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主营业务收入
- 格式:pdf
- 大小:676.13 KB
- 文档页数:3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之主营业务收入(doc6页)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之主营业务收入(doc 6页)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主营业务收入一、会计记录概况A公司2005年度主营业务收入76,541,217.14 元,2004年度主营业务收入60,457,682.78 元。
具体数据见底稿(索引I1-3)。
二、审计目标(一)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内容、款项是否合理、正确、完整;(二)确定销售退回、销售折让是否经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三)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一)执行“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成本项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与总帐、明细帐、报表发生额是否相符”程序向客户索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成本项目明细表”,复核加计,与报表数、总帐和明细帐此确认销售业务和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正确性。
(2)抽查原始凭证时,审计人员应当关注:a.发票金额内容与记账凭证是否一致;b.发票金额是否已正确计入应收账款;c.发票品名、规格和数量与合同是否相符;d.发票品名、规格和数量和仓库发货单(送货单)以及客户回执是否相符;e.发票品名、规格和数量和运费发票、托运凭据等外部凭据是否相符。
提示:仓库发货单(送货单)必须是经收货方签字的回执,未有签收的无效。
(三)执行“将本年度销售收入与上年度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正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程序1、编制收入、成本比较记录表;(底稿索引I1-3)2、分析大类产品毛利率的变动情况,分析变动原因;(底稿索引I1-3)3、分析大类产品的结构变动情况,考虑对总体毛利率的影响;(底稿索引I1-3)4、关注重点客户,编制前10名客户分析性复核的查验记录。
(底稿索引I1-8)(1)分析前10名客户占总体销售的比重;(2)分析前10名客户回款情况,结合符合性测试,确认收入的真实性。
提示:1、必须关注大额客户的销售情况;2、条件允许,对主要品种进行单品种的成本和收入测试分析,关注其对总体的影响。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原材料一、会计记录概况A公司属于制造业。
原材料期初余额3,751,093.3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71,143,876.63元,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71,130,353.96元,期末余额3,764,615.97元。
A公司原材料分为瓶坯、辅助材料及备品备件三大类。
原材料发出计价采用当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具体数据见《存货分类余额明细表》(底稿见索引A12-4-1)。
二、审计目标(一)确定原材料是否存在;(二)确定原材料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三)确定原材料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四)确定原材料的计价是否正确;(五)确定原材料余额是否正确;(六)确定原材料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过程的讲解以及相关提示和说明:(一)执行“获取或编制原材料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余额、存货-原材料类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程序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存货分类余额明细表》(底稿见索引A12-4-1);2、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将合计数与总账余额、存货-原材料类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并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3、根据原材料类别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底稿见索引A12-4-2);4、《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期初、期末余额与《存货分类余额明细表》中各大类期初、期末余额核对是否相符。
提示:如未审数合计金额与总账不符,应查明原因并作更正,必要时向项目负责人进行咨询,并作相应的处理。
本案中查验结论:1、原材料合计数与总账余额、存货-原材料类余额核对相符;2、《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中的期初、期末余额与《存货分类余额明细表》中各大类期初、期末余额核对相符。
提示:在编制《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时对于原材料收入及发出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细分,以便和存货其他科目进行勾稽关系核对。
本案中《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对于原材料的发出情况进行了细分:1、将主料的发出情况细分成两类:一类是生产领用主料计入“生产成本-原材料”,与生产成本中原材料领用数进行核对;另一类是主料直接销售结转至“其他业务支出”,与其他业务支出中材料销售成本进行核对;经核对相符,底稿见索引A12-4-2-12、将辅料的发出情况细分成三类:一类是生产领用包装物计入“生产成本-包装物”,与生产成本中包装物领用数进行核对;第二类是车间领用辅料计入“制造费用”;第三类是辅料直接销售结转至“其他业务支出”,与其他业务支出中材料销售成本进行核对;经核对相符,底稿见索引A12-4-2-23、将备品备件的发出情况细分成两类:一类是车间领用备品备件计入“制造费用”,与制造费用中备件消耗金额进行核对;另一类是备品备件直接销售结转至“其他业务支出”,与其他业务支出中材料销售成本进行核对。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实务案例—收入循环一、会计记录概况A公司应收账款年初余额20,891,365.77 元,年末余额28,135,302.92元。
具体数据见底稿(索引A7-1)。
A公司预收账款年初余额444,200.00 元,年末余额411,037.36 元。
具体数据见底稿(索引F4-1-1)。
A公司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122,672,984.85元,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110,472,589.63元。
具体数据见底稿(索引I1-3)。
二、审计目标(一)应收账款1、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存在;2、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应收账款的计价是否正确;5、确定应收账款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预收账款1、确定预收账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预收账款的余额是否正确;3、确定预收账款的披露是否充分。
(三)主营业务收入1、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内容、款项是否合理、正确、完整;2、确定销售退回、销售折让是否经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3、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总体分析对收入循环进行总体分析,分析当期收入变动的合理性,确定审计策略。
(底稿索引A-1)◆分科目审验(一)应收账款1、执行“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报表数及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程序(底稿索引A7-1)操作要点:(1)向客户索取或根据明细账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2)审计人员应仔细核实“债务人名称”、“原币金额”、“本位币金额”与企业明细账是否相符;(3)复核加计,与报表数、总账和明细账核对相符,并在审计说明栏1选择“一致”或“不一致”,在括号内打勾;(4)如有外币应收款项,应关注外币折算汇率是否准确;(5)分析明细账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6)应关注期末余额中是否有持本公司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东欠款,如有,应在债务人名称旁标明“A”;并分析是否属于合并或汇总时应予抵销金额;(7)结合关联交易查验,关注关联方欠款,如有,应在债务人名称旁标明“B”并在"非合并关联方金额"栏填列欠款金额;(8)关注期末余额的“业务内容”,是否有不属于商品、劳务等结算业务的债权,如有,应作出记录或作必要调整。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之主营业务收入(doc 6页)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主营业务收入一、会计记录概况A公司2005年度主营业务收入76,541,217.14 元,2004年度主营业务收入60,457,682.78 元。
具体数据见底稿(索引I1-3)。
二、审计目标(一)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内容、款项是否合理、正确、完整;(二)确定销售退回、销售折让是否经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三)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一)执行“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成本项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与总帐、明细帐、报表发生额是否相符”程序向客户索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成本项目明细表”,复核加计,与报表数、总帐和明细帐此确认销售业务和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正确性。
(2)抽查原始凭证时,审计人员应当关注:a.发票金额内容与记账凭证是否一致;b.发票金额是否已正确计入应收账款;c.发票品名、规格和数量与合同是否相符;d.发票品名、规格和数量和仓库发货单(送货单)以及客户回执是否相符;e.发票品名、规格和数量和运费发票、托运凭据等外部凭据是否相符。
提示:仓库发货单(送货单)必须是经收货方签字的回执,未有签收的无效。
(三)执行“将本年度销售收入与上年度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正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程序1、编制收入、成本比较记录表;(底稿索引I1-3)2、分析大类产品毛利率的变动情况,分析变动原因;(底稿索引I1-3)3、分析大类产品的结构变动情况,考虑对总体毛利率的影响;(底稿索引I1-3)4、关注重点客户,编制前10名客户分析性复核的查验记录。
(底稿索引I1-8)(1)分析前10名客户占总体销售的比重;(2)分析前10名客户回款情况,结合符合性测试,确认收入的真实性。
提示:1、必须关注大额客户的销售情况;2、条件允许,对主要品种进行单品种的成本和收入测试分析,关注其对总体的影响。
XXX公司HA 营业收入2012/12/31张三李四编制人:复核人:目录表被审计单位:索引号:项目: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营业收入审计程序表被审计单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索引号:HA财务报表复核人:李四日期:2013/1一、审计营业收入审定表被审计单位:XXX公司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 A1财务报表截止日/期营业收入审定表被审计单位:XXX公司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 A1财务报表截止日/期营业收入审定表被审计单位:XXX公司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 A1财务报表截止日/期营业收入审定表被审计单位:XXX公司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 A1财务报表截止日/期被审计单位:XXX 公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 A2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复核人:李四日期:2013/1/2一、公司销售商品收入务流程描收入确认政策检查被审计单位:XXX公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 A2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复核人:李四日期:2013/1/2收入确认政策检查三、销售收入具体确认被审计单位:XXX公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 A2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复核人:李四日期:2013/1/2收入确认政策检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被审计单位:XXX公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财务报表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被审计单位:XXX公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财务报表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被审计单位:XXX公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财务报表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被审计单位:XXX公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财务报表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被审计单位:XXX公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财务报表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被审计单位:XXX公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财务报表收入规模调查表被审计单位:XXX公司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1财务报表截止日/期业务/产品销售分析表被审计单位:XXX 公司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财务报表截止日/期复核人:日期:重要产品/服务毛利率同业比较被审计单位:XXX公司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3财务报表截止日/期月度毛利率分析表被审计单位: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4财务报复核人:李日期:被审计单位:编制人:张日期:2013/1/1索引号:HA3-5财务报复核日期:主要产品月度毛利率分析表--XX产品被审计单位:XXX公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6财务报表截止日/期复核人:李四日期:2013/1/2产品销售价格分析表--XX产品被审计单位:XXX 公司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7日期:重要指标分析表重要客户结构分析表被审计单位:XXX公司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8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2012/12/31复核人:李四日期:2013/1/2本年(期)总销售收入:本年(期)总销售量:本年(期)大额——如前十名客上年(期)总销售收入:上年(期)总销售量:重要客户收入情况分析被审计单位:XXX 公司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9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2012/12/31复核人:李四日期:2013/1/2页 次:被审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10财重要销售客户检查表营业收入函证结果汇总表被审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财日期:被审计单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12财务报表复核人:李四日期:2013/1/2明:主营业务收入截止测试(从发货单到明细账)1、检查时可采取审计抽样方式2、对期末大额出库单必要时须被审计单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13财务报表复核人:李四日期:2013/1/2明:主营业务收入截止测试(从明细账到发货单)1、检查时可采取审计抽2、对期末大额出库单必被审计单位:XXX 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14财务报表日期:收入与发票核对被审计单位:XXX 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14财务报表日期:收入与发票核对被审计单位:XXX 公司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2012/12/31复核人:李四日期:2013/1/2亏损合同检查索引号:HA3-16被审计单位:XXX 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HA3-17财务报表截止日/复核人:李四日期:2013/1/21、销售销售退回发生额查验记录被审计单位:编制人:张日期:2013/1/1索引号:HA3-18财务报复核日期:销售折扣与折让查验被审计单位:XXX 公司编制人:张三日期:2013/1/1索引号: HA3-19-1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2012/12/31复核人:李四日期:2013/1/2一、样本设计2、总体定义:二、选择样本1、利用模型确定样本主营收入细节性测试样本量确定及样本结果评估。
收入审计案例在进行收入审计时,我们需要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公司的收入情况真实可靠。
下面,我将以某公司为例,介绍一起收入审计案例。
某公司是一家以销售电子产品为主的企业,经营多年,业绩稳步增长。
然而,在最近一次财务审计中,发现公司的收入出现了异常情况,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关注。
首先,我们对公司的销售收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销售额、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等数据的核对和比对,发现公司的销售收入与实际销售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公司存在一些销售收入被擅自调整的情况,导致了收入数据的不真实性。
其次,我们对公司的收入确认和确认时间进行了审查。
发现公司存在一些收入确认不当的情况,部分销售收入被提前确认,导致了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性。
同时,公司的收入确认时间与实际销售时间不相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进行收入审计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公司存在一些收入的虚增和虚减情况。
部分收入被虚增到财务报表中,而另一部分收入则被虚减,导致了公司收入数据的失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规范收入确认流程,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加强对销售收入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公司的收入数据真实可靠。
同时,公司应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诚信意识,防范和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对某公司的收入审计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了公司在收入确认、销售收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希望公司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改进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确保公司的财务数据真实可靠,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年度共发生以下事项:1、6月与B公司签订的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协议书,将公司的专利技术使用权作价500万元转让给B公司使用;协议规定B公司于当年的6月30日前向A公司付款500万元。
无形资产转让手续已经办理完毕。
A公司所作的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5,000,000.00贷:其他业务收入 5,000,000.002、本年公司销项税账面累计发生额为286,635,348.11元,审计人员向公司获取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为286,805,348.11元。
3、本年公司进项税账面累计发生额为266,483,095.60元。
4、本年A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502,972,456.20元,其他业务收入—材料销售收入为172,637,345.03元。
二、审计目标(一)确定应计和已缴税金的记录是否完整;(二)确定未交税金的余额是否正确;(三)确定未交税金的披露是否充分。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一)执行“获取或编制应交税金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帐数、报表数和明细帐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程序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应交税金余额明细表”(底稿见索引F9-0-2)2、复核加计正确并将合计数与总帐、报表数核对相符,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
提示:如未审合计金额与总帐、报表不符,应查明原因并作更正,并作相应的处理。
“审计调整数”与“审定金额”在该项目审定后填入。
(二)执行“核对年初应交税金与税务机关认定数是否一致”程序执行过程:审计人员取得上年度经税务机关盖章确认的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申报表,申报表期末的应交数和客户的账面数一致。
(底稿见索引F9-0-2)提示:向客户索取上年度的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申报表,将申报表上税务机关认定的年末应交数与本年度应交税金帐面年初数进行核对,如有差额查明原因,并作相应的处理。
(三)执行“取得被审计单位纳税鉴定、纳税通知及征、免、减税的批准文件,了解被审计单位适用的税种、计税基础、税率,以及征、免、减税的范围与期限”程序执行过程:经过审计人员向公司财务人员询问,公司本年度没有减免税事项。
手把手教你做底稿: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底稿(未完待续)大家好呀,开始写文喽,好久没写,要生疏了,哈哈哈哈,赶紧捡起来~今天写收入底稿怎么做,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因为一个公司的其他业务收入相对来说是少量的,而且审计程序也是一样的,所以就不专门针对这个科目写了,主要写主营业务收入底稿怎么做。
起笔有点晚了,今天可能写不完一整篇,能写多少就是多少吧。
程序一:收入相关的内控底稿;A类审计项目,比如IPO、上市公司等都是需要做内控底稿的,在之前的科目中没有专门去说内控底稿,但因为收入底稿比较重要,毕竟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就要假定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所以收入底稿里就专门写一下,如果有小伙伴觉得其他科目也想看的话,可以在文后的留言区留言哦,找时间安排起来。
收入的内控底稿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控;第二步:评价内控;第三步:根据第二步的结果执行控制测试。
根据准则的要求,执行完内部控制的了解、评价以及控制测试程序之后,如果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可以更多的信赖的话,是可以减少实质性审计程序的。
但实际内资所并不这样子做,内控底稿大部分可能是做做样子,为完成而完成,更多的还是依赖实质性程序。
不过在做收入底稿时,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控是必须要做的,特别是在做新项目时,即使项目风险是B类或C类的,底稿要求也没那么严格,也是要先进行了解的,因为只有了解清楚,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执行审计程序。
第一步: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控;首先看一下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控需要了解哪些内容,以及了解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就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控而言,主要是了解企业的销售业务模式、收款模式、信用期、销售和收款环节中涉及的关键节点和关键单据,比如销售出库单、运输单据、签收单、对账单、出口报关单等等。
了解销售业务模式,不同模式的业务流程是什么,就可以知道企业的销售方式,对应有几种销售合同,获取不同业务模式的合同进行查看,了解合同的关键条款。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营业外收入一、会计记录概况ABC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营业外收入发生额为314,427.33元,上年度发生额为10,580.00元。
具体数据见“营业外收入明细表”(底稿见索引SJ002)。
二、审计步骤第一步:取得企业的明细账、总账(或科目余额表),及相关资料;第二步: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收入明细表并复核;第三步:浏览营业外收入明细账,检查重大交易;第四步:与其它相关科目核对,编制交叉索引;第五步:与报表附注进行核对;第六步:其它需执行的程序。
三、审计程序及审计过程介绍(一)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收入明细表。
审计目标:准确性、分类审计过程:1、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收入明细表,对于客户已经编制了明细表的,取得外勤主管分拆的本科目明细表,并转换为底稿版;对于客户未编制明细表的,按照外勤主管下发的模板填写本科目明细表(底稿见SJ002);2、复核加计是否正确;3、将该表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并将相关核对结果在明细表标明“B”“G”“S” “T/B”等审计标识;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底稿见SJ002)。
提示:1、审计人员在复核或编制明细表时,上期数要与上年审定数核对是否一致,如被审计单位对上年调整数未进行调整,审计人员要将上期数调整至与上年审定数一致,并在审计说明中描述该事项。
2、营业外收入明细表中的项目一般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其他等。
(二)审计程序:营业外收入交易检查。
审计目标:发生、完整性、准确性审计过程:审计人员按照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其他等分项对营业外收入进行分项检查。
1.检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审计人员要与相关非流动资产的审计人员结合审计,检查在授权范围内是否履行了必要的批准程序,查阅非流动资产处置审批表等原始凭证,审核其内容的真实性和依据的充分性,检查会计处理符合相关规定,将检查结果记录于营业外收入检查情况表。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实务案例—收入循环一、会计记录概况A公司应收账款年初余额20,891,365.77 元,年末余额28,135,302.92元。
具体数据见底稿(索引A7-1)。
A公司预收账款年初余额444,200.00 元,年末余额411,037.36 元。
具体数据见底稿(索引F4-1-1)。
A公司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122,672,984.85元,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110,472,589.63元。
具体数据见底稿(索引I1-3)。
二、审计目标(一)应收账款1、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存在;2、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应收账款的计价是否正确;5、确定应收账款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预收账款1、确定预收账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预收账款的余额是否正确;3、确定预收账款的披露是否充分。
(三)主营业务收入1、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内容、款项是否合理、正确、完整;2、确定销售退回、销售折让是否经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3、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总体分析对收入循环进行总体分析,分析当期收入变动的合理性,确定审计策略。
(底稿索引A-1)分科目审验(一)应收账款1、执行“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报表数及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程序(底稿索引A7-1)操作要点:(1)向客户索取或根据明细账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2)审计人员应仔细核实“债务人名称”、“原币金额”、“本位币金额”与企业明细账是否相符;(3)复核加计,与报表数、总账和明细账核对相符,并在审计说明栏1选择“一致”或“不一致”,在括号内打勾;(4)如有外币应收款项,应关注外币折算汇率是否准确;(5)分析明细账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6)应关注期末余额中是否有持本公司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东欠款,如有,应在债务人名称旁标明“A”;并分析是否属于合并或汇总时应予抵销金额;(7)结合关联交易查验,关注关联方欠款,如有,应在债务人名称旁标明“B”并在"非合并关联方金额"栏填列欠款金额;(8)关注期末余额的“业务内容”,是否有不属于商品、劳务等结算业务的债权,如有,应作出记录或作必要调整。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应交税金一、会计记录概况A公司(生产企业)应交税金期初余额为-1,736,805.41元,期末余额为-987,058.97元,按照税金的种类设置了若干个明细帐,具体数据如下:本年度共发生以下事项:1、6月与B公司签订的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协议书,将公司的专利技术使用权作价500万元转让给B公司使用;协议规定B公司于当年的6月30日前向A公司付款500万元。
无形资产转让手续已经办理完毕。
A公司所作的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5,000,000.00贷:其他业务收入 5,000,000.002、本年公司销项税账面累计发生额为286,635,348.11元,审计人员向公司获取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为286,805,348.11元。
3、本年公司进项税账面累计发生额为266,483,095.60元。
4、本年A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502,972,456.20元,其他业务收入—材料销售收入为172,637,345.03元。
二、审计目标(一)确定应计和已缴税金的记录是否完整;(二)确定未交税金的余额是否正确;(三)确定未交税金的披露是否充分。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一)执行“获取或编制应交税金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帐数、报表数和明细帐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程序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应交税金余额明细表”(底稿见索引F9-0-2)2、复核加计正确并将合计数与总帐、报表数核对相符,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
提示:如未审合计金额与总帐、报表不符,应查明原因并作更正,并作相应的处理。
“审计调整数”与“审定金额”在该项目审定后填入。
(二)执行“核对年初应交税金与税务机关认定数是否一致”程序执行过程:审计人员取得上年度经税务机关盖章确认的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申报表,申报表期末的应交数和客户的账面数一致。
(底稿见索引F9-0-2)提示:向客户索取上年度的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申报表,将申报表上税务机关认定的年末应交数与本年度应交税金帐面年初数进行核对,如有差额查明原因,并作相应的处理。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一、会计记录概况被审计单位上海 BD 公司本年度营业费用(未审数)4,597.70 万元,管理费用(未审数) ,035.7 万元。
具体数据详见“营业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汇总表”和“管理费用明细项目分月 3 发生汇总表”(索引 I6-2、I7-2)二、审计目标( ( ( 一)确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记录是否真实、完整;二)确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三)确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获取或编制营业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与总账、报表 发生额及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审计人员根据上海 BD 公司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账的记录,编制了“营业费用(管 理费用)审定表”(索引:I6-1、I7-1)、“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汇总表” (索 引:I6-2、I7-2)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年度比较表”(索引:I6-3、I7-3),经“三相符” 核对一致,未发现问题。
( 二)检查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审计人员浏览了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账中各明细项目的设置,发现“管理费用-其 他”项目金额较大,内容繁杂,报表使用人难以理解,需要提请 BD 公司财务人员进一步归 类与细分。
经细分后再行检查,又发现该公司将进口料件的关税费用列入了管理费用,不符 合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内容与范围,因此作了审计调整。
(索引:I7-4-2) 提示:1 、营业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 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属于企业的期间费用,具有内容广、名目多的特点,重要的是要划 清成本支出、资本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2 、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其具体项目很多名称均相同,二者主要依据费用的发生环节来划 分。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一、案例背景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家具的企业,近年来业务逐渐拓展,规模逐渐扩大。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督企业运营情况,公司决定进行年度审计工作,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二、编制底稿1.审计计划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特点,审计师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主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和审计程序等。
审计目标是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全面和准确,审计范围包括财务报表和相关业务活动,审计时间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审计工作,审计程序是指进行审计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2.审计程序在编制底稿时,审计师根据审计计划中确定的审计程序进行了具体的工作。
首先,审计师通过检查财务会计凭证和账簿,对公司的财务记录进行了初步的审查。
其次,审计师进行了财务报表的分析和比对,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最后,审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一些测试工作,以确认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底稿编制4.底稿审查在完成底稿编制后,审计师需要对编制的底稿进行审查。
审查的主要目的是确认底稿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筛选出底稿中的错误和遗漏。
审计师通过对底稿的审查,可以发现和解决底稿中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审查结果可以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反馈。
三、总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编制底稿,审计师可以对审计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方便审计工作的组织和监督。
同时,底稿也是审计师工作的证明和依据,在审查和评价工作结果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审计师需要严格遵守底稿编制的规范和要求,确保底稿的完整、准确和清晰,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实务案例—收入循环一、会计记录概况A公司应收账款年初余额20,891,365.77 元,年末余额28,135,302.92元。
具体数据见底稿(索引A7-1)。
A公司预收账款年初余额444,200.00 元,年末余额411,037.36 元。
具体数据见底稿(索引F4-1-1)。
A公司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122,672,984.85元,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110,472,589.63元。
具体数据见底稿(索引I1-3)。
二、审计目标(一)应收账款1、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存在;2、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应收账款的计价是否正确;5、确定应收账款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预收账款1、确定预收账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预收账款的余额是否正确;3、确定预收账款的披露是否充分。
(三)主营业务收入1、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内容、款项是否合理、正确、完整;2、确定销售退回、销售折让是否经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3、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总体分析对收入循环进行总体分析,分析当期收入变动的合理性,确定审计策略。
(底稿索引A-1)◆分科目审验(一)应收账款1、执行“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报表数及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程序(底稿索引A7-1)操作要点:(1)向客户索取或根据明细账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2)审计人员应仔细核实“债务人名称”、“原币金额”、“本位币金额”与企业明细账是否相符;(3)复核加计,与报表数、总账和明细账核对相符,并在审计说明栏1选择“一致”或“不一致”,在括号内打勾;(4)如有外币应收款项,应关注外币折算汇率是否准确;(5)分析明细账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6)应关注期末余额中是否有持本公司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东欠款,如有,应在债务人名称旁标明“A”;并分析是否属于合并或汇总时应予抵销金额;(7)结合关联交易查验,关注关联方欠款,如有,应在债务人名称旁标明“B”并在"非合并关联方金额"栏填列欠款金额;(8)关注期末余额的“业务内容”,是否有不属于商品、劳务等结算业务的债权,如有,应作出记录或作必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