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边坡支护预应力锚索格构梁加固挡土墙设计图
- 格式:dwg
- 大小:487.11 KB
- 文档页数:1
道路边坡防护常见形式国内道路边坡防护常用做法,并结合以往的设计经验和专家建议,根据现场地质条件,经过结构计算后确定这三处典型边坡的防护形式和设计成果。
设计成果对降低道路工程造价和保证边坡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道路,边坡防护,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格锚杆。
道路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动脉,西部在交通显现出来的不便,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东快西慢的态势,西部的交通建设步伐必须加快。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方面有以下几种: (1)岩层的构造,结构面的胶结情况、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规律、下伏岩土界面的形态以及坡向坡角、软弱面和破碎带的分布与边坡的关系等;(2)岩土性质,包括强度、组成、透水性、岩土的抗风化能力、抗软化能力、坚硬程度等;(3)地貌参数,如边坡的高度、坡度和形态等; (4)水文地质影响,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及变化趋势等;(5)大气气候作用,气候引起风化厚度以及岩石风化后的机械、岩土风化速度、化学变化,同时引起地下水作用的变化;(6)地震作用除了使岩土体增加下滑力外,还常常引起孔隙水压力的增加和岩土体的强度的降低; (7)风化作用,主要体现为改变地下水的流向,风化作用将减弱岩土的强度;(8)工程建设的土方及山体开挖、堆积等人为因素同样可能造成边坡的失稳。
道路边坡设计中常见的防护形式有以下几种:1、抗滑桩2、抗滑挡土墙3、框格锚杆植草防护4、垢工结构植草加固边坡5、三维网植草防护(1)抗滑桩抗滑桩按材质分类有木桩、钢桩、钢筋混凝土桩和组合桩,详见表3-1。
表3-1 抗滑桩材质分类2、抗滑挡土墙抗滑挡土墙是目前道路设计过程中边坡防护运用最为普遍较为有效的设计方法之一。
滑挡土墙分类3、框格锚杆防护在道路边坡设计中,边坡的滑体沿剪切面的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将会出现沿剪切面的滑动造成边坡的破坏。
土质边坡中,滑面多数情况下为平面,滑动面形状一般为圆弧状。
xx市xx区民治街道xx工业区西南侧挡土墙加固工程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区民治街道办xx工业区西南侧,民治大道以东。
挡土墙总体上呈折线形展布,长度约130.0m,墙高6.0~7.0m,挡墙为俯斜式浆砌石结构,墙面近直立。
由于该挡墙设计施工资料无法收集,根据《xx区民治街道xx工业区西南侧挡土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报告推测本挡土墙顶宽1.0m,底宽约2.0m,埋深约1.5m。
挡土墙所处坡顶为停车场、酒店广场及其主楼1栋,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距挡土墙坡顶不小于10m;挡墙所处边坡下部为xx工业区厂房共4栋,高1~4层,距离挡墙坡脚3~7m。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及地质报告,本挡土墙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挡土墙墙背为填土,墙基亦在填土上,墙基不稳;2、挡土墙尺寸过小,边坡高度大,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3、挡土墙年久失修,墙体内砂浆不饱满,墙体本身质量欠佳;4、墙顶地面现作为工厂道路使用,载重车辆过往频繁,挡墙的使用条件已发生显著变化,墙顶边坡附加荷载作用对挡墙的长期稳定不利;5、墙面泄水孔堵塞,排水功能失效,墙体易形成较高的静水压力,对墙体稳定不利。
上述情况导致挡土墙稳定性较差,安全储备不足,存在倒塌或局部垮塌的可能,危害性大。
为确保挡土墙及周边建(构)筑物和相关设施的安全,需对该挡土墙进行加固。
2、设计依据及执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与验收规范》GB50202-2002;(8)《xx市xx区民治街道xx工业区西南侧挡土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2009.08;(9)《xx市xx区民治街道xx工业区西南侧挡土墙加固工程1:500地形测量技术报告》,武汉地质工程勘察xx分院,2009.08。
边坡支护分类:
1.植物防护:包括种草、铺草皮、植树等,主要用于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减缓温差及
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碎裂、剥蚀演变进程,从而保护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2.工程防护(矿料防护):包括框格防护、封面、护面墙、干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
护坡、浆砌预制块护坡、锚杆钢丝网喷浆、喷射混凝土护坡等,主要用于抵抗土体侧压力,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
3.重力式挡墙: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是我国目前
常用的一种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
4.扶壁式挡墙:是一种钢筋混凝土薄壁式挡墙,立墙与原基础分离,并每隔一定距离
设置一个扶壁(即扶壁式挡墙的一段墙体)。
扶壁式挡墙的构造主要分为墙身、墙背填料和扶壁系三个部分组成。
5.悬臂式支护:通常由立壁(墙)和固定在地面上的底板组成,靠悬臂与周围地层相
连接并支撑开挖面以保持稳定。
6.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这是一种轻型支挡结构,适用于1~3级、坡高10
米以下的路堑边坡防护。
7.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由钢筋排桩、锚杆及加筋土墙身三个部分组成。
8.锚喷支护:包括喷射混凝土支护和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可以及时封闭围岩,防止
围岩风化剥落;加固和强化围岩结构;对围岩进行加固并补强;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和自承能力。
9.坡率法:通过控制边坡的高度和坡度来维持边坡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相对
稳定的边坡,通过调整边坡的高度和坡度来适应不同的地形和地质条件。
边坡支护及锚索与格构梁联合施工工法(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探析边坡支护及锚索与格构梁联合施工工法摘要:本文对山区高边坡病害特征和对其治理工程方案的慎重选择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字:高边坡病害治理工程方案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mountainous area high slope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governance project careful selection of in-depth analysis.keywords: high slop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现阶段随着我国山区建设迅猛发展。
在山区建设中,出现大量的山体边坡,其防护问题非常突出。
为了满足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双重目标,对高边坡病害特征的深入分析和对其治理工程方案的慎重选择显得十分重要。
一、边坡支护及锚索与格构梁联合施工工法特点(一)该施工方法的特点是:锚索与格构梁联合结构是对边坡进行加固的一种支护技术,该加固技术具有布置灵活、结构形式多样、截面调整方便、与坡面密贴、可随坡就势等显著优点,格构内采用挂网喷砼、植草绿化和防护,同时该方法造价较低、施工工期短、边坡变形小,安全可靠,使其在高边坡加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使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锚杆将滑动体固定在山体上,以锚杆约束山体的滑动,并在滑动体表面锚头上加格构梁和挂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在滑动体表面形成钢筋混凝土板体结构,这样可以将松散的岩石固定为一个整体,以达到彻底根治滑坡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根据格构的特点和作用,格构加固技术特别适用于坡度较陡、坡体岩土均匀且较坚硬的边坡。
但应当注意,对于不同稳定性的边坡应采用不同的格构形式和锚固形式的组合进行加固或坡面防护。
装配式预应力锚索框架边坡支护施工工法1前言边坡防护施工中,防护的及时性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工程。
传统的锚索格梁施工工艺为锚索部分施工完毕后(注浆完成)采用现浇工艺进行格梁的连接,而现浇格梁需要经过钢筋安装、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及模板拆除、养生等多道工序,待达到龄期后再进行锚索张拉以完成防护。
这种传统施工方法需要耗用较多的材料设备、人工,且施工周期较长,往往比较难于实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同时会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等污染,如坡面残留的混凝土、废旧模板。
为解决传统的现浇锚索格梁护坡施工工艺存在的耗用较多的材料设备、人工,施工周期较长,难于实现边开挖边防护,污染环境等问题,依托实际应用的工程案例,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预应力锚索框架边坡支护施工技术。
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节点通过螺栓和钢板进行连接,可实现护坡结构构件的工厂化生产,节约人工劳动力消耗,减少环境扰动及污染,做到边坡工程的即时开挖、及时支护,削弱气候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安全环保等诸多优势,且能实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的目标。
2工法特点2.0.1装配式支护结构。
框格梁支护结构由节点构件、预制横梁构件、预制纵梁构件以及连接构件四个部分组成,实现框格梁结构工厂化生产,节约劳动力投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施工效率,避免在边坡上浇筑混凝土,做到边坡工程的及时开挖、及时支护的要求,削弱了环境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2.0.2构件螺栓连接。
框格梁结构构件均采用螺栓连接,通过钢板和螺栓将纵横梁和节点连接起来,快速地将构件连接固定起来,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减少了对边坡土体的扰动。
2.0.3施工工期短。
锚索浆液达到强度要求后可即时进行边坡框格梁支护,节省格梁钢筋、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和模板拆除养护等多道工序,有效缩短边坡支护施工工期。
2.0.4安全性高。
利用吊车或上坡设置的卷扬机设备,将格梁构件运至安装位置后,通过螺栓连接后进行张拉,完成格梁支护,边坡上无过多体力消耗作业,避免多个施工步骤对边坡土体进行扰动,实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的目标。
关于220kV祥下线99#直线塔基础护坡提出的10个方案1、浆砌片石窗孔式护面墙M7.5浆砌片石窗孔式护面墙设计图,适用于泥岩、泥质灰岩、泥质页岩等软质岩(含全强风化的硬质岩)挖方路段。
护面墙每10m长为一段,两段之间设有一道伸缩缝,缝宽2cm,内填沥青麻絮。
护面墙窗体布置应以美观为原则,窗体尺寸可根据坡面实际情况合理调整。
窗体内铺设木条支撑网格,稳定窗内土体,木条厚度为3~5mm。
施工图如下:2、锚杆框架梁植草防护框架梁植草防护设计图,适用于边坡整体稳定、岩石破碎、坡面存在碎落及小规模楔形体破坏的岩质路段。
框架梁采用C25钢筋砼现浇。
框架内铺草皮,采用固定锚桩固定。
为防止施工过程中框架发生偏移和下垂,框架下面由%%C6锚钉锚固于坡面,锚钉锚固深度不小于0.5m,以固定为准。
钢筋骨架节点由&28螺纹钢筋锚杆粘结固定,锚杆长度为L米,锚固角度一般为20%%D,锚杆外露端头与钢筋骨架箍筋捆扎或焊接。
框架每间隔20~25m设一道伸缩缝,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缝宽2cm,两侧应布设锚杆,内填沥青麻絮。
施工中应采用光面爆破,尽可能减少一次开挖深度,并及时安装砂浆锚杆。
锚杆粘接用的水泥砂浆强度达到80%以上,才能进行锚杆外端部弯曲施工。
施工图集如下:3、攀爬植物护坡攀爬植物护坡,适用于边坡整体稳定的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等硬质岩路段,在边坡平台上设置花坛,种植攀缘性藤蔓植物,以美化边坡坡面。
岩石边坡坡面挂2.6机编镀锌钢丝网,辅助坡面攀缘性植物生长,有效防止坡面碎落,机编镀锌钢丝网采用锚杆固定在坡面上,主锚钉长度为3.0m,辅助锚钉长度为1.5m,锚杆锚固方向与坡面垂直,孔内注M30砂浆。
花坛内填土撒播草籽、种植灌木,末端作圆弧形处理。
花台后回填碎石堆囊反滤层,底部填5cm厚C20小石子砼。
泄水孔间隔5.0m设置一道,采用%%C50mmPVC排水管,进水口回填碎石堆囊。
沉降缝每隔20m设置一道,用沥青麻絮填塞。
技术要求:1、对段内地表水、地下水及施工用水水质进行取样复测。
若地表水、地下水复测结果与设计相符时,对水质有侵蚀性工点,混凝土结构及锚索水泥砂浆按照“渝黔施路集-06”图进行耐久性设计,锚索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若地表水、地下水复测结果与设计不相符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进行再次复测。
不得使用有侵蚀性水作为施工用水。
2、框架梁采用正方形。
框架梁及封头混凝土依据“渝黔施路集-06”图设计,现场立模施工,节点锚索为4束时,锚索节点采用I型节点,截面尺寸为0.6×0.6m。
在土质、软质岩坡面地段必须采用人工挖槽方式嵌入坡面中弱风化硬质岩路堑地段,框架梁置于坡面外,并采用M7.5浆砌片石找平排水层。
3、锚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Φ15.2mm钢绞丝制作,刚绞丝制作,钢绞丝强度为1860MPa,其规格应满足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的规定。
锚索孔注浆材料根据“渝黔施路集-06”图设计。
锚索锚具、夹片、连接器的性能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的规定。
4、一般环境和碳化环境下,框架梁和注浆材料所用水泥采用P·0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材料选用M35水泥砂浆;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下,根据环境作用等级注浆材料选用M35水泥砂浆加抗侵蚀性外加剂或一定数量煤粉灰,详见“渝黔施路集-06”图。
5、土质路堑地段框架内采用灌草护坡,软质岩和强风化硬质岩路堑地段框架采用喷混植生,详见\“渝黔施路集-07”图、“渝黔施路集-14”图;弱风化硬质岩路堑地段框架内采用植生袋植草护坡,详见“渝黔施路集-12-2”图。
6、路堑顶设置镶边、坡脚设置护角(见大样图);起讫点处采用C25混凝土或M7.5浆砌片石镶边加固,宽0.5m、厚0.6m。
边坡平台设置边坡平台截水沟。
锚索试验:(一)拉拔试验1、锚索施工前在同一标段范围内应选择有代表性、与锚索锚固段地层相同、环境类似的相邻地段进行拉拔破坏性试验,试验孔数不少于3孔,以验证锚索可能承受的最大张力、锚固工程的安全及所采用的参数是否正确,进一步确定施工工艺及参数,其相关参数在同一标段内相同地层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