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
- 格式:doc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17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在2024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发起的一项重大
工程,利用北京奥林匹克运动公园环境资源,打造一个和谐、宜人、安全、美丽的绿色森林公园。
该公园位于北京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边,面
积12.21平方公里,属市管公园。
规划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以“森林鉴赏、宜人居住、社会
服务功能齐全”为设计指导原则,营造“不可复制的自然环境,别具一格
的精神气息,融入森林绿色形象的活力时尚景观”,构建“分明的主体功能,完善的建筑体系,富有情调的森林空间,现代奥林匹克景观”的精品
公园。
拥有林木覆盖率90%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拥有富有动感的设施服务
系统,它包含登山、步行、骑马、餐饮、住宿、游乐、健身等丰富的活动
项目以及子公园、科普中心、水景等多种设施配套服务。
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奥林匹克运动公园的扩建,以完善景观环
境为原则,营造具有现代特色的时尚森林公园。
公园的规划设计以自然风
景构建为核心,营造一种与当今社会精神融为一体的公园气氛。
有许多全
新的活动项目,充分满足了游客对公园参观、绿色生活的需求。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绿肺,为市民提供了宝贵的绿色空间。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园的竖向规划设计,以呈现一个更加和谐、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竖向规划设计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理地利用空间资源,竖向规划为公园创造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
这些景观不仅使游客能够欣赏到公园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有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竖向规划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和交通组织。
在空间布局方面,公园充分利用地形,将山地、森林和水体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景观结构。
同时,通过设置生态廊道和绿化隔离带,公园实现了自然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在建筑设计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公园内的建筑物多采用绿色建筑材料,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建筑风格也力求与周边环境相一致,以实现视觉上的和谐。
在交通组织方面,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
同时,公园还设置了生态停车场和自行车道,鼓励游客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前期的研究和规划,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兼备的措施。
例如,在空间布局方面,公园可进一步优化景观结构,增设多功能活动区,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增加绿色屋顶和墙面的比例,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
在交通组织上,可以进一步完善步行系统和自行车道网络,方便游客出行。
总结来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通过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实现了自然与城市的有机融合,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
通过不断优化景观结构、注重绿色建筑设计以及完善交通组织等多方面的措施,公园竖向规划设计成为了创造可持续的绿色空间的典范。
未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将继续努力,通过竖向规划设计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和游憩体验,为市民带来更多福利。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7年3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第五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uoInternationalPrize)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的一等奖。
该奖是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认可的国际风景园林奖,这是我国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
1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而后的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再次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的总统奖(一等奖)。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认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显著成就之一,是在大都市中完全人工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其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距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有10个北海公园那么大。
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作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
一、生态战略下的人文成果“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是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区域,集中了奥运项目的大部分主要比赛场馆及奥运村、国际广播电视中心等重要设施。
其中,南部是奥林匹克中心区,集中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重要场馆;北部规划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约680hm2,将成为一个以自然山水、植被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带,成为北京市中心地区与外围边缘组团之间的绿色屏障,对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气候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战略意义。
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最大的公共公园,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图1)。
与历届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选址不同的是,北京城市的传统中轴线将贯穿整个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城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杰作。
天坛、天安门广场、紫禁城、景山,贯穿了北京城中轴线的始终,气势磅礴,形成了城市建造史上最伟大的轴线。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多采用规则式棋盘状布局,体现了对秩序的追求;而城市的园林部分多采用自然式空间格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满足奥运会场馆功能基础上,给予北京城中轴线新的延伸——北部森林公园,将使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
2002年,北京市规委组织奥林匹克公园概念设计国际竞赛,美国SASAKI景观设计公司所做方案被选为中标方案。
2003年11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评选出A01、A02、A04 3个优秀方案。
A02号方案为清华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美国SASAKI公司合作的方案,主题为“通向自然的轴线”。
2003年12月根据市规划委[2003]943号文《关于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请示批复》的精神,决定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A02号方案为基础进行深化整合。
2005年4月14日市规发[2005]400号《关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的批复》批示原则上通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一、背景介绍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我国著名的“疗养中心”,西安市曲江新区,
总占地面积达50公顷,是一个以“自我治疗,探索自然”为宗旨的新型
生态公园,也是一座源自奥林匹克运动的新兴旅游景点。
受地理环境所限,可分为三大特色景观,分别为山坡森林公园、奥林匹克海洋公园、游乐园
公园。
本文着重介绍山坡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二、关于山坡森林公园的特色
1.山势分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山势呈现出台地和陡坡的分布特点,
高差较大,能形成视觉上的悬崖峻壁。
2.植被特色:该公园内植被茂盛,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树种多样,植
物类型多,布局紧凑,植物繁茂,构成一片迷人的自然绿色景观。
3.景观元素:该公园内增设很多景观元素,如木栈道、竹林、悬崖轮椅、自行车路径等,使公园成为一个活动性强、自然景观丰富的公园。
三、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1.入口景观设计:景观规划师根据高差强烈,设计了一段从入口向深
处延伸的木栈道,其高差梯度合适,可以更好地融入自然景观;而入口处
的绿化布局。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区规划与设计姓名:廉俊娇学号:12120779 专业:旅游管理一、奥林匹克公园的概述1、简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是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区域,集中了奥运项目的大部分主要比赛场馆及奥运村、国际广播电视中心等重要设施。
其中,南部是奥林匹克中心区,集中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重要场馆;北部规划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约680hm2,将成为一个以自然山水、植被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带,成为北京市中心地区与外围边缘组团之间的绿色屏障,对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气候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战略意义。
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最大的公共公园,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
与历届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选址不同的是,北京城市的传统中轴线将贯穿整个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城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杰作。
天坛、天安门广场、紫禁城、景山,贯穿了北京城中轴线的始终,气势磅礴,形成了城市建造史上最伟大的轴线。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多采用规则式棋盘状布局,体现了对秩序的追求;而城市的园林部分多采用自然式空间格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满足奥运会场馆功能基础上,给予北京城中轴线新的延伸——北部森林公园,将使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
2、公园的功能定位延续总体规划的理念,本设计方案名为“通往自然的轴线”——磅礴大气的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使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中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终结这条城市轴线。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奥运中心区重要的景观背景。
其规划设计既要保证奥运赛时活动的需求,又要符合建设一个多功能生态区域长期目标的需要。
奥运会期间,这里将成为北京市带给各国代表团、运动员、奥委会官员的一份礼物——一个充满中国情调的山水休闲花园。
5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全解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1 建筑总体情况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座以⼭⽔植被为主的公园,建筑虽然不是主⾓,但却是公园景观的组成要素之⼀,必须与公园景观融为⼀体,体现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作为公园景观,森林公园对建筑⾃⾝的造型要求较⾼,因此在外观设计、材料选择、空间布局等⽅⾯多有突破,⼒求简洁明了并富有新意。
园内的整体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密切与场地特征和周边环境相结合,根据建筑功能,进⾏针对性的规划。
根据建筑所处环境和场地的不同,将园内建筑分为湿地建筑、滨⽔建筑、⼭地建筑、林地建筑等不同类型。
1.1 艺术性优点⼭地建筑和林地建筑的特点是周边树⽊茂盛,环境幽静,因此建筑材料的选择要与周边密林相呼应,建筑要尽量隐蔽在⼭林之中。
湿地建筑的建筑外形呈梯形,宽边朝向湿地,⼤⾯积的窗户和平台,以满⾜观景需求,同时在夏季游客量增⼤时,屋顶平台成为最佳的休息空间。
建筑内部与屋顶均采⽤本⾊⽊材,使建筑融于⾃然环境之中。
⽣态⽔处理展⽰温室紧邻的叠⽔花台平,⾯呈“S”形,建筑周边道路由流线形,故温室建筑造型呈⾼低四部分组合,与周边环境的肌理相应,并以错动的平⾯曲线与周围环境产⽣暗合,以层叠错落的建筑形体产⽣⾃⾝的韵律。
温室外墙选⽤通透的玻璃幕墙,使室内外景观形成⼀定的连续性。
滨⽔休息咖啡厅外形沿⽔岸线设计为曲⾯设置⼤⾯积观景平台和多⽅位活动空间,减少建筑体量,减轻对环境的压迫感。
材料选⽤⽑⽯、⽊塑等接近⾃然的材料,屋⾯为⽊质格栅结构,与围护结构游离开来,使建筑藏于树林之中,隐于湖泊之畔。
奥海南岸的码头管理中⼼建筑整体隐藏在场地之中,在等⾼线起伏之间获得空间。
屋⾯上是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的⾃然景观,现状保留的⼤树茂密成荫,并结合园路设置了⾃然⼭⽯,让游⼈只感⾝处密林之中,不觉⽴⾝建筑之上。
门区建筑设计结合了春、夏、初秋、深秋、冬五个季节理念,通过对建筑材料、建筑周边植物等的精⼼选择,⼒求体现相关季节的印象和氛围。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Olympic Forest Park)是一个面积约为1.5万
公顷的全国性森林公园,它位于北京市市辖区汤河社区西郊,俗称“烈士
公园”。
它是以运动会主题为基础的森林公园,一方面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又是展示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所之一
首先,建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结合了生态系统保护、景观
设计、旅游及体育会的功能,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景观设计技术和理念,满
足游客的多重需求。
其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通过建立,森林
保护、水质治理、植物景观等绿化技术,以及建立森林管理体系及森林病
虫害治理,加强环境的长期保护。
此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还力求将景观空间文化、体育文化
等多种文化元素融入公园的构筑之中,以及增加健身、休闲、教育等设施,营造出和谐美丽、自然宜人的空间景观。
此外,绿色建筑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非常重要,奥林匹克森
林公园建设采用绿色建筑技术,通过引入自然景观,减少能源消耗,改善
环境质量。
5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全解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点
1、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点之一是拥有丰
富的旅游资源。
其中有众多自然环境资源,比如湖泊、瀑布、溪流、山脉、森林、草原等;文化资源,比如历史古迹、传统庙宇、民俗风情等;管理
资源,比如开放式游览道路、艺术道路、观景台等。
这些资源可以丰富游
客的游览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到公园游览。
2、能丰富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建设可以带动当
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
保护好自然资源,建设新的旅游景点,可以为
当地的经济增加收入,环境改善可以提高当地的文化素养,开发新的文化
和旅游活动可以提高当地的社会文化水平。
3、能够拓宽游客的视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建设可以增加一个新的
视野。
这样游客就可以在公园中体验更多的新鲜感,同时也能学习更多的
知识和文化素养,放松心情,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
缺点
1、财政投入大: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些投
入包含财政投入和物资投入两部分。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理法初探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一座以奥林匹克主题命名的公园。
公园占地面积约680公顷,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之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绿色空间,也成为了人们健身、休闲、观光的重要场所。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
公园内分布着大片的森林、湖泊和湿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各种乔木、灌木和花卉等,形成了四季皆宜的景观效果。
同时,公园内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如鸟类、松鼠、刺猬等,它们与人类和谐共处,为游客带来了亲近自然的体验。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休闲娱乐设施完善且丰富。
公园内有各类运动场地和设施,如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轮滑场等,满足了不同年龄段游客的运动需求。
同时,公园内的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也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消费体验。
公园还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演出,如音乐会、艺术展览、民俗表演等,使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注重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公园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地域文化和历史元素,如“奥运水景”和“下沉花园”等,既彰显了奥林匹克主题,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休闲场所,还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绿肺”,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公园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和演出,为促进文化交流和社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园还是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为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提供了平台。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和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成为了城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相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将继续为市民和游客带来美好的体验,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和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7年3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第五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uoInternationalPrize)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的一等奖。
该奖是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认可的国际风景园林奖,这是我国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
1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而后的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再次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的总统奖(一等奖)。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认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显著成就之一,是在大都市中完全人工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其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距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有10个北海公园那么大。
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作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
一、生态战略下的人文成果“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功能优化与拓展分析孙津;刘玮琪;王博娅;赵晶;杨丁;邓力文;杨东【摘要】北京奥运会闭幕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已由奥运会主场馆的辅助配套设施向适应大众需求的功能性生态园林过渡.本文作者在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功能分区布局现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游客对公园功能布局的满意度与不足、游客需求等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居住地区的游客对功能分区需求状况不尽相同,但总的趋势大体一致.在此基础上,建议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进一步丰富公园内容,优化拓展功能分区,丰富科普文化区、体育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和遮阳避雨区的布点内容,更好的发挥公园的社会公益效能.%The Olympic Forest Park faced the transition problem from the auxiliary facilities of the main Olympic stadium to a functional ecological garden for adapting to the public needs after Beijing Olympic Games 2008.rnBased on functional surveys in the South Park, Beijing Olympic Forest Park the paper analyzed visitors' satisfaction and needs of the park functional layout and other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on age. educational level, occupation and residence tourists' demand for functional partition conditions. It is recommendedthat the South Park, O-lympic Forest Park should add the park contents and design the expansion feature partition.【期刊名称】《北京农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8)001【总页数】4页(P60-63)【关键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功能分区;问卷调查;功能优化与拓展【作者】孙津;刘玮琪;王博娅;赵晶;杨丁;邓力文;杨东【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91森林公园是在森林环境中进行以游览观光、休息娱乐、健身康体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旅游活动,旨在达到调节身心与陶冶情操的作用和效果。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LH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一个开放的大型公共休闲空间,位于城市中心,氛围活跃,是一个集休闲、健身、休闲的综合性场所。
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景观美化和人文互动的结合,以创造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
首先,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环境保护。
保护自然环境是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公园的重要方面。
保留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原有的植被,恢复和保护水体,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必要的。
这样可以保持公园的生态平衡,提供宜人的氛围,吸引更多的居民和游客。
其次,景观美化是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目标。
通过合理的园林布局、植被配置和景观元素的安排,可以创造出一个美丽的空间。
公园内的花坛、草坪、湖泊等景观元素应该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植物,并注重色彩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此外,适当的景观照明设计可以增加公园的夜间魅力,同时也考虑到节能环保的原则。
最后,人文互动应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为了吸引人们的参与和使用,公园应该提供不同的功能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设置宽敞的广场供人们聚集和交流,设立健身器材和运动场地,提供儿童游乐设施和户外表演场所等。
此外,公园还可以结合奥林匹克主题进行设计,设置奥林匹克历史展览,举办运动比赛和文化活动,以增加公园的互动性和活力。
总之,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景观美化和人文互动的结合。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美化园区环境,创造多样化的功能空间,将有利于提升公园的吸引力和使用率。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将成为城市中心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作为中国第三大的都会之一,上海有着许多令人垂涎的名胜古迹,其
中最出色的一个就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芦漯路和长
阳路之间,是由亚洲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以及上海
市等有关部门共同建设而成的一座典型的大型综合性公园。
奥林匹克森林
公园的景观设计聚焦了奥林匹克精神,即“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运动、古
典与现代”融合一体,以自然、文化和运动为根基,为城市民众提供节能、环保、宜居的休闲娱乐环境。
作为一座大型综合性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以“融合”
为核心,旨在实现公园的景观、植物、室内外空间的有机结合,以实现视
觉和功能的完美结合。
首先,景观设计着重于营造自然环境,采用多样的植物群落,形成多
层次的植物群落景观,营造一种自然美景。
其次,景观设计专注于利用空
间环境实现运动与文化活动的结合,在室内外建立了一系列的体育项目,
使公园成为一个完善的休闲娱乐环境,具有很强的活力。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特点10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简介
2.公园的特点
3.公园的设计理念
4.公园的设施与活动
5.公园的环保措施
6.公园的未来发展
正文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我国北京市,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配套建设项目之一,占地约 680 公顷。
公园以“绿色奥运”为主题,将自然景观与体育文化相结合,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森林公园。
公园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首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公园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和植被状况,尽可能保留了原有植被,营造出自然、宁静的生态环境。
同时,公园还采用了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公园的设施与活动丰富多样。
公园内设有各种运动场地,如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以及慢跑道、自行车道等,供游客进行体育锻炼。
此外,公园还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如花卉展览、摄影展览等,丰富了游客的文化生活。
再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注重环保措施。
公园内设有废水处理设施,将生活废水处理后用于灌溉和景观用水。
同时,公园还开展了垃圾分类、
绿色出行等环保活动,提高了游客的环保意识。
最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公园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同时,公园还将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5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地优缺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产物,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内。
下面将针对该公园的规划地优缺点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地优点:1.丰富的自然资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拥有大片的绿地和森林,作为一个城市绿肺,它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和度假的好去处。
2.综合功能: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中考虑到了公园的综合功能。
它包括了运动场馆、文化设施、游乐场等,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运动和娱乐需求,还能举办各种活动和展览,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3.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森林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规划中采用了多种生态环境建设措施,包括湿地保护、植被覆盖等,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4.便利的交通: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中考虑到了交通的便利性。
公园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距离地铁站也比较近,方便市民和游客前往。
而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地的缺点:1.偏离市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距离市区较远。
这使得一些市民和游客难以到达公园,尤其是对于不习惯长途出行的人来说,前往公园变得不太方便。
2.规模较小:相较其他一些大型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模较小,可供游客游览的区域也相对有限。
这导致在周末和节假日,公园内常常会拥挤不堪,给游客带来不便。
3.娱乐设施不足:尽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拥有一些娱乐设施,如游乐场和公园音乐堂,但相对较少。
对于希望在公园内找到更多娱乐活动的游客来说,公园内的娱乐设施可能无法满足其需求。
4.缺乏植物景观:尽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一个森林区域,但对于一些爱好植物的人来说,公园内的植物景观并不丰富。
公园内的植被主要是一些草坪和树木,缺乏一些独特的植物品种。
综上所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地有其优点和缺点。
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功能的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也存在偏离市区、规模较小、娱乐设施不足和植物景观缺乏等缺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1 建筑总体情况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一座以山水植被为主的公园,建筑虽然不是主角,但却是公园景观的组成要素之一,必须与公园景观融为一体,体现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作为公园景观,森林公园对建筑自身的造型要求较高,因此在外观设计、材料选择、空间布局等方面多有突破,力求简洁明了并富有新意。
园内的整体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密切与场地特征和周边环境相结合,根据建筑功能,进行针对性的规划。
根据建筑所处环境和场地的不同,将园内建筑分为湿地建筑、滨水建筑、山地建筑、林地建筑等不同类型。
1.1 艺术性优点山地建筑和林地建筑的特点是周边树木茂盛,环境幽静,因此建筑材料的选择要与周边密林相呼应,建筑要尽量隐蔽在山林之中。
湿地建筑的建筑外形呈梯形,宽边朝向湿地,大面积的窗户和平台,以满足观景需求,同时在夏季游客量增大时,屋顶平台成为最佳的休息空间。
建筑内部与屋顶均采用本色木材,使建筑融于自然环境之中。
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紧邻的叠水花台平,面呈“S”形,建筑周边道路由流线形,故温室建筑造型呈高低四部分组合,与周边环境的肌理相应,并以错动的平面曲线与周围环境产生暗合,以层叠错落的建筑形体产生自身的韵律。
温室外墙选用通透的玻璃幕墙,使室内外景观形成一定的连续性。
滨水休息咖啡厅外形沿水岸线设计为曲面设置大面积观景平台和多方位活动空间,减少建筑体量,减轻对环境的压迫感。
材料选用毛石、木塑等接近自然的材料,屋面为木质格栅结构,与围护结构游离开来,使建筑藏于树林之中,隐于湖泊之畔。
奥海南岸的码头管理中心建筑整体隐藏在场地之中,在等高线起伏之间获得空间。
屋面上是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的自然景观,现状保留的大树茂密成荫,并结合园路设置了自然山石,让游人只感身处密林之中,不觉立身建筑之上。
门区建筑设计结合了春、夏、初秋、深秋、冬五个季节理念,通过对建筑材料、建筑周边植物等的精心选择,力求体现相关季节的印象和氛围。
当这个季节过去的时候,一些建筑元素依然展示着逝去季节的蛛丝马迹。
如代表“春”的门区,在粉红色樱花的背景映衬下,绿色的花岗岩铺地材料延伸到建筑外墙面,与木制百叶窗结合创造出温暖的对比效果。
1.2 功能性优点整体功能上“以人为本”——种类、数量、功能、布局等规划设计以游客需求为中心,更重要的是体现“崇尚自然”的精神,尊重场地,与地形、地貌及周边植被山水环境相结合。
建筑设计把使游人舒适、方便地观景作为重点。
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是公园水质净化生态技术的展示平台,为游人提供一个了解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场所,因此被命名为“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具有展示、参观、交流、学习等功能。
温室每天可处理再生水600m3,是其区别于园内其他建筑的特殊功能。
滨水休息咖啡厅外形沿水岸线设计为曲面,可获得最大的观景面。
布局上分散布置,设置大面积观景平台和多方位活动空间,同时给游人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休憩观景空间。
建筑舒展通透,既满足登船、泊船的功能之需,又有大范围的开阔视野。
奥海南岸的码头管理中心是一座覆土建筑,建筑整体隐藏在场地之中,在等高线起伏之间获得空间。
当游人拾阶而下时,才会看到建筑真面目,大面积的木塑平台既可满足船只停靠的需求,又为游客提供了驻足、休憩、观景区域。
门区建筑全部采用“组合模块”的基本框架,以6m为基本模数,建筑造型与大型廊架互为虚实,建筑中涵盖了售检票、小卖部、信息中心、餐饮、管理用房、公厕等灵活组合的实用功能,廊架的连通提供了室内外过渡的虚空间。
1.3 生态性优点生态水处理展示,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I类水体水质标准,这是温室森林艺术中心建筑面积2688m2,位于现状保留片林深处,周边树木长势良好。
设计充分尊重场地密林环境的特点,在树与树、林与林之间寻找空间以形成建筑形态。
森林公园内所有建筑的围护结构均采用了新型建材及建材工艺的保温技术,外墙保温系统应用了节能砌块等技术,集保温、承重、装饰于一体,门窗保温系统采用了LOW-E膜玻璃、真空玻璃、玻璃钢门窗等材料;园内21座建筑应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实现了清洁环保、高效节能的目标;部分覆土建筑采用了光导照明系统,将室外的自然光线透过采光罩导入系统内进行重新分配,再经特殊制作的光导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的照射到室内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森林艺术中心和温室应用了温湿独立控制新风系统,分别控制、调节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从而避免了常规空调系统中热湿联合处理所带来的损失。
森林公园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废物资源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的大型城市公园,应用几种先进的处理技术对园内污水进行处理,通过粪尿源分离的手段,结合收集公园的枯枝落叶,将园内所有废物加以综合利用,制成高效的生态肥料,应用于园林养护中,实现废物资源的循环闭合圈。
森林公园采用了太阳能光电板与景观廊架相结合的设计,这是国内大型城市公园中的首创。
在南主入口靠近主湖边的位置,对称设计了两个太阳能光电板相结合的景观廊架,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经技术转换后送入低压电网供公园使用,属于真正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2 竖向设计优点1、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利用现有湖渠、微地形起伏等现状地形条件。
根据森林公园具体建设条件,规划将主要的山形水系压缩到北五环路南部,在辛店村路和北五环路之间近1000m的南北距离内挖湖堆山,形成主湖在前、主山在后,山水相依的格局。
其中,主山恰好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轴线的尽端,呈“镇山模式”,且与城市西北方向的西山遥相呼应。
主山最高峰约48m( 相对于湖区常水位) , 海拔 86.5m。
2、为弥补主峰南北进深的不足, 同时丰富山体效果, 在主峰西南规划一座次峰, 约 28m(海拔 60.2m) 。
在主峰东南, 主湖与洼里公园湖区及碧玉公园湖区相连地段的水面规划一系列小岛, 岛上堆山, 丰富水景层次,同时增强山体的连绵感。
另在主山西南, 湿地区北侧堆筑近 20m 左右的小山, 作为主山之余脉;安立路西侧亦做微地形处理。
3、以主山为主体的南区山系通过生态廊道跨过北五环路继续向北区延伸, 形成一系列萦回曲折的低山丘陵( 5~10m) , 作为主山的余脉, 且与蜿蜒曲折的带状溪流相映成趣, 营造山林清流的气氛。
4、从环保、经济的角度出发,保证土方就地平衡。
主山和周边各山体所需土方主要来自于主湖和湿地的挖掘。
为了保证土体的稳定, 除表层种植土外, 土壤密实度应达到 92% , 坡度过陡处,应采用山石护坡。
主湖挖方 333 万 m3;主山填方 483 万 m3;主山基底面积 42hm2;山体坡度低于 30% 。
5、总体格局以山水为特色, 中轴景观以简练、浑厚、质朴、清雅为设计主旨, 形成开阔豁朗的符合中国文化气质的宏观控制体系, 兼具中国传统人文审美和现代公园活力, 与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紧密结合, 臻至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清新自由的精神境界, 将成为具有文化与历史代表性的人文景观。
参考文献:胡洁吴宜夏吕璐珊《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3 水系3.1 水系原始环境条件分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园内水面包括三部分: 一是湖泊, 主要分布在南区的洼里公园和碧玉公园内, 水面面积约28.5hm2, 其中主湖面积22hm2, 现状洼里湖公园湖面5.2hm2, 现状碧玉公园湖面1.3hm2; 二是河道( 渠) , 水面面积约36hm2, 主要包括清河导流渠、仰山大沟、北区园内小河等; 三是规划湿地, 水面面积为8hm2。
[1]规划基址北边界为清河,清河导流渠自西北向东南穿过园区, 另在公园东部有近南北向伸展的仰山大沟。
清河导流渠与仰山大沟均为森林公园内承担城市水利功能的河道, 其中, 清河导流渠既是清河向北小河供水的途径, 又和仰山大沟一起作为雨洪排泄的通道, 将城市雨洪向北排入清河。
3.2 主要优点分析3.2.1 本身工程优点1.建设文化背景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奥运中心区重要的景观背景。
其规划设计既要保证奥运赛时活动的需求, 又要符合建设一个多功能生态区域的长期目标的需要。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叠山理水, 要求掌握山水构成的规律, 把握山水的客观形貌和特点。
只有掌握了山水构成的规律、形态, 才能创作出生动感人、典型化的山形与水系。
水得地而流, 地得水而柔。
山水结合, 才能组成完整的自然景观。
真实的自然山水就是以山水为骨架的自然综合体。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山水方案构建山和水的组合。
经过对颐和园、北海等传统园林山形水系的研究, 森林公园的山水组合最终定为“山环水抱、起伏连绵、负阴抱阳、左急右缓, 左峰层峦逶迤、右翼余脉蜿蜒、环顾龙湖胜景”的模式。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水系统设计就是结合现场的地形水系条件, 因地制宜地做出的“龙湖”——龙形水系。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它不仅是变幻莫测的神物, 更是炎黄子孙的祖先。
没有一种图案可以如同龙纹一般代表着中国这个古老神秘的国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司水的神明。
腾云驾雾、排云布雨, 龙与水相互依存。
唐代陶渊明曾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除了龙, 没有一种神物能与水如此的相容。
此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方案被命名为“通往自然的轴线”, 在这里, 北京城的城市中轴线将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在利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构建的自然山林前, 龙形的蜿蜒水系, 沿着城市的轴线向北盘卧。
银色的波光如同银龙的鳞甲在绿色的山林间熠熠生辉。
2.水系工程施工(1)材料选用——膨润土防水毯在防渗要求不是非常高的条件下,普通黏土防渗是工程上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
但这种性能的黏土并非随处可得,而长距离的运输会大大增加成本。
常用于防渗的还有膨润土、无机人工改性黏土等。
不同的防渗材料各有优缺点,不同的工程应用需要不同的抗渗能力。
本工程在选用防渗材料的时候遵循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首先,奥森公园主湖区的基面原状土黏土的含量较高,但是其他区域基面的含沙量很高,基本没有防渗能力,所以对防渗材料的防渗能力要求很高;第二,奥森公园的建设基于奥运比赛及赛后利用的考虑,绿色环保必然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选用的防渗材料需要具有环境友好性,对环境不能有污染;第三,由于奥森公园的工期紧迫、工程量大,选用的防渗材料需具有施工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
鉴于以上几点综合考虑,膨润土防水毯是最科学的选择。
经过专家组的考察论证,以膨润土为防水主材的研发替代产品——膨润土防水毯,具有防渗能力强、环保无污染、施工简单等优点,在当今市场上众多防渗材料中脱颖而出。
膨润土防水毯是一种在有纺土工布和无纺土工布之间,夹着一层膨润土颗粒,并通过专利的针织法进行加固而成的毯状土工合成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