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学前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成年人B. 学前儿童C. 青少年D. 老年人答案:B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2-7岁儿童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A. 快速性B. 可塑性C. 稳定性D. 多样性答案:C4.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通常遵循以下哪个理论?A.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B.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C.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D.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答案:C5.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A. 认知能力B. 情感表达C. 社会交往D. 自我评价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学前儿童的_________是其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语言能力7. 学前儿童的_________发展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答案:情感8. 学前儿童的_________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得到显著提升。
答案:认知9. 学前儿童的_________是其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答案:道德感10. 学前儿童的_________发展是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答案:个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认知方面,儿童从具体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情感方面,儿童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复杂;社会性方面,儿童的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逐步增强。
12. 描述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几个阶段。
答案:学前儿童道德发展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包括自我中心阶段、他人中心阶段、社会规范阶段等。
在自我中心阶段,儿童主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在他人中心阶段,儿童开始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在社会规范阶段,儿童开始内化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学前心理学模拟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幼儿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时.,因为同情被抓走的小鸡而修改了游戏规则,鸡妈妈可以把抓走的小鸡救回来,这体现的幼儿想象特点是:A、想象的主题不稳定B、想象容易同现实相混淆C、想象脱离现实D、想象易受情绪的影响正确答案:D2、下列对幼儿想象发展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B、幼儿的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C、幼儿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D、幼儿想象的创造性优于成人正确答案:D3、以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儿童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而其心理是被动发展的B、儿童心理发展在各年龄段会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心理特征C、儿童心理各组成成分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D、儿童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的正确答案:A4、下列选项中幼儿最先掌握的时间概念是A、白天、黑夜B、星期C、今天、明天、昨天D、整点半点正确答案:A5、幼儿园大班的集体教学活动一般安排半个小时左右,这是因为幼儿注意稳定的时间是A、15T8分钟B、10-12分钟C、20-25分钟D、3-5分钟正确答案:A6、幼儿对“儿子”的理解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所以就无法理解“爸爸”“叔叔”也是爷爷的儿子。
这体现的思维特点是A、具体性B、概括性C、形象性D、间接性正确答案:C7、人们睡觉时会做梦,梦属于A、有意想象B、空想C、无意想象D、幻想正确答案:C8、下列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应只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B、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地进行教学C、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D、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后面,以更好地促进发展正确答案:C9、在个体早期生命的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种技能,心理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A、关键期B、危险期C、发展期D、幼儿期正确答案:A10、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格赛尔B、弗洛伊德C、高尔顿D、华生正确答案:C11、婴儿期是儿童动作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其发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的。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一)一、选择题(10分)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A. 6个月—1岁B.1岁—1.5岁C.1.5岁—2岁D.2岁—3岁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B.思维C.记忆D.语言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B.学前期C.少年期D.先学前期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B.容易混淆C.语词记忆占优势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D )。
A.客观性B.发展性C.教育性D.理论性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C.爱玩、会玩D.个性初具雏形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B.想象C.感知觉D.思维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B.4岁C.5岁D.6岁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B.颞叶C.枕叶D.额叶二、填空题(10分)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1、问题言语: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学前心理学第一阶段基础测验一、单选1、根据布鲁姆的智力发展曲线,4岁时儿童智力已发展了约( ) (分数:2 分)A. 0.2B. 0.5C. 0.8D. 0.92 标准答案是:B。
2、对自己的社交地位缺乏正确的评价,往往估计过高,这类孩子属于( ) (分数:2 分)A. 受欢迎型幼儿B. 被忽视型幼儿C. 被排斥型幼儿D. 中间型幼儿标准答案是:C。
3、幼儿更多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是( ) (分数:2 分)A. 言语性攻击B. 生理性攻击C. 主动性攻击D. 反应性攻击标准答案是:B。
4、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 ) (分数:2 分)A. 操作B. 交往C. 游戏D. 言语标准答案是:C。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分数:2 分)A. 学前教育学的分支B. 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C. ?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D. 普通心理学的基础标准答案是:C。
6、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分数:2 分)A. 神经活动参与B. ?口腔与手的协调C. 手与脚的协调D. 眼手协调标准答案是:D。
二、多选1、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
这种现象不属于(((( ) (分数:3 分)A. 注意的分配B. 注意的转移(主动,自己)C. 注意的广度D. 注意的分散(被动,无关刺激引起)标准答案是:ABC。
2、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不具有(( )) (分数:3 分)A. 整体局部规律B. 首尾规律C. 大小规律D. 近远规律标准答案是:ABD。
3、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
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不属于((((( ) (分数:3 分)A. 困难抚育型B. 兴奋型C. 起动迟缓型D. 容易抚育型标准答案是:ABC。
4、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不是处于(() (分数:3 分)A. 前运算阶段B. 感知运动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标准答案是:BCD。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00882)模拟考试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职前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幼儿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的给予者。
A.幼儿学习态度B.幼儿学习内容C.幼儿学习方法D.幼儿学习品质【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职前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幼儿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幼儿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2.个体通过对榜样的模仿和认同获得社会行为方式,也是儿童社会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常被称为()A.师幼互动B.同伴交往C.角色扮演D.观察学习【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对榜样的模仿和认同获得社会行为方式,也是儿童社会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
儿童通过观察,进而思考和模仿别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进而逐渐获取社会的规范和价值标准。
3.以下不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的是()A.目标的筛选与确定B.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C.符合幼儿年龄特征D.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4.德国著名教育家()创立了第一所现代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A.桑代克B.卢梭C.福禄培尔D.欧文【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学前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
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创立了第一所现代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5.我们所进行的教育内容必须适宜幼儿当时的发展水平,符合他们本年龄的思维水平,是他们易于接受的,这是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A.综合渗透性B.随机教育性C.实践参与性D.适宜发展性【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 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哪一阶段(C)A. 感知运算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2. 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 横向研究B. 纵向研究C. 平行研究D. 实证研究3. 心理活动兴奋性高,不平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A. 胆汁质B. 多血汁C. 粘液质D. 抑郁质4.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A. 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 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 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 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5. 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D)A. 视觉B. 听觉C. 嗅觉D. 触觉6. 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A. 重复B. 独白C. 双人或集体独白D. 命令7. 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D)A. 社会性需要B. 归属和爱的需要C. 尊重的需要D. 生理需要8. 下列哪个不属于亲社会行为(D)A. 谦让B. 帮助C. 合作D. 攻击性行为9. 婴儿最初的笑是(D)A. 出声的笑B. 有差别的笑C. 诱发性的笑D. 自发性的笑10. 在哪个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B)A. 直觉运动思维B. 具体形象思维C. 抽象逻辑思维D. 形式运算思维11. 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 吉布森和福克B. 皮亚杰C. 维果斯基D. 福禄贝尔12. “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A. 维果斯基B. 皮亚杰C. 蒙台梭利D. 福禄贝尔13. 家庭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机制起作用。
(A)A. 奖励和示范B. 批评C. 教育D. 表扬14. (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A. 道德感B. 美感C. 理智感D. 依恋感15. “视觉悬崖”试验说明了儿童已有了(A)A. 深度知觉B. 方位知觉C. 视觉定位D. 形状知觉16. 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A. 华生B. 斯金纳C. 马斯洛D. 班杜拉17.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幼儿对其知觉就(B)A. 越难B. 越容易C. 越容易消失D. 不容易判断18. 儿童的年龄越( A ),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学前心理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冲破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优势,从主要是和成人的关系,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度,同伴关系开始占主导地位的年龄是()。
A 、2~3岁B 、3~4岁C 、4~5岁D 、5~6岁答案:C2. 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其借助的思维工具是()。
A 、形象B 、表象C 、动作D 、语词答案:B3. 幼儿的想象具有()。
A 、情境性B 、零散性C 、愿望性D 、夸张性答案:D4.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这个理论表明了智力具有()。
A 、结构性B 、层次性C 、整体性D 、多样性答案:A5. 下列不属于幼儿心理发展趋势的是:()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个体到社会性C 、从具体到抽象D 、从被动到主动答案:D6. 性子很急,活动量大,不断变换活动,喜欢玩创造性游戏,爱逞能,上课坐不住,常常发出叫声,对老师的提问还没有搞清楚就急着回答但往往答非所问的幼儿,其气质类型属于()。
A 、抑郁质B 、黏液质C 、多血质D 、胆汁质答案:D7. 认知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是()。
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成就感答案:B8. 人的社会性心理是()的结果。
A 、社会化B 、人际交往C 、学习D 、教育答案:A9. 幼儿期最为常见的亲社会性行为是()。
A 、分享B 、合作C 、安慰D 、助人答案:B10. 想象发生的时间是()。
A 、3岁B 、1岁半到2岁左右C 、刚出生D 、6岁左右答案:B11. 对他人的某些特征形成的清晰、鲜明的印象会掩盖其他品质特征的知觉现象叫做()。
A 、第一印象B 、近因效应C 、错觉D 、晕轮效应答案:D12. 下列关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
A 、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B 、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C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D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答案:B13. 当我们看到一个虚线构成的三角形时,并没有因为构成三角形的线条是不完备的而不把它知觉为三角形,这说明知觉具有()。
《学前心理学》全真模拟演练(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项目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是()A、测验法B、调查法C、实验法D、问卷法2、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敏感期B、最近发展期C、关键期D、以上皆可3、幼儿期的年龄是指()A、0-1岁B、1-3岁C、4-5岁D、3-6岁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感觉B、知觉C、视觉D、听觉5、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的是()A、感觉B、意志C、行为D、记忆6、幼儿的形象记忆是主要是依靠()A、工作B、表象C、言语D、思维7、3岁儿童仅能够辨认()A、左右B、前后C、上下D、中间8、萌萌说:“我是个乖孩子,因为我上课爱举手回答问题!”这时,起作用的是()A、自我感觉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9、幼儿语音的错误,大多集中在()A、元音B、辅音C、元音和辅音D、翘舌音10、华生认为,天生的情绪包括()A、怕、怒、爱B、喜、怒、哀、乐C、高兴、悲伤D、积极、消极11、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是()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自尊感12、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A、首尾规律B、近远规律C、大小规律D、以上都是13、以下属于多血质典型特征是()A、反应迅速、活泼好动B、精力旺盛、容易冲动C、稳重踏实,缺乏生气D、多愁伤感,行动缓慢14、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都是(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模仿能力D、创造能力15、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攻击性行为的发展B、同伴关系的发展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D、依恋关系的发展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完整版)《学前⼼理学》试题及答案《学前⼉童⼼理学》考试试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理学家( )A.霍尔B.华⽣C.盖塞尔D.施太伦2.当物体触及新⽣⼉⼿掌⼼时,他会⽴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B.达尔⽂反射C.巴布⾦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3.⼈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会感到桔⼦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B.相继对⽐C.同时对⽐D.感觉相互作⽤4.“绘⼈测验”所使⽤的研究⽅法属于( )A.观察法B.访谈法C.作品分析法D.实验法5.⼈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性的期望⽽逐渐形成的⾏为,是( )A.亲社会⾏为B.攻击⾏为C.合作⾏为D.性别⾓⾊⾏为6.当孩⼦情绪⼗分激动,⼜哭⼜闹时,有经验的幼⼉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会慢慢停⽌哭闹。
这种帮助孩⼦控制情绪的⽅法是( )A.转移法B.⾃我说服法7.认为⼉童智⼒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童智⼒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增加。
这种理论属于( )A.智⼒分化论B.智⼒复合论C.智⼒内容变化论D.智⼒多元论8.⼉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B.1岁半~2、3岁C.2、3~4、5岁D.4、5~6、7岁9.在⼉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对思维活动作⽤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由⼩到⼤,语⾔的作⽤由⼤到⼩B.动作的作⽤由⼤到⼩,语⾔的作⽤由⼩到⼤C.动作和语⾔的作⽤均由⼤到⼩D.动作和语⾔的作⽤均由⼩到⼤10.⼉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1岁半~2岁B.1岁~1岁半C.2岁~2岁半D.2岁半~3岁11.幼⼉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较,是( )A.意义记忆效果好B.机械记忆效果好C.两者都很好D.两者都很差12.幼⼉正在教室⾥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阵喧哗声,孩⼦们不由⾃主地探头去看,或侧⽿倾听。
学前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A. 由简单到复杂B. 由具体到抽象C. 由低级到高级D. 所有选项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A. 敏感性B. 可塑性C. 稳定性D. 模仿性3. 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词汇量的增加B. 语法结构的掌握C. 语言表达的流畅性D. 所有选项都是4.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埃里克森D. 马斯洛5.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亲子关系B. 同伴关系C. 教师关系D. 社会规则的掌握6. 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情绪表达的适当性B. 情绪理解的深度C. 情绪调节的策略D. 所有选项都是7. 学前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通常遵循哪个阶段?A. 从他律到自律B. 从自律到他律C. 从自我中心到他人中心D. 从他人中心到自我中心8.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自我认知B. 自我评价C. 自我控制D. 所有选项都是9. 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想象力B. 思维的灵活性C. 创造性思维D. 所有选项都是10.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情绪管理B. 社会适应C. 个性发展D. 所有选项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12. 描述学前儿童游戏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13. 阐述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15. 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6.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案例:小明是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最近开始对周围的世界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提问和探索。
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 学前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哪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通常在哪个阶段开始?A. 婴儿期B. 学前期C. 学龄期D. 青春期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教育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A. 认知能力迅速发展B. 语言能力逐渐完善C. 情感表达逐渐丰富D. 社会性行为逐渐减少答案:D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5. 学前教育中,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通常遵循哪个理论?A.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B.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C.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D.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答案:C二、多选题6.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认知发展B. 情感发展C. 社会性发展D. 语言发展E. 身体发展答案:A, B, C, D7. 学前教育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A. 家庭环境B. 学校教育C. 同伴关系D. 社会文化背景E. 个体差异答案:A, B, C, D, E8. 学前教育中,以下哪些活动有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A. 角色扮演游戏B. 集体活动C. 个别指导D. 家庭作业E. 亲子互动答案:A, B, E三、判断题9. 学前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是同一概念。
(错误)10. 学前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
(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学前教育中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答案:学前教育中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感知能力逐渐增强,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记忆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
12. 描述学前教育中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策略。
答案: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策略包括:提供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阅读和讲故事来扩展儿童的词汇量,以及通过游戏和日常对话来练习语言交流技能。
学前心理学试题(1)一、单选题(共10题,20分)1、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A、劳动B、生活C、学习D、游戏正确答案:D2、幼儿主要以()思维为主。
A、具体形象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具体直观思维正确答案:A3、学前儿童主要使用的是()A、复合句B、简单句C、单词句D、多词句正确答案:B4、幼儿正在组织游戏,突然外面下起大雪,幼儿的注意转移到雪上,这是()注意。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正确答案:A5、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兴趣选择活动B、排除无关刺激C、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交互使用D、连续进行单调活动正确答案:D6、以下关于幼儿时间知觉说法不正确的是()A、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B、时间知觉与幼儿生活经验呈正相关C、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由远及近的发展趋势D、理解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与年龄呈正相关正确答案:C7、刚入园的幼儿存在“分离焦虑”,一个孩子哭了,其他孩子也跟着哭起来。
说明情绪具有()作用A、动机作用B、认知作用C、人际交往作用D、感染的作用正确答案:D8、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在()岁A、2岁B、3岁C、4岁D、6岁正确答案:B9、自我意识中的意志成分是指()A、自我控制B、自尊C、自我评价D、自我监督正确答案:A10、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是()岁A、2-3B、3-6C、7岁以后D、4-5岁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共7题,18分)1、表象的主要特征是()和()正确答案:第1空:直观性第2空:概括性2、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不同,可以分为()()()。
正确答案:第1空:心境第2空:激情第3空:应激3、儿童个性的形成是在()岁正确答案:第1空:5-64、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想象可以分为()()。
正确答案:第1空:再造想象第2空:创造想象5、幼儿自制的两种形式是()和()正确答案:第1空:抗拒诱惑第2空:延迟满足6、对幼儿来说,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外表和()正确答案:第1空:性格7、情境性言语和连贯性言语主要区别是()正确答案:第1空: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做支柱三、判断题(共6题,12分)1、想象和情绪没有必然关系。
学前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快速增长B. 稳定发展C. 缓慢发展D. 波动发展答案:A2. 以下哪个阶段不属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抽象思维阶段答案:D3.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身体自我B. 社会自我C. 心理自我D. 所有以上答案:D4.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A. 以自我为中心B. 以他人为中心C. 以规则为中心D. 以情感为中心答案:C5. 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词汇量增加B. 语法结构掌握C. 语言表达能力提高D. 所有以上答案:D6.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是?A. 情绪表达简单B. 情绪调节能力差C. 情绪稳定性强D. 情绪复杂化答案:D7. 学前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同伴关系B. 家庭关系C. 师生关系D. 所有以上答案:A8. 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想象力B. 思维灵活性C. 问题解决能力D. 所有以上答案:D9.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特点是什么?A. 注意力集中B. 注意力分散C. 注意力持久D. 注意力短暂答案:D10. 学前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短期记忆B. 长期记忆C. 工作记忆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任务,例如感觉运动阶段主要是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使用象征性思维,但尚未发展出逻辑运算能力;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考。
2. 描述学前儿童在同伴关系中的发展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在同伴关系中的发展特点包括从单独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合作游戏的转变。
学前教育专业自考《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1、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可能出现( )A.关键期B.敏感期C.危机期D.最佳期2.儿童最先出现的注意是( )A定向性注意B选择性注意 C有意性注意 D稳定性注意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变化较大,下列活动中能最好保持注意的是( )A.教学B.游戏C.生活D.操作4 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5.经典的“视觉悬崖”测验测查的是( )A.时间知觉B.形状知觉C.大小知觉 D.距离知觉6.下列哪一项不是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主要方式( )A.反复背诵B.精细加工C.间接的意义识记D.使记忆材料系统化7.幼儿在游戏时,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工人”,这更多表明了( ) A.想象的主题不稳定B.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D.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8.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的心理活动过程是( )A.感知B.记忆C.想象D.思维9..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来看,儿童最晚出现的是()A.情绪记忆B.形象记忆C.语词记忆D.运动记忆10.一般地,1~3岁是儿童言语的( )A.准备阶段B.前言语阶段C.发生阶段D.基本掌握口语阶段11.按照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初生婴儿只有( )A.愉快B.痛苦C.快乐D.一般性激动12.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3岁-6岁-12岁-18岁-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A.单词句B.电报句C.简单句D.复合句14 在对学前儿童心理进行研究中,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访问法D.测验法15.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A.记忆的潜伏期B.回忆C.客体永久性D.习惯化16.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A.痛觉B.听觉C.味觉D.视觉17.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A.先学前期B.幼儿中期C.幼儿初期D.幼儿晚期18.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初生时并不齐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
《学前心理学》全真模拟演练(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这是()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真实性原则D、变化性原则2、先学前期的年龄阶段为()A、0-1 岁B、2-3 岁C、0-3 岁D、1-3 岁3、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是()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选择性注意4、以下关于婴儿注意的说法,判断错误的是()A、偏好复杂的刺激物B、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C、偏好直线多于曲线D、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5、幼儿期时对颜色辨别力的发展,主要依靠()A、生活经验和教育B、遗传的影响C、物体的特征D、以上皆可6、“视觉悬崖”是用于测查()A、大小知觉B、时间知觉C、深度知觉D、形状知觉7、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A、半岁左右B、1岁左右C、2岁左右D、3岁左右8、在学前儿童的想象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A、有意想像B、无意想像C、创造想像D、有意联想9、皮亚杰关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年龄界定为()A、0-2 岁B、2-4 岁C、3-6 岁D、2-7 岁10、幼儿喜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他们的思维逻辑是: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这反映了幼儿思维的()A、经验性B、拟人性C、表面性D、片面性11、下列关于有意运动和无意运动的说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意运动是意志的基本组成部分B、无意运动是与生俱来的C、无意运动是人没有意识到的运动D、意志是有意运动的基本组成部分12、4-5岁儿童()A、开始真正跑B、能有效地跑C 、能成熟地跑D 、能飞快地跑13、下列各项,能用来描述个性的词语是()A 、沉鱼落雁B 、闭月羞花C 、玉树临风D 、热情活泼14、意志的基本特征是()A 、明确的目的B 、意识调节行动C 、克服困难D 、以上三者皆是 15、儿童出现了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异,大概在() A 、1岁左右B 、2岁左右C 、3 岁左右D 、4 岁左右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A)1.学前心理学是研究___从初生到入学前___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__蒲来尔___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3.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可分为_纵向研究__和__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分为_整体研究__和_分析研究_;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分为__差异研究__、__相关研究__和__因果研究__。
4.儿童心理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一般将入学前分为三个阶段:0—1岁为__婴儿期__、1—3岁为____先学前期_、3—6岁为__学前期或幼儿期_ 。
5.动作、形象和语词的关系在学前儿童思维中的规律性变化,使得其思维方式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态:__直观(觉)行动思维__、__具体形象思维__、__抽象逻辑思维,其中___具体形象思维___是幼儿期儿童思维的典型方式。
6.以传统的气质类型为标准,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四种,即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
7.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二、名词解释1.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2. 守恒:皮亚杰把概念的稳定性称为守恒,即一定数量(如长度、重量、体积、面积、数目、质量等)的物体,在其外形或空间位置改变而其数量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儿童能确认其数量的恒定性(不变性)而不受其它无关因素变化的干扰。
3. 社会性:是人的一种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4.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
5.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6.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7. 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
前者水平不及后者。
这一段距离或差距,称为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三、简答题1. 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 试用实验说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特点。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
吉布森等对36名6.5-14个月的婴儿测验的结果,有27名婴儿从平台爬向了浅滩,只有3名爬到深滩。
大多数婴儿虽然听到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他也不过去,或只是哭叫。
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3. 简述幼儿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2)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
(3)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4)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5)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4.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4)从零乱到成体系。
5. 简述幼儿言语发展中句型发展的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四、论述题1. 试述幼儿言语发展中句型发展的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不完整句。
最初,儿童句子的结构时不完整的。
儿童的不完整句包括单词句和电报句。
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
一般出现于1-1.5岁。
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时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
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
一般出现在1.5-2岁左右。
完整句。
幼儿2岁以后,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
到6岁左右,儿童98%以上使用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从2岁以后,简单句逐渐增加。
学前儿童使用的简单句主要有主谓结构句、谓宾结构句、主谓宾结构句、主谓双宾结构句。
幼儿复合句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儿童最初的句子是没有修饰语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语句中修饰语逐渐增多。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
在整个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基本的句型。
此外,还有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2. 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存在哪几种类型?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是不同的。
根据研究,幼儿的社会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每种类型的表现各具特点。
幼儿同伴交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有:(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大多数儿童从出生之日便开始了与父母的交往,这种亲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满足了儿童的生存需要,而且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2)儿童自身的特征儿童自身的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而发生。
同时,玩具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还体现在玩具的不同数量和特征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上。
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也有影响,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合作关系,对其行为提出了许多制约性。
五、案例题例1:一个幼儿画小孩放风筝,把小孩子的手画得很长,比身子几乎长3倍。
例2: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是,大人不允许。
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看妈妈了。
”试用幼儿想象的有关特点分析上面两个例子,并指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例1说明幼儿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加以夸大。
例2 说明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当成真实的事情,即混淆假象与事实。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幼儿的想象具有夸张性。
幼儿想象的夸张现象是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反映。
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主要有:1、认知水平的限制。
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3、幼儿想象在认知中的地位。
4、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1. 试用实验说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特点。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
这是一种特殊的装置,把婴儿放在厚玻璃板的平台中央,平台一侧下面紧贴着玻璃放有方格图案,另一侧则在一定距离下面布置了同样方格图案,造成一种视觉印象:前一侧是浅滩,后一侧是深滩。
试验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试验记录婴儿的爬向。
吉布森等对36名6.5-14个月的婴儿测验的结果,有27名婴儿从平台爬向了浅滩,只有3名爬到深滩。
大多数婴儿虽然听到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他也不过去,或只是哭叫。
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2. 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存在哪几种类型?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是不同的。
根据研究,幼儿的社会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每种类型的表现各具特点。
幼儿同伴交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有:(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大多数儿童从出生之日便开始了与父母的交往,这种亲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满足了儿童的生存需要,而且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2)儿童自身的特征儿童自身的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而发生。
同时,玩具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还体现在玩具的不同数量和特征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上。
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也有影响,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合作关系,对其行为提出了许多制约性。
五、案例题例1:一个3岁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心爱的玩具而哭泣,这时妈妈给他一块糖,他立即破涕为笑。
例2:新入园的幼儿,看着妈妈离去时,会伤心地哭,但是妈妈的身影消失之后,经老师引导,很快就愉快地玩起来。
如果妈妈从窗口再次出现,又会立刻引起幼儿的不愉快情绪。
例3:新入托的一个孩子哭着要妈妈,会引得早日习惯了托儿所生活的孩子们都哭起来。
试用婴儿情绪发展的相关特点分析上面子3个案例。
例1说明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易变是其主要特点。
婴幼儿的两种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例2说明婴幼儿情绪和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其易变性与此有关。
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例3说明婴幼儿的情绪情感易受感染,其易变性亦与此有关。
即情绪情感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