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第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567.00 KB
- 文档页数:11
国学第十一册第1课始皇出游始皇出游。
行至云梦,望祀虞于九疑山。
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
过丹阳,至钱唐。
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还过吴,从江乘渡。
并海上,北至琅邪。
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
”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
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
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
”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
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
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遂并海西。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诗撷英焚书坑(唐)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第2课破釜沉舟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死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古诗撷英垓下歌(秦)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第3课高祖论功天下大定。
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联,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使天下也。
第1课:始皇出游一、教材内容:始皇出游(第一课时)课文、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了解“皇帝”这个称呼的来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日记月累”的部分,导入新课。
2.介绍“皇帝”这个称呼的来历,然后导入,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三)再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课文,认真听,注意老师的停顿。
2.教师范读课文。
对于一些比较难读的句子,教师可以重点指导。
例如: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还/过吴,从/江乘/渡。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难读的句子。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特别注意句子的停顿。
第1课:始皇出游一、教材内容:始皇出游(第二课时)古今对译理解课文二、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
2.简单了解始皇出游的路线以及在途中发生的事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简单了解始皇出游的路线以及在途中发生的事情。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始皇出游》,齐读课题2.齐读课文,读通句子,读正确、流利。
(二)古今对译理解课文1.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请同学看课文的内容,老师读译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
2.教师读,学生看、听。
3.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同学们再读译文或借助注视。
4.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相信你现在一定能更好地读好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文。
(三)了解故事1.同学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你能简单说说始皇出游的路线以及出游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吾日三省吾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明白反思就是进步。
②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养成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反思就是进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养成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明白反思就是进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养成习惯。
【教学准备】为学生印好反思表格。
【教学过程】教师故事引入课题:师: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请看屏幕。
(屏示:“龟兔赛跑” )师:兔子输了很不服气,就约乌龟再次赛跑。
(屏示:“龟兔再跑” )师:第二次赛跑,谁赢了?生:兔子。
师:这次兔子为什么能赢?生1:兔子本来就跑得快。
生2:兔子吸取了教训。
···生x:注意反思。
师:龟兔1:1持平,其它动物鼓动它们又举行了一场比赛,有的公司还搞了赞助。
(屏示:“龟兔三跑” )师:第三次赛跑,结果怎么样?生:双赢。
师:为什么它们能双赢?生1:不能骄傲。
生2:要吸取教训。
生:···不断反思。
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屏示:)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能使我们眼光更敏锐,言行更规范,头脑更聪明。
师: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屏示:)我们应该从小学会自我反思,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好习惯。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2.吾日三省吾身(板书课题)师:这句话什么意思?(屏示:课题释意)师:请大家齐读课题:吾日三省吾身师:这句古训出自哪里?请看屏幕。
师:“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出自孔子的弟子曾参,原文是“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乎?与朋友交而不乎?传不习乎?”师: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屏示:曾子说)师:古人强调行而后思,那么什么是反思呢?什么是反思(板书)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我的反思”,然后回答问题。
(屏示)反思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是否恰当所做出的判断和评价。
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方式。
国学第九册1一16课内容带拼音摘要:一、前言二、国学第九册1-16课内容概述1.第一课:《论语》学而篇2.第二课:《论语》为政篇3.第三课:《论语》八佾舞篇4.第四课:《论语》里仁篇5.第五课:《论语》公冶长篇6.第六课:《论语》雍也篇7.第七课:《论语》述而篇8.第八课:《论语》泰伯篇9.第九课:《论语》子罕篇10.第十课:《论语》乡党篇11.第十一课:《论语》先进篇12.第十二课:《论语》颜渊篇13.第十三课:《论语》子路篇14.第十四课:《论语》宪问篇15.第十五课:《论语》卫灵公篇16.第十六课:《论语》季氏篇三、总结正文:一、前言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
国学第九册1-16课涵盖了《论语》中的诸多篇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领悟到儒家思想的智慧。
二、国学第九册1-16课内容概述1.第一课:《论语》学而篇《论语》学而篇是《论语》的开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方法。
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名言。
2.第二课:《论语》为政篇为政篇主要讲述了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念,强调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
3.第三课:《论语》八佾舞篇八佾舞篇记录了孔子对于礼乐制度的论述,阐述了礼乐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4.第四课:《论语》里仁篇里仁篇主要讲述了仁爱的内涵和如何做到仁爱。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5.第五课:《论语》公冶长篇公冶长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过这些事迹,我们可以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念和道德观念。
6.第六课:《论语》雍也篇雍也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观,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名言。
7.第七课:《论语》述而篇述而篇主要记录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和人生哲学,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等。
8.第八课:《论语》泰伯篇泰伯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家族史和先祖泰伯的事迹,以及孔子对于道德和家族观念的传承。
山东版四年级下册国学第一课1、第1课人性善,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上),原文,告子说:“人性就像湍急的流水,东方决口就向东流,西方决口就向西流。
人性不分善与不善,就像水不一定向东流或向西流一样。
”,译文:,孟子说:“水确实不一定向东流或向西流,难道也不一定向上流或者向下流吗?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向下流一样。
人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下流的。
用手2、击,却能让水花飞溅高过额头;阻遏水势,却能让水倒流,使它漫上山冈。
飞溅和倒流,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让它变成这样的。
之所以能让人做坏事,道理也是这样。
”,原文,第2课心之四端,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原文,现在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小孩将要掉入井中,无论是谁都会有惊惧同情的心情。
产生这种心情,不是为了结交3、这个孩子的父母,不是为了在乡里朋友间博得好名声,也不是因为厌恶这个孩子的哭声。
,译文:,由此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不是人;没有羞耻之心,不是人;没有谦让之心,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不是人。
同情之心是仁的开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谦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
人具有这“四端”,就好比具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
,译文,第3课牛山之术,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国学第一课一、龙生九子:囚牛:天生艺术家睚眦:战神传说嘲风:镇宅神兽蒲牢:声振寰宇的胆小鬼狻猊:温柔的狮子赑屃:亚历山大的青年狴犴:正义的守护神负屃:爱书法的文艺青年螭吻:称职的消防队员二、历史1.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2、三皇五帝:燧人、伏羲、神农。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古诗《将进酒》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四.三国24位名将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神枪张锈与文颜(张锈、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三国九大悍将简介①吕布:特征值:帅兵刃:方天画戟座驾:赤兔马;相信不会有人对吕奉先排第一有什么异议。
温侯吕布虎牢关战三英,十八路诸侯如同草芥,一些成名多时的大将,在吕布的马前走不上三个照面就销声匿迹了。
辕门射戟,大将纪灵在他掌控中如同小孩般;还曾以一敌六大战曹操六员上将,全身而退。
(一些大家公认的事实就不再赘述)吕布在三国中杀法之悍勇无人能及!②关羽:特征值:武圣兵刃: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座驾:赤兔马;三十六路春秋刀法,出神入化,使刀的无人能出其之右,俗语说“关公面前耍大刀——班门弄斧”。
弟子规
一、孝悌忠信
(一)孝:孝顺父母,养育之恩,报之以孝。
(二)悌:悌恭兄弟,亲爱之情,报之以悌。
(三)忠:忠于君主,尊敬之心,报之以忠。
(四)信:信守约定,守信信义,报之以信。
二、节用知足
(一)节:节制食欲,戒除暴殄,报之以节。
(二)用:用其所长,勤俭持家,报之以用。
(三)知:知足常乐,满足自然,报之以知。
三、勤俭敬仁
(一)勤:勤于学习,勤奋刻苦,报之以勤。
(二)俭:俭朴守旧,节约节俭,报之以俭。
(三)敬:敬畏上帝,尊敬长辈,报之以敬。
(四)仁:仁慈待人,慈爱众生,报之以仁。
四、谨慎守正
(一)谨:谨慎小心,谨守礼仪,报之以谨。
(二)慎:慎重言行,慎独守己,报之以慎。
(三)守:守正不阿,守信守法,报之以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