者来自各个年龄段和不同背景,旨在全面了解寄生虫感染的情况。
2. 寄生虫检测我们使用了常见的寄生虫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首先,我们对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直接观察是否存在寄生虫卵或虫体。
对于未能通过显微镜检查明确寄生虫感染的样本,我们进一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等,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3. 数据分析我们统计了每个样本中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并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年龄段和背景的寄生虫感染率,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三、研究结果1. 寄生虫感染情况经过检测,我们发现其中80个样本(40%)存在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和蛲虫等。
蛔虫感染率最高,占总感染样本的60%。
2. 地区差异我们对不同地区的样本进行了比较,发现南方地区的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北方地区。
这可能与南方地区气候温暖、环境湿润有关。
在南方地区,蛔虫感染是最常见的情况。
3. 年龄差异我们将样本按照年龄段进行了分类,发现儿童和老年人的寄生虫感染率较高。
这可能与儿童和老年人的卫生习惯、免疫力较弱有关。
4. 背景差异我们还将样本按照患者的背景进行了比较,发现农村地区的寄生虫感染率显著高于城市地区。
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四、建议鉴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预防和治疗寄生虫感染:1.加强卫生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寄生虫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
2.改善卫生条件:农村地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寄生虫传播的可能性。
寄生虫实验报告第一次实验报告1.所了解的人体蠕形螨和人体蠕形螨病人体蠕形螨分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
人体蠕形螨有因虫体钻入毛囊皮脂腺内(鼻部、额部、颊部等),由于虫体的机械刺激和其排泄物的化学刺激而使组织出现的炎症反应。
与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等皮肤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人体蠕形螨感染的检查方法和检查过程及及结果蠕形螨常用的检测方法有:1.拇指挤压法,方便但不卫生,对患者不够严肃。
2. 透明胶纸粘贴法:不能立即检查,需经过一夜的粘贴,检出率较低。
另外,少数过敏体质者可能会发生严重的皮肤过敏,会引发医疗纠纷。
3. 挤粘结合法:为提高检出率,再对粘贴胶纸下的皮肤进行挤压。
4.挤刮涂片法: 通常采用座疮压迫器、蘸水笔尖后端等工具加压挤刮受检部位,这些方法取检面积小,影响检出率,也易致皮肤损伤,对患者不够严肃。
5. 我们学校自创的镊式和刮片式取螨器法:可多部位、大面积取螨;不损伤皮肤;器具容易于消毒;操作简便;检出率高。
可推广为临床检螨专用器械。
检查过程及结果:在取得人体鼻唇沟处用镊子夹取皮脂腺,置于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由于实验课是在白天,而蠕形螨的活动时间是在晚上,因此,没有检测到蠕形螨。
3.对人体蠕形螨的致病性,检查方法,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什么见解致病性:蠕形螨成虫有应的螯肢,须肢和带刺的四队足,在皮毛和皮脂内活动时对人体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
蠕形螨以人体皮脂腺细胞内容物为食,直接破坏皮脂腺细胞,最终导致皮脂腺萎缩。
虫体和组织的代谢产物阻塞毛囊孔,造成个毛囊扩张,一旦扩张的毛囊破裂,可在周围的组织中形成异物性肉芽肿。
寄生于毛囊和皮脂腺内的蠕形螨及其代谢产物作为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主要为细胞免疫反应。
诊断:因人体蠕形螨感染需要虫荷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致病,需要确诊人体蠕形螨病,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一旦切诊为人体蠕形螨病,就要采取积极的抗螨治疗,因此蠕形螨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对于诊断蠕形螨病起关键作用。
蠕形螨病原学检查方法一、引言蠕形螨是一类微小的寄生虫,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同时也是人体的常见寄生虫之一。
为了准确、迅速地检测蠕形螨的存在,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病原学检查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蠕形螨病原学检查方法。
二、直接显微镜检查法直接显微镜检查法是最常见的蠕形螨病原学检查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取患者皮肤、毛发或病灶组织标本,经特殊处理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中是否存在蠕形螨。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对于蠕形螨的初步筛查十分有效。
三、镜下涂片检查法镜下涂片检查法是常用的蠕形螨病原学检查方法之一,相比直接显微镜检查法更加敏感。
该方法将取得的样本涂布在玻片上,经过染色处理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中是否存在蠕形螨。
镜下涂片检查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蠕形螨的种类和数量。
四、组织切片检查法组织切片检查法是一种更为深入的蠕形螨病原学检查方法。
该方法需要取得患者的组织标本,通过特殊的切片技术,将组织标本制作成薄片,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中是否存在蠕形螨。
组织切片检查法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蠕形螨感染情况,对于严重感染的病例尤为重要。
五、分子生物学检查法分子生物学检查法是一种高度敏感的蠕形螨病原学检查方法。
该方法通过提取患者标本中的DNA或RNA,利用特定的引物和技术,扩增并检测蠕形螨特有的基因片段。
分子生物学检查法不仅能够准确检测蠕形螨的存在,还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蠕形螨。
六、免疫学检查法免疫学检查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蠕形螨病原学检查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抗体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蠕形螨感染。
免疫学检查法可以通过血清学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技术来进行。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适用于慢性感染的检测。
七、结语蠕形螨病原学检查方法的发展为蠕形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直接显微镜检查法、镜下涂片检查法、组织切片检查法、分子生物学检查法和免疫学检查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准确、迅速地确定蠕形螨的感染情况,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螨虫检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螨虫的生态习性、种类、检测方法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为防治螨虫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1. 螨虫的生态习性螨虫是一种微小的六足动物,常见于家居、饮食、衣物等环境中。
主要通过吸食脱落的皮屑、头发、绒毛等营养物质而生存。
螨虫特别喜欢温暖、潮湿、光线不足的环境,且在这种环境下容易繁殖。
2. 螨虫的种类螨虫种类繁多,包括尘螨、猫螨、狗螨、鸟螨等。
其中,尘螨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一种螨虫。
3. 螨虫的检测方法目前常见的螨虫检测方法有三种:(1)显微镜检测法:将样品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直接观察到螨虫的形态和数量。
(2)胶片螨虫检测法:将样品置于胶片上,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胶片上的螨虫。
(3)室内空气检测法: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可以检测出空气中的螨虫数量。
4. 螨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螨虫是一种常见的室内过敏原,易引起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症状。
此外,螨虫还可能通过污染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主要采用显微镜检测法,具体步骤如下:1. 取样:在家居环境中取一些灰尘、绒毛等样品。
2. 制片:将样品放在玻璃片上,滴上适量的甘油,然后覆盖另一块玻璃片。
3. 烘干:将制片放在烘箱中烘干。
4. 显微镜观察:将制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螨虫的形态和数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样品中存在大量的尘螨,这也是家居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种螨虫。
尘螨主要通过吸食人体脱落的皮屑、头发等营养物质而生存,容易在温暖、潮湿、光线不足的环境下繁殖。
此外,尘螨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容易引起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症状。
五、实验结论螨虫是一种常见的室内过敏原,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防治螨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潮湿、温暖的环境。
2.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尘螨的繁殖。
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调查1.研究背景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是一种小型永久性寄生螨,种类繁多,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毛囊、皮脂腺或内脏内,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
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主要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主要寄生与人体的额、鼻、鼻沟颌部和颧部等处,均以宿主上皮细胞、皮脂腺分泌物、角质蛋白为食,通过机械性刺激和分泌物的化学性刺激,引起痤疮、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皮肤疾病,影响人的健康和美容。
人体蠕形螨为条件致病性疾病,感染率高、致病性低。
我国蠕形螨感染普遍,感染率因性别、年龄、民族、工种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有较大差别,各地感染率差异大0.8%--91.8%不等/0/8%--81.0%2研究目的蠕形蠕感染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和美容。
为了了解泰山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蠕形蠕感染现状,为大学生预防和治疗蠕形蠕的感染提供依据,故设计本次实验,对2008—2009级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3材料和方法3.1调查对象泰山医学院2008—2009级不同转特学生,650名(均住学校集体宿舍。
男生:312名女生338名年龄18—21岁3.2调查方法(1)统一问卷调查法:主要内容包括家庭背景,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临床症状,既往史等。
(2)透明胶带粘贴法:在检查前一天嘱咐受检者在调查期间不使用杀螨药物,晚上临睡前用肥皂水洗净脸部油脂,剪取透明胶带(约2.5cm*6.0cm)三条,待脸干后,一张粘贴于跨鼻尖至两侧的鼻唇沟,用手压紧使其紧贴皮肤,一张贴于额头,最后一张贴于颊部,次晨揭下胶带(粘贴时间不应少于4h,否则检出率低)。
平贴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做好标记送实验室,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在低倍镜下镜检。
检到活虫,死虫虫卵判为阳性,并进行虫种鉴定计数。
最后统一登记。
4预期效果经小组人员讨论,在校大学生螨虫感染率,调查可能会出现以下结果。
4.1感染特征发面,在调查的312名男生和338名女生中,男生感染率要明显高于女生。
2008和2009级感染率无明显差别。
天津市某高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的调查目的了解该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医疗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
结果共检查 1 023人,总感染率为13.39%,不同性别之间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有关,油性皮肤感染率22.59%明显高于干性皮肤及中性皮肤。
阳性感染者中不同部位检出率有差异,鼻翼部检出率最高,达81.75%。
结论该校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
学校应该加强蠕形螨防治的卫生宣教工作,改善学生生活居住环境,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减少蠕形螨的感染。
标签:蠕形螨;感染;透明胶纸法蠕形螨为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的皮脂腺、毛囊或内脏中,对宿主的特异性很强。
寄生于人体的有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
主要寄生于鼻、鼻沟、额、颊部的毛囊和皮脂腺内。
蠕形螨具低度致病性,感染较为普遍,绝大多数感染者无自觉症状,严重者或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表现为皮肤弥漫性潮红、充血、丘疹、脓包、毛囊口显著扩大、表皮粗糙。
国内人群感染率一般在20%以上,最高达97.86%[ 1 ]。
该次调查目的主要在于了解该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为学校医疗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临床医学院2011级全体在校生,共1 023人(男生308人,女生715人),年龄18~21岁,身体健康。
1.2 方法1.2.1 检查方法常用检查蠕形螨的方法为挤刮涂片法、挤粘结合法和透明胶纸粘贴法[ 2 ]。
挤压法,由于挤压时会对面部带有一定的损伤,甚至会扩散面部感染区域,被检者也会感到有疼痛或不适,往往不愿配合检查,同时该次受检人数较多,故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
用透明胶纸于晚上睡前粘贴于额头、鼻翼及面颊处,至次晨取下粘贴于载玻片上,并标明姓名学号。
1.2.2 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发病相关因素和具体检查方法3项。
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宿舍等;发病相关因素包括生活饮食习惯、皮肤性质、面部皮肤疾病及治疗情况等内容[3] 。
新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DCDC/FLⅠ-32.11.13
成都市新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微生物镜检(蠕形螨)检查原始记录
受理编号:新疾卫检字(2016)第号
客户名称:实验编号
样品名称:样品数量份
收样日期:年月日
检验日期:年月日至月日
检验项目:□蠕形螨
主要仪器:00386尼康NIKON YS2-H双目显微镜
检验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1.方法:挤压涂片法透明胶纸粘贴法
2.步骤:
挤压涂片法:选取鼻沟、颊部及颧部等皮损区,用刮刀或手挤压,将挤出物置于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并轻轻压平,盖上盖玻片镜检。
透明胶纸粘贴法:用一段透明胶纸 ,分别粘贴额部 ,鼻唇沟两个部位 ,用两个大拇指挤压 1次 ,然后用手指和掌平压 ,连续 6次 ,挤压力度应使毛囊内、皮脂腺内分泌物溢出,挤压部位的组织发红为宜。
取下透明胶带,将胶带上粘着的毛孔分泌物放在显微镜下镜检。
3.实验记录:
样品编号样品名称参考图片蠕形螨检测结果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检出□未检出
主检:审核:
本报告共页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