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系统评价的一篇文献分享
- 格式:ppt
- 大小:762.00 KB
- 文档页数:15
循证医学系统评价范文循证医学---文献评价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循证医学---文献评价”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循证医学文献评价疾病案例患者,男,64岁。
入院时间:2012年1月10日。
主诉间断胸闷,心悸。
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伴头痛恶心,经确诊为冠心病,医生主张使用他汀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一、提出问题他汀类药物能否有疗效?P:他汀类药物治疗心绞痛的男性患者I:他汀类药物C:双盲O:他汀类药物治疗心绞痛的疗效二、证据检索1.可提供的数据文献检索资源维普资讯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绞痛检索策略:他汀类药物AND 心绞痛3.检索结果结果共纳入115篇RCT,其中1篇3分,6篇2分,106篇1分,2篇0分。
无RCT执行分配隐藏。
其中选择用以进行评价的文献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三、评价证据题目:他汀类药物治疗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作者:樊涛;王刚;王蕾;熊泽宇;毛兵;目的调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现状,并评价其能否为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证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1994~2005年l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RCT,采用Jadad评分量表、CONSORT标准和其他自拟评价指标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共纳入115篇RCT,其中1篇3分,6篇2分,106篇1分,2篇0分。
无RCT 执行分配隐藏。
按CONSORT标准,仅4篇(3.5%)RCT描述了如何产生随机顺序,其中2篇为半随机,没有RCT报道如何执行随机,有1篇(0.9%)RCT采用安慰剂对照,1篇(0.9%)报道了终点指标,9篇(7.8%)实施单盲,4篇(3.5%)采用双盲,11篇(9.6%)进行了具体统计量计算,2篇(1.7%)提供了随访记录,1篇(0.9%)报道了阴性结果,25篇(21.7%)报道不良事件,均未进行样本含量计算、意向性分析(ITT)和分层分析,属于多中心的仅有1篇(0.9%),均未进行伦理审批和知情同意。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报告范文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报告范文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报告范文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报告范文。
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系统评价循证医学是指将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专家经验和患者价值观贯穿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的一种方法论。
而系统评价是循证医学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它通过严谨的流程筛选出高质量的、可靠的研究结果,提供医疗决策的最佳证据。
系统评价考虑的是所有有关问题的证据,并且使用预先定义的、题目相关的搜索策略来寻找和筛选相关的研究。
评价的方法通常是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该方法能够控制影响结果的众多变量,包括随机误差和偏差的影响。
传统医学的决策往往基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和意见,而这些个人的经验和观点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也不一定能够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越来越依赖于系统评价中提供的科学证据,这些证据能够更好地指导医疗决策,并帮助医生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更具体、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实践中,系统评价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能够确保最佳证据的安全和可靠。
由于对不同研究的筛选和分析过程强调了严谨的方法论,系统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非常高,可以让医生、患者和医保机构都更加放心地使用这些证据作为基础来作出治疗决策。
此外,系统评价的结果还能够反映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患者特征下治疗效果的差异,有助于制定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治疗计划和标准。
绸缪吕洞宾曾说:“道听途说,只信其一;偏信片言,误事百端。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医学领域。
只有基于最佳证据作出治疗决策,才能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病患风险,让医疗体系更加高效,同时也更加公平、公正。
通过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最佳证据将被应用于实践中,这将有助于消除由于单一情况所导致的误判和错误,以确保患者得到更优质的医疗和护理。
总的来说,系统评价是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之一,也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系统评价通常被用来评估特定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或阐明在特定人群中使用特定治疗方法的建议级别。
在进行系统评价时,会使用某些定义明确的方法,包括关键问题的选择、研究收集和筛选、数据提取和处理,以及评价该预防和治疗方法的证据质量。
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范文当今社会,计算机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面对网络攻击的威胁,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而评价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是确保系统能够有效防御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的关键。
因此,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当下急需关注的问题。
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是指通过对计算机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评估,从而确定系统的安全性能和脆弱点,为系统安全改进提供依据。
该技术主要包括系统安全性评估、威胁情报监测与分析、漏洞扫描与评估、入侵检测与响应等方面。
以下将对这些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系统安全性评估是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的基础。
它主要通过对系统的结构、功能、性能、安全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从而确定系统的安全性能和脆弱点。
评估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例如系统安全性检测工具、数据采集工具、问题分析工具等。
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安全改进工作,因此评估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其次,威胁情报监测与分析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对网络威胁情报的收集、分析和挖掘,及时发现并监测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威胁情报可以来自多个渠道,例如公开的威胁情报数据库、黑客攻击日志、漏洞信息等。
通过对威胁情报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和安全专家更好地了解系统所面临的威胁类型和攻击手段,为系统的安全防御策略提供参考。
另外,漏洞扫描与评估也是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对系统的组件、配置、接口等方面进行全面扫描和评估,发现并分析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从而提供系统的漏洞补丁和改进建议。
漏洞扫描可以采用自动化工具进行,也可以进行手动审查。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系统评估人员具备深入的安全技术知识和经验,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详尽性。
此外,入侵检测与响应也是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它通过对网络流量、日志和系统行为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响应系统中的入侵行为。
系统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1.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探讨智能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方面的应用。
1.2 系统设计(1)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安装在道路上的摄像头、地磁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辆速度、道路状况等数据。
(2)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有用信息,为后续模块提供数据支持。
(3)交通预测模块: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状况,为路径规划和实时调度提供依据。
(4)路径规划模块:根据交通预测结果,为出行者提供最优出行路线。
(5)实时调度模块:通过调整信号灯配时、发布交通管制措施等手段,实时优化交通流。
1.3 实验与分析为验证本文提出的智能交通系统的有效性,我们在某城市进行了实地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二、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2.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家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智能家居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本文针对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2.2 系统设计(1)环境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家电控制模块: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对家电的远程控制和联动控制。
(3)安防监控模块:对家庭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包括火灾报警、燃气泄漏报警、门窗防盗报警等。
(4)远程控制模块:用户可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实现家居系统的智能化。
2.3 实验与分析本文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在某小区进行了试点应用。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系统稳定可靠,用户满意度较高,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三、面向医疗健康的物联网系统构建与应用3.1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紧张问题日益突出。
“系统评价”文件汇总目录一、基于COSMIN指南的健康老龄化测评工具的系统评价二、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干预模式系统评价研究三、中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再评价四、中国膝骨关节炎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的系统评价五、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古今文献数据挖掘及现代临床文献系统评价六、质子泵抑制剂安全性临床研究系统评价基于COSMIN指南的健康老龄化测评工具的系统评价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健康老龄化成为公众的焦点。
为了评估健康老龄化的程度,研发了一系列测评工具。
然而,这些工具的质量和适用性却需要经过系统的评价。
本文将依据COSMIN (Consensus-based Standards for the Selection of Health Measurement Instruments)指南,对健康老龄化测评工具进行系统评价。
COSMIN指南是一种用于系统评价健康相关测量工具的方法,旨在提高测量工具选择的共识性和科学性。
该指南包括四个步骤:确定测量目的、选择测量工具、评估测量工具的理化特性、以及评估测量工具的临床效用。
在确定测量目的时,需要明确测评工具的具体目标。
例如,一些工具可能旨在评估老年人的身体功能,而另一些工具可能心理健康。
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相应的测评工具。
选择测量工具时,应考虑其信度、效度和可接受性。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可接受性是指测量工具易于使用和解释。
在评价这些特性时,应使用COSMIN指南中的标准进行评估。
评估测量工具的理化特性时,需要考虑其测量误差、内容与结构、响应与关系以及项目质量。
这些特性对于评估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评估时,应使用COSMIN指南中的标准来评估这些特性。
评估测量工具的临床效用时,需要考虑其真实性、区别能力和临床影响。
这些特性决定了测量工具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
在评估时,应使用COSMIN指南中的标准来评估这些特性。
论管理系统的综合评价摘要面对新世纪工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各领域不断推陈出新的研发管理信息系统,面对这些复杂的管理系统,如何衡量它的有效性,就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本文是对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证分析,主要从整体性、层次性、阶段性、定性与定量、安全可靠性、社会与经济效益六种角度进行总结分析的,对每种评价方法用不同的论点和论据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管理系统;综合评价;整体性;层次性;阶段性;定性;定量;安全可靠性;社会经济效益引言事物的发展都会遵循一定的规律。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近代工业史以时序方式划出了三条线:英国的早期工业化、美国的中期工业化、日本的晚期快速工业化。
当今,德国提出工业4.0时代,美国提出新工业时代,我国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时代等,世界各国所提出的信息化新时标正体现着信息化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的主元素是信息,如何管理好、利用好这些信息?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诸多功能多样的信息系统,且随着信息管理风暴的来临,各领域都在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致使这些系统不断的趋于智能化、复杂化。
事物的因果关系,正引领我们评价信息系统是否按照既定意愿和需求效能在运行,这是一门与系统开发管理密不可分的课题,也是学者研究系统效能特性的微观科学。
要想科学合理、客观正确的评价信息系统,可通过以下各视角进行考量和评测。
1 系统整体性角度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整体,系统各独立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是没有新质的,整体性是一般系统论的核心。
信息系统要看其整体性,而不能片面强调某一子系统的效益。
信息系统均存在父子树状结构,是由干系统分解为支系统,它们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勾稽关系,只有各父子系统协同运行才能效能最优,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所以,考量信息系统效能要从整体性角度出发,根据其结构关系来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2 层次性评价角度层次性是系统结构的基线,是研究各级系统层次关系的要点。
对系统评价的看法!我也说两句:一谈系统评价免不了说文献收集要全,有人认为连未发表的文献都要收集到。
一个“全”字谈何了得,怎样才能全呢?我认为全与不全是相对的。
我们收集文献的目的主要是要得到科学的系统评价结果,不是为了在文章后多列参考文献。
有时收集到大量文献,经过评价全部排除啦!(尤其是早期的和中文的文献,有些文献分组甚至采取随便法)浪费时间。
是不是可以借鉴SCI、统计源期刊等的方法,划定一些高质量的期刊进行收集,这样节省人力物力。
也避免了一些低质量文献对系统评价结果的影响,能更好的减少偏倚。
(一些劣刊发表的文章真的不看也罢,一看就是整篇都是造的)谈谈这一年多做系统评价的看法(因为是初学者,如有不足之处,请指正):1、前面很多贴子都谈到SR对高质量RCT文献的要求,这确实是”制约“SR开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在SR中可以通过剔除文献质量评级低的文献,作进一步的敏感性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文献质量给SR结果带来的不利影响。
不过纳入高质量文献进行SR依然是理想的选择,这反过来也会促进临床科研设计和规范文献的发表。
2、在发表性偏倚方面,目前漏斗图的评价并不是理想的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
失效安全数的计算可以定量评估发表性偏倚的大小,但是目前的很多SR文章多以漏斗图为主,失效安全数这方面的涉及很少,不知道是何故?3、Meta-分析合并一些小样本量的RCT试验,“增大统计强度”(当然前提是做严格的同质性分析)。
有一篇文献提到合并小样本量RCT的结果与类似样本数的单个大型RCT试验的结果不一定相同,这种矛盾如何解决,是否反映了Meta-分析基本统计思想的某种缺陷?mmbug wrote:我自己做过三次系统评价了,其中只发表了1篇,还帮助一名博士发表了1篇,实在是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但感慨很多。
当我注册成为的1员,看到了这个题目,刚刚做完一个药物的系统评价,真不知该从何说起。
医疗信息技术系统评价的分析论文医疗服务信息化是国际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HIS 系统的整体建设,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不仅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无形之中树立起了医院的科技形象。
因此,医疗业务应用与基础网络平台的逐步融合正成为国内医院,尤其是大中型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医疗信息技术系统评价的分析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医疗信息技术系统评价的分析全文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纳入与排除标准1.1.1纳入标准①涉及到D&M模型;②涉及到医疗信息系统或医疗信息技术。
1.1.2排除标准①非全文;②评价模型的测试;③多个模型整合后的应用介绍;④不属于医疗信息系统或医疗信息技术范畴。
1.2检索策略1.1.1检索数据库计算机检索Ovid-medline、Em-base、PubMed、EngineeringVillage、WebofScience、EBSCO、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以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D&M模型在医疗信息技术方面应用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从1993年1月-2015年4月,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
1.1.2数据库的检索式均采用主题词法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①英文数据库:以“DeloneandMclean”、“healthinformationtechnology”为检索词;②中文数据库:以“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医学信息化”为检索词,并用逻辑连接词“AND”进行连接。
以Ovid-embase数据库为例,具体检索策略为:#1(DeloneandMclean).mp.[mp=title,abstract,originaltitle,nam eofsubstanceword,subjectheadingword,keywordheadingword,pr otocolsupplementaryconceptword,rarediseasesupplementaryconceptword,uniqueidentier]#2healthinformationtechnology.mp.o rmedi-calinformatics/#3#1AND#21.3资料提取与数据评价首先对数据库检索的所有文章去重,根据题目和摘要筛选出可能相关的文章,进行全文筛选并手工检索相关的参考文献,最终决定是否纳入。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建设与实践方面的现状、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构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已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将对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功能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析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内部控制意识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将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和建议。
这些策略和建议旨在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文章还将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案例,为中国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一文旨在为中国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建设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理论基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内部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以及系统评价理论。
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核心框架和指导思想。
内部控制理论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基础。
内部控制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并促进企业的高效运营。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风险管理理论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
风险管理理论要求企业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风险,以实现风险的有效管理。
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中,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发现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2008年第14卷第17期中国学术期刊文摘19轨迹0817*******?4O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导弹防御系统协同拦截的有效性分析=V alidityanalysisoncoordi—nationinterceptionofmissiledefensesystem旰U,中]/羊彦,吴茜,景占荣,张秀华(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西安710072)//系统工程学报.一2o08,23(2).一233~237协同作战是未来导弹防御系统中的主要作战形式.运用运筹学理论及O一1规划原理对协同效果进行建模,并以最小漏截率和最少拦截器消耗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导弹防御系统协同拦截的效能评估模型:经过具体实例进行仿真验证,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协同作战的有效性.另外,对建模过程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具体实例,仿真曲线和结论.图3表2参12(赵春青)关键词: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协同作战;效能评估0817*******?40基于复杂系统分析的航空装备体系对抗效能评估=Effectiveness evaluationofaerocombatsys tem’Swarfarebasedoncomplexsystem[刊,中]/华玉光,徐浩军,刘凌,郭辉(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西安710038)//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一20¨08,30(4).--667~670从复杂系统的角度研究航空装备体系对抗效能评估的方法,根据体系作战典型模式,采用先将作战全过程分阶段后综合的思路,应用改进多元兰彻斯特方程和概率论等方法对综合效能进行评估,提出了航空装备体系对抗综合效能评估指标.以某作战想定为背景,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结论.该研究成果对我军航空装备体系对抗论证和新时期航空装备体系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1表1参5(张硕)关键词:航空装备体系对抗;效能评估;复杂系统;多元兰彻斯特方程;概率论0817*******?40基于路集的多阶段任务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Pathset—based modelforreliabilityanalysisofphasedmissionsystems[刊,中]/张涛,郭波,谭跃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长沙410073)//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一2o08,30(4).--7644765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集的多阶段任务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将模型推广到更为一般的任意结构系统.该模型考虑了部件的工作配置关系,把多阶段任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转化为系统的状态转移概率.同时给出了系统状态转移概率求解算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参11(张硕)关键词:多阶段任务系统:可靠度;结构函数;路集0817*******?50系统工程方法论行为控制制度的数学描述与有效性分析=Mathematicalmodelof institutionforbehaviorcontrolsandthestrengthleveloftheinstitution [刊,中]/孙绍荣(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系统工程学报.一2008,23(2).一228~232以管理实践中广泛应用的”疑罪从无”以及”奖励制度”为例,给出了制度的回报概率描述与博弈树描述,制度有效条件的数学模型描述等研究方法.特别是给出了制度有效条件的数学模型, 以及制度的观测力度,控制回报差异,自然回报期望值差异,行为成本差异等重要概念,指出在维持制度的有效性的前提下,这些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这些都可以推广应用于各种制度的研究中,为制度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与统计观测的新方法.图2参8(赵春青)关键词:制度;数学模型;疑罪从无;奖励0817*******?50一类连续随机型流量网络中流量分配的多目标优化问题=Aclass of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problemonflowallocationincon—finuousstochastic—flownetwork[刊,q.]/st~j强,赵庆祯,刘方爱(1.山东师范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济南250014;2.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250014)//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一2oo8,32(2).一149~154假设随机型流量网络的容量为连续型随机变量,为简化随机多目标规划期望值模型,采用最小路集的概念进行流量分配,消去了flow—conservation约束,并将原始问题分解为两步进行解决.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简化后的模型进行求解.实例验证结果表明, 该算法有很好的通用性,能够很好地解决随机型流量网络上的流量控制分配问题.图3参11关键词:随机型流量网络;流量分配;多目标优化;最小路0817*******?60系统工程基于布朗运动的空中交通短期冲突探测=Airtrafficcontrolconflict detectionalgorithmbasedonBrownianmotion[刊,中]/李丹,崔德光(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一2008,48(4).一477~481为了提高空中冲突探测的准确性,解决现有算法存在较高误报率的问题,特别是减少短期冲突探测中误报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Brownian运动的概率型空中交通冲突探测算法,将飞机的飞行转化为带约束的Brownian运动,并在该算法的计算过程中引入冲突预估时间段作为冲突探测的参数之一,通过近似展开得到冲突探测的解析表达式.数据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新算法在短期冲突探测中能有效降低误报率.最后,结合国内某国际机场的实际数据,利用该算法对实际空域进行实时冲突探测,取得好的效果.图6表1参7关键词:系统优化;冲突探测;空中交通管制;Brownian运动;预估时间段0817*******?60基于相对误差的线性组合预测研究=Linearcombinationforecast basedonrelativeell’Orctitenon[刊,中]/高尚,张绍彪,梅亮(1.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镇江212003;2.江西蓝天学院电子系,南昌330098;3.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镇江212003)//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一2o08,30(3).一481~484在讨论传统的组合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相对误差准则下的线性组合预测进行了研究和推广.分别以”相对误差平方之和最小”,”相对误差之和最小”和”最大相对误差最小”为准则,给出了9个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其中有6个线性组合预测模型是新提出的,并且讨论了模型的解法.以美国加州电力日均价为例,给出了9种线性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验证了新模型的精确性和优越性.表2参10(高庆华)关键词:组合预测;相对误差;线性规划;电价0817*******?60最短路问题的闭环DNA算法=ClosedcircleDNAalgorithmof shortestpathproblem[刊,中]/周康,同小军,刘文斌,许进(1.武汉工业学院数理科学系,武汉430023;2.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武汉430074)//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一2o08,30 (3).一556~56O提出了不等长闭环DNA分子的概念,由此推广了闭环DNA计算模型.给出了固定端点的最短路问题闭环DNA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每条弧进行了三组DNA编码,再用有目的的终止技术合成固定端点的所有链,然后通过接入实验和电泳实验得到最短路,并通过检测实验输出所有最短路径.得出了算法的复杂性,为说明算法的有效性给出了一个算例.最后讨论了最短路问题闭环DNA算法在变权网络,自由终点或固定中间点的最短路问题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由此说明该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图1表3参8(高庆华)关键词:闭环DNA计算模型;最短路问题;有目的的终止技术;接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