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镇痛镇静药物
- 格式:pptx
- 大小:928.08 KB
- 文档页数:12
ICU镇痛镇静流程图及常用药品(仅供参考)镇痛和镇静在ICU(重症监护室)是非常关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舒缓疼痛、减轻焦虑,并提供有效的休息。
本文档旨在介绍ICU镇痛镇静流程图及常用药品,以供参考。
下面是ICU镇痛镇静的流程图。
e=>end: 结束op1=>n: 评估疼痛和焦虑程度op2=>n: 确定镇痛和镇静目标op3=>n: 选择合适的药物op4=>n: 计算和给予初始剂量op5=>n: 根据患者反应调整剂量op6=>n: 监测患者的镇痛和镇静效果op7=>n: 定期复评估镇痛和镇静水平op8=>n: 逐步减少药物剂量op9=>n: 评估是否需要深静脉镇痛op10=>n: 终止镇痛镇静在ICU中,常用的镇痛和镇静药物如下: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用于控制剧痛,具有强效的镇痛作用。
非阿片类药物(如扑热息痛、布洛芬):用于轻度至中度疼痛的缓解。
局部麻醉剂:适用于局部疼痛的缓解。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具有镇静、安抚和抗焦虑作用。
丙泊酚:短效镇静药物,用于有需求的患者。
重组人鱼肽:用于ICU喘息和气管插管下的镇静。
在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时,请注意以下事项: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和心率等。
防止药物滥用和成瘾。
逐步减少药物剂量,避免戒断反应和药物依赖。
ICU镇痛镇静是提供有效护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流程和选择合适的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临床急诊护理学](/3865/)___: A review](/pmc/articles/PMCxxxxxxx/) ___: A review](/pmc/articles/PMCxxxxxxx/)。
麻醉科急救药物引言概述:麻醉科急救药物是在麻醉科医生处理急救情况时使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快速、有效的作用,可以迅速控制患者的症状,保证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急救药物的五个主要部份,包括镇痛药物、镇静药物、肌松药物、气道管理药物和心血管支持药物。
一、镇痛药物1.1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具有强力的镇痛作用,可用于急性剧痛的缓解。
1.2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酮洛芬等,可用于轻度到中度疼痛的缓解,常用于术后镇痛。
1.3 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可用于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适合于手术和疼痛管理。
二、镇静药物2.1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可用于镇静、催眠和预防惊厥。
2.2 吡拉西坦类药物:如异丙酚、咪达唑仑等,具有快速起效和短效的特点,适合于快速诱导和维持麻醉。
2.3 α2受体激动剂:如地塞米松、氟马西尼等,具有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可用于镇静和镇痛的辅助药物。
三、肌松药物3.1 非去极化肌松药物:如虎魄胆碱、罗库溴铵等,可用于促进肌肉松弛和减少肌肉反抗。
3.2 去极化肌松药物:如虎魄胆碱、醉酒菜碱等,可用于快速诱导和维持肌肉松弛。
3.3 选择性肌松药物:如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等,具有选择性作用,可用于特定病例的肌松需求。
四、气道管理药物4.1 气管插管用药物:如利多卡因、虎魄胆碱等,可用于气管插管时的表面麻醉和预防咳嗽反射。
4.2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可用于支气管痉挛温和道梗阻的缓解。
4.3 气道清洁药物:如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溶液等,可用于气道湿化和清洁,保持气道通畅。
五、心血管支持药物5.1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可用于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时的血管收缩和升压。
5.2 心律调整药物:如胺碘酮、普鲁卡因胺等,可用于心律失常的纠正和预防。
5.3 血液稀释剂:如羟乙基淀粉、白蛋白等,可用于补充血容量和维持循环稳定。
麻醉科常用镇痛药物剂量计算引言:麻醉科作为医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职责是通过使用合适的药物来解除患者手术过程中或术后的疼痛感。
而麻醉科常用的镇痛药物剂量计算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乎到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程度与手术后康复的效果。
因此,正确而准确地计算药物的剂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常用的镇痛药物的剂量计算方法,旨在为麻醉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提供帮助。
一、可卡因:可卡因作为麻醉科领域中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之一,常被用于手术切口的麻醉和术后疼痛控制。
其适用范围广,常用剂量为1-3mg/kg。
举例来说,对于一个体重为70kg的患者,计算出的可卡因剂量为70-210mg。
但需注意,剂量的具体大小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的不同来确定。
因此,在使用可卡因进行镇痛药物剂量计算时,需谨慎斟酌,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吗啡:吗啡是麻醉科中常用的强效镇痛药物,适用于剧痛患者的镇痛。
其常用剂量为0.1-0.15mg/kg。
例如,对于一个体重为60kg的患者,计算出的吗啡剂量为6-9mg。
然而,吗啡的使用需要慎重,特别是对于存在呼吸抑制和便秘等不良反应的患者,需注意减量使用,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三、布洛芬:布洛芬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中的一种,常用于术后和非手术疼痛的缓解。
其常规剂量为10-20mg/kg。
举例来说,对于一个体重为50kg的患者,计算出的布洛芬剂量为500-1000mg。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布洛芬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和出血倾向等,因此,在使用布洛芬进行镇痛药物剂量计算时,需注意患者的胃肠道健康状况,并避免与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四、氧吗啡酮:氧吗啡酮作为新型麻醉镇痛药物,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和镇静。
其推荐的初始剂量为0.1mg/kg,并可以根据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一个体重为80kg的患者,计算出的氧吗啡酮初始剂量为8mg。
然而,也需要注意该药物可能引起的呼吸抑制和意识改变等不良反应,故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ICU镇痛镇静指南2024《ICU 镇痛镇静指南 2024》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
为了减轻这些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合理的镇痛镇静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 2024 年 ICU 镇痛镇静的指南要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镇痛镇静的目标。
这不仅仅是让患者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更重要的是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过度镇静带来的不良影响。
比如,要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不受抑制,循环系统稳定,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处于相对正常的状态。
评估患者的疼痛和镇静程度是第一步。
这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评估工具。
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包括面部表情评分法、数字评分法等。
对于镇静程度的评估,则可以通过 Richmond 躁动镇静评分(RASS)等工具来实现。
通过这些评估,我们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状态,调整镇痛镇静方案。
在选择镇痛镇静药物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
例如,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重选择经肾脏排泄的药物。
常用的镇痛药物有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镇静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如咪达唑仑,以及非苯二氮䓬类,如右美托咪定等。
用药剂量和给药方式也需要严格把控。
一般来说,初始剂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给药方式可以是持续静脉输注、间断静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等。
在调整药物剂量时,要遵循“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的原则,以避免药物过量导致的不良反应。
在实施镇痛镇静治疗的过程中,密切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如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以及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神经系统的观察。
同时,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另外,医护人员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ICU 环境封闭,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也非常重要。
常用镇静药的比较摘要:镇静药物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小剂量时可引起安静或嗜睡状态,为镇静作用;较大剂量时引起类似生理性睡眠的催眠作用。
在临床工作中,经无创呼吸支持不能满足患者后行气管插管,有些患者因神志清醒不能忍受插管的刺激或烦躁不安导致插管困难[1],镇静药物已成为重症患者治疗的一部分,能起到有效治疗及促进患者舒适的目的,若镇静治疗应用不恰当将会引起许多不良后果,如镇痛镇静不足会导致患者出现人机不协调、焦虑、躁动、意外拔管等[2]不良反应或事件,而深度镇静与重症患者病死率的增加有关[3],所以镇静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
关键词:镇静药;嗜睡临床常用的新型的镇静药物有: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
比一般镇静药物具有成瘾性小、呼吸抑制作用弱等特点。
咪达唑仑是一种作用时间较短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其作用与劳拉西泮相似,具有其他苯二氮䓬类相似的药理作用。
咪达唑仑优点是半衰期短,排泄快,缺点是长期应用会因为药物蓄积导致患者清醒延迟,苏醒后大多数再入睡,程度较深[4],适用于短期镇静患者,在躁动、癫痫发作、深度镇静、遗忘、联合治疗等方面仍有重要作用[5];丙泊酚是一种烷基酚静脉用麻醉药,不溶于水,优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静程度易于控制,停药后苏醒快而彻底,无药物蓄积,缺点是对心血管及呼吸有抑制作用,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作用[6],适用于快速镇静和快速苏醒的患者,脂肪代谢紊乱或谨慎使用脂肪乳剂的病人应慎用本品;右美托咪定具有中枢性抗交感作用,能产生近似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还可以减少谵妄的发生率,镇静作用的特征是患者表现安静而容易被唤醒,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呼吸抑制,本品最多使用24小时。
镇静药物可以减少患者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等不适心理状况及疼痛,同时也是抢救危重病人必备步骤,选择合适的镇静药物是对病人精神提供帮助,我们应根据药物特点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1]朱家军,刘金东.静脉麻醉镇静药在急诊气管插管抢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3):180-181.[2]任小莉.ABCDE镇静镇痛集束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7.[3] VINCENTJL.Optimizing sedation in the ICU:the eCASH concept [J].Signa Vitae,2017,13(Suppl3):10-13.[4]于航,王迪芬等.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脑损伤术后应激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诊杂志,2016,23(3):299-302.DOI:10.3969/j.issn.1008-9691.2016.03.019.[5]于湘友,王毅.几种ICU镇静药物的应用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4,(6):392-393.DOI:10.3969/j.issn.1005-6483.2014.06.004.[6]郭晋平,冯顺易.右美托咪定减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谵妄发生率及延长谵妄出现时间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2):193-195.DOI:10.3969/j.issn.1008-9691.2016.02.022.。
常用镇静镇痛药物咪达唑仑(力月西)规格5mg/1ml配置NS24ml+30mg;NS40ml+50mg浓度1mg/ml⏹负荷量0.03~0.3mg/kg(每次2ml,安静后维持或直至总量达15mg)⏹起始量2mg/H, 2ml/H 维持量1~10mg/H, 1~10ml/H 极量15mg/H, 15ml/H⏹药效学短效的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抗焦虑、催眠、抗惊厥、肌肉松弛和近事遗忘等作用,催眠作用尤为显著。
⏹药动学口服吸收迅速。
肝脏代谢,经肾排泄长期用药无蓄积。
⏹临床应用失眠症小手术前、器械性诊断检查前的镇静ICU镇静椎管内或局部麻醉的辅助用药全麻诱导及维持⏹注意事项:器质性脑损伤患者慎用,孕妇D级⏹禁忌:过敏、窄角型青光眼、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症肌无力、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肝功能不全。
丙泊酚(得普利麻、静安)规格200mg/20ml配置原液浓度10mg/ml⏹负荷量1~3mg/kg 50~100mg 5~10ml 起始量50mg/H, 5ml/H⏹维持量0.5~4mg/kg/H, 20~200mg/H,2~20ml/H⏹药效学烷基酚类的短效静脉全麻药。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抑制;降低脑血流量、脑代谢和颅内压。
具有恢复快、意识清楚、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低的优点。
⏹药动学口服无效静注30~60秒内起效,维持时间约10分钟肝脏代谢,经肾排泄⏹临床应用全麻的诱导和维持,门诊小手术ICU镇静无痛人流、无痛胃镜、无痛肠镜等⏹注意事项:脂肪代谢紊乱慎用,监测呼吸循环抑制,孕妇B级⏹禁忌:过敏、低血压或休克、脑循环障碍、产科麻醉、孕妇、哺乳期。
维库溴胺(仙林)规格4mg/粉针配置NS20ml+20mg 浓度1mg/ml⏹负荷量2~6mg,2~6ml 起始量2mg/H, 2ml/H 维持量1~4mg/H, 1~4ml/H⏹药效学非去极化型肌松药。
对神经节或迷走神经阻断作用弱,不引起组胺释放,对心率和血压基本无影响,颅内压和眼压也不受影响。
临床常用麻醉药物麻醉药物是医学领域中非常常用的一类药物,它们可以用于手术、疼痛治疗以及其他需要精确控制意识状态的医疗过程中。
在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有多种,每一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麻醉药物。
1. 吗啡(Morphine)吗啡是一种强效的镇痛药物,广泛应用于麻醉和术后镇痛。
它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μ受体来发挥镇痛效果。
吗啡还可以引起一定程度的镇静和呼吸抑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
2. 丙泊酚(Propofol)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全身性麻醉药物,其特点是起效迅速、恢复迅速。
丙泊酚可以通过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来产生镇静和催眠的作用,从而达到麻醉的目的。
丙泊酚还可以有效抑制咳嗽反射和呕吐反射,使术后恢复过程更加舒适。
3. 氟烷(Halothane)氟烷是一种常用的氟化碳麻醉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中。
氟烷可以通过作用于脑干上行抑制性神经传导来产生全身麻醉效果。
氟烷具有良好的麻醉和肌松效果,但也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
4. 七氟醚(Sevoflurane)七氟醚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氟化碳麻醉药物,它的特点是起效迅速、恢复迅速,并且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小。
七氟醚的麻醉效果可通过调节其浓度来控制,非常适合用于大多数手术操作。
5. 罗库溴铵(Rocuronium)罗库溴铵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肌松药物,广泛应用于手术过程中的肌肉松弛。
它通过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来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达到肌肉松弛的目的。
罗库溴铵的作用时间较短,恢复迅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以上介绍的只是临床上常用的一些麻醉药物,临床麻醉实践中还存在其他一系列药物的使用。
不同的麻醉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症,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并在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总结起来,临床常用麻醉药物包括吗啡、丙泊酚、氟烷、七氟醚和罗库溴铵等。
ICU镇痛镇静的指南镇痛和镇静是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常见的治疗手段。
它们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同时提供一个适合治疗的环境。
在ICU中,镇痛和镇静的指南非常重要,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治疗效果。
镇痛指南:1.对疼痛进行评估:在ICU中,患者可能面临不同类型的疼痛,如手术后的疼痛、创伤引起的疼痛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疼痛评估工具和临床经验来评估疼痛程度。
2.根据病情和疼痛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常见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
医护人员应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3.给予合适的给药途径:镇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口服、皮下等途径给予。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作用。
4.充分监测患者的反应:在给予镇痛药物后,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
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
5.考虑多模式镇痛:在一些情况下,单一药物的镇痛效果可能不足。
医护人员可以考虑多模式镇痛,即同时使用不同类别的药物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6.镇痛药物的副作用:镇痛药物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呼吸抑制、心血管抑制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血压等,以及药物的副作用。
镇静指南:1.评估患者的焦虑和兴奋程度:在ICU中,患者常常面临焦虑和兴奋情绪,这可能干扰他们的治疗和康复。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行为和言语来评估其焦虑和兴奋程度。
2.选择合适的镇静药物:常见的镇静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丙泊酚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3.给予合适的给药途径:镇静药物可以通过静脉、口服、皮下等途径给予。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作用。
4.充分监测患者的反应:在给予镇静药物后,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镇静程度和镇静效果。
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
药名作用用量禁忌镇痛:如严重创伤、烧伤、战伤、外科手术、癌瘤所致疼痛。
镇静:改善疼痛病人紧张情绪。
抑制呼吸和兴奋平滑肌作用哌替啶(杜冷丁)仅有2~4小时的作用口服:50~100mg/次。
肌肉注射:25~100 mg/次。
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不宜皮下注射。
儿童慎用安侬痛(安那度)镇痛作用较吗啡快,皮下注射5分钟见效,可维持2小时。
适用于胃肠、泌尿系疼痛皮下注射:10~20 mg/次,20~40 mg/日。
静脉注射:20mg/次分娩时慎用美沙酮(美散痛)镇痛比吗啡略强。
适用于创伤、癌症、外科手术后镇痛。
服后5~30分钟产生效果口服:成人5~10 mg/次,3次/日;儿童0.7 mg/uqw/,wv 4~6次服。
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5~10 mg/次呼吸功能不全和产前及幼儿禁用,不宜静脉注射芬太尼镇痛效力约为吗啡的80倍。
适用于各种疼痛以及妇科、外科手术后和手术过程中的镇痛,大面积换药等一般镇痛,肌肉注射0.05~0.1 mg/次,必要时1~2小时后重复给药孕妇、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重症肌无力者禁用镇痛新(戊唑星)镇痛效力强,皮下注射30mg约椒于吗啡10 mg镇痛作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30 mg/次。
口服:25~50 mg/次。
必要时3~4次小时一次不可滥用,有成瘾者强痛定常用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炎性痛和外伤性疼痛、关节痛、痛经、癌症痛等口服:成人60 mg/次,3~4次/日。
小儿1 mg/日有成瘾性,不可滥用苯噻啶对偏头痛、红斑性肢痛、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荨麻疹、房性和室性早搏有效口服,0.5~1 mg/次,1~3次/日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和孕妇忌用延胡索(元胡)各种疼痛、跌打损伤、产后腹痛、头痛、心绞痛。
用量3~9克。
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加 当归、 赤芍各9克水煎服孕妇慎用常用镇痛药物吗啡口服或注射:10mg/次,1~3次/日。
极量:皮下注射20mg/次,60mg/日;口服30mg/次,100mg/日心源性哮喘伴有休克、昏迷,严重肺疾患痰多者,婴儿、哺乳妇、颅脑损伤、肝功能减退者禁用止痛片腹痛、胃痛、头痛、月经痛、腰腿痛痛时口服1~2片/次罗通定(颅痛定)适用于因疼痛而不能入睡的病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月经痛,紧张性失眠镇痛:口服60~120 mg,1~4次/日;皮下注射,60mg/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