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秋季腹泻病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311.94 KB
- 文档页数:1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每当秋季来临,婴幼儿腹泻的患者就会增多,许多家长为此感到烦恼。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婴幼儿秋季腹泻的那些事儿。
一、临床表现1.腹泻: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症状就是拉肚子,大便次数增多,量增加,有的还会伴有粘液或血丝。
2.呕吐:部分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
3.发热:婴幼儿在感染秋季腹泻病毒后,多数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4.腹痛:部分患儿会出现腹部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5.脱水: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二、护理方法1.调整饮食:秋季腹泻的婴幼儿应暂停辅食,以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粥、面条等。
避免油腻、辛辣、高脂肪的食物。
2.保持水分: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所以要保证婴幼儿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
可以给予适量的淡盐水、糖水等,避免给予碳酸饮料、含糖量高的果汁等。
3.合理用药:秋季腹泻多数是由病毒引起的,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给予一些止泻、抗病毒的药物。
注意要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乱用药物。
4.保持清洁:腹泻的婴幼儿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红臀的发生。
5.观察病情: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病情,如发热、持续呕吐、腹泻加重等症状,及时就医。
6.加强护理:秋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婴幼儿着凉。
同时要加强婴幼儿的护理,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冒患者等。
三、预防措施1.注重饮食卫生:给婴幼儿准备食物时要保证食物的新鲜、清洁,避免食物中毒。
2.增强免疫力:让婴幼儿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定期接种疫苗:按照我国的儿童免疫规划,及时给婴幼儿接种疫苗,预防疾病。
婴幼儿秋季腹泻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预防和及时治疗,就能有效地控制病情,让婴幼儿度过一个舒适的秋季。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每当秋季来临,婴幼儿腹泻的患者就会增多,许多家长为此感到烦恼。
幼儿秋泻传染病防控预案
1、幼儿秋泻症状:
1)秋季腹泻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可导致发热,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一般病程一周。
秋泻患儿病程期间会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初期会出现发热情况,一般为中低热,较少高热;
2)潜伏期1-3天,起病急。
3)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
无腥臭味。
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防护措施
1)主要是通过输液抗感染,以及饮食的调整来综合治疗,选择敏感
的抗生素,及时的补充水分。
2)腹泻时要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饮食清淡易消化,腹泻好转后给
予营养丰富的饮食,但应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3)如果呕吐腹泻较重应该积极补液,定时检查体温情况,平时注意
保暖,避免着凉,注意清淡饮食。
4)严把病从口入关,不吃生的和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
综合护理在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对秋季腹泻婴幼儿患者的效果观察。
方法:选择43例患秋季腹泻的婴幼儿患者,将其分为综合护理组23例和普通护理组20例,综合护理组根据个人情况和病情采用综合护理,普通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比普通护理组短,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组:例根据个人情况和病情采用综合护理,普通护理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常规护理:维持病室的温度湿度,并进行常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综合护理:液体支持:为避免患儿脱水,每隔30分钟观察一次病情,并和家属及时沟通,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对口服和静脉滴注的液体量、呕吐物和泻下物的质、量和次数进行记录,计算出入水量是否平衡,并根据脱水、缺水情况予以补充,严防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观察皮肤、精神状况等情况,以免出现低血钾症。
补水原则是见尿补钾,滴注速度先快后慢,补充的液体递质宜先盐后糖,补充的液体性状宜先晶体后胶体液[2],滴注时根据个人体质、病情、年龄等灵活调节,避免纠正过度。
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要注意操作技巧,动作轻柔,语言温婉,对采血、针刺等操作时要娴熟,一次到位。
饮食物护理:本次选择的患儿有2例母乳与辅食结合,6例为奶粉与辅食结合,其他为进行普食的幼儿,饮食原则是坚持原来的喂养方式,但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少食多餐的规律,不能摄入含糖较高饮食,不喝牛奶等引起胀气食物,不吃生冷、油腻、未严格清洗和消毒的食物,不给胃肠道等消化系统造成负担,以免加重病情。
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在体内发生的反应可以保护胃肠部位被病菌破坏的黏膜或溃疡面[3],使体内的钠-氯运转正常,糖酶的功能恢复,调整葡萄糖的吸收,胃肠水-电解质的正常。
小儿秋季腹泻如何治疗与护理如果孩子得的是轮状病毒性腹泻,一般没有什么特效药。
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的病程一般在5~8天,届时即能自行好转治愈,父母只要遵医嘱吃药,多饮水,并给孩子补充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一般来说,就可以逐渐治愈。
婴幼儿秋季腹泻严重者,如伴有高烧、吐泻频繁、合并脱水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治疗的几个重点预防脱水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自制米汤加盐溶液或口服补液盐(ORS)给孩子服用。
①米汤加盐溶液:配制方法:米汤500ml(1斤装酒瓶)+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或炒米粉25g(约两满瓷汤勺)+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水500ml煮2~3分钟。
预防脱水:先给20~40ml/kg,少量多服,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②糖盐水:配制方法:白开水500ml(1斤装酒瓶)+蔗糖10g(2小勺)+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
剂量服法同上。
③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新生儿慎用),年龄<2岁,每天应提供ORS液500ml;年龄2~10岁,每天应提供ORS液1000ml;年龄>10岁,ORS液能喝多少给多少,每天应提供ORS液2000ml。
宜少量多次喂服,2岁以下的患儿每1~2分钟喂1小勺约5ml;大一点的患儿可以用杯子直接喝。
如果患儿呕吐,停10分钟后再慢慢给患儿喂服(每2~3分钟喂一勺);若ORS液用完之后腹泻还不停止,则喂患儿一些上述原则中所提到的液体或看医生。
不滥用抗生素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可选用药物在腹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要伴有肠道菌群的紊乱。
所以孩子腹泻尤其病毒性腹泻的时候,可以服用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还有一些粘膜保护剂。
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
有效品种有:培菲康、丽珠肠乐、金双歧、促菌生、整肠生、乳酶生、妈咪爱,优之元等等。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病因分析与护理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让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疼。
婴幼儿腹泻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处理不当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
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护理婴幼儿秋季腹泻,要了解其病因。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病因及护理方法。
一、病因分析1.肠道感染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婴幼儿的肠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
常见的肠道病毒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这些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传染性,容易在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传播。
2.消化不良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各种新鲜水果、蔬菜纷纷上市。
婴幼儿在秋季容易摄入过多富含脂肪、蛋白质的食物,导致消化系统负担加重,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3.天气因素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较大。
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着凉。
腹部受凉后,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引起腹泻。
4.饮食不洁秋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与饮食不洁密切相关。
婴幼儿饮食来源复杂,家长在喂养过程中,如果没有注意食物的新鲜度、卫生状况,容易导致肠道感染。
5.滥用抗生素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现腹泻时,盲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仅会杀死病原体,还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腹泻。
二、护理方法1.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婴幼儿腹泻时,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家长要定时给孩子喂水,避免喂食含糖、含盐的食物。
对于严重脱水的患儿,应及时送往医院补液。
2.调整饮食腹泻期间,婴幼儿的消化系统负担加重,应暂停辅食,以清淡的奶制品为主。
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避免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油腻、高蛋白的食物。
3.注意腹部保暖秋季气温较低,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增添衣物,避免腹部受凉。
在孩子睡眠时,可适当提高床温,避免腹部着凉引起腹泻。
4.保持环境卫生腹泻具有传染性,家长要确保家庭环境卫生,定期清洗孩子的玩具、餐具等,避免交叉感染。
5.合理使用药物在孩子出现腹泻时,家长应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肠道抗感染药物。
康复·护理生活指南悦读文/- 33 -小儿秋季腹泻病的饮食护理王春梅(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目前在临床上,常采用药物干预治疗的方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病,但由于没有针对性较强的特效药,因此需要通过多方面治疗手段共同干预,例如药物干预、护理干预以及饮食护理干预。
其中饮食护理干预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患儿在摄入足够营养物质的基础上,调整体内代谢,达到减轻病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目的。
饮食护理干预是指由临床医生根据患儿病情变化,给予患儿每日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目的在于保障患儿日常成长营养摄入的基础上,降低腹泻症状的发生,以配合药物治疗,达到治愈患儿小儿秋季腹泻病效果。
患儿在疾病初期,腹泻脱水患儿除呕吐症状较为严重者需要暂时禁食之外,其他病症患儿可继续进食。
因小儿秋季腹泻容易造成患儿身体营养物质快速流失,易造成患儿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继而引发其他类型的疾病。
因此患儿在小儿秋季腹泻疾病的治疗护理期间,应当继续进食,其中以易消化、有营养、易吸收的食物为主。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在母乳喂养前,先喂少量温开水,然后进行母乳喂养。
喂服温开水的意义在于,增加患儿肠胃适应能力。
由于患儿接受了短暂的禁食期,消化系统负担较小,直接母乳喂养会加重患儿肠胃负担,进而加重患儿病情。
因此在母乳喂养期患儿的治疗中,首先喂服温开水,后母乳喂养,能够有效减轻患儿腹泻的症状。
豆浆虽然能够满足母乳喂养患儿对于营养物质的摄入、避免乳糖摄入过多加重病症的情况、减少糖分在患儿肠胃消化系统的堆积、降低肠胃负担,但由于豆浆属于豆制品,能够保障患儿营养物质充足,但其供给患儿的热量单一,营养价值低于母乳,不宜长期供患儿食用。
其他人工喂养的患儿,可以采用喂食米汤等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
针对患儿病情的发展,可逐渐调整患儿饮食,逐渐采用米汤稀释牛奶等食物为主喂服,后逐渐增加喂食次数。
后可根据患儿腹泻好转情况,减少米汤比例,增加牛奶比例直到患儿疾病康复。
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评价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腹泻发生后,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护理,以促进病情的好转和加速康复。
本文将对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旨在总结对该类患儿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有针对性护理的基本原则小儿秋季腹泻患儿的护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对症护理:根据不同病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比如对于轻度腹泻的患儿,可以采取口服补液、饮食调节等方法;对于重度腹泻的患儿,需要进行静脉补液、密切观察等处理。
2. 营养支持:腹泻患儿容易伴有消化道吸收功能减弱,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
3. 保持肠道通畅:积极预防便秘的发生,防止便秘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和毒素在体内滞留。
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评价1. 促进患儿康复:有针对性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儿的特殊需求,有效改善腹泻症状,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2.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针对性护理可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脱水、营养不良等,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提升患儿生活质量:有针对性护理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和不适,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使其更快地康复和恢复正常生活。
4. 降低医疗成本:有针对性护理可以更快地减轻患儿症状,降低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减轻家庭负担。
5. 增强家长信心:有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家长对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的信心,有助于家长积极配合相关工作,更好地照顾患儿。
三、有针对性护理的不足之处1. 护理工作量大:有针对性护理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和照料,工作量较大,容易增加医护人员的压力。
2. 需要护理经验:有针对性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护理技能,对新入行的护士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3. 个体差异大:不同患儿的病情和生理特点有很大的差异,有针对性护理可能需要针对每个患儿做出细微调整,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幼儿秋季腹泻应对措施近期天气转冷,换季期季节病---幼儿秋季腹泻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这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
其中,轮状病毒感染是秋、冬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因此也称为秋季腹泻。
经粪-口传播,也可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3天左右,主要感染人群2月-5岁婴幼儿。
幼儿主要表现:拉稀便、呕吐、发烧。
有效应对:1、饮食卫生:注意幼儿的饮食卫生,不要让幼儿直接吃生的或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要加热后才给幼儿食用。
避免饮食过量或食用脂肪多的食物,天气干燥要给幼儿多喝温开水,毛巾与餐具要严密消毒,保证一巾一杯,专人专用,并做好每天两次的消毒工作。
2、环境卫生:幼儿活动的环境必须保持洁净卫生,课室每天通风两次,保证空气流通。
幼儿经常接触的地方要按要求每天消毒。
3、卫生习惯:给幼儿吃东西之前和便后要洗手、不要边吃东西边玩玩具等卫生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避免胃肠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4、幼儿保暖:值午睡的老师要注意照顾好幼儿,睡觉要避免幼儿腹部受凉,注意给幼儿盖好被子。
活动时出汗,更换衣服时要注意保暖。
注意幼儿的着装、仪表。
保育老师要加强各班每日卫生消毒工作,严格按照卫生消毒制度,重要几点具体如下:(1)保持课室地面无污水、垃圾,中午饭后、下午放学后采用湿扫法拖扫地面一次,然后用0.4%含氯消毒水拖地。
(2)课室物品摆放整齐,保持物品干净,每天早上用清水将课室的玩具柜、书包柜、图书架、被柜、活动区地垫、门把手等各抹洗一次,下午放学后对上述物品用0.4%含氯消毒水擦拭消毒一次。
(3)卫生间幼儿洗手池、坐厕每天中午、放学前各清洗消毒一次。
厕所要清洁通风、无异味、地面保持干燥。
(4)幼儿桌子在用餐前后均用洗洁精水抹洗、每餐前用0.4%含氯消毒水擦拭停留1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
(5)幼儿毛巾、围兜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用洗洁精清洗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毛巾放学前用高温蒸汽消毒一次;幼儿口杯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用洗洁精清洗后用清洗干净,放到班上消毒柜高温消毒并擦洗班上水壶表面。
简述小儿腹泻的主要护理问题
小儿腹泻的主要护理问题
1. 正确给予饮食:患儿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尽量保证摄入营养全面,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稀饭、鸡肉、鱼肉等;
2. 注意调节水、电解质的摄入:患儿由于腹泻会出现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损失,需要及时补充,保证患儿的水、电解质的平衡。
此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儿钙剂、镁剂等辅助药物。
3. 加强体温调节:患儿的体温容易变化,及时采取温度调节措施,尤其是婴儿小儿,注意保暖,及时调整衣物是很重要的。
4. 保持卫生:进行及时适当的清洗消毒,使用消毒剂消毒杀菌,保持患儿的卫生,避免细菌进入患儿的身体;
5. 定期进行检查:定期检查患儿的体重、体温、体液、血液,以及胸部X光,结合医生的指导及时作出诊断。
- 1 -。
婴幼儿秋季腹泻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09-07-31T10:02:51.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崔月子 (黑龙江省萝北县人民医院黑龙江萝北15420
[导读] 婴幼儿腹泻亦称为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113-02 【关键词】秋季腹泻护理
婴幼儿腹泻亦称为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在8~12月,10~11月最多,2岁以下小儿患病率较高,潜伏期1~3天。
1 临床资料
收治腹泻患儿68例,男49例,女19例,最小5个月,最大年龄3岁。
主要临床症状:频繁腹泻,稀水便,混有黏液,饮食不振,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
2 临床特点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起病急,大多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早期多先有呕吐,体温38~40℃,腹胀较明显,起病1~2日即出现排水样便,每日大便10次甚至数十次,量多,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
婴幼儿最大的危害就是许多婴幼儿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本病多见于6~24个月的小儿。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即大部分孩子在发病后的3~8天自然痊愈,抗菌毒治疗无效。
3 护理
3.1饮食护理
秋季腹泻的饮食疗法很重要,在不影响孩子营养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饮食量,轻、中型患儿减食应平时的半量左右4~6小时,重型者6~12小时,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之目的。
减食期间液体补充,对吐泻得不严重的孩子,轻、中型患儿口服“补液盐”,多次分服。
口服葡萄糖时浓度不宜超过3%,钠浓度也应减低。
无水样便即可开始喂养,以母乳为最佳。
人工喂养目前主张用配方奶喂养,奶量由少到多,由稀到浓,逐步增加,以逐渐恢复到正常喂养为宜。
对乳糖不耐受者,应限制糖量,改喂高营养豆奶粉。
对少数严重病例应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用全静脉营养。
因腹泻后患儿营养大量消耗,增加食物后虽大便次数可增加,但肠道吸收与食入量成正比。
禁食过久或热量增加过缓都可导致营养不良。
3.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及时送检,并注意采集粘液脓血部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监测病儿之活动量、意识状态、身体的反应、体重的变化,并观察测量病儿的排泄物、尿液的总量与比重等,加以记录及评估。
此目的是为了判断病儿体液流失及补充的程度,以提供医疗上的依据。
观察病儿有无腹胀,大便次数、性质、气味、水分多少,详细记录,给医师补液提供依据。
同时观察尿量,必要时采用一次性尿袋以准确采集尿量。
重症病儿及时吸氧,安装心电监测仪,积极配合医师纠正脱水酸中毒。
根据补液方案按时输入液体,在补液开始后第一个8h(输完累积损失所需液量后)测体重1次,对比入院体重通知医师,以了解补液方案实施情况。
少数病儿烦躁、哭闹不止可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3.3发热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危重病儿因脱水血容量减少外周循环差,体温低,四肢凉,应根据病儿体温进行保温,同时注意热水袋温度的选择,如病儿体温36℃,但四肢冰冷,可选择水温40~50℃热水袋保温,如体温35.5℃左右可选择水温60~70℃热水袋保温。
个别病儿体温高热,则根据体温采取降温措施,但15~30min必须测一次体温,以了解降温情况,如采用蓄冷袋降温时病儿不可直接接触蓄冷袋,当体温降至37℃时应停止使用,避免温度骤降引起体温不升。
鼓励多饮水,做好口腔护理。
体温过高者可给予药物降温。
3.4静脉治疗护理
病儿执行静脉注射时,须选择较不妨害病儿活动且较易于保护或约束固定的部位,以预防病儿活动时受到伤害,或是静脉灌注失效。
每小时要检查流速是否正常、顺畅,静脉注射部位有无渗漏。
静脉输注对病儿来说是一种身体完整性被破坏的压力,在生理上也使病儿感到极为不适。
故病儿一般都会想尽办法,除掉静脉注射管;此时照顾者及护理人员,须设法转移病儿对于点滴的注意力,对于婴幼儿需给予抚抱,较大的孩童则可坐轮椅或步行外出散步。
同时,护理人员应让病儿了解其治疗的意义,并保证其安全性。
当执行输注时,必须预防感染的发生。
输注后24h内须更换点滴瓶,72h内须更换输液套管及注射部位。
若注射部位有发红、疼痛或分泌物流出,则须立即拔除注射针,更换注射部位。
3.5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洗澡,腋下、腹股沟两侧涂石蜡油保持湿润避免皮肤干裂。
病儿因腹泻易引起臀红,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将臀部便迹、水迹沾干,不可硬擦,再涂一层鞣酸软膏。
勤换患儿的尿布,每次排便后以清水彻底清洁会阴部,并用较柔软纸巾沾拭,保持干燥,禁用不透气的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的发生。
同时常改变姿势和给予良好的皮肤护理,以预防可能因脱水而产生的损伤。
4 腹泻的预防
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鼓励母乳喂养,尤其生后4~6个月内最重要。
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
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清洁。
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餐具,每日煮沸消毒一次。
无论母乳还是人工喂养都应按时添加辅食,但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
教给家长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及预防方法,示范清洁口腔、更换尿布、保持臂部皮肤的方法。
在发病初期,或食欲不振时,应减少奶和其他食入量,以水代替,最好用口补液盐配成饮料口服。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食具、奶具应定时煮沸消毒。
培养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的良好卫生习惯。
增强体质,适当户外活动,防止受凉或过热。
参考文献
[1] 王肇福.儿科护理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
[2] 王慕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