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84学前心理学模拟试题(二)【试卷版】
- 格式:pdf
- 大小:195.16 KB
- 文档页数:6
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5.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基础动作模式的是( )A.基础的移位动作B.基础的顺序性动作C.基础的操作性动作D.基础的稳定性动作正确答案:B解析:幼儿期在最初动作发展的基础上,进入基础动作发展的阶段,学前儿童基础动作发展的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基础的移位动作、基础的操作性动作、基础的稳定性动作,没有基础的顺序性动作。
2.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是( )A.思维的产生B.直立行走的发生C.习惯性动作的产生D.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正确答案:D解析: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也是孩子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
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在出生后4~5个月。
3.为研究幼儿的坚持性所做的实验是( )A.视崖实验B.三山实验C.哨兵持枪姿势实验D.双生子爬梯实验正确答案:C解析:哨兵持枪姿势实验是对3~7岁幼儿进行的,分为5个实验,要求幼儿空手做出哨兵持枪的姿势,但实验条件各不相同。
目的在于研究幼儿在控制自己动作方面的坚持性。
4.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正确答案:C解析:4~5岁幼儿的坚持性随条件的变化而有很大波动,这一年龄段,外界条件对幼儿坚持性的影响最大。
凶此,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应抓住时机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5.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包括( )A.自我认识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正确答案:A解析:幼儿期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三个方面: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自己的一种情感上的状态;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
6.幼儿园某老师观察一个幼儿写道:性子很急,精力旺盛,喜欢活动量大的运动,爱逞能,自制力差,易冲动。
学前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对于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对于更好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套学前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A. 由简单到复杂B. 由具体到抽象C. 由低级到高级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个阶段不属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抽象运算阶段答案:D3.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为:A. 自我评价B. 自我控制C. 自我意识D. 自我服务答案:A4.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主要受以下哪种因素影响?A. 家庭环境B. 社会文化C. 同伴关系D. 以上都是答案:D5. 学前儿童的言语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词汇量增加B. 语法结构复杂化C. 语言理解能力提高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几个阶段。
答案:学前儿童情绪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出生至2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基本情绪反应;2个月至1岁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1岁至3岁幼儿情绪表达更加丰富,如愤怒、恐惧等;3岁至6岁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开始学会控制情绪。
7. 描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包括:对同伴的兴趣逐渐增加,开始形成友谊;社会角色扮演能力增强,能够模仿成人角色;社会认知能力提高,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社会技能发展,如分享、轮流等。
8. 解释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答案: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性体现在:游戏是儿童自然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儿童可以探索环境、学习新技能;游戏促进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有助于儿童建立自我概念和自尊心;游戏还是儿童表达情感和解决冲突的一种方式。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自考押题微信3446472021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心理学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0384)一、单项选择题1.B2.A3.C4.D5.A6.C7.B8.D9.A10.D11.A12.C13.B14.A15.B16.D17.B18.C19.A20.C21.B22.D23.A24.C25.A26.C27.A28.D29.C30.D二、名词解释题31.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答: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P2832.注意的分配答: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
P7333.形象记忆答: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P12134.情绪深刻化答:所谓情绪的深刻化,是指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内在的特点。
P27235.有意运动答:有意运动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去支配自己的肌肉运动,例如,伸手去拿杯子,用脚去踢球等等,它是意识到的运动。
P301三、简答题36.简述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三阶段。
答: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运算阶段。
7岁前处于前两个阶段。
P17937.简述儿童学识字的过程。
答:儿童学识字,可分为三个阶段:(1)泛化阶段;(2)识字阶段;(3)再现阶段。
幼儿认自考押题历年真题及答案q344647公众号顺通考试资料字主要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对字的再认;第三阶段,即对字的再现,实际上已经进入写字阶段,默写阶段。
P25238.简述意志的基本特征。
答:意志包括三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目的;2.意识调节行动;3.克服困难。
P29839.简述影响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
答:影响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成熟因素;③教育和练习;④激发动机。
广东省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课程代码:0038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人的心理就是(A)A、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B、脑的机能C、对现实的反映D、能动反映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D)A、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B、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C、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D、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3、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这是指注意的(A)A、指向性B、集中性C、指向性和集中性D、发展性4、识记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感知或经历过的,是记忆的(A)A、再认B、恢复C、保持D、再现5、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A)A、幼年健忘B、客体永久C、记忆缺失D、记忆潜伏6、人们在某种剌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像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这是(A)A、无意想像B、有意想像C、再造想像D、创造想像7、一个幼儿画了一只兔子,要求老师来看,老师让他等一会儿,幼儿不高兴地说:“那小兔子会跑掉的”。
等到老师过来看时,小兔子真的被涂掉了,这说明了(B)A、想像引发情绪B、情绪影响想像C、情绪和想像相互作用D、情绪和想像相互排斥8、儿童出现想像的萌芽是在(D)A、0-3岁B、0-2岁C、0-1岁D、1.5-2岁9、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_____和_____的反映。
(C)A、具体;间接B、概括;直接C、概括;间接D、具体;直接10、儿童能根据天亮和天黑判断白天还是黑夜,这表明(A)A、思维的参加使儿童能够使用时间参照物,促进知觉复杂化B、思维的参加使儿童记忆能力增强C、思维的参加使儿童的直接感知能力增强D、思维的参加使得儿童的概括能力增强11、初生婴儿已会用手紧握东西,几个月后,婴儿开始有目的地去抓物体。
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0384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学前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C )1-10A.客观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因材施教的原则2.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变化的情况,被称为( B )2-25A.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B.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C.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期D.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3.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这是( B )3-59 A.定向性注意B.选择性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4.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这一般是在儿童( D )4-86 A.2岁时B.3岁时C.4岁时D.5岁时5.较小婴儿所具有的距离知觉是( A )4-103A.以视觉为主B.以运动觉为主C.以听觉为主D.以经验为主6.反映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的是( A )5-129A.有意识记的发展B.无意识记的发展C.机械记忆的发展D.意义记忆的发展7.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 C )6-153A.想像受情绪影响B.想像的内容零散C.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D.想像具有夸张性8.一小孩认为她所看到的一些小虫都是同一条小虫,根据皮亚杰的观点,该幼儿处于( B )7-181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9.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 )8-220A.口语的发展 B.书面语的发展 C.阅读的发展 D.书写的发展10.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可以说学前儿童是情绪的( D )9-263 A.朋友 B.敌人 C.对立 D.俘虏11.婴儿睡眠中自然出现的笑,应属于( A )9-281A.自发性的笑 B.诱发性的笑 C.元差别的笑 D.有差别的笑12.1岁以后,儿童能够设法探索各种新方法,通过“尝试错误”排除遇到的障碍,这充分表现出了( B )10-305A.无意动作的发展 B.意志行动的发展C.有意动作的发展 D.习惯性动作的发展13.幼儿期(3~6岁)是儿童个性( B )11-326A.开始萌芽的时期 B.初步形成的时期C.稳定发展的时期 D.完善成熟的时期14.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特点是( B )12-356A.平等、抚育 B.平等、互惠 c.抚育、教养 D.互惠、教养15.学前阶段,最好的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形式是( A )13-423A.游戏活动 B.上课活动 C.饮食活动 D.同伴交往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学前教育专业自考《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可能出现(A.关键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期2.儿童最先出现的注意是(A定向性注意 B选择性注意 C有意性注意 D稳定性注意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变化较大,下列活动中能最好保持注意的是(A.教学 B.游戏 C.生活 D.操作4 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5.经典的“视觉悬崖”测验测查的是(A.时间知觉 B.形状知觉 C.大小知觉 D.距离知觉6.下列哪一项不是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主要方式(A.反复背诵 B.精细加工C.间接的意义识记 D.使记忆材料系统化7.幼儿在游戏时,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工人”,这更多表明了(A.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B.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D.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8.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的心理活动过程是(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思维9..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来看,儿童最晚出现的是()A.情绪记忆B.形象记忆C.语词记忆D.运动记忆10.一般地,1~3岁是儿童言语的(A.准备阶段 B.前言语阶段C.发生阶段 D.基本掌握口语阶段11.按照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初生婴儿只有(A.愉快 B.痛苦 C.快乐 D.一般性激动12.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A.0-3岁B.3-6岁C.6-12岁D.0-18岁13.1-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A.单词句B.电报句C.简单句D.复合句14 在对学前儿童心理进行研究中,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访问法D.测验法15.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A.记忆的潜伏期B.回忆C.客体永久性D.习惯化16.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A.痛觉B.听觉C.味觉D.视觉17.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A.先学前期B.幼儿中期C.幼儿初期D.幼儿晚期18.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初生时并不齐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
学前心理学试题(1)一、单选题(共10题,20分)1、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A、劳动B、生活C、学习D、游戏正确答案:D2、幼儿主要以()思维为主。
A、具体形象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具体直观思维正确答案:A3、学前儿童主要使用的是()A、复合句B、简单句C、单词句D、多词句正确答案:B4、幼儿正在组织游戏,突然外面下起大雪,幼儿的注意转移到雪上,这是()注意。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正确答案:A5、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兴趣选择活动B、排除无关刺激C、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交互使用D、连续进行单调活动正确答案:D6、以下关于幼儿时间知觉说法不正确的是()A、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B、时间知觉与幼儿生活经验呈正相关C、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由远及近的发展趋势D、理解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与年龄呈正相关正确答案:C7、刚入园的幼儿存在“分离焦虑”,一个孩子哭了,其他孩子也跟着哭起来。
说明情绪具有()作用A、动机作用B、认知作用C、人际交往作用D、感染的作用正确答案:D8、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在()岁A、2岁B、3岁C、4岁D、6岁正确答案:B9、自我意识中的意志成分是指()A、自我控制B、自尊C、自我评价D、自我监督正确答案:A10、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是()岁A、2-3B、3-6C、7岁以后D、4-5岁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共7题,18分)1、表象的主要特征是()和()正确答案:第1空:直观性第2空:概括性2、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不同,可以分为()()()。
正确答案:第1空:心境第2空:激情第3空:应激3、儿童个性的形成是在()岁正确答案:第1空:5-64、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想象可以分为()()。
正确答案:第1空:再造想象第2空:创造想象5、幼儿自制的两种形式是()和()正确答案:第1空:抗拒诱惑第2空:延迟满足6、对幼儿来说,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外表和()正确答案:第1空:性格7、情境性言语和连贯性言语主要区别是()正确答案:第1空: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做支柱三、判断题(共6题,12分)1、想象和情绪没有必然关系。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D)
A.客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C)
A.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B.是指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心理特征
C.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
D.是随着年岭增长而自发出现的
3.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A)
A.无意注意占优势
B.刺激物是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
C.注意的发展受言语的支配
D.有意注意开始占优势
4.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B)
A.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B.产生符号表象记忆
C.有意记忆开始发展
D.长时记忆开始发生
5.萌萌在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时,离兴地说:“妈妈,我也会唱,老师教过我们!”此过程属于记忆中的(C)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6.下列关于儿童的想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和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有关
B.和儿童表象的发生与数量积累有关
C.与儿童的言语发展无关
D.儿童在1岁半~2岁时出现想象的萌芽
第1页共5页。
浙江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38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1.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的时期是( )A.心理发展的敏感期B.心理发展的转折期C.心理发展的稳定期D.心理发展的关键期2.“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B.独特性的发展C.稳定性的增长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3.孩子能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是( )。
A.产生自我意识的表现B.辨别能力发展的表现C.思维真正产生的表现D.智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4.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婴儿都能找到藏起来的物体的年龄是在( )A.4~6月B.6~12月C.12~13月D.15~18月5.儿童开始掌握时间概念约在( )A.1岁以后B.2岁以后C.3岁以后D.5岁以后6.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的概括性C.思维的概括性D.记忆的概括性7.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B.能伸手抓到东西C.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D.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塞到嘴里8.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 )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弱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9.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运动记忆C.情绪记忆D.语言记忆10.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A.听故事B.练习打字C.弹琴D.练声11.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