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茶的别称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茶的别称茶叶的别称和雅称过百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1.荼---出自【诗经】注:念tu,(音“涂”)2. 槚---出自【尔雅】注:念jia,(音“贾”)3. 荈---出自【尔雅】注:念chuan,(音“串”)4. 蔎---出自【尔雅】注:念she,(音“设”)5. 茗---出自【尔雅】注:念ming,(音“名”)6.斗---出自宋代黄儒《品茶要录》:茶之精绝者曰斗曰亚斗。
指制茶工业。
有些地方,茶事起于惊蛰前,其采芽如鹰爪。
初造曰试焙,又曰一火;次日二火。
因称其造一火曰斗,二火曰亚斗。
7.诧;8. 选;9. 姹;10. 瓜芦;11 .过罗;12. 物罗;13. 葭荼;14. 玉乳;15. 叶嘉;16. 选游;17. 苦荼---出自【尔雅】18. 苦梌---出自【唐本草】注:梌的余字有艹,念tu,该字打不出来。
19. 腊茶---出自【圣济总录】20. 芽茶---出自【简便单方】21. 茶芽---出自【本草别说】22. 细茶---出自【万氏家抄方】23. 葭茶---茶的古时名称。
24. 酪奴---出自【纲目】25. 芳芽---出自元代徐世隆诗:兔毫盏净啜芳芽26. 香茗---出自白居易《晚起》诗: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27. 先春---出自宋朝沈遘诗:建溪石上摘先春,万里封包数数珍。
茶的异名。
28. 茗雪---出自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指呈青白色的茶。
29. 雀舌----出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另有沈括诗:尝茶篇:谁把嫩香名雀舌。
30. 皋芦---出自唐.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十分煎皋卢,半榼挽醽醁(ling lu)。
另有唐.陆龟蒙《和茶具十咏·茶鼎》:曾过頳石下,又住清溪口。
且共荐皐卢,何劳倾斗酒。
《广州记》上说: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
31. 清友---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
清友為茶也。
32. 嘉木---出自【茶经】第一章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古代喝茶的雅称
古代中国的文人雅士喜欢品茶,他们喝茶的方式与现代人有所不同,而且他们往往会赋予茶叶以雅称。
其中一些常见的雅称包括:
1. 茗:指高质量的茶叶,尤其是绿茶或白茶。
2. 涵:指把茶放入碗中,然后用开水冲泡。
3. 炒青:指将茶叶炒制后,使其变成干燥的状态。
4. 梅片:指一种茶叶,它的形状像梅花。
5. 龙井:指一种著名的绿茶,产自浙江杭州的龙井村。
6. 安吉白茶:指一种产自浙江安吉县的白茶,颜色淡绿,清香扑鼻。
7. 武夷山岩茶:指一种产自福建武夷山的烤青茶,口感浓郁。
这些雅称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对茶叶的品味与品质的追求,也反映了茶文化在古代中国的繁荣与发展。
- 1 -。
古代对茶的称呼
茶,是一种历经千年的中华传统饮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人们对茶有着不同的称呼,这些称呼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茶的认知和文化背景。
首先,茶在古代被称为“茶”,这个称呼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茶经》中提到:“茶,谓之茗”,说明当时“茶”就是一种普遍的称呼。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称呼逐渐被广泛接受,成为茶的正式名称。
其次,古代对茶的称呼还包括“饴糖”、“茶膏”等。
这是因为在古代,制茶技术还不够发达,茶叶通常被研磨成粉末状,再与水、糖等混合食用。
因此,人们常常用这些名称来指代茶制品。
此外,古代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茶叶称呼,如“贡茶”、“御茶”等。
这些称呼通常是指宫廷或皇家专供的茶叶,是当时贵族阶层享用的高档茶品。
最后,古代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茶叶称呼。
比如,福建地区的武夷岩茶被称为“武夷茶”;四川省成都地区的茶叶称为“蜀茶”等。
这些称呼反映了不同地区的茶文化和茶制品特色。
总之,古代对茶的称呼多种多样,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茶的认识和文化背景,也为我们了解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1 -。
茶的别名雅称作者:文潘春华来源:《中国食品》 2017年第3期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茶尤为青睐。
实际上,茶有时并不叫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茶有许多不同的别名和雅称,其中一些茶名的雅称蕴义非凡,颇有情趣。
苦荼,古代蜀人茶的方言。
《尔雅·释木·》载:“ ,苦荼。
”晋人郭璞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蜀人名之苦荼。
”郝懿行《尔雅义疏》曰:“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今则知茶不复知荼矣。
”唐代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也道:“《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
’”茗有4种解释:1.茶芽。
《说文解字· 部》载:“茗,荼芽也。
从草名声,莫迥切”。
2.晚收的茶叶。
3.茶的别称,春秋时期的《晏子春秋》中称“茗”。
4.茶的嫩叶。
琼液,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焙》曰:“初能燥金饼,渐见甘琼液。
”嘉木,简单却亲切,可见对茶这种树木之爱。
出自陆羽《茶经》中的“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香叶,唐代元稹《宝塔诗》曰:“茶,香叶、嫩芽。
”蔎,西汉末年杨雄在《方言》中称茶为“ 蔎”。
荈,西汉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称茶为“荈诧”。
甘露,茶的雅称。
唐代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宋录》曰:“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
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在子尚看来,茶已经是甘露了。
瑞草魁,唐代杜牧在其《题茶山》写道:“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杜牧给了茶一个瑞草之魁的名号,足见对茶之钟爱。
鸟嘴,茶的喻称。
因嫩茶头状如鸟嘴,故有此称,现在的雀舌也有此意。
出自唐代郑谷《峡中尝茶》诗:“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曰:“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另有沈括诗《尝茶篇》:“谁把嫩香名雀舌”。
云华,茶生于山颠云雾处为佳,故称“云华”。
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曰:“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古人喝茶的雅称叫什么喝茶的雅称喝茶这件事,古代人怎么叫呢?1、品茶常说:琴棋书画诗酒茶。
对于古代文人,喝茶是高雅的事,所以他们雅称为:品茶。
2、品茗茶有别称叫“茗”,很多时候茶、茗两字通用,品茶也叫品茗。
3、饮甘露古代刘宋在《宋录》写: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就是说,这杯里的不是茶水,是甘露。
后人沿用,把喝茶也雅称为:饮甘露。
4、佳茗从来佳茗似佳人。
好茶韵味无限,就如美人一般值得细细品味欣赏。
所以一杯好茶,雅称:佳茗。
5、沏香茗古时文人多爱清茶在侧,红袖添香的夜读。
茶味清香,故而喝茶又被称为:沏香茗。
喝茶对身体的好处1、众所周知的,茶能够提神每当疲倦的时候,喝上一杯茶往往就会精神振作起来。
这是因为茶中所含的茶素和茶单宁能使中枢神经兴奋,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从而消除身体疲劳。
2、茶叶还可以解烟毒市场上一般的戒烟糖中所含的成分就是茶叶。
这是因为茶叶中的一些物质能使尼古丁沉淀,从而随着尿液的排出而排出体外。
3、饮茶可以减肥消瘦,滋润皮肤。
茶叶中的咖啡碱、叶酸、肌醇等物质能增强胃液分泌、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所以针对茶的诸多优点,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种类齐全的茶饮料。
4,饮茶可以防治蛀牙和龋齿在平时生活中,尤其是小孩子,会因为遗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渣滓发酵,产生酸类物质侵蚀牙釉质,使牙齿形成空洞而有蛀牙。
茶中含氟,氟能与牙齿中的钙化合,形成一种较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这等于给牙齿加了层保护层,从而起到保护牙齿,防止蛀牙的作用。
喝茶对身体的坏处1、人如果经常性地大量饮用茶水容易造成人体胃液稀释严重,从而导致人体不能正常进行消化工作,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状,长时期如此还送一个引起一系列的人体肠胃道疾病。
2、饮茶过多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大多数茶叶中都含有鞣酸,红茶约含5%,绿茶约含10%,当人体大量饮用浓茶后,鞣酸就会与铁质结合得更加充分,从而给人体对铁的吸收带来障碍和影响。
“茶”的14个雅称,光听着就茶香扑鼻茶文化博大精深,雅趣频生。
茶不仅养身,更可怡情。
懂得玩茶的人,生活总比别人多几分雅致和情调。
好茶配好名,各类茶除了有自己的美名,爱茶的古人也给他们赋予了很多雅称,使茶不仅品来美,听来也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茶”的各式雅称!云华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生于山巅云雾处的茶,不受污浊,故为上品。
“华”指事物最好的部分,所以古人称好茶佳茶为“云华”。
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一诗有云:“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此外,“云华”也是云朵的别称,听来也甚是迷人!碧霞对茶的美喻。
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碧霞与云华一样,像天上才有的东西,令人无限向往!不夜侯“不夜侯”也是茶的雅号,是古人对茶的拟人的戏称。
西晋文人张华《博物志》就说:“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意思是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所以称“不夜侯”。
余甘氏余甘氏,是古人对茶的另一种拟人戏称。
茶水饮之甘甜可口,喝完更是唇齿留香,余味缠绵,故得此称。
“余甘氏”的典故出自宋·李郛的《纬文琐语》:“世称橄榄为馀甘子,亦称茶为馀甘子。
因易一字,改称茶为馀甘氏,免含混故也。
”余甘氏之名,使人听来也是回味无穷。
苦口师苦口师,是对茶的拟人戏称。
浓茶苦口,故称苦口师。
泡一杯浓茶,轻轻啜一口,微微苦涩盈满口,而细啜便觉苦尽甘来。
“苦口师”这一比喻用的甚妙,茶如人生之师,从中喝出哲理、品出道来,亦是件不简单的事。
仙芽仙芽,对茶的美称。
清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海扇占春信,仙芽问五夷。
”仙家才有的嫩芽饮品,听着就想尝尝鲜!玉爪对茶的美称。
因茶泡开如鸟爪,故称玉爪。
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此外还有类似凤爪之类的比喻,如欧阳修称赞双井茶,有“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鸟嘴对茶的喻称。
因茶叶状似鸟嘴,故称鸟嘴。
古人的对茶的雅称
1. 甘露:出自《宋录》:“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
2. 灵草:出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
3. 佳茗:出自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佳客。
”
4. 清友:出自唐·陆龟蒙《茶人》:“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
5. 叶嘉: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茶》:“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
清友谓茶也。
”
6. 嘉木:出自唐·陆羽《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
7. 鸟嘴:出自唐·郑谷《峡中尝茶》:“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
8. 甘露:出自《宋录》:“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
9. 香茗:出自唐·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
10. 苦荼:出自华佗《食论》:“苦荼欠食益意思。
”
11. 晚甘侯:出自唐·孙樵曾《送茶与焦刑部书》:“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
”
12. 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
此外,茶还有许多其他的雅称和别名,如“玉川先生”、“不夜侯”等。
茶的几个雅称别号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茶文化博大精深,雅趣频生。
茶,还有别称雅号。
1、云华好山好水出好茶,生于山颠云雾处的茶,不受污浊,故为上品。
“华”指事物最好的部分,所以古人称好茶佳茶为“云华”。
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一诗有云:“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2、碧霞与茶的情意,如调琴瑟,相看相悦,无限清欢。
碧霞与云华一样,像天上才有的东西,令人无限向往!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3、不夜侯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西晋文人张华《博物志》就说:“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意思是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所以称“不夜侯”。
4、余甘氏茶可洗浮世尘埃,能解百忧千愁。
宋朝学者李郛在《纬文琐语》中说:“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
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
”茶水饮之甘甜可口,喝完更是唇齿留香,余味缠绵,故得此称。
5、仙芽茶有佳人的柔情素心,有文人的慷慨气度,有智者的明净豁达,亦有高士的淡泊闲远。
清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海扇占春信,仙芽问五夷。
”6、玉爪我要的一盏茶,落于茅舍篱院,菊圃水畔,有乡野之风,存田园之趣。
因茶泡开如鸟爪,故称玉爪。
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7、雀舌淡淡茶香,穿过厅堂,行至小院,随着早春的凉风,飘向溪涧幽谷,宁静深远。
茶芽似鸟雀的舌头,故称雀舌。
爱饮茶的乾隆帝,游江南时喜欢带玉泉山的泉水去烹茶,他有首茶诗《观采茶作歌》:“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8、瑞草魁汲水煮茶,案几上洁净的碗盏,一如安定的人生。
瑞草为香草,茶为瑞草之首,极言茶之佳美。
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
古风版”美称与雅号——中国古代的“茶之道
茶的文雅说法有:
茶:茶的名称很多,最直接也最通用的就是“茶”。
茗:大约在东汉时期,人们开始用“茗”表示茶。
古通萌,指草木的嫩芽,也有晚收的茶叶之意。
荈:指采摘时间较晚的茶或茶的老叶。
茶枪:指未展开的茶叶,是茶叶冲泡后的样子。
茶旗:与上面的“茶枪”相对,是茶叶冲泡后的样子。
茶叶泡开后,茶的嫩叶展开的芽如一面面小旗,故称茶旗。
荈本:荈(chuǎn)本,指粗茶。
粗茶并不是指粗劣的茶,指的是比较成熟的茶叶,因为采摘时间晚,所以又被称为老茶,即茶的老叶,后来粗茶泛指茶。
甘露:古人认为茶味甘美如露,故称“甘露”。
苦口师:是对茶的拟人戏称。
泡一杯浓茶,轻轻啜一口,微微苦涩盈满口,而细啜便觉苦尽甘来。
不夜侯:古人对茶的拟人的戏称。
鸡苏佛:鸡苏原为一种植物,其叶淡香,以此喻茶为“鸡苏佛”。
此外,还有嘉木、香叶、鸟嘴、仙芽等说法,都是古人对茶的美称和雅号。
“茶”的雅名俗称,你知道多少?『茶』茶文化博大精深,雅趣频生。
茶不仅养身,更可怡情。
懂得玩茶的人,生活总比别人多几分雅致和情调。
好茶配好名,各类茶除了有自己的美名,爱茶的古人也给他们赋予了很多雅称,使茶不仅品来美,听来也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茶”的各式雅称!01云华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生于山巅云雾处的茶,不受污浊,故为上品。
“华”指事物最好的部分,所以古人称好茶佳茶为“云华”。
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一诗有云:“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此外,“云华”也是云朵的别称,听来也甚是迷人!02碧霞此雅号对茶的美喻。
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碧霞与云华一样,像天上才有的东西,令人无限向往!03不夜侯“不夜侯”也是茶的雅号,是古人对茶的拟人的戏称。
西晋文人张华《博物志》就说:“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意思是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所以称“不夜侯”。
04余甘氏余甘氏,是古人对茶的另一种拟人戏称。
茶水饮之甘甜可口,喝完更是唇齿留香,余味缠绵,故得此称。
“余甘氏”的典故出自宋李郛的《纬文琐语》:“世称橄榄为馀甘子,亦称茶为馀甘子。
因易一字,改称茶为馀甘氏,免含混故也。
”余甘氏之名,使人听来也是回味无穷。
05苦口师苦口师,是对茶的拟人戏称。
浓茶苦口,故称苦口师。
泡一杯浓茶,轻轻啜一口,微微苦涩盈满口,而细啜便觉苦尽甘来。
“苦口师”这一拟人用的甚妙,茶如人生之师,从中喝出哲理、品出道来,亦是件不简单的事。
06仙芽这是对茶的美称。
清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海扇占春信,仙芽问五夷。
”仙家才有的嫩芽饮品,听着就想尝尝鲜!07玉爪也是对茶的美称。
因茶泡开如鸟爪,故称玉爪。
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此外还有类似凤爪之类的比喻,如欧阳修称赞双井茶,有“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古诗词中茶的别称
到唐朝时,以茶待客已经比较普遍。
文人相聚,以茶代酒也成为一种清淡高雅的情趣。
从以下唐诗中可见一二。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刘禹锡《尝茶》),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围里火煎尝……合座半甌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郑谷《峡中尝茶》)。
这种饮茶的情趣,又渐渐地被诗意化而成为茶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在不少诗中,也出现了茶的别名代称。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诗中的“云腴”即茶的别名。
因好茶往往产于山巅多云雾处,故称。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茗饮”亦是茶的代称。
同时,“茗饮”还有饮茶的意思。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芳若”乃是香茶。
“十分煎皋卢,半榼挽醽醁。
”(ling lu音灵录)。
“皋卢”,本为木名。
其叶大,味苦涩,看起来很像茶,可以代作饮料,所以用作条的别名。
《广州记》上说:“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
”
“偶与老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泉。
”“茗粥”即烧煮的菜。
宋朝晁载之《续谈助》中说:“茶,古不闻食之。
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
”
“香若”即香茶。
白居易《晚起》诗:“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
“芳芽”,指香苫。
元代徐世隆诗:“兔毫盏净啜芳芽”。
“先春”,茶的异名。
宋朝沈遘诗:“建溪石上摘先春,万里封包数数珍。
”
“茗雪”,呈青白色的荣。
“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
“草中英”,茶的喻称。
唐郑愚《茶》诗:“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
“鸡苏佛”,茶叶别称。
明张岱《西湖寻梦》:“渴仰鸡苏佛,饥参玉版师。
”
“云华”,茶的代称,因多云雾处所产的茶优故称。
唐代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诗:“深夜数甌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
“绿乳”,茶水美称,因绿茶泡出的水为绿色,故称。
唐代贯休《书仉氏屋壁》诗:“茶烹绿乳花映帘,撑沙苦水银纤纤。
”
“小草”,茶叶喻称。
宋代张祁《答人觅茶》诗:“内家新赐密云龙,只到调元六七公;赖有家山供小草,犹堪诗老荐春风。
”
“玉爪”,茶叶美称,谓嫩芽泡开后状如爪尖。
宋杨万里诗:“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
“鸟嘴”,茶的喻称。
因嫩茶头状如乌嘴,故称。
唐代郑谷《峡中尝茶》诗:“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
“阳芽”,对茶叶的喻称。
宋周必大《茶》诗:“还向溪边寻活水,闲于竹里试阳芽。
”
“瑞草魁”,茶的美称。
意为茶乃瑞草之首。
杜牧《题茶山》诗:“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
“橄榄仙”。
谓橄榄食后回味悠长,而茶更甚之,故称。
陶谷在《清异录·茗荈》中说:“生凉好唤鸡苏佛,回味宜称橄榄仙。
”
如今茶楼多多,厅室里如能书写这些“茶诗”多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