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63
心力衰竭名词解释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心脏肌肉受损或
组织老化,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脏病、瓣膜疾病、冠心病等。
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身体疲劳、呼吸困难、胸闷、咳嗽、乏力、水肿等。
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治疗,心力衰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心脏衰竭、心律失常、器官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等。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康复、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抗血小板药物等,可以帮助改善心脏功能,缓解症状。
心脏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生活方式改变,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包括心脏瓣膜置换、心脏搭桥手术等,通常需要住院治疗,
需要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
预防心力衰竭最重要的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等。
对于已经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预防措施同样重要,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王晓波达川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达州市 635000)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如何判断心力衰竭,该疾病在出现阶段有哪些迹象,下面给予介绍。
1、心力衰竭几种迹象1)气短:心力衰竭与呼吸有关。
肺部的血液不足会导致液体渗入肺部。
此外,心力衰竭的主要后果之一是肾脏不能像过去那样去除钠和水。
这导致液体积聚和肿胀,称为水肿,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肺部。
由于肺部液体积聚,您可能还会出现咳嗽和喘息。
2)脚和腿“胖”了:腿水肿是心血管疾病的征兆,这可能表明心脏的泵送动作有问题,如果心脏的泵送速度不够快,血液就会在静脉中积聚,从而引起水肿。
心力衰竭还使肾脏更难去除多余的水和钠,这也引起水肿。
3)心脏跳动的快:当你走上楼梯的时候,你的心脏跳起来就像刚刚跑完马拉松一样吗?你的脉搏是不规则的?当你的心脏无法有效地抽血时,它会试图通过更快的抽吸来弥补它。
心力衰竭也可能导致心跳停止。
根据心力衰竭协会和欧洲心律协会的统计,25%至50%的心力衰竭患者患有心房颤动(Afib),这是一种可引起中风的心律失常。
它也可以走另一条路。
Afib本身也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和Afib共享许多风险因素。
4)你总是很累:21世纪的日常生活可能会让人筋疲力尽,但如果你比平常更累,特别是在日常活动中,这可能是你的心脏衰竭的迹象。
当心脏开始失去其泵送效率时,它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的所有需求。
它开始将血液转移到大脑和重要器官等关键区域,而四肢的血液会减少。
请记住,疲劳是许多疾病的症状,因此单独疲劳不应该让您担心心力衰竭。
5)思考能力与注意力:你发现自己感觉头脑昏沉,或者无法记住谈话吗?认知障碍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30%至80%的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某种类型的损伤。
心力衰竭名词解释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够满足机体对氧气和营养的需要,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各种器官和组织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
心力衰竭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乏力、水肿等症状。
以下是对心力衰竭常见名词的解释。
1. 心衰: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指心脏功能逐渐减退,不能将足够的血液供应给全身,从而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
2. 充血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脏充血、心排血受限导致的心力衰竭。
常见于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疾病。
3. 非充血性心力衰竭:非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导致的心力衰竭。
常见于心肌病、心肌梗死后遗症等疾病。
4. 左心衰竭:左心衰竭是心脏左心室功能减退导致的心衰。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心前区疼痛等。
血液淤积在肺部,导致肺水肿。
5. 右心衰竭:右心衰竭是心脏右心室功能减退导致的心衰。
常见症状包括水肿、肝肿大、腹水等。
血液淤积在全身静脉系统,导致水肿和淤血。
6. 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分级是根据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程度,将心力衰竭分为I级至IV级,用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7. B型钠尿肽:B型钠尿肽是一种心脏分泌的激素,具有降低血压、利尿、扩张血管等作用。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B型钠尿肽的浓度通常升高,可作为心力衰竭的一项辅助检查指标。
8. 应激性心脏功能不全:应激性心脏功能不全是指在急性疾病或严重应激状态下,心功能临时下降,导致心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这种心脏功能下降通常是可逆的。
9.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规律性发生异常,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
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
10.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升高,通常是由于肺血管病变或左心衰竭引起的。
肺动脉高压会导致右心负荷过重,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
以上是对心力衰竭常见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心力衰竭,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就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收缩与(或)舒张功能障碍,以致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心脏泵出的血液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形成具有血流动力异常与神经体液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心力衰竭有多种分类标准,按其发展进程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
第一节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就是由心脏做功不正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的肾脏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反应的临床综合征。
机械性循环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称机械性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统称泵衰竭。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病急骤、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引起的周围系统灌注不足称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以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就是严重的急危重症,抢救就是否合理及时与预后密切相关,就是本节重点介绍内容。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
2、急性心脏后负荷过重如突然血压显著升高,或高血压危象,原有瓣膜狭窄(二尖瓣、主动脉瓣)或左室流出道梗阻者突然过度体力活动,快速心律失常。
3、急性容量负荷过重如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外伤引起的乳头肌断裂或功能不全,腱索断裂、瓣膜穿孔等导致的急性瓣膜返流,输液过多过快等。
(二)发病机制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心排血量急剧减少,或左室瓣膜性急性返流,左室舒张末压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
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与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常至每分钟30~40次,强迫坐位、发绀、面色灰白、大汗、烦躁及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
极重患者可因脑缺氧而致神志模糊。
起始可有一过性血压升高,病情如不缓解,血压将持续下降直至休克。
两肺听诊可有满肺湿性音与哮鸣音,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频率快,同时可闻及舒张早期第3心音而构成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心力衰竭名词解释病理学
心力衰竭(rhertfailure)是指由于心脏泵功能障碍,以致心输出量减少,不足以适应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
心力衰竭亦称泵衰竭(prmp failure)。
在这一概念中可以包括两种情况:①心肌衰竭(myocardial failure):是指原发性心肌肌原纤维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是原发的。
如心肌炎时,心肌的变质、渗出或结缔组织增生可使心肌收缩性明显减弱。
又如心肌梗死时可因部分心肌坏死而致心肌收缩性减弱等等。
②其他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如心脏瓣膜病时,由于心肌负荷过重而发生心肌肥大和心脏扩大,继则心肌收缩性相对不足而导致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是继发的,在除去瓣膜障碍时较易逆转。
但心肌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在晚期往往也伴有心肌损害,故在临床上有时两者不易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