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中毒事故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14.18 KB
- 文档页数:5
急性硫化氢中毒典型案例——“3.3”污水处理厂硫化氢中毒事故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年07月15日稿件来源: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
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
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三分厂书记)、王某(二分厂副厂长)、赵某(技术员)、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山西运城一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 3人死亡2007年5月20日上午9时许,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附近的运城富斯特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据介绍,当时一村民正在该厂机房深井内打捞沉淀物和漂浮物,突然一头掉进深井内。
随后,该厂两名工人下去救人,结果也遇到了意外。
事故发生后,大家用一根螺纹钢筋钩住落井的3人,将其救上来。
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实施抢救的值班医生,他说3人是因在污水池内吸入大量沼气过度缺氧导致死亡的,送到医院时各种生命体征都已基本消失。
在出事的机房内,记者没看到任何有关安全提示,现场也没有强制通风的设备。
(记者胡增春)污水处理厂的安全事故——做一点宣传之四污水处理厂在快速发展的近十年里,发生了不少安全事故。
污水在经过管道会产生硫化氢气体,这是一种溶于水的剧毒的气体,有臭鸡蛋味。
轻度接触会头昏、乏力,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中.度接触会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继而意识模糊、呕吐、腹泻、抽搐,以至昏迷,最后可因呼吸麻痹死亡;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时,会出现“电击样”中毒,接触者在数秒内倒下,呼吸停止。
有毒气体泄漏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例1.有毒气体泄露导致安全事故2009年6月27日上午,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制药厂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造成两名职工死亡。
该公司是专门生产抗生素的医药公司,上班实行两班倒,每班12人。
27日上午,值班长和组员像往常一样来到九号固液分离震动筛前,将发酵好的磨料倒入压力机进行冷处理,两人分别在罐中和罐外操作,罐外员工发现罐中员工昏倒,立即进入罐内试图施救,不料,自己也昏倒在罐中,后经查明系一氧化碳中毒。
例2.氨气泄漏事故2012年9月8日上午,某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氨气中毒事故,目前已有20余人出现中毒迹象,被送往医院治疗。
有一名患者严重已转至哈尔滨治疗,其他患者病情平稳。
据了解,本次爆炸是由于该公司在维修冷库中的管道时发生断裂,导致氨气泄漏。
例3.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脂(MIC)泄漏事故。
1984年12月19日深夜11时,美国设在印度的博帕尔农药厂的由于240加仑水被错误地倒入45吨甲基异氰酸脂(MIC)储罐内,使罐内温度突然升高至38度,压力从5磅升至355磅。
维修工试图手工操作来减压,但因罐内压力太大而未成功。
3日零时56分,一股浓烈、酸辣的乳白气体(剧毒物甲基异氰酸脂)从一个出现裂缝的安全阀泄漏出来,四处扩散,120名工人纷纷逃离,只有1名工长在孤军作战中死亡。
整个事故造成2500多人死亡,12.5万人受害,30万人撤离,印度方面估计损失20亿美元。
事故的教训是:1)对剧毒物甲基异氰酸脂泄漏防护措施不当。
泄漏后长达3个小时没发出报警;2)厂址选择不当。
处在密集居民区,有1.2万人居住在距工厂只隔一条马路的地方;3)雇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
甲基异氰酸脂沸点在39℃~44℃,而事故时罐温达到38℃;此时自动安全阀失灵;洗涤器正在检修,不能经洗涤器排放气体;临时接通软管排放气体燃烧,但持软管者临阵脱逃,只有一个工长坚持工作,但其中毒失去点火能力。
例4 某化肥厂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988年11月23日凌晨l时,某化肥厂造气车间休息室发生了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6名外单位来厂施工人员全部中毒死亡。
In the end, what you believe can become what you believ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气体中毒事故案例能造成人和动物中毒的化学物品有2000种左右,而在平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中毒的危险化学品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氢氰酸)、氨、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酚、光气、甲胺、甲醇、硫酸二甲酯、氯、氯乙酸、氢氟酸、三氯氧磷、砷化氢、异氰酸甲酯、有机磷农药等20来种。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2004年4月1日凌晨,营前乡潘营村小口下码头茶室工地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两人死亡。
经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分析,情况如下:1、工地及施工单位基本情况营前乡潘营村小口下码头茶室工地系三间平房,中央一间大厅,两边各一间分前后隔开的套间,建筑面积约60多平方米。
该茶室及东岩乡所在地的上码头管理室工程系瑞安市旅游管理局寨寮溪管理处投资的旅游项目,由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承建。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负责人徐汉平将下码头茶室工程以口头形式分包给无建筑资质的福建藉民工徐秀宋建造。
按合同,该工程应于2003年11月1日开工,于当年12月20日竣工,工期为50天。
但由于三通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工程一直拖到2004年3月底才完工。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负责人徐汉平,男,汉族,44岁,中专文化,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
茶室工地分包负责人徐秀宋,男,汉族,43岁,高中文化,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现住拱瑞山路403号二楼。
2、事故经过2004年3月31日,工程已经完工,施工人员准备于次日下午撤离工地。
2004年3月31日傍晚6时30分左右,工地管理人员林宗华(徐秀宋姐夫)与施工人员徐鸿兵(徐秀宋之子)、徐明楷(徐秀宋之侄)吃罢晚饭,徐鸿兵和徐明楷叫姑父林宗华早点回东岩上码头旅游管理房休息,而林宗华交代徐鸿兵和徐明楷要早点关掉汽油发电机(2.5千瓦)睡觉,因汽油已不多,明天上午还要用它发电。
国内外化学中毒案例分析姓名:郑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基地班)学号:201410701062015/6/6得分: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是指人们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有毒化学品过程中,发生意外泄漏,造成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大剂量有毒化学物,引起机体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事故……国内外化学中毒案例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是指人们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有毒化学品过程中,发生意外泄漏,造成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大剂量有毒化学物,引起机体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事故。
由于它致病的群体性和破坏性,不仅给个人带来痛苦,同时也易给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以下分别是国内外重大的化学中毒事件一、沈阳化工厂有毒气体泄漏中毒事故1998年10月23日12时30分四氯化硅蒸馏岗位所在白炭黑工段副工段长刘某带领当班班长李某、操作工高某、侯某处理22日夜班发生堵塞故障的四氯化硅粗贮罐,由带着防毒面具的李某、高某打开其中一个截止阀门,看到无物料、无压力泻出后便用钢筋疏通在粗贮罐下部堵塞的主管道,约10分钟后未带防毒面具的刘某接替李、高二人继续疏通管路,约13时40分,含HCL、SI02、SICL4的气、固、液态的混合物料突然从阀门下端泻出,瞬间白色烟雾向室内空间弥散并从敞开的窗户、门和楼板设备安装孔向该四氯化硅粗贮罐所在二楼楼下及楼外扩散。
在距泄漏点东南侧的李某、高某见出事后立即从东南侧楼梯间跑离现场,草草洗脸后跑回现场一楼外北侧。
刘某在事故发生当时面部受伤挣扎着跑到一楼外,倒在地上,在泄漏地点西南侧不远的操作工候某在跑出楼下后也倒在地面上。
最终因为参加处理的人员因违反工艺及安全规定、缺乏自我防护意识,造成了二人死亡、六人轻伤的生产责任事故。
二、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部博帕尔市北郊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农药厂,突然传出几声尖利刺耳的汽笛声,紧接着在一声巨响声中,一股巨大的气柱冲向天空,形成一个蘑菇状气团,并很快扩散开来。
近几年国内发生窒息安全事故案例汇总安全部二〇一六年七月目录河北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3·21”窒息事故 ................................ - 1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28”氮气窒息事故 .......................... - 2 -文安县新钢钢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9.5”事故 ............................ - 6 -南京钢铁氩气窒息事故 ....................................................................... - 8 -邯钢集团钢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2”中毒窒息事故.................. - 8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4·26”窒息死亡事故........ - 11 -中国某冶金建设集团公司机电公司“8.28”氮气中毒窒息事故 .. - 13 -中国某冶金建设公司“3.21”窒息死亡事故................................... - 14 -某国有大型钢铁集团公司“8.14”窒息死亡事故 .......................... - 14 -某炼铁厂“1.18”氮气窒息事故 ...................................................... - 15 -某能源中心“11.20” 窒息事故........................................................... - 16 -某检修中心“8.10”窒息事故............................................................... - 17 -某单位氮气贮罐检修窒息事故 ......................................................... - 18 -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 .................................... - 18 -河北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3·21”窒息事故2009 年3 月21 日下午14 时左右,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在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连铸车间水泵房进行除盐水池防渗漏修护作业时,发生一起窒息事故,造成5 人死亡。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在各类生产和生活场景中,中毒窒息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以下为大家列举几个典型的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惕。
案例一:工厂废气泄漏导致中毒窒息在某化工园区内,一家化工厂的废气处理设备出现故障。
由于未能及时发现并修复,大量有毒废气泄漏到了工作区域。
当时,工人们正在进行日常生产作业,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泄漏的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这些气体无色无味,难以察觉。
起初,只有少数工人感到头晕、恶心,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是中毒的症状,仍继续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毒症状逐渐加重,更多的工人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
当厂方发现异常并组织疏散时,已经有多名工人中毒倒地。
救援人员赶到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但由于中毒时间较长,仍有几名工人不幸身亡,还有多人受伤住院治疗。
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维护不当,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废气处理设备的故障。
同时,工人们缺乏对有毒气体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没有在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撤离。
案例二:地下污水管道作业中毒窒息在一个城市的老旧城区,市政部门安排工人对地下污水管道进行清理和维护工作。
在作业前,虽然进行了通风处理,但由于管道年代久远,通风效果不佳。
几名工人在没有佩戴齐全防护装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管道内作业。
不久后,他们就因吸入管道内积聚的硫化氢和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而中毒窒息。
地面上的工友发现异常后,立即呼救并试图救援,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救援知识和装备,救援行动并不顺利。
最终,在消防和专业救援人员的努力下,被困工人被救出,但仍有一人不幸身亡。
这起事故暴露出市政部门在作业安排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没有充分评估作业风险,也没有为工人提供足够的安全培训和防护装备。
案例三:沼气池清理中毒窒息在某农村地区,一位农户为了清理自家的沼气池,独自进入沼气池内作业。
沼气池内长期积聚了大量的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氧气含量极低。
中毒性窒息和事故案例总结1.引言中毒性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现象,它指的是因为吸入或接触有毒物质而导致呼吸系统出现障碍,最终导致窒息。
中毒性窒息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也在工作场所和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
为了加强对中毒性窒息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本文将通过总结几起真实案例,分析原因和教训,来提供参考和借鉴。
2.案例分析2.1 案例一:家庭中毒性窒息事故这起事故发生在某家庭。
当天晚上,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住在一个新装修的独立房屋中。
由于卧室内有一台正在使用的煤气热水器,建筑密封性不佳,室内逐渐积聚了大量的一氧化碳。
其夫妻和孩子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昏迷,幸好被邻居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最终脱险。
这起事故教训是:在家庭使用煤气、热水器等燃气设备时,应确保通风情况良好,气体排放畅通。
同时家庭成员也要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了解中毒的症状和应急处理方法。
2.2 案例二:工厂中毒性窒息事故这起事故发生在一家化工厂。
工厂一名工人在进行化学品搬运作业时,不慎泄漏了一种含有有毒气体的液体。
由于未佩戴防护装备,工人吸入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导致窒息。
事后,工厂对此次事故进行了调查,并增加了对化学品的安全操作培训,同时提供了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起事故教训是:在工作场所,特别是对于涉及化学品操作的岗位,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同时,也应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面罩等,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3.防范和应急处理措施3.1 预防措施在家庭和工作场所定期检查和保养燃气设备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存放设备,确保正常运行和排放通畅;加强对中毒性窒息的宣传教育,普及中毒症状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工作场所应提供安全培训和个人防护装备,强化对有毒物质操作的安全管理;3.2 应急处理措施发现中毒性窒息情况时,应立即将受害者从现场转移到通风处,并及时呼叫急救人员;如有条件,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保持冷静,等候急救人员的到达,积极配合救治工作。
电镀厂氰化氢中毒死亡事故
2005年3月5日下午6时30分左右,位于瑞安市场桥镇陈岙村的瑞安市精艺电镀厂二车间工人董士国在调配电镀液的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没戴任何防护用具、未将配料桶置于排风前并开启排风设施,从电镀槽内舀出温水加入装有氰化钠、氢氧化钠和氰化亚铜混合物的配料桶内。
由于氢氧化钠吸湿性很强,溶于水时强烈放热,溶液沸腾挥发氰化氢气体,致使董士国吸入氰化氢气体中毒死亡。
案例五:电镀厂氰化氢中毒死亡事故
1992年7月27日上午10时左右,上海某化工厂二车间丙氰醇工段氢氰酸管道发生堵塞,该工段长周某即进行检修,在排除故障过程时,周某发生已拆下考克的氢氰酸管道有轻微滴漏,即感到四楼平台,本想关闭滴漏管道的考克,却匆忙中误将氢氰酸储槽总考克打开了,造成槽内60公斤氢氰酸外漏。
在呼叫撤离过程中,处于下风向的其它工段的部分职工来不及逃离,吸入了大量氰化氢气体,导致4人发生急性氰化氢中毒,其中1人急性氰化氢中毒伴脑外伤死亡。
案例一、1999年某月某日,某市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一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
爆炸引起大火,1小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
直到次日凌晨5时,才扑灭这场大火。
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
经事故调查确认:(1)该仓库立项、设计、施工以及消防验收时都报为"干杂品仓库"。
使用单位启用后,擅自存放危险化学品。
(2)仓库内长期违章存放危险化学品。
管理混乱,不同物品混装情况严重。
(3)事发时,仓库4#仓内混存的氧化剂(过硫酸铵)和还原剂(硫化碱)接触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4)储运公司编制虚假申请报告,市公安局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未按规定严格审查,便颁发"许可证"。
使其在不具备国家规定安全条件的情况下,经营民用爆炸物品合法化。
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国家标准规定,每种危险化学品出人库前均应按照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经核对后方可出人库,并对验收内容作了规定。
以下选项中,_不属于规定的验收内容要求。
A.物品形状b.数量c.危险标志d.包装2.为保证安全,有关国家标准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作了规定。
以下选项中,_叙述是错误的。
A.储存时需将非禁忌物料之间分开规定距离(用通道),保持空间b.必要时将相互禁忌物料储存在不同建筑物c.储存时须用隔板或墙,将相互禁忌物料分隔开d.特殊情况下,在采取安全措施并经安监部门批准后,禁忌物料可以混合储存二、多项选择题3.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安排取决于_等。
A.危险化学品密度b.危险化学品分类、分项c.容器类型d.消防要求转自学易网 4.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遇火、遇热、遇潮可能发生引起燃烧、爆炸或者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_中储存。
A.多层楼房b.露天c.潮湿、积水的建筑物d.无避雷针的高层楼房三、简答题5.在此次事故中,储运公司主要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6.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参考答案1 .a 2.d 3. bcd 4. bc5.(1)《安全生产法》;(2)《消防法》;(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能造成人和动物中毒的化学物品有2000种左右,而在平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中毒的危险化学品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氢氰酸)、氨、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酚、光气、甲胺、甲醇、硫酸二甲酯、氯、氯乙酸、氢氟酸、三氯氧磷、砷化氢、异氰酸甲酯、有机磷农药等20来种。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
2004年4月1日凌晨,营前乡潘营村小口下码头茶室工地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两人死亡。
经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分析,情况如下:
1、工地及施工单位基本情况
营前乡潘营村小口下码头茶室工地系三间平房,中央一间大厅,两边各一间分前后隔开的套间,建筑面积约60多平方米。
该茶室及东岩乡所在地的上码头管理室工程系瑞安市旅游管理局寨寮溪管理处投资的旅游项目,由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承建。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负责人徐汉平将下码头茶室工程以口头形式分包给无建筑资质的福建藉民工徐秀宋建造。
按合同,该工程应于2003年11
月1日开工,于当年12月20日竣工,工期为50天。
但由于三通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工程一直拖到2004年3月底才完工。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负责人徐汉平,男,汉族,44岁,中专文化,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
茶室工地分包负责人徐秀宋,男,汉族,43岁,高中文化,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现住拱瑞山路403号二楼。
2、事故经过
2004年3月31日,工程已经完工,施工人员准备于次日下午撤离工地。
2004年3月31日傍晚6时30分左右,工地管理人员林宗华(徐秀宋姐夫)与施工人员徐鸿兵(徐秀宋之子)、徐明楷(徐秀宋之侄)吃罢晚饭,徐鸿兵和徐明楷叫姑父林宗华早点回东岩上码头旅游管理房休息,而林宗华交代徐鸿兵和徐明楷要早点关掉汽油发电机(2.5千瓦)睡觉,因汽油已不多,明天上午还要用它发电。
当时发电机放在中间的大厅里开,林宗华离开时又交代他们不要将发电机拉到房间里去。
然后林宗华就离开小口下码头工地去了东岩管理房睡觉。
2004年4月1日早晨7时许,林宗华从东乡上码头管理房工地回到下码头茶室工地,发现徐鸿兵和徐明楷尚未起床,遂在茶室前后高声大叫,结果没有人回答。
慌忙之中爬上两人睡觉的房间窗台,将手伸进未安装玻璃的小气窗将窗户的插闩拉开,从窗口进入房间。
推拉两人,但两人已经没有气息,并闻到浓烈的汽油机烟气味。
就赶紧打开房间通往外间的门,发现汽油发电机就放在外间,排气管正好对准卧室的门底下的缝隙,遂将还在运转的汽油发电机关掉。
接着,林宗华用手机打电话给工地负责人徐秀宋(当时徐秀宋在瑞安拱瑞山路403号居住处),要求他立即派车到工地接徐鸿兵和徐明楷送医院抢救。
同时又打电话给潘营村村长,要求村长带医生过来。
8时
许,潘营村村长带营前乡卫生院医生过来,对徐鸿兵和徐明楷进行抢救,但经诊断,发现两人已经死亡多时。
死者徐鸿兵,男,20岁,初中肄业,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系工地承包负责人徐秀宋之子。
死者徐明楷,男,20岁,初中肄业,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系工地承包负责人徐秀宋之侄。
3、现场调查
经现场调查发现,两名死者睡觉的卧房仅10来平方米,朝东的窗户已安装好玻璃,仅左上方有一爿约25cm×60cm厘米气窗未上玻璃。
徐鸿兵和徐明楷头朝窗睡在地上。
汽油发电机就放在外间门边,排气口贴近地面,并斜对准通向里间的门下缝隙。
门下的缝隙约10毫米高。
另外间后面玻璃和通向大厅的门均紧闭着。
林宗华3月31日晚离开工地前已交代徐鸿兵和徐明楷,要求他们不要将发电机从大厅搬到卧室外间,并要求早点关机睡觉,而徐鸿兵和徐明楷为什么将发电机搬到卧室外间?通过调查分析,徐鸿兵和徐明楷可能认为发电机放在大厅不安全,怕被人偷去,就把两台发电机都搬进房内。
另外,发电机为什么开的时间这么长?分析认为可能是为了手机充电。
4、事故原因
造成徐鸿兵和徐明楷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来自汽油发电机。
因为,安放汽油发电机的房间仅十平方米左右,且门窗紧闭,发电机缺氧运转,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上升,排气管又对着门
缝,致使废气进入卧室,卧室面积又小,一氧化碳滞留在卧室底部没能及时散发,两人又睡在地面很容易吸入一氧化碳。
徐鸿兵和徐明楷死后脸色红润,是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明显特征。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将下码头茶室工程以口头形式分包给无建筑资质的福建藉民工徐秀宋建造,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对公司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承包负责人徐秀宋,安全意识淡薄,不具备建筑施工资质,对员工缺乏安全知识教育,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徐鸿兵和徐明楷没有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懂发电机不得安放在密闭室内使用的原理,贸然将发电机搬进室内使用,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