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窒息事故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26
十一起有限空间作业典型事故案例一、湖北正大有限公司“4•23”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事故经过:2020年4月23日15时许,湖北省随州市高新区正大有限公司羽毛粉车间在清理污水沟时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
发生原因:进入污水沟作业的两人和参与施救的一人,吸入污水沟内硫化氢、氰化氢等高浓度混合型有毒有害气体,导致急性中毒死亡。
主要教训:湖北正大有限公司违反有关安全规定,将有限空间作业项目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个人。
进入污水沟开展清理作业的人员未履行作业审批手续,未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在未检测有毒气体浓度、未佩戴有毒气体防护用品、无监护人员的情况下,违规进入污水沟内作业。
二、焦作悯农面制品有限公司“7•18”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事故经过:2020年7月18日18时许,河南省焦作市悯农面制品有限公司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6人死亡。
发生原因:焦作悯农面制品有限公司1名员工作业时不慎坠入物料罐,吸入二氧化硫或硫化氢中毒死亡,其他5名员工救援处置不当,也中毒死亡。
主要教训:焦作悯农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不完善,有限空间管理制度缺失;未组织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处置能力差。
三、西江吉利石灰厂“8•31”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事故经过:2020年8月31日凌晨3时许,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西江吉利石灰厂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发生原因:石灰窑烟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作业人员在无安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入一氧化碳超限的窑顶区域作业中毒死亡。
主要教训:该公司生产工艺存在缺陷,安全管理混乱,未对石灰窑进行风险分析辨识,加料操作人员长时间暴露在含有一氧化碳的窑烟自然扩散区域,在从业人员屡屡发生窑烟中毒的情况下,没有采取安全措施进行防范,继续违规作业。
四、立丰再生纸厂“3•28”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事故经过:2021年3月28日17时许,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立丰再生纸厂在进行白水收集沉淀池清洗作业时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4人死亡。
中毒性窒息及意外案例心得概述中毒性窒息是指由于意外接触或吸入有毒物质导致呼吸系统功能受阻,进而引发窒息的情况。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总结中毒性窒息及意外事件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为人们提供参考和启示。
案例分析案例一:煤气中毒窒息一对年轻夫妇在睡觉时因煤气泄漏而中毒窒息。
后经调查发现,他们未及时发现煤气泄漏,且没有安装煤气报警器。
导致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是煤气泄漏未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及缺乏有效的安全设备。
案例二:食品中毒窒息一群学生在校内食堂就餐后,多人中毒并出现窒息症状。
经调查发现,食堂食品存在卫生问题,导致食物中毒。
事件暴露了校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疏忽和监管不力。
预防措施1. 安装相关安全设备:家庭必须安装煤气报警器,以及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中毒性窒息的应急装备;2. 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公众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关注,选择合格的食材和餐馆;3. 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构和企业应该定期检查煤气设施和食品卫生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消毒;4. 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媒体渠道、学校教育等途径,加强公众对中毒性窒息的认识和预防知识的普及。
应急处理方法1. 发现中毒症状及时报警,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急救;2. 保持患者体位舒适:解开衣领、腹带,保证通畅呼吸;3. 切勿强行灌食或使用其他方法引导呼吸,以免加重窒息症状;4. 若发现中毒源,迅速断绝与之接触的方式,如关闭煤气管道或及时停止食用有问题的食物。
结论中毒性窒息及相关意外案例的发生,往往与人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安全意识淡漠等因素有关。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安装安全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等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中毒性窒息及意外事件的发生频率,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以上是对中毒性窒息及意外案例的心得总结与建议,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相关事故的防范意识,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 注意: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相关案例和措辞,以便更好地贴近实际应用场景。
中毒窒息及事故案例反思体验引言中毒和窒息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情况,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通过反思事故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中毒窒息的案例,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和建议。
事故案例分析及反思案例一:食物中毒事件在一家餐馆就餐后,一家四口人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其中一个孩子因严重中毒导致生命危险。
经调查发现,食物中毒的原因是食材没有妥善保存,导致细菌繁殖。
反思: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了避免食物中毒,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餐馆和家庭要定期清洁食材储存区,确保食材的卫生。
2. 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和储存时间,避免食用变质的食物。
3. 饭后及时将剩余的食物冷藏或丢弃,避免细菌和微生物滋生。
案例二:窒息事故一个小孩在玩耍时误吞了一个小玩具,导致窒息。
在紧急情况下,家长不知道正确的急救方法,导致事态恶化,最终需要医院的救援。
反思: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意外情况,我们应该掌握急救技能,以避免事态扩大化。
以下是一些急救要点:1. 如果目击到有人窒息,应立即施救并呼救。
2. 抓住受害者的背部,用力拍打背部,以促使物体自行排出。
3. 如果拍打背部无效,可以施行胸部挤压,直至物体排出或救援人员到达。
总结与建议1. 维护食物安全和卫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尤其是在餐馆和家庭中。
2. 研究基本的急救技能,可以在窒息等情况下救助受害者。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中毒和窒息事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4.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对于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餐馆和企业进行处罚,并加强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中毒和窒息的风险,因此了解这些案例以及如何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我们才能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意识,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第四篇有毒有害物质事故案例第一例河北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中毒窒息事故一、事故经过2009 年3 月21 日8 时30 分,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项目部闻某带领2 名民工到京唐钢铁公司连铸车间水泵房除盐水池(长20 米、宽4.6 米、高3.65 米,容积约320 立方米)进行池壁渗漏修复作业。
事先业主已将水池水位降至溢流最低点(池内剩余水深约0.5 米左右)。
13 时45 左右,闻某等2人先后下到池底(池内余水已在当天中午前排除),相继晕倒。
电工张某等2 人闻迅下池救人,也晕倒在除盐水池内。
电工安某顺爬梯下到水池一半高度时,发现池内已有4 人倒地,感觉情况异常顺爬梯回到池上。
管道安装工段长郭某带人赶至事故现场,误以为是触电导致下池人员晕倒,在断电后让管道工杨某下池救人,导致杨某缺氧窒息倒在池内。
至此,除盐水池内共5 人窒息晕倒,送医院医治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有关人员在除盐水池内作业过程中,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88),在未经检测、不明池内环境和缺乏有效通风换气措施保障(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准备了通风换气用的轴流风机,但在实际工作时没有使用)的情况下,贸然在缺氧危险场所作业,是导致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专家组认为,事故是由稳压罐内氮气随回水管道反串到除盐水池内,造成池内氮气含量超标、严重缺氧,导致作业人员下池后窒息死亡。
2.间接原因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对地上有限空间缺氧危险作业危险性认识不足,事前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案;对公司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水平匮乏,安全意识低;现场施救人员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盲目施救,致使施救人员缺氧窒息,导致事故扩大;作业人员进行除盐水池防渗漏修复作业施工过程时,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管。
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作为业主方,对外埠施工单位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则存在安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中毒性窒息及事故案例经验总结1. 引言中毒性窒息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常常导致生命危险或严重伤害。
本文旨在总结与中毒性窒息相关的案例经验,以提供相关工作人员在应对中毒性窒息事件时的参考和指导。
2. 案例分析2.1 案例一:化学物品泄露在某化工厂,由于操作人员未正确处理气体泄露,导致大量有毒气体向环境中扩散。
数名工人中毒昏迷,其中一人因窒息而死亡。
此案例教育我们重视化学物品的安全处理和泄露应急预案的建立。
2.2 案例二:食品误吸在一餐厅,一位顾客误吸口中食物,导致食物堵塞气道,引发窒息。
幸而有抢救人员及时展开急救,并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在食用时要注意细嚼慢咽,并保持食物的适当大小。
2.3 案例三:药物过量一名患者在医院因误服过量药物,引发中毒性窒息事件。
医护人员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包括清除气道、实施人工呼吸等,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正确使用和储存药物,及时就医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3. 经验总结基于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经验总结:- 严格采取安全措施:对于操作化学物品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适时检查和维护设备,以减少泄露事件的发生。
- 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中毒性窒息事件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急救和自救知识。
- 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引发中毒性窒息的场所或工作环境,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提高应对窒息事件的能力。
- 加强监测和检测:在可能发生中毒性窒息的场所,应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除。
4. 结语中毒性窒息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对工作人员和公众都带来较大风险。
通过总结案例经验,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毒性窒息的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工作环境和公共场所的安全。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
定义:
主要指人体吸入、食人或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或者化学品反应的产物,而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
具体包括:吸人中毒事故(中毒途径为呼吸道);接触中毒事故(中毒途径为皮肤、眼睛等);误食中毒事故(中毒途径为消化道);其他中毒和窒息事故。
主要案例:
2007年10月11日,山东烟台凯实工业有限公司备料二车间操作人员在上料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5人死亡。
预防措施:
对危险化学品急性中毒,若为沾染皮肤中毒,应迅速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头面部受污染时,要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四章中毒窒息事故案例(第177-182例)案例177 “1.6”中毒事故2006年1月6日,某石油局钻井工程公司70858HD钻井队在新疆塔河油田进行井队搬迁作业过程中,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1.事故经过2006年1月5日,某石油局钻井工程公司70858HD钻井队在新疆塔河油田进行井队搬迁作业,从TK666井搬迁至TP8井。
由于当天搬迁未完,安排4人留守。
6日11:30左右,其他人员赶到井场后发现留守的3人身体僵硬、无呼吸,另外1人经抢救已基本恢复健康。
2.事故原因经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4名留守人员违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西部工区冬季安全施工推荐作法》中“人员长期在房内取暖时应注意通风换气”的规定,擅自将未燃尽的木炭装进废弃的桶内(割去半截的180 kg标准油桶),并抬到居住的密封良好的野营房内取暖。
经模拟试验证明,在底部无通风的桶内,燃烧未尽的木炭极易产生一氧化碳。
由于野营房密闭良好,无烟囱等排烟装置,一氧化碳大量聚集,造成人员中毒事故。
企业对员工安全教育不到位、冬季施工防寒保暖措施不落实等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案例178 “3.27”中毒事故2004年3月27日,某石油管理局试油公司124试油分公司在驻霍10井野外生活基地发生了一起有毒烟雾引起的中毒窒息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39278.62元。
1.事故经过某石油管理局试油公司124试油分公司,下设3个生产班组。
由于新疆北部地区冬季严寒、积雪,每年11月底左右都全面停止施工,进入冬停阶段,留守人员看守野外生活基地,待来年3-4月份再上人员、设备开始进行施工作业,历年来也未发生过任何事故。
2003年7月,124试油分公司开始承担霍10井的施工任务,霍10井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沙湾县境内,距离沙湾县20km,距离公司基地165km,地形以丘陵为主,靠近天山山脉,冬季寒冷,最低气温在-37℃,年降雨量丰富。
11月底进入冬停阶段,指挥部1人、124试油分公司职工2人、生活服务人员1人、发电工2人及留有1辆值班车,看守霍10井野外生活基地。
中毒性窒息及事故案例经验分享1.引言近年来,中毒性窒息事故频发,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对中毒性窒息的认识和预防能力,本文将分享一些相关案例经验。
2.案例分析2.1 案例1:家庭清洁剂以及其威胁在2018年,一位妇女在使用清洁剂时不慎混合了两种不同的清洁剂,导致有毒化学物质释放。
她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和窒息症状,幸运的是及时得到救治,但彻底恢复花费了很长时间。
该案例教训:使用家庭清洁剂时,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避免混合不同的清洁剂。
同时,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毒气体。
2.2 案例2:工业事故带来的窒息风险一家化工厂在2019年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多种有毒气体释放到空气中。
数名工人因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直接接触到有毒气体,导致窒息并造成严重伤亡。
该案例教训:在工业环境中,必须严格遵守防护措施,包括佩戴相关防护装备、定期进行有毒气体检测以及提供急救措施。
3.预防措施为了避免中毒性窒息事故,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预防措施:3.1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中毒性窒息的认识,告知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和储存家用化学品。
3.2 个人保护个人使用化学品时,要始终注意安全,佩戴适当的保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或面罩。
3.3 空气流通在使用家用清洁剂等化学品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良好,可以通过打开窗户或使用通风设备实现。
3.4 紧急救治在窒息事故发生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对事故的详细信息进行准确描述,提供相关的急救措施。
4.结论中毒性窒息事故对人们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我们要始终关注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并积极参与与此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减少中毒性窒息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