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32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教材通过介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历史背景、理论阐述、事件描述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认知。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马克思主义理论较为抽象,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激发学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历史事件。
2.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3.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2.案例分析法:通过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六. 教学准备2.PPT课件3.相关历史资料4.板书设计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呈现(15分钟)讲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教材:《世界历史》(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单元: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课题: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有两个:一是工业革命,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本课在世界近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下启十月革命、苏联的成立、二战后众多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等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渐暴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广大工人为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同时,它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公社革命、十月革命等一系列的运动都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一部分主要讲述马克思的生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主要是学习和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共产党宣言》]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和诞生的历史意义。
[第一国际]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第一国际的建立和影响,巴黎公社革命的历程。
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现实作用。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的主线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本课的第一子目[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讲解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特别强调了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7.2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内容主旨】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造成的阶级对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思考与实践探索,创作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由分散走向联合,争利走向建政提供强大思想指导,推动了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和发展,并在这些实践中丰富自己理论。
【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运用履历表调查、数据表、平面图等,从时代特征、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思想认识等视角,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中的历史作用,学习他们坚持真理,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高尚情操:2、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第一国际、巴黎公社运动等基本史事,运用示意图、纪录片、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认识其内在联系,体会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感悟社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重点殖点】重点:从背景与条件的视角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之间的关联【教学过程】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你总是听人提起他的名字,可实际上你却对他知之甚少有这样一个人,你在书本上、电视上无数次见到过他的名字,可实际上这个名字对你来说,只是一个符号有这样一个人,与你生活的世界联系特别紧密,可实际上你又打从心里觉得陌生这样一个人,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排名第一。
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和马克思的初心一.脉相承的。
让我们秉着这样的一颗初心,走进马克思,走进九年级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的学习。
本节课我们将分为3个篇章进行,回到初心----------- 个时代的困局,孕育初心一一两位挚友的奋斗,寻遒初心一一三百年来的光芒。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核心素养内涵:1,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学习马克思为人类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影响,理解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
他们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
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段,但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
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旧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前面所学,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矛盾,出现了新的剥削方式,在讲授时要充分调动前面所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前后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展示:出示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中的一段话,引发学生思考为何当时的社会充满矛盾。
(设计意图:通过当时作家的小说描述和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马克思和恩格斯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1)经济基础:图片展示:资产阶级生活状况、无产阶级生活状况。
阅读材料,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顺应了时代需要。
材料:第1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3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熟练说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影响,能用主要史实说出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3.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精神,培养爱国情操,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难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观看《国际歌》视频。
这首歌是著名的法国工人运动领导者之一欧仁·鲍狄埃为纪念国际工人运动而作的,那么19世纪的工人运动有何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自主学习1.概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
2.思考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有哪些?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4.《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发表有着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5.找出第一国际成立的背景、时间和目标。
6.巴黎公社的背景和性质是什么?探究新知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概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
(1)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
(2)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3)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5)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精华。
(4)个人努力:马、恩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课本思考:我们应学习马克思什么精神?材料一: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幸福的职业,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材料二:他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却债务缠身,大半生穷困潦倒;他出身于中产阶级上层,却热情捍卫工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