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建霞_电磁兼容标准体系及EMC实验室认可的关注点
- 格式:pdf
- 大小:294.58 KB
- 文档页数:10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质量控制与评估是现代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电子产品使用日益普及的今天,产品中可能存在的电磁干扰与抗干扰能力成为了影响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对电磁兼容性质量进行控制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1.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是指在产品设计、制造和测试过程中,针对电磁兼容性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有效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标准。
在产品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产品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以及抗干扰能力,这需要设计工程师具备一定的电磁专业知识,结合电子电路、电磁场理论等进行分析和设计。
一般来说,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电磁兼容性标准和法规的了解与合规。
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针对电磁兼容性的相关标准和法规,了解并遵守这些标准是保证产品能够在全球市场上通行无阻的重要前提。
(2) 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的运用。
在产品设计的初期,就应该考虑到电磁兼容性,采用合适的电路设计和布局,减小电磁干扰产生的可能性。
使用滤波器降低电磁辐射、增强接地措施、合理布局线路等。
(3) 电磁兼容性测试与验证。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以确保产品符合预期的电磁兼容性能要求。
测试包括射频电磁辐射测试、电磁抗干扰能力测试等。
(4) 故障分析与改进。
在产品研发和制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电磁兼容性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故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上述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小产品的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问题,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对外界其他产品和设备造成干扰。
电磁兼容性质量评估是指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要求。
电磁兼容性质量评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的电磁辐射测试。
这项测试是对产品在工作状态下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以确定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超出了相关的标准限制。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不同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不产生互相干扰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电磁兼容性设计和电磁兼容性测试。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要求,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以降低设备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和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性。
而在测试阶段,需要对电磁兼容性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与评估。
在电磁兼容性设计方面,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 电磁兼容性要求分析:根据设备的功能和工作环境的特点,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进行分析和确定。
2. 电磁辐射控制:通过合理的电磁辐射控制措施,减少设备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避免对其他设备和人员产生干扰和危害。
3. 抗干扰设计:通过采用合适的电磁屏蔽和滤波技术,降低设备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性,提高抗干扰能力。
1. 电磁辐射测试:对设备进行电磁辐射测试,检测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是否满足辐射限值要求。
3. 电磁传导干扰测试:对设备进行电磁传导干扰测试,评估设备是否产生对其他设备的传导干扰。
在实际的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关键问题:1. 标准与规范: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确定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方法和要求。
2. 设备与系统集成:对于一些复杂的系统和设备,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集成测试,评估系统整体的电磁兼容性。
3. 检测设备与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方法,确保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政策与法规:密切关注电磁兼容性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要求。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是保障电子设备正常运行和减少电磁污染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科学、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评估措施,才能有效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保证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现代电子技术发展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相互间的电磁干扰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整个电子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
因此,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和评估是保证电子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是指要求电子设备在特定环境下达到一定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对于这些要求,可以使用一些质量管理手段来确保它们得到满足。
这些手段包括质量文档的撰写、测试、检查、审核等活动,其中质量文档通常是由制造商、设备用户或者生产部门制定的。
这些文档包括电磁兼容性规范、测试报告、评估报告、用户手册等。
电磁兼容性质量评估是指定量地进行电磁兼容性的检测和测量,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它通过评估电子系统的电磁性能,来确定电子设备是否符合相关电磁兼容性要求。
电磁兼容性质量评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制定测试方案:制定测试方案需要考虑设备规格、测试场地、测试设备和测试参数等因素,能够系统地确定测试方案并提供给测试人员和设备用户。
2. 测量并分析:测量之前要根据测试方案装置测试场地、测试设备和设备进行连接,并进行测试。
测试完成后,需进行测试数据分析,计算和综合评估。
3. 测试报告:按照ISO17025的规定编写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测试日期、测试机构、测量参数和测量结果等内容。
4. 风险评估和建议:根据测试报告分析分析测试结果,对设备及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提出建议或者整改措施,对电子设备进行相关异常测试和模拟,以保证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
总之,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和评估是保障电子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它能够规范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保证设备的正常和稳定运行,确保电子系统的正常工作,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电磁兼容性的法规标准摘要:电磁兼容性(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稳定工作的能力。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避免电磁干扰对其他设备和环境造成危害,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标准来规范电磁兼容性。
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性的概念,探讨几个国际经典的法规标准,并对其实施进行分析。
1. 电磁兼容性简介1.1 定义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在电磁环境中同时正常工作的能力。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设备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抗扰度)和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对其他设备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干扰度)。
1.2 重要性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应用,电磁兼容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不合格的设备可能会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甚至对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电磁兼容性的法规标准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安全至关重要。
2. 国际电磁兼容性法规标准2.1 ISO 9000系列标准ISO 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一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
其目的在于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中也包括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ISO 9000系列标准通过制定一系列质量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帮助企业建立和维护电磁兼容性管理系统,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2.2 CISPR标准国际特种电磁兼容性组织(CISPR)制定了一系列针对电磁干扰的标准。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CISPR16标准,它规定了测量和限制电磁干扰的方法和限值。
CISPR16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医疗、通信等领域,对各类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3 FCC Part 15规定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制定的Part 15规定是美国电磁兼容性的法规标准。
Part 15规定了各个设备类型的电磁波辐射限制和技术要求,规范了电子设备的设计与制造,以保证其符合国家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的电磁兼容性法规标准也有引用Part 15规定的情况。
2.4 CE认证欧洲经济区内销售的电子产品需要符合CE认证要求。
电磁兼容标准与认证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子设备在其预期的电磁环境中,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同时也不会对周围的电磁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
为了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电磁兼容标准,并对电子设备进行认证检测。
电磁兼容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不会受到干扰,能够正常工作;而电磁干扰则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或传导干扰对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的影响。
为了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电磁兼容标准,如欧洲的EN标准、美国的FCC标准等。
在进行电磁兼容认证时,首先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
这些测试包括辐射发射测试、传导发射测试、辐射抗干扰测试、传导抗干扰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确保其在正常工作时不会对周围的设备造成干扰。
除了电磁兼容性测试,电子设备还需要进行电磁干扰测试。
这些测试包括辐射抗干扰测试、传导抗干扰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电子设备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确保其在电磁环境中不会受到外部干扰而影响正常工作。
在进行电磁兼容认证时,需要提交相关的测试报告和技术资料,并支付相应的认证费用。
认证机构会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并安排专业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测。
如果电子设备通过了认证检测,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认证证书,证明其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
电磁兼容认证不仅是对电子设备的一种保障,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障。
通过认证的电子设备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减少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造成的影响,保障电磁环境的整体稳定和安全。
总之,电磁兼容标准与认证对于保障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只有符合相关标准的电子设备才能获得认证,从而确保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可靠性。
实验室之窗1112020年第5期 安全与电磁兼容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电磁兼容(EMC)实验室是国内建工领域第三方检测机构中首先获得CNAS 和CMA 认可的EMC 实验室,具备信息技术、家用电器、照明工具、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产品的测试能力,涉及近百个国家和国际的行业标准。
该EMC 实验室围绕轨道交通电子电气产品的EMC 测试需求投建,主要包括电子电气产品检测和电磁环境现场检测两大板块。
电子电气产品检测主要为轨道交通信号和控制类电子电气的产品与系统进行检测。
依据EN 50121和GB/T 24338等相关标准,检测项目包括:传导/辐射的发射和抗扰度以及静电、浪涌、群脉冲等。
检测产品包括:列车制动控制装置、车载激光雷达、列车加速度传感器、列车电加热玻璃温度控制器、列车报警显示终端、列车厨房系统电气控制柜、动车组电动端拉门系统门控器等,覆盖机车车辆和轨旁的各类传感、控制、信号和通信设备。
该EMC 实验室利用由电源驱动、控制机柜、中央接口盘以及门体组成的屏蔽门系统(长约5米,总重量接近1吨),完成了国内多条地铁项目的站台屏蔽门系统测试,还协助解决了常州地铁2号线、西安地铁9号线等项目屏蔽门系统的辐射发射超标问题。
检测的上述产品用于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时速2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京雄智能动车组等重大项目和工程。
电磁环境现场检测依据GB 8702、HJ/T 10.2、GB 50174等环境类标准,可进行公众电磁环境(小区、学校、写字楼等)检测、电磁辐射污染源(基站、变电站等)监测、各类数据机房电磁干扰检测(包括电场、磁场强度、功率密度等电磁领域参数以及接地电阻、表面电阻、照度、洁净度等其他参数,覆盖了数据中心检测的绝大多数需求)。
实验室以科学的方法、业内领先的材料和设备、专业的人员、准确的结果为企业产品的研发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订制详细合理的测试方案,提供问题定位和设计整改等技术服务,完成了苏州、无锡、徐州、合肥、温州等多条地铁线路的信号、通信设备机房、站台电磁环境现场检测。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电子设备在共存或共用电磁环境中,能够按照既定的性能规范正常工作,而不对周围的电子设备、电信网络及其所连接的外围设备产生电磁干扰的能力。
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可靠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行EMC质量控制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EMC质量控制和评估进行详细介绍。
EMC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EMC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要考虑电磁兼容性,采取合适的电路设计、线路布置和地线设计等措施,提高产品的免疫性和抗干扰能力。
2. EMC测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进行EMC测试是关键的环节。
测试内容包括传导干扰、辐射干扰、静电放电等。
通过测试可以评估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电磁干扰问题。
3. EMC标准:根据不同产品的使用环境和应用领域,选择合适的EMC标准进行测试和评估。
常用的EMC标准包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CISPR、EN、IEC等。
4. EMC验收:在产品出厂前,进行EMC验证和验收测试。
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要求的EMC 标准,确保产品的正常工作和稳定性。
2. 电磁兼容性分析:通过电磁场分析和电磁仿真等手段,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和布局,解决潜在的电磁干扰问题。
4. 电磁兼容性管理:建立完善的EMC管理体系,包括制定EMC规范和标准,培训人员和设立EMC测试实验室等。
确保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EMC质量控制和评估是保证产品电磁兼容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EMC设计、严格的EMC测试和符合标准的验收,可以提高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EMC质量控制和评估应该成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做出贡献。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子设备在共存工作或相互干扰的情况下,保持其正常工作的能力。
因为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的相关内容。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要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
在产品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兼容性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和标准应综合考虑电磁兼容性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同时也要与国内外相关标准保持一致。
设计人员在进行电路和布局设计时,应注意电磁兼容性问题,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比如使用滤波器和屏蔽等,以减少电磁辐射和敏感度。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进行。
在生产过程中,有必要对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包括辐射测量和传导测量。
辐射测量是指测量产品对外部电磁场的辐射水平,而传导测量是指测量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即外部电磁场对其正常工作的影响程度。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记录在质量控制报告中。
如果存在不合格情况,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电磁兼容性质量评估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实验室测试是在受控环境中进行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产品的兼容性能力。
现场测试是指在实际使用环境中进行测试,能够评估产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兼容性能力。
通过这两种测试方法可以全面评估产品的兼容性能力,并确定是否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最终测试等多个环节进行。
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评估,可以确保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性质量控制与评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电磁兼容(EMC)认证制度
谢军
【期刊名称】《轻工标准与质量》
【年(卷),期】1997(000)0S1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谢军
【作者单位】国家技术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652.2
【相关文献】
1.客车逗行中常出现的“莫名其妙”问题——电磁兼容问题(六)(六)电动客车的电磁兼容问题及EMC要求 [J], 覃延明;丁良旭
2.我国家用电子产品电磁兼容(EMC)标准 [J], 赵磊
3.电子镇流器电磁兼容性(EMC)技术方案探讨--SY/EMC203A厚膜集成电路(IC)简介 [J], 邓树兴
4.电磁兼容讲座——医疗器械电磁兼容(EMC)达标的实用技术 [J], 无
5.罗德与施瓦茨公司EMC测试方案亮相国际电磁兼容研讨会EMC2015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ISPR 2004年会在上海召开
寿建霞
【期刊名称】《安全与电磁兼容》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中央办公室的提议,经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同意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EC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办、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承办的IEC/CISPR2004年会2004年9月6日至17日在上海银河宾馆举行。
来自中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西班牙、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荷兰、挪威、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南非、瑞典、瑞士、英国、美国、新加坡等二十五个国家的近240名EMC专家和IEC其他技术委员会的官员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总页数】1页(P1)
【作者】寿建霞
【作者单位】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03
【相关文献】
1.2004年IEC/CISPR年会在上海举行 [J], 殷坤堂
2.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 [J],
3.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4年会在上海召开 [J],
4.上海市声学学会工业超声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报告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J], 寿文德
5.2004年IEC/CISPR年会将在上海召开 [J], 殷坤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