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19.83 MB
- 文档页数:98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域的水质改善与维护1概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下简称森林公园)南起辛店村路、北至清河、东至安立路、西至白庙村路。
园区内有广阔的水域和绿地。
其中水域面积主要由以奥海为首的“龙形水系”、仰山大沟和清河导流渠等市政排水河道构成,面积67.7hm2,约占全园面积的20%。
园区水体以清河再生水厂的再生水作为主要的补给水源。
园区水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建造人工湿地、跌水、沟渠净化补水水质;修建闸坝控制水体水位、调蓄水量;修建泵站实现水体流动与水量交换,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采用曝气装置,增加水中溶解氧浓度;栽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降低水体的BOD和COD水平,减少水中的TN和TP含量。
由于采取了如上的涉水工程等综合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水体中、特别是作为补给水源的再生水中的污染物质含量,使水质得到净化与维护,致使园区水体主要指标常年具有地表水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良好水质。
2涉水工程及其在水体水质净化中的作用2.1涉水工程布置园区内主要的涉水工程包括:洼里湖泵站(1#泵站)及其输水管道、清河导流渠泵站(2#泵站)及其输水管道、洼里湖与清河导流渠间的连通闸(橡胶坝)、奥海与洼里湖间的连通闸、再生水供水管道、氧化塘及供水管道、相关湖、沟(渠)间的连通管道和备用补水管(涵)等。
2.2涉水工程在水体水质保证中的作用涉水工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水体水量、实现水体流动与水量交换,促使水体在动态过程中得到水质净化。
各项涉水工程承担的任务是:通过再生水供水管道和奥海西南方向的补水管涵向湖区水体提供所需补充水量;由闸(坝)配合相应的连通管道,控制水体水位、调蓄雨水,必要时排泄地区洪水;由泵站及其配套管道实现水体流动与水量交换。
涉水工程将园区水系分别构成大小2个水流循环系统。
小循环水流:奥海→洼里湖→1#泵站→人工湿地→氧化塘→上游生态沟渠→奥海。
大循环水流:奥海→洼里湖→下游生态沟渠→仰山大沟和清河导流渠→2#泵站→人工湿地→氧化塘→上游生态沟渠→奥海。
奥运公园再生水利用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奥运公园再生水利用的研究情况。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分析了奥运公园水资源现状、再生水利用技术研究新进展,以及奥运公园再生水利用潜力分析,并提出了再生水利用实施方案设计和再生水利用效益评估。
在论述了再生水利用在奥运公园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旨在为奥运公园的水资源再生利用提供参考和倡导,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关键词】奥运公园、再生水利用、水资源、研究、技术、潜力、实施方案、效益评估、可行性、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区域,作为奥运遗产的一部分,奥林匹克公园扮演着重要的城市休闲和体育功能。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奥林匹克公园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再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也是当前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对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再生水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奥林匹克公园的水资源主要依赖于外部供水,且大量的污水和雨水未得到有效利用,直接排放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对奥林匹克公园再生水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降低水处理成本,同时达到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开展奥林匹克公园再生水利用研究对于解决水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将探索奥林匹克公园再生水利用的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奥林匹克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奥运公园再生水利用的可行性和潜力,通过分析奥运公园水资源现状和再生水利用技术的新进展,提出具体的再生水利用实施方案设计,最终评估再生水利用对奥运公园的效益。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奥运公园当前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隐患;2.研究最新的再生水利用技术,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奥运公园;3.评估奥运公园的再生水利用潜力,以确定实施再生水利用的可行性;4.设计适合奥运公园的再生水利用实施方案,包括技术选择、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5.对实施再生水利用后的效益进行评估,包括节水效果、环境保护效果和经济效益等方面。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龙形水系”变清了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5年第3期朱艳率先采用再生水(中水)作为景观用水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如今水清草绿,鸟语花香,是北京市民和游客赏玩的绝佳场所。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2010年的夏天,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亚洲最大城区人工水系——“龙形水系”,曾出现了大片黑绿色漂浮物,并不断从水底往上翻涌,这就是污染水体的蓝绿藻。
当时,公园管理方无计可施,专家也称使用中水的景观维护是个国际难题。
那么,这一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呢?让劣五类水升为三类水龙形水系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心区,地处中国科技馆的西侧,总长2.7公里,水面宽20 ~ 125米,水域总面积18.3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城区人工水系,也是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景观之一。
从地图上看,其形状宛若一条巨龙,“龙尾”盘着鸟巢,“龙头”昂首于奥海,龙形水系因此得名。
为了节约水资源,龙形水系用中水作为景观用水,而使用中水的景观维护向来是个国际难题。
那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最终是怎样解决了蓝绿藻污染难题的呢?2007年成立的北京爱尔斯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公司。
总经理武学军告诉《环境与生活》,2010年底,该公司开始治理“龙形水系”,不到两年就解决了那里的蓝绿藻问题,让原本只有劣五类标准的再生水,升级为三类水。
武学军说,爱尔斯水域生态构建技术系统是一个综合的技术,通过对水体生态链的调控,实现水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的有机统一,让水域的自净能力充分发挥作用。
武学军形象地将他们的治水方式比喻为中医看病,水体像人的机体一样,是一个封闭的液相生态系统,水下有很多生物,形成生态链,并有自净功能。
治水就好比中医讲求“望、闻、问、切”,要先看水的颜色、水草的状态等整体性指标去判断生态是否平衡,“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上来就直接检测底泥”。
此外,“通过沉水植被、挺水植被和浮叶植被的合理分布及水生动物的放养,不仅保持水下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营造出从水岸到水底多层次的秀美景观。
点击左键翻页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部,北京古老中轴线的北端,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规划设计理念——磅礴大气的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使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中轴线完美地消融在山林之中, 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自然终结这条城市轴线。
风景园林新亮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方案,首次获得了在意大利托萨罗伦佐举办的国际风景园林奖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一等奖。
该公园是具有文化与历史代表性的人文、生态和自然景观。
其多功能生态区域的长期目标,符合中国文化气质的景观格局。
在刚性的城市格局中引入自然的柔性水系统,缓解都市生态压力的同时,营造出优美的景观。
龙形之湖北起森林公园,向南面的国家奥林匹克主会场延伸。
在南端,水面如盘旋的龙尾环绕着国家体育馆鸟巢。
国家游泳中心边的圆形喷水池是水系的终点,好似龙尾激起的浪花。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龙形水系龙头为森林公园南区的奥海龙尾环绕鸟巢龙身沿奥林匹克公园延伸北区补水暗涵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森林公园水系的主要水源为清河与北小河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的再生水。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区水面主要由湖面、河流和湿地组成。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部的水系统将采取全园循环方案,以降低整个水系统对水资源的消耗。
南区利用本身水系统通过泵站实现自身水系统内部循环。
利用市政提供中水以及北区通过暗涵补充过来的水量补充蒸发水量。
在此循环中,湿地区域可以净化循环水和市政提供的中水。
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叠水花台湿地这里主要展示森林公园对中水处理的三个环节:生态温室、叠水花台和潜流湿地。
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温室占地2200m2,包括人工湿地强化脱氧强化除磷、水生植物水质净化、紫外线消毒、植物化感抑藻等关键技术单元,并具备太阳能高效收集利用、温室智能调控、水质自动监控等功能,实现了全天候条件下再生水的高效净化。
生态水处理温室工艺流程图由于温室不对游人开放,仅抓拍到这三张照片。
奥林匹克中心区如何更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奥林匹克中心区园林景观利用智能灌溉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气象和自然降雨实现水资源更合理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门旗0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奥林匹克中心区园林景观灌溉如何在实现硬质地雨水采集基础上,利用灌溉计算机中央智能控制系统更加合理利用采集雨水和植物景观土壤有效储存水,从而达到硬质地集雨灌溉,景观植物土壤储水有效利用。
通过不同智能灌溉管理,做到精准灌溉,实现合理利用水资源目的。
灌溉系统保证景观植物更加健康,增加景观植物碳转化,增加城市需氧量同时,大大降低灌溉的用水量,节约运行电力,也实现了奥运中心区低碳环保运行管理目标关键词:雨洪利用智能灌溉。
1、概述2008北京奥运会中心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体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主题。
后奥运在“绿色奥运”中科学利用中水灌溉基础上,有效利用收集雨水和景观区植物土壤根系储存降雨,就是如何协调和采用智能灌溉中央控制系统智能管理来体现“科技奥运”的内容之一。
也就是如何充分利用雨水养护好景观区园林植被,确保园林植被的成活率及游人的观赏性,减少因植被死亡而重复投资和丧失美丽景观。
奥林匹克中心区位于城市中轴线北端,中心区总占地291公顷,包括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奥运村、会议中心、配套建筑以及市政、道路、绿化、水系、地下设施等建设项目。
其中绿化面积47公顷,植物配置种类繁多,有大量的乔木、灌木、及草(地被)地等。
很多植物水敏感性极强,供水不当,植物生长及外观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若供水不足,如遇干旱或高温天气,植物会迅速枯萎,甚至死亡。
过去灌溉水的有效利用效率低,40%-60%灌溉水由于深层渗漏及无效蒸发损失掉。
传统人工灌溉不仅浪费水资源,工作效率很低,灌溉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几乎完全依赖系统使用管理者的经验、责任心等人为因素,而且也不能根据植物种类本身的需要和气象条件以及水文数据精确灌溉,实际使用时,往往出现过量灌溉或灌溉不足的情况,对园林景观植物的生长是十分不利的。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雨洪利用设计、尸■、亠前言为全面贯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个理念,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重要景观及龙形水系设计考虑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把雨洪控制与利用纳入到实际的建设中,以展示城市雨水排放新概念,实现雨水资源化。
通过雨洪利用工程的设计与实施,一方面将提高本地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北京水资源缺乏与奥林匹克公园需水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减轻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防洪和排水压力,对北京整体发展和绿色奥运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奥林匹克公园坐落于北京市中轴线北端,它包括北区的森林公园,中区的奥运场馆和南区的民族大道,共三大部分。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135ha,其中北区的森林公园680ha,中区291ha, 南区164ha。
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除奥运场馆和建筑用地之外的公用区域,包含了地面景观(中轴路+树阵区)38.3h a 、下沉花园 5.0ha、休闲绿地23.7ha、水系18.0ha和市政道路两侧的人行道部分10.1ha,雨洪利用设计总面积约95ha,约占中区规划用地面积的1/3 。
雨洪利用设计针对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地形、地质和规划用地特点,在三大奥运理念和节俭办奥运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分别采用不同的雨洪利用方式,满足绿地灌溉用水需求和减少地面积水与外排径流,达到缓解本区域内防洪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促进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本区域内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雨洪利用原则提出了“ 下渗为主,适当回收;先下渗净化,再回收利用” 的设计新理念。
充分利用树阵、广场、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补充绿地、水系的部分水量消耗。
设计中首先考虑树阵、绿地、市政交通道路、铺装地面的自然下渗,再考虑超标准的雨水就地回收,就近利用,在满足雨洪利用设计的要求下,节省工程投资。
充分利用水系,对雨水实施有效管理,蓄泄结合,以蓄为主,合理拦蓄雨水资源。
减少区域内因开发建设造成的降雨径流系数的增大,严格控制外排水量。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人工生态水系参观与思考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使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举世瞩目。
那一年笔者曾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主要是观看奥运赛事和“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建筑。
在近期对城市生态水利领域知识的学习中,我们读到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编著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水系及于洪利用系统研究、设计与示范》一书,才明白这一届奥运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理念的深一层内涵。
原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的重要景观、各种硬化路面及绿地、龙形水系等地设计都考虑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把雨洪控制与净化利用纳入到实际的建设中,实现雨水资源化。
这样,一方面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缺乏与奥林匹克公园需水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的防洪和排水压力。
据书中资料介绍,整个奥林匹克公园每年的用水量超过1700万立方米,其中利用再生水就有800万立方米,将近全年总用水量的一半。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坐落于北京市中轴北端、北四环中路北部,总用地11.59平方公里,由南往北分为:南区1.64平方公里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用地及其南部预留地、中华民族园部分及北中轴路用地;中心区3.15平方公里,“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等建筑散布在中心区的四周;北区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分为南北两园,南园是山、水相间的生态森林公园,北园是以自然、生态绿色景观为主的自然密林,面积共6.8平方公里。
笔者于2011年11月中旬再度探访了这座集中展现近年来城市水环境生态治理理念和技术的大型城市水系作品。
2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展现的是一个多元性的综合生态水利规划设计,有雨洪收集、再生水利用、循环过滤净化、湿地净化等各种工程设施,总水系面积84.2公顷,总蓄水量130万立方米,这些工程设施的外在形式表现为公园内的景观路面、休闲绿地、下沉花园、龙形水系、森林公园等,既做到了节水养水,同时还营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带。
奥林匹克公园简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定义为通向自然的轴线,这里有充满民族气息的——龙形水系,自然的绿化环境——树阵绿地,新型的场馆设施——鸟巢、水立方。
蕴藏古老中国底蕴的公园在传统意义上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环境出发,创造出一个环保、生态的宜居环境。
很好的融合在北京城市中,也为百姓创造出一个舒适的休闲环境。
在这里领略自然美景的同时,通过公园的设计规划可以学习环保知识,并且深入研究生态理念在城市中的应用和体现。
龙形水系水生态环境简介从北辰西路进入奥林匹克公园,沿着龙形水系西侧直行,可以领略水系的自然风光,学习研究水系采用的环保技术和生态设计理念。
龙形水系采用节约用水、再生水利用、水循环净化、水生态环境、水体自然净化的雨水利用五大系统。
这五大系统全面运作,相互关联,实现水系的补充、净化、循环、回用。
科学有效,环保生态。
奥林匹克公园节约供水、再生水利用系统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耗水量较大,本着节水、节能的原则,补水水源采用清水和再生水两种。
由污水处理厂提供的高品质再生水,用于动植物用水、水井、道路喷洒、景观喷泉。
龙形水系补充1、清水补水从小月河和第九水厂补水,利用现有的环境补水通道,沿辛店村路北侧,经小月河向东沿输水涵至龙形水系。
清水与周边河道联通,节约水源,安全有效,又增强蓄洪抗洪的能力。
2、再生水(中水)公园中心区再生水水源包括由北小河、清河再生水处理厂联合提供的普通中水及高品质中水,雨洪利用系统收集的经自然处理后的雨水。
水源从科萃路市政中水管道,补充到南一路的“龙尾”。
普通中水:用于车辆冲洗、冲厕、地面冲洗等,在雨水不足时用于补充。
高品质中水:北小河中水厂设水深度处理设备,沿湖边东路、中一路、景观路提供高品质中水。
龙形水系补充路线图景观水源补充1、中轴景观水系、下沉花园水景(人工造雾除外)以北小河再生水处理厂经反渗透处理的高品质中水为补水水源。
以自来水作为备用水源,用于饮用及盥洗等生活用水、特殊水景的补水及消防用水。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公园认识报告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净水项目前期实例研究专题报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理解性简述一.现状概述1.概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下简称森林公园)南起辛店村路,北至清河,东至安立,西至白庙村路,园区内有广阔的水域和绿地。
其中水域面积主要由以奥海为首的“龙形水系”,仰山大沟和清河导流渠等市政排水道构成,面积67.7公顷,约占全园面积的20‰园区水体以清河再生水厂的再生水作为主要的补给水源。
园区水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建造人工湿地,跌水,沟渠净化补水水质;修建闸坝控制水体水位,调蓄水量;修建泵站实现水体流动雨水量交换,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采用曝气装置,增加水中溶解氧浓度;栽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降低水体的BOD和COD水平,减少水中的TN和TP 含量。
由于采取了如上的涉水工程等综合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水体中,特别是作为补给水源的再生水中的污染物质含量,使水质得到净化和维护,使得园区水体主要指标常年具有地表水Ⅲ类的良好水质。
2.水体的水质净化与维护水质净化与维护系统主要功能体现包括:运用综合科技手段,提高湖水,特别是人湖补水的水质;促使水系内部产生循环流动,增加交换水量,提高水体复氧水平;通过构建良好的水系生态环境,提高水体自净和自我修复能力;以多样化的生物群落,不同的水域形态,与其他建筑物相融合,构成良好的景观环境。
园区内水体水质净化与维护系统包括人工湿地,水流通设施,水生动植物放养和栽植以及实施曝气净化措施等。
2.1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系统是实质上是人工构建的一套生态系统,它与自然湿地系统一样,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在水质净化方面,常被认为是“污水净化器”。
对园区而言,严格意义上的湿地应该包括全部的涉水范围,我们这里表述的“人工湿地”系专指位于南区西北隅的,人工建造的,再生水及循环补水的渗滤工程-----人工复合垂直流湿地和氧化塘及生态沟渠。
依据地形条件,人工复合垂直流湿地整体自北向南呈接替状布置,其内休闲栈道贯穿东西,公园园路镶嵌南北。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节水和补水分析摘要:整个园子有如此大的需水量,而北京又是极度缺水,并且为了确保北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可作为河湖水系利用的水一直在压缩。
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一个如此重要的城市部分,水质水量都要求很高,并为体现绿色奥运原则,园中水系开源节流,灌溉方面通过先进的灌溉方式进行节水,充分利用再生水和雨水资源、多水联调、循环利用、节约高效”的原则,研究提出公园水系多水源供水及优化配置方案。
另外采取的再生水、清水补水工程、雨洪资源利用、人工湿地、循环过滤、水质维护等措施确保园内部的用水。
关键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节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贯穿北京南北的中轴线北端,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占地面积680公顷,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让这条城市轴线得以延续,并使它完美地融入自然山水之中。
这里被称为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赛后则将成为北京市民的自然景观游览区。
在公园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仰山和奥海,尤其是那种水带给人的感觉。
水的各种形象特征则与水所分隔出的每个空间相互渗透在一起,从而使人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对水体及其周边环境产生感知,进而激发游园兴致。
形式的不同既可远观水景,又可近赏水的柔美的亲水平台;与自然融合、完美呈现出自然的状态,且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有机地结合,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的亲水驳岸;植物的搭配组合,形态、色彩和线条,共同来展现滨水植物的群体和个体美,隔离或围合空间,丰富滨水景观的滨水植物景观;山石的组合搭配,水流撞击石面所发出的悦耳的水声、闪光的水色,营造动态的水景,形成人们视觉的焦点的瀑布景观,可编程的控制系统统一控制,喷泉喷射状态可与音响系统协调变化的音乐喷泉;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同时为水边生物、鸟类提供嬉戏的环境的岛屿;打破了水面的单调与平淡,成为了视觉的聚焦点的水中雕塑;内容十分丰富,这里犹如一座水下花园的水底花园。
在阳光照射下,水面波光粼粼,绿树、晴空和周边的建筑交相变幻,视野收放开合,倒影、逆光、反射,使得水面波光晶莹,色彩缤纷,将周围的环境衬托得如诗如画。
奥运再生水回用工程概况更新日期:2010-3-3 14:43:06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获得成功,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中我国承诺,到2008年北京要达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环境目标,同时污水回用率要达到50%。
为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市加大了再生水利用工程的建设力度。
经过这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实施了6座再生水厂的建设工程,铺设了再生水管线425公里。
这些工程的实施,为实现奥运承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一.奥运再生水工程概况北京市区域性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始于2000年。
随着北京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发展,污水处理量逐年增加,污水再生、分质利用的资源化作用意义重大。
再生水回用是调配水资源的有效措施,减轻城市供水压力、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考虑,再生水已经成为一种战略性的水资源。
北京2008年奥运会工程建设提出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使奥运工程建设与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长远目标有效的结合了起来。
截至2008年3月,北京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再生水厂6座、再生水提升泵站2座,铺设再生水管线425公里,再生水回用率已达到50%,实现了北京市的申奥承诺。
北京市中心城区已建再生水厂分布图北京市中心城区再生水管网建设情况北京市中心区已建再生水厂(泵站)建设情况再生水系统主要包括再生水管网和深度处理设施两部分。
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经深度处理,达到回用标准,通过水泵提升至厂外再生水利用管网向用户供水,可作为城市绿化、景观水体、道路浇洒、生活杂用、工业循环冷却水、农业灌溉等水源。
一.奥运再生水回用工程项目1.北京市清河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清河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位于清河污水处理厂东南侧,占地2.86公顷,规模8万m3/d,该厂2005年7月开工建设,2006年12月建成投产。
服务范围北至回龙观,南到北四环,西抵圆明园,东至奥运公园。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富营养化调查及水质修复与保持技术研究一、研究背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这个承载着无数人梦想和荣耀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园内的龙形水系也面临着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
富营养化是指水中营养物质过多,导致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影响水质的现象。
这不仅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还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如何修复和保持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的水质,对于保护这片美丽的水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富营养化调查及水质修复与保持技术研究》。
通过对水系进行详细的调查,我们发现了水体中存在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周边的居民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放。
此外由于水系的循环特性,部分地区的水质在夏季会出现恶化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对水体进行了有效的净化和修复。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如何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减少对水系的污染,从而实现水质的长期保持。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片美丽的龙形水系永远清澈见底,成为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
1. 富营养化问题的定义和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水资源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富营养化问题。
那么什么是富营养化呢?简单来说富营养化就是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中的藻类、细菌等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影响水质。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研究和解决富营养化问题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是一条蜿蜒曲折的人工水系,占地面积广,水质清澈。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这个美丽的水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龙形水系的水质受到了富营养化的影响,这是因为周边的工业、生活污水排放过多,导致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剩,使得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