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内阅读24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类文阅读-5守株待兔争雁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
”竟斗而讼於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解释下面加点词。
(1)将援.弓射之()(2)竟斗..而讼於社伯()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哥哥的意见是;弟弟的意见是;社伯的意见是。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①方出②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③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④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⑤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释义:①方:刚刚。
②曝:晒。
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④禽:同“擒”,捕捉,抓住。
⑤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3.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类文阅读-6陶罐与铁罐蜻蜓和蚂蚁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跳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都已经逝去了。
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
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心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天接着一天,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那么你——”“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2.第二自然段中的“好日子”指的是的日子。
3.蚂蚁说:“那么你”蚂蚁后面想说的是()A.就这样一直玩下去吗?B.一点儿不考虑冬天该怎么办吗?C.在干些什么呢?D.一定玩得很痛快吧?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下面表述最准确的是()。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
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牵走了牛、驴,大伙儿愁得很。
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有的人不相信,说:“我才不信咧,你别小人说大话啦!”枣核也不争辩,只是说:“不信,你们就等着看。
”到了晚上,枣核跑到县衙门拴牛、驴的院子外面,一蹦蹦进院子里。
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衙役们从梦里跳了起来,惊慌地喊着:“有人进来牵驴啦!有人进来牵驴啦!”他们拿着大刀长枪到处搜人。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
(1)手脚勤,爱劳动。
(____)(2)争论;辩论。
(____)2.写出这几段选文的过渡句,并说一说它有什么作用。
3.这几段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A.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B.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C.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4.你认为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5.这段话是按照()的结构来写的。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6.选段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乌贼、________,_______等海里的动物的活动特点。
7.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有些贝类的活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丙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肘,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人教部编版三下语文第二单元课内阅读专题训练一、课内阅读。
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灰心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两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鹿的逃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 )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 )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 )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 )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 )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将下列词语填写在文段中对应的括号里。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海底世界(节选)海底世界(节选)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器一听,就能听见冬科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的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自己再仿写两个: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窃窃私语”的总思。
________(3)语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请你接着想象,再写一句________。
(4)这段话中介绍了海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活动特点。
(5)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B.做比较C.列数字列数字 ①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②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答案】 (1)嗡嗡、啾啾、汪汪;咯咯、喵喵)嗡嗡、啾啾、汪汪;咯咯、喵喵(2)背地里小声说话。
)背地里小声说话。
(3)列举的省略)列举的省略;有的像小鸡一样咯咯;有的像小鸡一样咯咯(4)梭子鱼)梭子鱼;乌贼;乌贼;章鱼;章鱼;贝类;贝类(5)A;ABC【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声音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第二单元阅读材料11鸟情我喜欢养鸟,最成功的一次是养大了一只喜鹊。
记得快放暑假。
一天,父亲从外地挖河回来,捉到一只小喜鹊,是只小鸟,还不会飞。
父亲说:“你喜欢鸟,给!”我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上搭了一个窝,算是它的卧室。
每天一放学,我就去给它捉小虫吃。
夏天的傍晚,我常常睡在石榴树旁,把床头挨着它的卧室,以防有野东西伤害它。
下雨的时候,我就把它捧进屋里,放在我的床边。
我还给这只鸟起了个名字,叫“小花”。
就这样,不久“小花”和我有了感情。
它常常伴我左右,和我玩耍。
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
暑假结束后,开学的第一天,我和“小花”依依不舍地告别,来到学校。
第一堂课,就发生了一件我想不到的事。
老师叫到我的名字时,我刚答应了一声“到”,只听“啊”的一声,一只鸟儿飞了进来,落到了我的肩膀上。
我一下子惊呆了,正是我的“小花”。
我一把抓住它,顾不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用手抚摸着它那缎子似的羽毛。
我非常担心,像闯了大祸似的,等待老师的批评。
老师没有批评我,他怎么能责怪一只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鸟儿呢?我偷偷地看看同学们,他们的眼里有好奇,还有羡慕。
原来,那天我一离开家,“小花”就尾随着我飞来,停在教室门口。
上课时听到我的答“到”声,误以为我在叫它。
就从教室的窗口飞了进来,一只小鸟竟和人有这么深的感情。
12看松鼠做巢我有个女儿在美国,她家的后院有片大树林。
那是一座遮天蔽日的橡树林。
有树的地方就有动物。
这橡树林里,数量最多的动物是松鼠。
我喜欢坐在早餐室,隔着大玻璃看窗外的松鼠表演。
他们有的表演高空走树枝,有的表演无伞跳降,有的像舞彩带似地甩动它漂亮蓬松的尾巴。
我曾经注意到一只中等大小的松鼠,把它的尾巴竖起来在空中做圆形旋转,左转几次,右转几次,如此玩了半天,然后打着它的尾巴旗子一纵一跳地过街,到对面树林串门子去了。
松鼠也并非终年都这么玩。
有一年,九月底的一天早晨,我正对一株山茱萸的红叶发呆,不知这些红叶是什么时候变红的,怎么会变化的,怎么会那么红,透亮的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亮丽的羽毛有一根非常绚丽耀眼的羽毛,生长在大鹏鸟的翅膀上。
每天,大鹏鸟展翅高飞,这根羽毛就随风起舞,闪闪发光。
地上的人们看见了,都赞叹道:“飞得多高啊,羽毛多漂亮啊!”有一天,亮丽的羽毛意气风发地对其他羽毛说:“大鹏鸟飞翔时看起来如此壮观伟岸,还不都是因为有我参与。
”又过了一段日子,它说:“我觉得大鹏鸟已经成为我人生沉重的负担,要不是大鹏鸟硕大无比的身躯重重地压着我,我一定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说完,它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地脱离大鹏鸟,最后,它终于如愿以偿,从大鹏鸟的翅膀上掉落下来。
可是,在空中没飘多久,它就无声无息地落在泥泞的土地上,从此再也无法飘扬远飞了。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意气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身解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脉络】概括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它的功劳,于是它决定____________,最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句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的,并填空。
它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地脱离大鹏鸟,最后,它终于如愿以偿,从大鹏鸟的翅膀上掉落下来。
“如愿以偿”的“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都极为形象地描写了这个过程的艰难。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翠鸟》(一)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苇(wéi wěi) 秆腹(fùfǔ)部2、这个自然段一共有( )句话,是围绕第( )句写的,写翠鸟的( )。
2、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 )、( )、( )、( )、( )。
3、用“~~~~~”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比喻成()。
把()比喻成()。
把()比喻成()。
4、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是先写翠鸟的()——()——()——();写羽毛是按照()——()——()的顺序来写的。
5、作者把翠鸟当作()来写,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
《翠鸟》(二)小鱼()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的眼睛。
翠鸟蹬开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起小鱼,()着水面,往远处()走了。
只有苇秆还在(),水波还在()。
1、在()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从这段话里,我知道了翠鸟的动作很(),是()的能手。
3、如果把“翠鸟瞪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
”换成“翠鸟离开苇杆,很快的飞过去。
”好不好,为什么?————————————————————————————————————————————————————————————4、用“——”画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这些动词体现了翠鸟抓鱼时的()、()。
5、用“尽管……还是……”写一句话。
————————————————————————《燕子专列》于是,政(zhèn,zhèng)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jíjì)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yīng yìng)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22.我们奇妙的世界(一)你看天空——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
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壮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chónɡzhònɡ)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xiánɡjiànɡ)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影)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根据上下文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在正确答案下打“√”)。
2.照样子写词语。
千千万万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蔚蓝色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用“﹏”线划出与文中划“___”线句子特点相同的语句。
4.上文按()顺序,主要写了()的奇妙事物。
这些事物有()、()、()、()、()和(),主要描绘了这些事物奇妙的()、()和()。
(二)再看大地——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zhǒnɡzhònɡ)子种.(zhǒnɡzhònɡ)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
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
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树叶带来这么多绿荫。
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撒)满了光(茫芒)。
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
鸟儿为了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振翅飞翔。
我们领略秋风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
冬天,我们看到了冰雪,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峰)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像一个透明的玩具气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一)黔(qián)之驴黔地的人向来不养驴子。
有个好奇的人,在外面买了一头,用船载了回去。
可又派不上什么用场,就把它放在山下,让它自己去寻食。
来了一只老虎,一看驴子比自己还要高大,就以为一定是个怪物,便不敢暴露自己,只躲在密密的树丛里偷看。
有一天,老虎正在打量这驴子,忽然驴子大叫了一声,老虎以为是咬它来了,吓得赶紧跑。
可是再走近看看驴子,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那种奇特的叫声里,也似乎并没有包含着什么企图。
于是老虎就再走近些,从正面看看驴子,从后面看看驴子,觉得也没什么可怕的;但还不敢马上扑过去咬它。
于是老虎又走近一些,走到驴子身边去,看驴子既不追来,也不逃走,便挨近驴身,靠它一下,挤它一下,用前脚扑它一下。
驴子终于发火了,拿出它的看家本领,用后腿一弹。
这时候,老虎可把驴子给看透了。
它想:“原来驴子就只有一手!”于是老虎猛然一扑,把驴子扑倒,吃了它的肉。
1.【梳理信息】老虎是怎样接近驴子的?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填空。
偷看→______________→再走近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挥想象】当老虎第一次看到比自己还要高大的驴时,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感悟形象】仔细观察驴子后,驴子给老虎留下的印象可以用()这个词来概括。
A.外强中干B.力大无比C.胆小如鼠D.高大威猛4.【表达感受】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悟?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狐狸和葡萄一个很热的夏天,一只狐狸又饿又渴,偷偷地跑进果园。
24.《火烧云》说课稿一、说教材:《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语言富有韵律美,清新动人。
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
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形态多变的神奇。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4、想象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
三、说教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这也是我在本课中努力实现的教学思想。
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火烧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如何表达,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
根据这个要求和课文的特点,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教法:一、在读中感悟,个性化朗读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朗读教学要注意体现层次性: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对比理解重点词句: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效地为突破难点服务。
四、说学情、学法:孩子们都看到过火烧云,却并未仔细的观察,研究过火烧云。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二单元复习 24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大自然,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阅读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生字、生词的学习,句子朗读和默写,观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复习:逐课复习,回顾课文内容,巩固生字、生词。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高阅读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二单元复习2. 内容:a. 生字、生词列表b. 句子朗读和默写要点c. 观察与表达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生词,每个写5遍。
b. 默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c. 以“我的观察”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事物。
2. 答案:见课本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4.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阅读方法的运用。
这部分需要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生字、生词的学习,句子朗读和默写,观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这部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需要教师着重关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巩固。
部编版三下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知识点: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寓言故事,围绕“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个主题展开,一共安排了四篇文章:《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学习文言文《守株待兔》的时候,可以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陶罐和铁罐》读读故事,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它们不同的结局中,思考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鹿角和鹿腿》读故事,找找描写鹿对鹿角和鹿腿持不同看法的句子,体会鹿心情的变化。
说说鹿角和鹿腿哪个重要。
《池子与河流》读课文,在对话中体会池子和河流的内心想法,感受他们不同的价值观,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阅读本单元的文章,注意抓住情节反转处,读懂故事,解寓意;同时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知识点补充:寓言故事专题阅读一、寓言故事寓言通常用虚构的隐喻性的小故事说明一定的哲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
寓言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故事性强,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讽刺性和劝诫性。
二、寓言的结构:故事+道理、启示三、寓言考点:(1)拟写标题(2)概括内容(3)揭示寓意(4)感悟启示(5)写作训练四、阅读方法1.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从结构上来看,寓言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
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成故事来读,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2.理解寓言的寓意阅读寓言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寓意。
寓言的教训部分,往往就是寓言的寓意,有时候文章会在最后直接给出寓意,有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去归纳寓意。
3、归纳寓意的常用方法(1)看寓言的题目: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搞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归纳寓意的方法。
(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精选阅读】一、小古文阅读画____添____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二单元复习 24一、教学内容1. 《古诗两首》(《绝句》、《春晓》)2. 《燕子》3. 《荷花》4. 《昆虫备忘录》二、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字词、句子和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字词、句子和课文的理解与巩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字词复习(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本单元的重点字词,让学生进行认读、拼写和组词练习。
3. 句子复习(10分钟)指导学生复习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仿写和造句练习。
4. 课文内容回顾(10分钟)利用PPT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和复述练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单元字词、句子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单元的重点字词,每个词写3遍。
(2)仿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至少3句。
(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段关于大自然的描述。
2. 答案:(1)略。
(2)略。
(3)示例:大自然真美啊!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在蓝天下翱翔;夏天,荷花盛开,吸引了许多蜜蜂和蝴蝶;秋天,树叶变黄,昆虫们忙碌着准备过冬;冬天,大地披上了银装,世界变得宁静而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复习课,学生对本单元的字词、句子和课文内容掌握较好,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大自然的描述不够具体,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季节,写一篇关于该季节的自然景观的作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课内回放。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翼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___________(2)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 。
(3)冀.复得兔___________(4)而身.为宋国笑___________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3.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课文片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陶罐和铁罐(节选)“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作者:黄瑞云)5.在选文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6.选出描写神态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谦虚轻蔑傲慢恼怒从这些词语中,我体会到了铁罐的,陶罐的。
7.请你联系上下文,把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运用了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选自《肥皂泡》(1)“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读这段话时,要用()的语气。
A. 慷慨激昂B. 快乐骄傲C. 恋恋不舍(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作者想象的部分。
(4)根据短文内容,想想下列加点词语分别指什么?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快乐:________骄傲:________希望:________(5)假如你看到这些肥皂泡,你会产生怎样的想象呢?【答案】(1)排比,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2)B(3)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4)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为能吹出这么美丽的泡泡而骄傲。
;为起的泡泡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
(5)略【解析】【分析】(1)连用三个以上(那么……)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2)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
了解常用的朗读句子的语气,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下语文第二单元课外阅读专题训练(一)黑鸟和白鸟一只黑鸟和一只白鸟同住在一棵树上。
它们一同出去找东西吃,一同在蓝天飞翔,一同在树枝上歌唱。
秋天,为准备过冬,它们采集了满满一窝果子。
这天,黑鸟要外出访友,它对白鸟说:“你可要好好看住咱们的果子,不要偷吃!”白鸟说:“保证一个也少不了。
”可是,由于天气干燥,过了几天,果子干了,一窝果子变成了半窝。
黑鸟从外面回来了,它一见果子比原来少了,就嚷嚷起来:“怎么只剩下半窝了?这满满一窝果子,当初是我们俩辛辛苦苦采集来的,现在你独自偷吃了半窝。
没想到你这么坏!”白鸟十分委屈地回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真的一个果子也没有偷吃□是果子自己少了□但是,黑鸟根本不相信白鸟的话,依然大声骂着,并且扑上去,用尖嘴把白鸟啄得浑身是伤。
不久,白鸟就死了。
过了几天,下了一场雨。
窝里的果子在雨水的浸泡下,又变成了满满一窝。
黑鸟看见了,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它十分懊悔,捶着自己的胸口,痛哭流涕地喊着:“白鸟,我亲爱的好伙伴!你快回来吧!回家吧!”但是,这一切都没有用了。
1.在方框里填上标点符号。
2.果子少了的原因是什么?请在短文中找出来,画上“_____”。
3.黑鸟“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它明白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在最恰当的答案后打“√”。
A.我们遇事不能太冲动。
( )B.朋友之间要互相信任,遇事多分析,科学思考,不能凭空猜测。
( ) C.一个人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 )(二)后悔莫及的大公鸡一天,大公鸡在树林里散步,头上戴着红色的高帽子,脚上蹬着长筒靴子,身穿五颜六色的锦缎袍子,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迈着方步,神气极了。
一只站在屋檐上的麻雀见了,说:“大公鸡,你真像威武的勇士,可惜你有翅膀却飞不起来!”大公鸡听了傲慢地说:“哼,我过去飞起来赛过飞机!现在主人为我准备好了吃的、喝的,我难道还需要去飞吗?”麻雀又说:“大公鸡,你虽然也有两条腿,可惜跑得不快!”大公鸡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过去我跑起来赛过鸵鸟,现在安逸多了,不需要东奔西跑地去找食物,我为何不好好休息呢?”这时,一只狡猾的狐狸走过来,渐渐逼近了大公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4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一、现代文阅读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tán)色的了。
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盈(yínɡ)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xiōnɡ)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miào)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mú)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hū)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读课文回答问题。
1.火烧云作者是__________。
2.火烧云上来了,由于霞光照耀,人和动物都改变了颜色。
3.照样子仿写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彤彤:白_____ 蓝_____半紫半黄:半_____半_____ 半_____半_____葡萄灰、茄子紫:_____ _____4.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说明了火烧云_________的特点。
火烧云的另一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
《翠鸟》(一)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苇(wéi wěi) 秆腹(fùfǔ)部
2、这个自然段一共有( )句话,是围绕第( )句写的,写翠鸟的( )。
2、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 )、( )、( )、( )、( )。
3、用“~~~~~”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比喻成()。
把()比喻成()。
把()比喻成()。
4、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是先写翠鸟的()——()——()——();写羽毛是按照()——()——()的顺序来写的。
5、作者把翠鸟当作()来写,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
《翠鸟》(二)
小鱼()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的眼睛。
翠鸟蹬开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起小鱼,()着水面,往远处()走了。
只有苇秆还在(),水波还在()。
1、在()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从这段话里,我知道了翠鸟的动作很(),是()的能手。
3、如果把“翠鸟瞪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
”换成“翠鸟离开苇杆,很快的飞过去。
”好不好,为什么?————————————————————————————————————————————————————————————
4、用“——”画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这些动词体现了翠鸟抓鱼时的()、()。
5、用“尽管……还是……”写一句话。
————————————————————————
《燕子专列》
于是,政(zhèn,zhèng)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jíjì)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yīng yìng)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jiān jiàn)岩缝(féng fèng)里,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列车开动了。
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
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1、本段选自。
2、用直线画出文中正确的读音。
3、我会填:
()的列车()的山路()的大雪
()的燕子脸冻得()手冻得()
4、贝蒂“不在乎”的是,在乎的是,因为她。
5、“立即”可以看出人们救助燕子的()心情;“纷纷”可以知道救护燕子的人很();“四处”说明寻找燕子的范围很()。
“严寒”“漫天飞舞”“冻得坚硬”说明当时的天气和环境情况非常()。
6.你喜欢贝蒂这个小姑娘吗?如果你见到她,会对她说什么?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用直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文中省略号表示对()
2、“大雨没喘气儿”运用了()手法,的意思:()
3、“锋利的斧头”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它象征着();这里的“一切”指的是()。
这句话要表达的深刻含义是()。
4、面对这样的结果,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
《翠鸟》
1、翠鸟的颜色非常_______。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_______,_______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________。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_______。
2、翠鸟小巧_______,一双____________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____________的嘴。
3、翠鸟鸣声_______,爱__________疾飞。
尽管小鱼这样机灵,还是难以_______翠鸟锐利的眼睛。
它______苇杆,像_____一样飞过去,_____起小鱼,_____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燕子专列》
1、听到消息后,居民们_______走出家门,_____着料峭的春寒,_____着满天飞舞的大雪,_____着冻得坚硬的山路,____________冻僵的燕子。
从这些所填的词中,我们体会到人们对动物的____________。
2、列车()。
载着(),带着()驶向远方。
燕子在车厢里(),仿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_____________,村前河水_____________,天空_____________,空气_____________。
2、谁家想________,谁家想________,就_____________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____下来。
3、一年年,__________,山坡上的树木不断________,裸露的土地不断________……
4、《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记叙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为了______不错的生活,几乎______了树木,结果毁坏了的故事。