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重庆行政区域变迁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8
重庆直辖前后的行政区划变迁浅析【摘要】近20年以来,重庆市行政区划变化甚大,笔者试图梳理重庆直辖前后的行政区划变革,探究不同时期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分析行政区划变革的原因和动力,总结行政区划改革中存在的利弊得失,为今后的行政区划改革提供经验和参考。
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其直辖经历了一个较漫长的酝酿过程,分析重庆成为直辖市的原因以及重庆直辖以来的行政区划变革,为今后的行政区划调整提供借鉴。
【关键词】行政区划;直辖,重庆市重庆行政区划的变更是四川省乃至全国最重大的政区变迁。
重庆成为直辖市,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需要。
建国初,重庆是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中央直辖市,是西南地区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事业也相应地发展很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央在1997年作出了重置重庆直辖市的英明决定,重庆的面貌也从此之后焕然一新了。
一、重庆成为直辖市及其行政区划调整(1997—2000)1997年3月,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复设重庆直辖市,管辖原四川省的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的所辖区域。
决定撤销万县市及所辖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设立万县区。
决定撤销涪陵市及所辖枳城区、李渡区,设立涪陵区,原涪陵市管辖的南川、丰都、垫江、武隆由重庆市直接管辖。
决定设立万县移民开发区,为重庆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代管除梁平、城口以外的原万县市6县,梁平、城口由重庆市直接管理。
决定撤销黔江地区,设立黔江开发区,代管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重庆直辖市刚成立时,新的行政区划包括13个区,2个开发区,4个县级市,23个县。
2个开发区的设置带有过渡性质,是准地级政区,一旦三峡移民工作完成,2个开发区的行政职能将逐渐弱化,原来的两个地级政区万县市和黔江地区虽然被撤销,但实际上仍管辖原各县,行政体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重庆市概况重庆是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是综合性的老工业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邮政电信枢纽,是联系西南地区的邮电通信业务指挥调度中心。
2003年重庆市辖13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18个县、5个自治县,年末总人口为3130.10万人,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2002年重庆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971.30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16.7:41.5:41.8调整为2002年的16.0:41.9:42.1。
2003年重庆经济增长势头不减,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250.5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5.0:43.4:41.6。
一、重庆市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一)、优势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其区位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处中国内陆腹地(战略后方),历来是国家“三线”建设和战略性储备建设重点;二是重庆是国家中西部地区最大工业城市,处于国家东西部联系的中间环节和中国经济梯度发展的重要阶梯;三是重庆是国家开发中西部的前沿,开发中西部,必然首先开发重庆。
正是这一具有不可置换性的区位特点,决定了重庆在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中,可以发挥出以下区位优势:1、得“江”独厚重庆地处四川东南部,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
在古代当陆路交通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水路便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俗语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重庆则刚好有四川的“出川口”的称号,被视为出入四川的咽喉要道。
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的水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山峡大坝的修建,大大的改变了重庆的航运状况。
“三峡成库以来,重庆境内679公里长江干线航道由原来的三级提高到现在的一级,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等水运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水运货运周转量从2004年起稳居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重庆市的区划调整,4个直辖市之一,重庆市为何有38个区县?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重庆总人口已达3200多万,GDP总量达2.78万亿元。
重庆下辖38个区县,辖区很大。
那么,重庆38区县的划分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说一下重庆。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管辖面积最大。
目前,重庆下辖26区12县,共计38个区县。
分别是: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州区、涪陵区、永川区、璧山区、大足区、綦江区、江津区、合川区、黔江区、长寿区、南川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开州区、梁平区、武隆区、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重庆总人口已达3200多万,比吉林省、甘肃省、黑龙江省还多。
2021年,重庆GDP超过2.78万亿元,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五。
放眼全国,基本和广东省会广州在一个水平线上。
不得不说,已经发展到很不错的水平了。
近代史上,重庆两次升格为直辖市。
当然,从元朝到清朝,重庆等地一直在四川省的管辖之下。
当时成都、重庆等地分别属于蜀、巴。
秦南下后,控制了整个四川地区。
唐朝时期,有东川、西川之说。
四川这个名字出现在宋代。
北宋统治时期,宋朝将巴蜀分为四路。
179年,元朝统一全国后,疆域面积空前。
依靠唐宋时期的州县划分,已经无法有效管理各地区。
元朝结合了金国配套书架的模式,进一步引入了行省制度。
元朝将全国分为云南、湖广、四川等10省。
当时的四川省和现在的四川省在区划上有很大不同。
1368年,明朝建立后,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并加以改进和调整。
因为明朝有两个首都,逐渐形成了南北直隶和十三省。
明朝的时候四川省的管辖范围很大,比现在的四川省大很多。
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逐步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了各省的划分,形成了18省的划分格局。
「地图视界」重庆市行政区划沿革(1949~1999)
1949~1951年
(市内)
•1949年
•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
•重庆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区合设第一区;第九、十区合设第二区;第十三、十四区合设第三区;第八、十七区合设第四区;第十一、十二、十五、十八区调整为第五、六区;第十六区更名第七区。
•北碚管理局更名北碚行政管理处。
(省际)
•1950年
•川东行署区的北碚管理局划归重庆市;。
•1951年
•川东行署区的巴县划归重庆市,重庆市的北碚行政管理处划归川东行署区。
1952~1953年
(市内)
•1952年
•第六区并入第五区;第七区并入第二区。
•1953年
•北碚市改设重庆市第六区。
(省际)
•1952年
•四川省的北碚市及綦江、长寿、江北3县划归重庆市。
•1953年
•重庆市巴县、綦江、江北3县划归四川省江津专区;长寿县划归四川省涪陵专区。
1997~1999年
(市内)
•1997年
•撤四川省辖地级重庆市,设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南岸、北碚、江北、渝北、沙坪坝、九龙坡、万盛、巴南、渝中、大渡口、双桥11区和长寿、綦江、潼南、荣昌、璧山、大足、铜梁7县及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撤万县市设万县区;设万县移民开发区,代管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6县;撤涪陵市,设涪陵区;撤黔江地区,设黔江开发区,代管石柱、秀山、酉阳、黔江、彭水5个民族自治县。
•1998年
•万县区更名万州区,万县移民开发区更名万州移民开发区;梁平、城口、南川、丰都、垫江、武隆6县市归市直辖。
70年川渝地区行政区划的演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各省的行政区划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改变,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川渝地区在这几十年里行政区划的一个变革。
第一张图是1949年12月的地图,四川解放时期的行政区划图。
1949年四川行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此时的四川总共有16个行政督察区和一个中央直辖市,第一行政督察区为温江,其中成都包围在温江内,面积显得十分的小,重庆为中央直辖市。
整个四川并不是现在一样拥有川西地区,而且各行政督察区的区划和现在的地级市区划都有不小的区别。
解放第二年,国家就对四川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
1950-1951年四川行政区划图上面就是1950-1951年四川行政区划图。
整个四川被分为了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行署区,治所分别为北碚,成都,泸州,南充。
每个行署区有各种专区。
1952年撤销了四个行署区,恢复了四川省建制。
1952-1953年四川行政区划图1952年恢复四川省后,可以看出酉阳专区并入涪陵专区,重庆被江津包围,成都被温江包围。
1954-1955年四川行政区划图1954年,撤销了重庆中央直辖市的称号,划归四川省。
1955年,西康省被撤销,金沙江以东区域划归四川省,四川省的面积增大。
贵州省桐梓县的17个乡划归重庆市;重庆市设南桐矿区(万盛区的曾用名),第一至第六区分别更名为市中、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6区。
1956-1961年四川行政区划图从上图可以看见在1957年,撤销了合川市,并入了合川县。
1959年,江津专区的巴县,綦江和涪陵专区的长寿划归重庆市。
1977-1983年四川行政区划图1977年,江津地区的江北县被划归重庆市;温江地区的金堂和双流划归成都市。
1981年,江津地区改为永川地区。
1983年,撤销了永川地区与温江地区,所属地区分别划分给重庆市和成都市。
绵阳地区分出德阳市。
1983-1996年四川行政区划图1992年,万县地区被撤销,设置万县市。
重庆六大主城区概况重庆主城区,也称为老重庆地区核心区,是指重庆市恢复直辖市建制前,作为一个特大城市的全市城域范围。
这一范围同时也是自1937年成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和中央院辖市以来,直到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恢复直辖市建制的60年时间中重庆市逐步形成的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即从社会学和城市经济学意义上所指的,将重庆作为一个有城乡二元体构成的城市意义上的一个地域范围。
由于重庆在1997年恢复直辖市建制时,实际上是由包括原重庆在内的4个地级行政区组成,形成了地域面积达到省级行政区的新型直辖市,因而以一个城市来衡量重庆行政区域显然是完全不实际和不科学的,遂出现新老重庆之说。
完整意义上的重庆主城区是由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北碚区和巴南区9个区和周边的11个区县组成的一个和正常城市相当的城郊范围,其中主城区6区为城市核心区,3个郊区为由郊县演变成的城区,11个区县是传统意义上的郊县。
这样就与通常意义上其他城市所指的狭义的“城区”不同,是指其所形成的一个类似于一个以往直辖市经济、文化和交通、经济学概念上的市区范围,这一“重庆城区”(即主城9区)、“重庆”(即主城9区+11近郊区)的概念常常和“重庆直辖市”(全重庆市40区县)相对应。
一般来说,外界所知的重庆,往往是重庆直辖市;而重庆自身所知之重庆,往往是主城9区或主城9区加上近郊11区,一个仅占重庆全市约25%面积,45%人口,92%经济产值的一片区域。
此外,重庆主城区的市区中,渝北区、江北区和北碚区的部分地区被划入两江新区,为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在1937年~1954年直辖市时期,重庆全市范围包含以下几县级行政单位:市区(主城6区):∙市中区:1991年更名为渝中区,西南大区行署所在地,重庆直辖市政府所在地,中共西南局所在地∙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磁区:1961年更名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近郊区县:∙巴县:1989年更名为巴南区,其北部七公里街道一部分已经完全融入城区,区政府所在地鱼洞成为卫星城∙江北县:1991年更名为渝北区,其南部新牌坊一带已经完全成为城区,区政府所在地两路镇成为卫星城∙北碚市:1954年后,西南大区行署撤销,川东行署区所在地北碚市并入重庆,成为北碚区,整个区成为卫星城老重庆地区郊县:∙双桥∙长寿∙合川∙江津∙永川∙璧山∙潼南∙铜梁∙大足∙綦江∙荣昌县主城区的由来自从重庆1933年成立直辖市以来,重庆主城区即当初最初的行政区范围,这一范围一直维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封建时期重庆主城区发展演变1.前言重庆至建城开始,因地形限制,便不能像一般中原城市那样,采用中轴对称,宫城居中的建城方式,而是因地制宜的在沿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建市。
城市形态从秦汉时期的南城北府,演变到三国时期城廓合一,城市发展慢慢走向正轨,到宋元时期,城市面积逐渐增大,重庆发展成为西四川东部的交通要道和商业贸易中心之一。
到明清时期,江北县城重新得到发展,成为保护渝中主城区的军事堡垒(见附图1重庆历史复原图),重庆城也因为两江交汇的独特区位变为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多功能的区域中心城市(演变图见图2)。
清朝末年,重庆城码头林立,商贾云集,下半城因地势低平且沿长江,是商贸和官衙所在地,上半城地势较高,为普通居民居住地(见图1)。
2.重庆主城区发展演变巴人入川-城市萌芽巴族,最早出现于陕南川北地区,后因战乱等各种原因,于战国时期迁入川东。
由于战事频繁,巴国于百余年间迁五都。
建都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后,两江地区得到开发,建立了一些作为军事据点和行政中心的城邑,出现了市集。
在当时,中原已普遍建立城垣,而经济和技术条件落后的巴人,只能择山就势,于坡陡水急之地,以山为城,以水为池,建立城市。
当时的江州(今重庆江北一带)背山面水,被视为风水宝地(如图3所示)。
图1 清江北县城及重庆主城图 图2 重庆城市演变图职能:巴国政治军事中心城市,为基本的交换场所。
空间结构形态:受地形条件影响大,城市布局背山面水,大、小聚落散点布局,城市并没有固定的平面形态,以山水作为天然保护屏障。
城市特征:①.城市处于初级阶段。
此时的江州城,只能算作城市雏形,其功能和结构主要围绕军事堡垒来建造,作为工商业的“市”不稳定,市在城市功能中,所处地位也是“内逊于外”,因此以外贸为主,城内市场处于从属地位。
②.城址不定,形制不定。
有学者认为,“巴之江州非固定之处。
疑以江州之名,初只施于广德屿,渐移于畜沮,及阳关,后至江北嘴。
”(图4),城市形制也没有固定平面形态,而是顺应地形,或团或带。
重庆行政区划沿革大事记重庆行政区划沿革大事记:★1949年12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0年4月,将国民政府时期地18个区合并为7个区.同年7月,西南军政委员会定原重庆市为西南行政区直辖市.★1952年8月,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区撤销,恢复四川省建制,川东行署所辖5个专区及万县市划归四川省,北碚市划归原重庆市.同年10月,原重庆市区由7个区调整为5个区.★1953年3月12日,重庆市地巴县、綦江县、江北县划归四川省江津专区;长寿县划归四★六区.★★庆市★在成.★★政区域.重庆8区3县形成.★1974年,设立重庆市双桥区,以大足县邮亭区双桥公社,原通公社地青春、天星、白鹤、天桥4个大队,龙水区土桥公社地茅店、新民2个大队为其行政区域.重庆9区3县形成.★1977年,四川省江津地区辖巴县划归重庆市.重庆9区4县形成.★1983年,撤销永川地区.所属永川、江津、合川、璧山、荣昌、大足、铜梁、潼南8县划归重庆市管辖.重庆9区12县形成.★1986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李家沱迁至杨家坪.★1992年,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驻地由上新街迁至南坪万寿桥.撤销永川县,设立永川市,由重庆市代管;撤销江津县,设立江津市,由重庆市代管;撤销合川县,设立合川市,由重庆市代管.重庆9区9县3市形成.★1993年,重庆市南桐矿区更名为万盛区.★1994年:1. 扩大重庆市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地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北碚区地行政区域.⑴渝中区辖原市中区地七星岗、较场口、解放碑、朝天门、望龙门、南纪门、菜园坝、两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沟11个街道办事处和从沙坪坝区划入地大坪、化龙桥2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和平路.⑵江北区辖华新、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寸滩、江北城7个街道办事处和唐家阳32 2.悦来圣灯山、百节、界石、南彭、公平27个镇和清溪、清和、白鹤塘、凉水、双新、和平桥、龙岗、陈家、仁流、南龙、忠兴、石岗12个乡,从九龙坡区划入李家沱、土桥2个街道办事处和花溪、南泉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鱼洞镇.★1996年9月15日,将四川省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委托重庆市代管.(直辖前兆)★1997 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地决定》: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共43个区市县,8.24万平方千米土地,3002万人.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举行.★1997年12月:1. 撤销万县市,设立重庆市万县区.同时设立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相应设置党政机构,代管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6县.(注: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与万州区委、区政府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原万县市辖城口和梁平两县由重庆市直辖.2. 撤销涪陵市,设立重庆市涪陵区.涪陵区辖原涪陵市管辖地枳城和李渡两区,涪陵市管辖(代管)地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由重庆市直辖.3. 撤销黔江地区,设立重庆市黔江开发区.相应设置党政机构,代管石柱、秀山、酉阳、黔江、彭水5个民族自治县.★1998年,重庆市万县区更名为万州区,万县移民开发区更名为万州移民开发区.★2000年:★★★。
序言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
巍峨的高山,低回的河谷,承载着重庆三千年的文明史。
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重庆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成为古代区域性的军事政治中心和重要的商业物资集散地,历千载而不衰,从容吐纳万物,化育生机。
近代一百多年来,重庆又经历了因商而兴、内迁而盛、改革腾飞的发展道路,从一个古代军事要隘,发展成为开放的、连接我国中西部的战略枢纽;从古代的区域商贸中心,发展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从十九世纪的单一型转口贸易城市,成长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多功能的现代工商业城市;从位居四川盆地东部的港口城市,发展成为立足中国内陆、面向五洲四海的中央直辖市。
重庆在我国西部地区的迅速崛起,不论是过去的辉煌历程还是今天的日新月异,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世人所关注凝眸。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历史又一次把重庆推上了新的起跑线。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开发,为重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央直辖市的设立,开辟了重庆发展的新天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揭开了重庆加快发展的新篇章。
今天的重庆在地理、人文和社会环境上,正在形成越来越强的磁场,产生着不可抗拒的引力,正日益凸显其气度恢宏、激情飞扬的魅力!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地理位置重庆位于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议,与北京、天津、上海同为四大直辖市。
面积:重庆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南北长450公里,东西宽470公里。
重庆的历史沿革一、重庆的地理人文环境概述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中央直辖市面积:8.2万平方公里,辖原重庆市和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的40个区市县。
(辖19个区,17个县,4个自治县,1259个乡镇)人口 3,144.23万人。
重庆是中国目前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的特大型城市(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城市群)重庆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中国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国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城乡统筹的特大型城市。
2、钟灵毓秀的山川地理位置: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气候: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
河流:主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3、民族团结的大家庭重庆市拥有 55个民族(缺乌孜别克族)。
人口最多的为汉族(91%)。
少数民族总人口197.36万人(占全市人口6.4%)。
主要为土家族(142.4万人,全市人口5%,少数民族人口72.2%)、苗族(约50.2万人,全市人口2%,少数民族人口的25.4%)等。
少数民族较多的乡镇有45个,有8个民族乡。
域内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俗。
土家族有摆手舞、赶年、花灯,苗族有赶秋节、踩山节,此外还有羊马节、火星节、哭嫁、跳丧等民族习俗和活动。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已成为重庆重要的旅游资源。
三、重庆的历史沿革(一)先巴文明1、巫山人——重庆地区最早的人类奉节智人:距今14万年左右地点:奉节县天坑地缝景区的云雾乡兴隆洞出土物件:一颗古人类右侧第三臼齿化石,20件石制品,数十件哺乳动物化石,3件具有加工痕迹的动物牙齿,1件184厘米的剑齿象门齿化石,上有几组刻划纹清晰可辨。
2、铜梁文化和大溪文化:“铜梁文化”简介(铜梁县张二塘村,2.1万年前)发掘时间:1978年,为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